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代有着“孟母三迁”的典故,孟母为了给自己儿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下大功夫三次搬家。而现在的父母也纷纷做起了陪读工作:子女在读期间走到哪就跟到哪,从衣食住行到作业辅导,无一不落,做子女最坚实的后盾。然而,湖南有一位陪读母亲,她曾陪着自己的女儿考研,最后女儿没考上,她却提前成功“上岸”了,这件事情令许多人都对这位母亲保持了关注,期待这对母女未来的路是如何走下去的。
01
这位湖南陪读母亲就是周亚松,她以52岁的年龄成功考研上岸,成为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而这段故事的最初,只是一位母亲担心女儿备考压力过大,一心想为女儿分担分担,陪同女儿一同备考。然而,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本该是主角的女儿遗憾落选,作为陪读的母亲却成功“上岸”了。
经过周亚松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她本职工作是在机关单位从事档案管理,丈夫则是一名公务员,育有一女,一家人的工作虽然不富裕但也并不艰难,生活稳定幸福。
如今,许多大学生在临近毕业的时候都陷入了一个难题:到底要不要考研呢?周亚松的女儿也陷进了这个难题,女儿准备考一所高校的研究生,但由于这所高校的研究生录取机率极低,于是,她每天都紧绷着自己,恨不得一刻不停都用在学习之上。
周亚松看见女儿学习得如此艰辛,不由得心疼了起来,为了给女儿实质性的鼓励,她便打算陪伴着女儿一起考研。就这样陪着陪着,周亚松也逐渐对女儿的报考学校产生了兴趣,经过了解以后,她便冒出了一个想法:我也要去考研!
此后,说干就干,行动力超强的陪读母亲就这样,将想法具象化,从此埋头苦读,打算和女儿一起来个“母女档考研” 。
02
随着电子产品、互联网技术的发达,许多人都开始“碎片式阅读”,而不能坐下来阅读完一本大部头的名著。人一旦上了年纪,精力也会有所下降,周亚松五十多岁还能够记住那么多考研备考内容,并且成功上岸,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
据了解,让周亚松坚持下去的唯有一个坚持到底的信念:给女儿做出一个榜样,并且,她自来就是一个十分有毅力的人,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最好。抱着这样一个信念的她,努力过后自然达成所愿。
考研上岸以后,周亚松的女儿送她去学校报到。这句话看起来充满了违和感,周亚松未来的室友们也充满了违和感:大家都以为自己的室友是那位年轻的女子,却没想到是这位阿姨。上了岸并不代表结束,而是另一段学习生活的开始,因为年纪较大,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比不上同学们,所以,周亚松只能靠花费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
再后来,周亚松的女儿也跟随着她的脚步,顺利地考上了这所高校的研究生,“母女档考研”这句笑谈终归成为了现实。
时隔数十年再次回到校园生活的周亚松并未感到不适应,相反,她适应得十分良好,这段学习时光让周亚松感受到了久违的充实感:每天都有学习任务,每天都在努力地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能够一项一项完成必然成就感满满。
如此努力的周亚松在攀登学术这座大山永无止境,除了考取研究生,她还收到了来自韩国一所知名大学的博士生录取通知书,正式地进入了博士生涯。这个消息令许多人大跌眼镜,开始有人抨击周亚松是在浪费学术资源,但周亚松却不这么认为,毕竟学到老活到老,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谁跑得快谁先到终点,皆是各凭本事。
结语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对于周亚松来说,她的考研初心不过是为了給女儿做一个榜样,告诉她无论什么时候母亲都是最坚实的后盾,放心大胆地朝前大步走。许多家长在无奈地讨论家庭教育,说自己的子女不爱学习、成绩太差,花重金找名师辅导也没有作用,殊不知凡事都是先坏了根部——若家庭内部每日都是书声琅琅,家长结束工作回到家是看书作为放松而不是靠玩手机,那么,孩子也会依葫芦画瓢,跟着一起看书学习。教育就是一颗树影响另一棵树,一朵云层叠着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湖南52岁大妈陪女儿考研,结果自己成功“上岸”,女儿却不幸落榜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