万众瞩目的“高考”今日落下帷幕,高考当之无愧成了这两日的顶流,从花式作文题目的罗列到文理科微博上的在线battle;从对考生的祝福到关于高考难忘记忆的追溯……高考与考研作为相对公平的大型考试,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考生未来的规划和走向。随着近些年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多考试难度的不断加大,考研逐渐高考化,有人将考研称为“二次高考”。高考是一群人的战斗,而考研更像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与高考的被动接受不同,考研更多的是主动自愿选择。
第一年差3分,第二年差13分,第三年差80多分,考了一年又一年,成绩一年不如一年。上述情形是正午阳光的热播剧《欢迎光临》中陈精典一角的经历,如果你是陈精典,你是选择放弃还是会继续再战?陈精典的故事也反映了当下考研热的社会现状。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思考与讨论,也引发了一众考研失利人的共鸣。考研失败大概真的会让自己不断的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痛苦中,会让曾经闪闪发光自信满满的人变得自卑。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努力了就会有结果,或许学习也需要有天赋吧,自己辛辛苦苦还不如别人随便试试。一战失利,鼓起勇气二战,再败再战,最终被考研伤的满身疮痍。最怕来自同学的关心,考研成了难以释怀的一个心魔。无数个抱头痛哭的日夜,无尽的怀疑折磨,大概这种创伤只有时间能够磨平和治愈吧。
自2020年初教育部宣布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考研的规模持续扩大。2022 年考研人数达到457万人,比2021年要增加80万人,再次创造历史新高,预计2023年考研人数必将突破500万,考研竞争更加激烈、形势更加严峻。
根据教育部统计的2000年以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的历年数据,可以看出,从2016年以来,研究生报考人数不断地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2017年,报考人数首次突破了200万;2020年,报考人数突破了300万;2021年报考人数达到了377万;而2022年报考人数成功突破400万大关,较2021年增加80万,增幅为21%。
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的不断增加,从2017年的200万人到2022年翻了一番多,五年间考研人数大幅度增加,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考研大军,使考研热度不断趋向白热化。特别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出国留学变得不安全且困难,许多应届毕业生缺乏就业信心,考研也成了一个很好的缓冲和过度,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标准和要求。
考研热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经济下行市场不景气,就业竞争激烈,学历内卷化,许多行业不断提高应聘人员的标准,就业门槛提高,就业难度增大。虽然学历的高低对职业能力增加并没有很明显的改善,但由于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学历,学历在招聘当中的作用依然存在,这促使大学生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学历。希望通过读研来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优势、扩宽就业门路。其次,高校扩招、学历贬值。以前的大学生是个宝,现在的大学生遍地跑。原来本科生就可以从事的工作,现在要求研究生;一些专科甚至高中生就能从事的岗位,现在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最后,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支持鼓励。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千古以来家长们的夙愿,现在很多家庭有能力去支持孩子继续学业;另一方面,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而考研录取率也算在就业的范围内,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鼓励学生考研。
小Y已经研究生毕业一年了,毕业当年考上了家乡的选调生,她说自己当年的考研成绩是385+,在当时还名列前茅,但按照今年的分数线,自己刚刚过国家线,还好自己考的早毕业早,要是自己的成绩放在现在可能都考不上。逐年递增的分数线和报名人数一样一飞冲天,400+的已不再是大神,很可能在专业排名垫底。虽然近些年高校在加大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力度进行扩招,但有限数量的招录人数在持续飙升的报名人数面前仿佛杯水车薪,大量的考生遗憾落选。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社会人群和在职人士,都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就业优势,纷纷加入了考研的队伍,考研的队伍日渐庞大,但是能金榜题名的却寥寥无几。
考取本地区、本院校、本专业的考生压力还相对小一点,专业课复习资料不用愁、报录数据不用愁、人脉关系不用愁、研究生学长学姐好寻找,多种资源的优势下,在考研中会占据一定的优势,成功率上岸率会相对简单一些。但是,尤其对于那些高考失利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者是本科不在自己喜欢的城市的考生而言,难度显而易见的提升,不跨专业还好,如果遇上跨地区、跨院校、跨专业,那可谓是难度级别最大的。从城市到学校到专业都是一个需要重新去熟悉的过程,三跨不仅要面对搜集院校报录数据信息、专业课资料、资源信息寻找等问题,还要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以今年为例,2022年全国有457万人考研,而院校的计划招生人数仅为110 万人左右。虽然研究生不断扩招,但每年的录取名额有限,报考规模的过分庞大会使许多没有上岸的考生付出更多的沉没成本。有限的研究生录取名额难以满足庞大的报考规模,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的院校报考趋势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自身能力强,本科学校较好,在校成绩优异、具有高远理想的学生依然专注于报考名牌高校。以人民大学为例,近三年的人大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增加,2022年报考人数高达27604人,较2021年增加1161人,增长率为4.39%。而对于自身能力一般,本科双非的学生,在考研竞争压力的迫使下,放弃报考“双一流”高校,竞相选择双非院校,提高成功率和上岸率。
在研究报考类型上,专业硕士的报考规模超过学术硕士。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类型共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类,二者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学硕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而专硕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大部分专业而言,专硕的考试难度相较于学硕难度较低些,上岸可能性大,如公共课外语考试科目为科目二,比学硕的科目一难度低;且不考数学三、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故而与学硕相比,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连年递增,在整体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结果显示,近83%的考生倾向于报考专业硕士。
还有多少天考研(还有多少天考研2022)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