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庄德通
责编|薛应军
正文共2837个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其中,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为牵头单位、中国政法大学社会法研究所等七家单位为参与单位联合申报的法学专业(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虚拟教研室名列其中。
7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主办的“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 法学专业(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虚拟教研室启动仪式与建设研讨会”召开,邀请来自近二十所高校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等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研讨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
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的法学专业虚拟教研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对此有怎样的规划?该虚拟教研室会对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的科研教学工作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近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建峰。
以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建设一批类型多样、动态开放的虚拟教研室”,并限定由已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或“一流课程”的单位牵头组织高校进行申报。
沈建峰介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建立于1986年,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特色专业方向科研和教学工作,经验相对丰富。该校法学专业于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相对而言,具有师资力量较强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实体教研室,具备《通知》要求的牵头申报条件。
据了解,该校法学院建立以来,一直以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重点,目前,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研室共有16名成员,是国内规模较大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研室之一。该校法学院也是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劳动法分会的会长单位和秘书处所在单位,在特色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可以推广的做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高校,长期以来,全国总工会及其法律工作部对学校以及学院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提供了教师挂职、科学研究等各种机会。”沈建峰说,2021年9月,该校作为牵头单位,邀请中国政法大学社会法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社会法研究所、西南政法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教研室、西北政法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教研室、中央财经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深圳大学法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七家单位作为参与单位,邀请多家实践机构和出版机构为支持单位,组成申报团队,以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为特色,按照依托数字技术,着眼共建、共享、互补、合作的思路,联合申报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并且在2022年2月成功获批。
“虚拟教研室是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板块,是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教师教研形态的关键探索。它与传统教研室以及学生上网课的平台有实质性区别。”沈建峰表示,该校将依托法学专业(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虚拟教研室,在跨校、跨地域教研交流,协同备课、培训交流等方面,积极发挥优势,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顺应数字时代劳动关系发展
今年1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2亿人左右。
近年来,直播电商、外卖、快递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产生诸多灵活用工模式,这对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科研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带来诸多挑战。
在沈建峰看来,这样的挑战涉及多方面。在科学研究方面,如何依法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新型和谐劳动关系,明确相关规则,亟须“破题”。在教学育人方面,需要回应实践变化,更新教学内容,补充完善新的教学资料。同时,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应为此做必要调整,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因此需要跟进扩充等。虚拟教研室建设可以积极回应数字时代的用工问题等。
沈建峰介绍,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事关广大群众的利益与和谐社会建设,但相对而言,该领域教学和研究人员数量较少,力量薄弱。“数字技术的发展帮助我们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能够将不同区位的优质教学和研究力量组合起来,实时沟通,共建共享。虚拟教研室可以更好地将相关领域更多的教学和研究力量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关注数字时代用工领域的新问题。”沈建峰说。
沈建峰表示,作为法学专业(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牵头单位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其教学和研究团队也一直在关注数字时代用工领域的新变化,积极为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在该领域的政策制定建言献策。科学研究方面,目前,该校法学院在该领域已发表多篇颇具影响力的研究论文。去年开始,该校法学院教师接受相关部门和机构委托,围绕新就业形态领域集体协商、争议处理、工会建设、劳动基准等问题,多项课题成功立项。
另外,目前该校法学院已启动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以适应数字时代法学专业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特色人才培养新理念新思路进一步落实。
将吸纳更多成员单位和研究人员加入
据介绍,法学专业(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整合各自优质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跨地区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育人共同体,推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发展。
沈建峰认为,“构建跨地区育人共同体”对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科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跨地区构建育人共同体,不仅是为了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也是出于汇集不同地区教学和研究力量的考虑。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面临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领域的问题并不完全统一,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一定完全一致。打造跨地区的育人共同体,有助于了解、整理不同地区的问题和制度,汇集不同经验和教学,甚至开展法律比较研究。
沈建峰介绍,目前,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教科研工作在各个高校的发展并不均衡。法学专业(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虚拟教研室,基于不同高校法学专业发展实际,整合不同学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课程、教学特点和优势,开展跨校、跨地区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将育人共同体理念落到实处。
在谈到法学专业(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虚拟教研室建设规划时,沈建峰表示,共建、共享、互补、合作是所有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出发点,也是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要义所在。因此,该虚拟教研室下一步将扩大成员单位和师资力量,争取更多实务部门参与和支持。目前,正在制定吸纳新成员单位的方案和程序,希望有更多的高校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人员加入到虚拟教研室来。
据了解,按照目前的工作方案,该虚拟教研室和成员单位的合作是全方面的,主要涉及联合开展虚拟教研室联学联建党日活动,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共建共享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资料库,共建共享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资源,联合举办教学研讨会,联合开展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和课题申报,联合举办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前沿系列讲座,联合举办学术会议等。和实务部门的合作则主要是开展育人基地建设,教材出版、视频课程录制等。
法学专业考研(法学专业考研考哪些科目)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