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随着考研报名和考试工作提上日程拉开序幕,心怀梦想的考生更加忙碌了。河南一所高校的考研生,在校园的墙角搭起了一排帐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段风景让人看了,深受鼓舞,又有些心酸。
追梦人的选择
让人受鼓舞的是这些考研生的拼搏精神。
他们自觉跳出舒适区,远离喧闹的宿舍和休闲的人群,寻找清净之地,寻找静心读书的场所。可以备战考研就足够了,这是追梦人的表现,这是有追求,有理想的表现,令人鼓舞。
眼下,天气渐冷,而薄薄的一层帐篷怎能抵御寒冷呢。据拍摄者说,他的室友就在帐篷里备战考研,告诉他说夜里不回来了。为了考研,他们付出的太多,这未免令人感到心酸。
远离喧闹区
既然有人替这些考研生心疼,那么就有人替他们出主意。
有人不理解,考研生为什么不到教室里学习呢,为什么不到自习室学习呢,为什么不到图书馆学习呢,为什么不到宿舍里学习呢。
其实只要你了解一下那些公共场所的秩序,你就应该明白,考研生为什么不在那些地方学习了。
比如说宿舍。宿舍是公共场所,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考研。不考研的学生有自己的安排,比如说打游戏,比如说唱歌,比如说谈心。
考研的同学又不能干涉他人的自由,但是别人在娱乐,显然是对考研人的干扰。
道不同不相与谋。与其与室友产生摩擦,还不如自己主动撤离,寻找一份清净之地。这才是明智之举。毕竟宿舍是大家的集体宿舍,不是考研人的单人宿舍。
这是无奈的事。
理想化的自习室
而自习室是一个理想化概念,从理论上说或者从媒体报道上看,自习室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学习场所。花的费用也不多,学习效果却不错。但是话说回来,并不是全国各地到处都有这样的自习室。能够提供这种自习室服务的城市,毕竟是少数。不要以为你在媒体上看到过自习室,就以为全国到处都有。
至于图书馆,那就更不用说了,僧多粥少。
看一看媒体报道,为了争夺一个座位而大打出手的都有。与其卷入这些纷争,还不如寻找一份清净之地,在墙角搭一个小小的帐篷,拉链一拉,自己便临时有个清静地儿。
眼不见,心不烦,至少可以创造一个清静的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买一个小帐篷,不需要多大的投资。这倒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选择。不足之处是,天气渐冷,气温降低,呆在帐篷里太冷;再加上夜晚光线不好,影响视力。
考研人告别了安逸的享受,踏上了追梦的征程,单从这一点上说,考研人足可敬佩!
几分无奈
考研并不能起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即使研究生毕业之后,仍然要面临一个就业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毕业后都能够有个理想的工作,但考研竞争十分激烈。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宇宙的尽头是考编”之观念颇有市场,惶恐焦虑之中盲目求稳者剧增。
在此背景下,考研人顶着多大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意志坚定,奋力一搏,是否有几分无奈的成分袭在心头?
史铁生的小树林
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就写到了一种理想的清净场所,这种场所就是一片实实在在的树林。
树林不同于房间,不同于嘈杂的公共场所。这里仅有杨树和柏树,很少有人到达。在此可以读书,可以发呆,可以遐想。这就是史铁生想要的地方。
现在有一个话题叫“灵魂如何安放”。灵魂安放的问题,其实就是给灵魂寻找一个归宿,使灵魂得到一个清净之地。所谓的灵魂安放,就是使一个人不受干扰,可以自由自在地思索,做他自己的事。这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
考研生离开了教室,离开了宿舍,离开了图书馆,而钻进了小小的帐篷,就是把帐篷当作一个清静之地。这片天地,是属于他个人的,是他自己创造的,别人无权干涉。
爷爷清静的真境界
史铁生笔下的爷爷,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弃,想学陶渊明,过上田园生活,踏入一种清净的境界。
如果说史铁生所说的杨柏混杂的树林属于实实在在的现实场所,那么他笔下的这位爷爷所追求的理想之地,则是灵魂的归宿地,更加注重精神因素。
只有在这样的场所,灵魂才能够自然地呼吸,免受打扰。
结语
河南考研生,自我创造式搭起小帐篷,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份清静的天地。虽然清苦,但是毕竟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让我们向那些拼搏的追梦人,致敬!
@拥抱大语文
河南考研生在墙角搭帐篷备考:清静之地实难得,追梦之人足可敬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