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问“要不要考研”之前,先问问自己“考研是什么”
近年来,在唯学历论、疫情、就业形势恶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的考研人数连年攀升,考研话题的热度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也陷入了“要不要考研”的纠结。按正常逻辑,要做出“要不要”的决定,就应该了解考研这一事物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因人而异的。本文罗列了一些对“考研是什么”的回答,也做了一些“要不要考研”的分析,以期给还在纠结的你一点帮助。
▷ 考研是追逐兴趣与理想
“考研意味着行业的跨越、个人理想的实现、将来找到中意工作的可能性变得更大。”这是黑龙江大学农学院大二学生李银涛眼中的考研。这个大二农学生目前正计划着跨考新传,而这一人生规划绝非一时兴起。李银涛一直有着投身新闻事业的理想,在高考后更是希冀能填报新闻专业,却奈何因招生政策原因与新闻专业失之交臂。在生活中,他对摄影有着异于常人的热情,并已成为了某学校组织摄影部的骨干;对于自己和自己正在学习的农学专业,他也有清晰的认知:“经过大一大二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完全不适合走农学的科研,我甚至连最基础的理化知识都没搞明白,又怎么可能在农业领域再深耕出自己的成果呢?所以,农学考研虽然好考,但我觉得这不是一条适合我的道路”。他的计划也并未停留在“计划”层面,在过去不久的大二寒假中,李银涛主动到家乡的融媒体中心寻了份采编记者的实习工作;在部门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他的摄影技术正不断精进……如他自己所言 ,他正在为“圆了自己的新传梦想,弥补自己高考和志愿填报的遗憾。”而努力着。
李银涛的证件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2021届的毕业生宋佳峰坚持考研的动力与李银涛类似,这位文学考研人的身上散发着文学爱好者的浪漫气息,在校时便乐于参加文化活动,与老师、同学们交流文学心得,日常生活中还会作诗来阐发心迹……“真的热爱文学,希望学下去,再深一点得研究”便是他当初决定考研时最朴素的愿望。他的考研之路并不顺畅,过去两年的考研尝试都告失败。但在采访中,他的话语仍很是激扬:“趁年轻要多尝试,不要一条路走到黑!要敢想敢做。”他也确实敢想敢做,今年年末,宋佳峰就将迎来自己人生中的第三次考研“大战”。
宋佳峰在黑大兰台“叶嘉莹诗词人生交流会”中
对于有着明确兴趣、理想,并希望通过考研追寻自我的人来说,不论结果怎样,考研都是值得的,也应当是幸福的。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就请勇敢一战吧!
▷ 考研旨在提升学历
武汉科技大学准研一的汪安深知学历的重要性,他的求学生涯,便是一个普通人朴素的学历提升奋斗史。生长在江西省一个五线小城的郊区,他的中学时代是在一所市郊的普高中度过的,为了更好的未来,他在第一次高考失利后选择了复读,第二年,他拿到了全班第一的成绩,可还是没够着本科线。回想中学时代,他直言:“那个时候觉得也没啥,感觉这个成绩也还可以了”。可大学生活很快让他认识到“还可以”是远远不够的。汪安的专业是化学,他的目标也很简单:毕业后当化学老师。专科的平台显然支撑不起这一点,于是他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了南昌的一所普通师范学校学习。他在大三大四时获得了不少进入中学实习的机会,但能去实习并不意味着未来能去工作。据汪安自己介绍:“我一开始还真的以为本科毕业了有机会当老师,发现不行就赶紧去准备考研了”。八月底,汪安就将前往武汉开始研究生生活。到目前为止,他的个人规划还是当化学老师,但是不论是他还是记者都不知道,这次考研是不是他最后一次为了人生规划而提升学历。
武科大主楼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学历提升意愿的存在之广泛令人咋舌,少有人能不受影响。正在备战考研的黑大新闻院广告学大三学生李蕊就直言:“我们没有985、211双一流这样的头衔加护,只能依靠自己努力来使自己的学历提升,这可以让以后工作就业更加顺利。而且现在是疫情,就业压力大,更何况现在本科生遍地走,不考研不行。”她还告诉记者,她身边的人好像都在准备考研的事情。为此焦虑的绝不止大三学生。吉林外国语学院大二的丁弛已经开始在网上报班学习考研公共课了;黑大新闻学大一的何鸿也有了明确的考研意向,进入大学未满一年的他坦言:“看到现在社会上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比较大,就想通过考取研究生进行一个学历提升,缓缓就业,让未来自己的就业更加明朗一点吧,而且父母也大力支持。”毕业生们的言语也印证了这种本科生考研焦虑存在的合理性。文学梦之外的宋佳峰也有现实的一面:提升学历是他考研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介绍了自己想法的变化:“一开始考研是单纯为了文学,但两次考研失败和找了一些工作之后,真的有觉得考研能提升学历,能遇到更好的就业机会。”黑大会计学研二的黄嘉豪本科学校是珠海科技学院,他考研的一大动力便是“提升学历,本科出身不好,想通过考研上到更高的平台,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如今,他实现了这一目标。
在社会内卷程度不断提升、学历贬值、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之下,一纸更高文凭的含金量毋庸置疑。对于有着急切学历提升需求而未能用其他方式升学的毕业生们而言,考研是必然的选择。
▷ 考研也可以是逃避、跟风
随着近年来考研热度的不断上升,前文所述的“兴趣、理想、学历提升”之类的光环越来越多地环绕在考研和考研人身边,让后来者们往往会选择性地忽视这一事物潜藏的消极因素。
出生于1994年的江丽不久前辞去了自己在景德镇某博物馆的工作,在家中“两手抓”地准备起了考公和考博。她用很直白的语言解释了自己辞职备考的原因:“就是不想上班了。”2015年,江丽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就业面不宽的专业和对于就业的较高要求让本科毕业的她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彼时,“不想上班”的她选择回家备考陶大的考古学研究生,那一次,她成功了。问及那时选择考研以及跨考考古学的原因,江丽的回答也是直白明了:“当时感觉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就想着回学校再‘混’几年,至于选考古学,主要是因为它好考。”在说到“好考”时,她自己也忍不住笑了。2019年研究生毕业前,江丽尝试了考博,未果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博物馆工作,但她始终不能满意于现状,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上班没有在学校里舒服”,参加工作两年后,按捺不住的她终于还是选择了辞职。
江丽在家中准备博士线上考试
与逃避就业类似的负面考研动机还有跟风,在对本科生的采访中,不少学生都向我们传达了“感觉周围很多人都在准备考研”的讯息,一些大三学生口中的“很多人”甚至变成了“所有人”。在这茫茫多的考研预备役中,必然存在大量的跟风者。每年考研后公布的弃考数据就颇能反映跟风考研现象的普遍,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21考研中过审的人数是377万,而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只有332万,2022考研更是弃考率高企,多省公布的弃考率在15%上下,广东省的考研弃考率竟达到了19%,这些弃考者中的很大一部分,无疑就是在跟风。同时, 那些参加考试了的学生中也有不少是并未认真复习,到考场去“走个过场”的,一些考研经验贴甚至认为50%的考生都是“气氛组”。
事实上,兴趣与假装有兴趣、梦想与跟风有梦想、提升学历和逃避就业等考研动机之间的距离远比想象中要小,为了逃避就业而考研,成功与否都是浪费青春; 出于跟风而考研,还不如把大学最后的时光拿来找工作或是单纯地享受生活。这些,都是仍在纠结“要不要考研”的你们应当思考、警惕的。
▷ 考研只是一种人生选择
在采访中,我们也碰到了许多本科毕业就直接就业的人。刚刚从黑大新闻院毕业的郭放已经签约了苏州的一家国企,做党建宣传工作。他的选择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在自我认知上,他坦言自己现在的学习能力下降太多,不能很好的抵制学习期间的诱惑;同时,郭放与学院的老师沟通,得到了直接就业的建议;他又一直有进入社会生活磨练自身的意愿。郭放承认考研对于未来的就业会有帮助,但他说:“如果再有一次读大学的机会,我也不会去考研,但我可能会尝试提高成绩或是参加支教团来拿到读研的机会。”2017年毕业于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的周怡在大学时则压根没想过考研。“当年在大学,脑里想的第一节件事就是去工作赚钱。”她如是回忆当时的想法。生物制药专业的她毕业后一直在相关领域工作,最近也是从哈尔滨的某制药厂跳槽到了海南的一家企业。在工作多年的她看来:“高学历肯定是有作用的,在最开始容易应聘成功,获得更好的起点,但是到了工作岗位上,领导看重的还是工作能力。”“我有的研究生学历的同事工作能力也不强。”她后来补充。
“没有考研的想法”是无数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原因,“暂时没有就业的想法”则是无数考研人踏入考场时的心声。褪去光环,也撇开偏见,不难发现 ,考研说到底只是一条自主选择的人生道路,和就业、创业、继承家业、出国乃至于啃老等等的选择本质上是一样的。选择的权力也从来不为就业大环境、父母意愿、专业状况等外部因素控制,而只在毕业生自己手中。
2022年2月23日,安徽新华学院图书馆自习室坐满了备战考研的学生。(人民视觉/图)
所以说,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对“考研是什么”的回答,与其在担忧中纠结“要不要考研”,倒不如在生活、学习中观察、认识、充实自己,努力寻找自己对“考研是什么”的回答。 有了准确的自我定位,你就不会再把精力浪费在纠结上,而是能冲着自己找准的目标风雨兼程。
(文中汪安、何鸿、江丽、周怡均为化名)
文字丨胡林荣 王安阔 文泰然 朱强
杜学钰 李雄华 方俊鸣 杨信卓
排版丨运营宣传部 梁萌萌
指导教师丨吴珩
广播电视新闻研究作业
新闻传播学院
到底要不要考研(到底要不要考研好纠结)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