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
【课程编号】803
【主要内容】
一、基本要求
在掌握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赋存和特性、行为和 效应等基本理论基础上,能够理解污染物控制的化学原理与方法,运用正确理论综合 分析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而得出合理、客观的有效结论。同时, 能够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发展观,结合区域性 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利用污染控制与防治基本知识与技能对复杂的环 境污染问题予以解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 参考教材
(1)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第2版。
4. 题型结构
填空题: 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 分
计算题: 1小题,每小题10 分,共10 分
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4 分,共40 分
简答题: 7小题,每小题5 分,共35 分
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15 分,共45 分
三、考试范围
1 绪论
1. 1 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环境问题;
1.2 环境化学的内涵、特点、研究对象、任务内容、方法和任务;
1.3 环境化学研究与发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典型案例;
1.4 环境中污染物的类别及主要的化学污染物;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 因素。
2 大气环境化学
2. 1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大气的主要组成与基本结构,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2.2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大气层温度层结、辐射逆温层;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2.3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
自 由基基本概念, 自 由基反应;光化学反应基础;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来源;氮氧 化物的气相转化过程;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及控制对策;硫氧化合物的转化和硫酸 烟雾型污染;酸性降水,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的形成与损耗。
2.4 大气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消除;大气颗粒物中的PM2.5。
2.5 “双碳”目标
“双碳”基本内涵;我国低碳减排举措。
3 水环境化学
3. 1 天然水概况和天然水污染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水中营养元素及水体富营养 化。
3.2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水中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吸附等温式;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平衡; 氧化和还原及配合作用的原理。
3.3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分配作用和标化分配系数;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和亨利定律;敏化光解作用、生 物降解作用及机理。
3.4 水质模型
水质模型基本原理与发展阶段; 了解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毒 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
4 土壤环境化学
4. 1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土壤的组成;土壤吸附性质和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土壤酸度、碱度和缓冲 性能;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4.2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因素;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与迁 移转化;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
4.3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5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5. 1 物质通过滤膜的方式
生物膜的结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5.2 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转运
有机体对污染物在机体内的运转的吸收、分布、排泄、蓄积。
5.3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生物富集、生物放大和积累的基本内涵。
5.4 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中的酶、几种重要辅酶的功能,生物氧化中的氢传递过程; 了解耗氧有 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转化类型和微生物降解。
5.5 污染物质的毒性
毒物与毒性的基本理论;污染物质的毒性毒物的联合作用与过程。
6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6. 1 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中汞的来源、分布、迁移及环境污染效应。
6.2 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概念与特性;多环芳烃的来源与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7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7. 1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和影响修复效率的因素,强化生物修复的主要类型。 7.2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过程和机理。
7.3 化学氧化技术
高锰酸钾氧化法和臭氧氧化技术。
7.4 表面活性剂及共溶剂淋洗技术
表面活性剂及共溶剂淋洗技术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8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8. 1 可持续化学定义与 12 条原理,绿色工程原理;
8.2 绿色化学助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探索。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