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发现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
2月21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重要人兽共患病与烈性外来病团队研究发现,地尔硫卓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在细胞和小鼠肺部的感染。研究表明,作为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高血压治疗一线药物,地尔硫卓具有新冠防治药物的潜力。相关结果于2月17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PLOS Pathogens)上。
科学家发现女性感染新冠病毒症状更轻的原因
临床研究显示,性别也是影响COVID-19预后的重要生物学因素,男性感染SARS-CoV-2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然而,性别差异影响COVID-19疾病预后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近期,厦门大学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发现,孕酮(一种主要的雌性激素)在保护雌性地鼠免于重症COVID-19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用于有效减轻SARS-CoV-2对雄性地鼠的致病性。
第二次青藏高原考察发现地衣新属和新种
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中科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获悉,科考人员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发现并确定了地衣新属——拟沉衣属,以及多个新种。此前定义的沉衣属物种中子囊盘有网衣型、茶渍型两种,但没有分子学证据支持。研究基于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解剖及化学证据,重新界定沉衣属的概念,并建立网衣科一个新属—拟沉衣属,提出沉衣属4个新种、拟沉衣属7个新种和3个新组合。
地球上首次发现次级撞击坑
近日,德国弗莱堡大学地质学家Thomas Kenkmann团队发现了31个较小的陨石坑,每个都不超过一个足球场的宽度。这是第一次在地球上发现次级撞击坑,这些次级撞击坑可能是由撞击抛出的、落在陨石坑200公里之外的巨石形成的。
活跃星系核“统一模型”确认
近日,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通过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干涉仪上的MATISSE仪器,在星系NGC1068中心观测到宇宙尘埃环,其间隐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该发现证实了30年前的理论预测,并提供了对“活跃星系核”机制的新见解。
在阿根廷新发现一种几乎没有“手”的恐龙
阿贝力龙(abelisaurid)是约7000万年前分布在今南美洲等地区的一类兽脚类恐龙。阿贝力龙是顶级的掠食者,但其前肢非常短小,不具有抓握能力、几乎没有功能,所以它们只能利用强大的头部和咬合力来捕猎。阿根廷是南美洲出土阿贝力龙化石的主要地区之一,但此前这类化石多发现于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而阿根廷西北部只零星出土了一些不完整的骨骼和牙齿化石。近日,一项发表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在阿根廷西北部发现了一具较为完整的阿贝力龙头骨化石,并将其定为一新物种。
重大突破!科学家实现甲烷的选择性转化
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攻克了甲烷的选择性氧化这一催化研究中的世界性难题。利用新开发的催化剂,该团队实现了氧气条件下将甲烷选择性氧化为甲醇和乙酸。这一研究对于甲烷的转化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已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催化》。
我国首次发现双生病毒逃逸DNA甲基化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其他科研单位,首次发现植物病毒可以激活植物的DNA主动去甲基化机制来逃逸植物DNA甲基化介导的防御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超强激光照射石墨烯实现高能离子加速
近日,日本大阪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用超强J-KAREN激光照射世界上最薄、最强的石墨烯靶材,从而实现了直接高能离子加速,开启了激光驱动离子加速的新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杂志上。
研究发现肥料是中国棉花碳足迹的主要来源
近日,郑州大学农学院李亚兵教授团队开展了“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中国棉花生产碳足迹研究。该研究系统量化了2004~2018年中国棉花生产的碳足迹,并分析其时空变化和驱动因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总体环境科学》上。
新研究揭示棉纤维是如何纺成棉纱的
纺纱是一项古老的技术,它将短纤维通过加捻(扭转缠绕)加工成更难断裂的单股纱线,棉纱和羊毛纱都是通过这一过程得到的。加捻增加了纤维间的接触面积,产生摩擦力使纤维结合在一起。近日,一项发表于《物理学评论快报》的研究结合实验、数值模拟和力学统计模型,探究了加捻使纤维到纱线的过渡过程。
2022考研放榜!多地明确考生可申请成绩复核
今日,多地开通2022年度考研初试成绩查询通道,各地明确对成绩有疑问的考生可申请复核,通过初试的考生可着手准备复试。据各地发布的通告,江苏、山西、湖南、山东、黑龙江等地考生均可于21日查询2022年度考研初试成绩,湖北考生可于22日查询考试成绩,江西、浙江等地初试成绩查询时间为2月下旬,另有部分省份尚未公布成绩查询时间。
中科院院士徐义刚当选国际地球化学会士
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悉,2月14日,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与欧洲地球化学协会公布了2022年国际地球化学会士名单,该所研究员徐义刚以其在国际地球化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入选。此前,徐义刚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地质学会会士、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受聘西电杭州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2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磁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崔铁军一行到访西电杭州研究院,受聘担任首席科学家。
国际水科学院终身院士王宝贞逝世,系哈工大环境工程学创始人
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方面获悉,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国际水科学院终身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五届“优秀教工李昌奖”获得者王宝贞同志,因病于2022年2月13日5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据悉,在王宝贞的努力下,中国拿到领域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06年世界水大会的主办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研究的国际地位。
考研今日放榜(考研今日放榜北京)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