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
考研报名系统开通
千军万马
终于还是站到了独木桥头
图片来源:微博@澎湃新闻
而之前有消息称
这次考研人数预计超过五百万
我不禁感叹
这考研也太太太卷了吧
一、近五年报录数据
俗话说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为了使伤害更加剧烈
事实更加明确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可以看出
2017年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大关
之后增速不减
2020年突破300万
2021年直逼400万
至于2022年
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
相对地
录取人数的增速
就没有那么快了
我们不妨用报录比来看一下
17年到19年报录比持续走高
20年稍有回落
但近三年基本稳定在3.5左右
(这走势要是我手里的基金该多好啊)
报录比
顾名思义
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
数值越大
说明越卷
举个栗子
假如今年的报录比是4:1
(假如,我说的是假如!)
那就是说
4个人报名
将只有1人会被录取
又是一场分子分母的大战啊
二、热门专业
据中国青年报的统计数据显示
近年来考研报名
较为热门的主要是社科类专业
如金融、法律
新闻传播
工商管理等
相对而言
工科类专业的热度则低些
但从就业情况
薪资待遇来看
社会需求量更大的理工科专业
尤其是工科专业
(说不定是热门的太卷了,冷门好下手)
三、学硕与专硕
值得注意的是
学硕和专硕的比例
也在发生变化
从2009年起
我国开始全面招收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但那年专硕招生数量仅占15.9%
后来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专硕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专硕招生数量也逐年增长
2017年
专硕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硕
2018年占比近58%
2020年超过60%
那么
该如何选择学硕与专硕呢?
学硕更侧重理论研究
学制相对较长
可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
而不用参加全国统考
专硕则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重视职业素养的提高
学制相对较短
但若想读博会麻烦一些
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
(不就是考试嘛,相信你最擅长了)
四、读书破万“卷”
让我们把目光拉长
转向20前年
看一下考研人数的增长变化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前面十几年还是不紧不慢地
起起落落
近几年却不知是打了什么鸡血
一路飙升
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一方面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
GDP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
疫情的影响
使出国留学受阻
就业压力增大
二战党、留学党、在职党
又重新回到了考研的赛道上
而最近几天
社交媒体上考研话题的热度
更是居高不下
包括但不限于
人数、缩招、大纲
(甚至还有被拉过来对比的高考)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头条校园
图片来源:知乎用户@坨坨
啊,宝娟
我的眼睛
这研
还能考(上)吗
先别慌
且听我一言
考研
也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不能一味地孤注一掷
清华北大谁不向往
但高报录比在那里摆着
哪怕所有人都很努力
有一部分人上岸
总是伴随着更多的人落榜
再举个例子
假如清华今年有四个录取名额
我们一个寝室四个同学都报了
怎么可能全部录取
其他高校不要面子的吗
所以
填报志愿的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活
要与自己真实水平和个人能力相契合
格局再打开一点
考不考研
考哪个学校的研
考研是为了做什么
都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
深思熟虑后做选择
考研只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
真正重要的是
你通过考研读研要做什么
高考不是
改变人生的唯一钥匙
同样地
考研也不是
破除迷雾的唯一出路
如果
你选择了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院校
并且有坚定的信心
和强烈的意愿
那就别管前面有多难
周围有多少贩卖焦虑的干扰信息
(当然有用的信息还是要搜集)
只一条心地去考
这就对了
我们知道考研很难很难
过程很累很累
但是我们也会很努力很努力
直到理想的彼岸
成就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所以
请先别想高考和考研哪个更累
暂时别管今年考研将会多卷
跟着自己的节奏
适时放松
不懈坚持
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每一步
读书破万“卷”(三声)
请相信
哪怕真理无穷
但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请相信
关关难过关关过
事事难成事事成
也请相信
道长而崎
行则将至
共勉!
今日话题
考研,你被卷到了吗?
策划 | 祝鑫工作室采编部
图文编辑 | 半盏溪月
数据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青年报 研招网
图片来源 | 网络 微博 知乎 中国教育在线
责编 | 程思源 柳晓珊
审核 | 祝 鑫
视频号近期动态
一研为定,伙伴们冲啊!!!
这考研也太太太卷了吧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