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考研上岸人大国际法:最好的心态就是“只要日日新,年年有进步”

一战考研上岸人大国际法:最好的心态就是“只要日日新,年年有进步”


  前言
  在2022年人大法学考研中,国际法上岸6人,知行法学5人(其中1人为知行内部学员的资料继承者,其余…

一战考研上岸人大国际法:最好的心态就是“只要日日新,年年有进步”

  前言

  在2022年人大法学考研中,国际法上岸6人,知行法学5人(其中1人为知行内部学员的资料继承者,其余4人均为全程班),本科遍布西南政法、中国政法、云南大学、华东政法等高校,复试竞争也相对友好,是知行国际法到目前为止最为鼎盛的一年。今年的国际法最新讲义也已经出炉,希望大家好好使用,最后蟾宫折桂。

  目录

  一、写在前面

  二、时间线和各科目备考心得

  三、国际法科目

  四、备考经验与教训总结

  五、致谢

  一、写在前面

  (一)个人情况

  2018级西政本科,学业成绩年级排名前10%,绩点4.0/5.0,属于期末抱佛脚型选手。获得过几次二三等奖学金,参加过两个小型项目,没有大型比赛经历和科研经历,六级500分出头。大四选择双考,最终法考客观题成绩221分,主观题成绩115分,考研初试371分,其中政治76分,英语71分,理论法101分,应用法123分(备考的是刑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但考场上临时将知产更换了民法)。

  笔者一年的备考在兵荒马乱中结束,整个过程中暴露出不少不好的学习习惯,本文行文也中颇显其中狼狈。笔者自觉和高分大佬差距不少,最终能够顺利上岸,不得不说有不少运气的成分在。于是本文较多地记录了这一年踩过的坑,不敢妄谈经验,还请诸君结合自身情况理性看待。

  (二)学校与专业选择

  关于学校选择。笔者是北方人,大三考研时还没适应南方的气候,所以决定考取北方的研究生,北京地区自然是首选。加之,笔者本科就读于政法大学,读研就想换一个综合类大学感受一下更加多元的文化氛围。笔者对比了人大、贸大、北大和清华,综合考虑了招生人数和学校认可度就选择了人大,基本没有太纠结。

  关于专业选择。笔者读完大二后,大部分部门法都已经学过了,没有特别感兴趣的,就排除了以上学科。同时,笔者深感近些年国际局势云波诡谲,国家迫切需要涉外法律人才,各个高校先后开设了涉外律师的招生项目,让笔者进一步坚信了国际法是迎着朝阳而生的学科!于是,笔者果断选择了国际法专业。

  人大各个部门法大小年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21年爆热的法律史今年爆冷,而21年相对竞争不太激烈的诉讼法在今年则高手扎堆。所以,不建议为了好上岸选择所谓的“容易专业”。其实,选择学校和专业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笔者建议大家选己所爱,爱己所选,这样才能有动力坚持下来,上岸后读文献也不至于太痛苦。

  (三)要不要双考

  对于报考人大的考生来说,法考基本不在话下。为此,我强烈建议以考研为重,顺带过法考(顺序不能反,这也是我的教训之一)。大抵按部就班地把法考教材看一遍,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商法建议听一遍课程,做一遍各科近年真题,模考一两次(笔者当时用的是觉晓法考APP),然后保持重复状态,考前冲刺一周就好。冲刺尤其要注重“背多分”学科(大抵是理论法、三国法、商知经,这是得分大头),虽然每一个科目分值不高,加起来却相当重要,且容易得分。传统高分值科目民法和刑法性价比反而不高,因为法考改革以来民刑题目越来越不好做,个人感觉市面上的大部分老师的模拟题和以往真题都不太符合现在的考察风格了。不过,笔者建议抱紧柏神“考前聚焦”(柏神是真的强,直接把选项喂到你嘴边,强推!),民法基本靠法感情大胆猜测,最后的分数都不会太差。至于法考学习具体细节和各科目老师选择,相关帖子已经不少,不再赘述,各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至于主观题,不好说22年法考会不会延期,笔者21年法考主观题延期到12月中旬,不得不说严重地影响了考研冲刺和考前心态。这里的建议是,若延期,还是以考研冲刺为重,到时去参加主观题考试就好了,结果随缘,笔者身边不少小伙伴就是这样通过了法考。

  不准备法考的同学也建议报名客观题,身边不少同学裸考都过了,法考真的不难(题难,但是司法部会放洪水),所以不要自己吓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最后的结果不会让你失望。

  (四)如何协调学习与娱乐休息?

  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备考期间的心态和记忆力是最重要的,而这离不开良好的休息。在此笔者有两点心得,其一,大抵上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学习时长。每个人情况不同,所以不必与人相比每日学习时长,笔者当时也为此困惑,不知学到何种程度才能算作“努力”,才有资格放松。现在想来,只要每天能够有充足的睡眠,加之保持一个好心情,学习时长即使少一些,效率也高。笔者个人,常常9、10点钟才起床(因为本人是个夜猫,经常夜里一两点背书效率高),每每愧疚不已,于是来不及叹气,吃了饭就马上背书,后面一轮背书时期一天基本上可以背25-30页。当时也自我怀疑到,我这样子的学生不配上人大。可回头想想,只要真的学到东西了,没必须纠结时长和作息,这都是次要的。其二,定期和要好的老师、朋友约个固定时间吃个饭或者爬个山,聊聊天,看到人生各种不同的可能性,有人一起分享快乐,有人一起分担苦恼,压力则可以有效缓解。总之,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本帖亦然),与人相较,徒增忧愁。

  (五)本文重点

  笔者个人初试成绩不高,故本文将着重梳理教训,这也笔者当时最想看的经验帖内容,毕竟笔者自认算不上多努力,好多方法实是借鉴不来(哭脸),但教训可以规避。

  二、时间线和各科目备考心得

  (一)时间线

  总结:大家看了笔者的时间线,恐怕只有一个感觉——乱。是的,这是笔者的一个大毛病,不爱做计划(难道跟射手座有关系?开玩笑开玩笑)。笔者大多数时间都在打腹稿,没有一项项列明并反思某项任务为何没有完成,以至于后期慌乱之中经常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学了公共课就背不了专业课,背了专业课就学不了公共课,心力交瘁、狼狈之余还大大减损了考试的信心。若有同样习惯的同学,看到这里,笔者恳请你务必改掉这个坏毛病。

  (二)各科目备考心得

  1、政治(76分)

  用书:高图老师核心考案和练习册以及冲刺背诵笔记、往年客观题真题、高图冲刺背诵手册和技巧班笔记、肖爷爷1000题、各科老师押题中的客观题、肖爷爷时政小册子和肖四肖八

  听课:高图老师强化班、高图技巧班和押题班、高图喜马拉雅带背

  一轮阶段:7——8月

  笔者是理科生,生怕自己学不明白,故准备政治时间较早,7月份便开始看高图老师的核心考案,听对应的强化班视频。之所以选择高图老师是因为听说徐老师自己也是一个理科生,讲课通俗易懂,教学风格幽默,笔者在7月上旬准备学校期末考试之际便拿高图老师的课放松,一开始听其马原部分引得我在教室频频发笑,便决定跟下去,最后一节不落的听完了。暑期平均每天听课1——2个小时(开2倍速),配合着肖爷爷的1000题以及高图老师的练习册,可能每天都要花3个多小时学习政治。虽然很耗时间,但是为后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阶段,笔者在《核心考案》上随手做了笔记,只求理解老师所讲内容,没有记忆具体的知识点细节。同时,笔者也了解到不少同学都是把政治科目当作学习其他科目中途的休息,算作一种放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在此阶段,作题是起到巩固所学知识、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的作用,不用太关注正确率,对于一些“帽子题”“时事政治题”等“死记硬背”性知识点可以等到后期再记忆。应尤其关注马原部分的题目,因为这里重点恒重,考察方式一般变化不大,而对于其他部分,比如1000题中的不少识记性题目,个人感觉只是为了帮助考生理解课本知识,其实真题不会以这种方式考察,后期笔者也仅仅只对马原部分的1000题进行了二刷,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就没有再刷其他部分的题目,而对这部分1000题笔者当时的正确率是最低的,还惴惴不安,现在想来不必挂怀。

  二轮阶段:11月

  笔者听了高图的技巧班课程,标画了一遍高图老师和高图的冲刺背诵小册子,在走路排队打饭的时候会听一下高图在喜马拉雅的常考客观题专题和主观题带背(开始的早可以听上一年的,高图一些口诀真心推荐),并且做了市面上常见的各个老师先后出的押题卷中的客观题,对常考点和时政把握比较到位。

  三轮阶段:12月

  笔者听了高图的冲刺班,了解了大题的答案构成,为考场上“合理编写”+抄材料提供了方法论。后又听了高图的押题班,搜罗了一些“万能模板”(高图针对一些题给的,防止没话说)。冲刺阶段也做了做选择题,为使考前保持手感。

  然后就是背诵肖四了,笔者肖八背诵得不好,高图的押题也没怎么背,当时主要选择了肖四,然后22年有些题目没有押到,出现了反押题趋势,笔者上了考场非常后悔没有多背几个老师的卷子。对于背诵主观题,同学们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直接背肖四的答案,有的觉得肖四的逻辑有些些混乱(应该是说我们没有理解肖爷爷的逻辑哈哈哈)便选择了一些公共号带背,笔者当时看了空卡的,听同学说@肥肥笔记屋也是很不错。

  不足:

  笔者后期忙于疯狂背诵专业课,大大压缩了政治的学习时间,以至于笔者的大题背的不好,基本只背了肖四,考前抱佛脚到03:30,第二天上了考场觉得好多都没背扎实。还只跟了肖爷爷一个,高图的大题没怎么背,所以考场上第一道大题关于必然与偶然的,笔者只凭借高图喜马拉雅带背的零星记忆写了几句,恐怕分数堪忧。各位有时间建议还是看看高图,因为这几年政治出题有反押题的趋势。当然只看肖爷爷也是没问题的,毕竟大多数考生可能也只看了这些。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请记住,题易我易大家易,我不大易;题难我难大家难,我不畏难。事实证明,只要比同考生写的好一些就是胜利了,不必追求过高。

  2、英语(71分)

  笔者英语成绩一般,不敢妄谈经验,只好写写自认为备考中的优缺点,以供各位批判思考。

  用书:词汇类:恋练有词、词伙、墨墨背单词;真题类:张剑黄皮书;翻译类:武峰老师的《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作文类(买了没咋用):王江涛老师《高分写作》、张剑英语一《写作高分突破》、衡水体字帖

  听课:前期听了几节朱伟老师的词汇课、大二时听过武峰老师的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课(笔者英语备研期间没怎么听课,自觉单词是英语的王道,掌握单词之后很多所谓的技巧不攻自破)

  优势:

  笔者背单词开始较早,每天循环的量也比较大,虽然后期有段时间没有坚持下去,但跟着墨墨的艾宾浩斯记忆还是比较牢靠。

  客观题得分率比较高,虽然笔者初试结束之后没有估分对答案,但笔者考前做了21年考研的真题(难度系数据说较高),客观题只失三分。

  准备过CATTI翻译资格证考试,将武峰老师的《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学了两遍,听课一遍,有老本可吃。

  不足:

  后期忙于背公共课没怎么准备英语主观题,翻译尚有老本可吃,大小作文只看了看逻辑词、常见的行文结构就上了考场,估计这里是失分大头了。

  笔者作题慢,英语剩了几道翻译题没写完……

  建议:

  背单词是王道,背好了很多客观题的课程根本不需要听。而且背单词一定要坚持下来,即使后期比较忙,也建议2、3天复习一次,耽误不了好久。但若搁置,则是打江山苦,失江山快……

  作文模板最好准备两个,以备万一。笔者作文基本裸考,看似潇洒,实则内心慌的一批,最终成绩也没有竞争力,不推荐效仿。

  3、理论法(101分)

  勉勉强强算过了两轮吧,想了想笔者理论法实是毫无经验可谈……便重点说说踩过的坑。

  用书:知行讲义(含后期增补讲义)、白斌老师法考书

  听课:知行课程(其中宪法只听了一半,亏了)、法考白斌老师宪法课(口诀很多,方便后期记忆,其法考讲义排版和人大教材有相似之处)

  一轮阶段:5月——12月中旬以前

  笔者听了各个科目大半的基础课和各科的冲刺课,并随手在书上记了笔记并且完成了一轮背诵(含增补讲义,这个主要是理解答题角度,不太用背)。笔者的专业课备考过程大头就是背书,不进行背诵总觉得不能算一轮。因为笔者比较擅长在背诵中理解,单纯看书不背的话,个人效率不高,后期背完了一轮,才对很多知识称得上有些了解了。

  二轮阶段:12月中旬——上考场

  时间到了这个时候,笔者颇显狼狈,于是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进行冲刺,对重点章节采用笔默的形式加强记忆,走在路上也会回忆背过的知识框架。你没看错,笔者就是这样半推半就上了考场,所以说实在不敢谈什么经验。

  不足:

  没有认真模拟考试,时间安排严重翻车。想来宪法没有写完是最大的失分原因,因为笔者当时自觉希望不大,说心里话已经做好了二战的准备,就逮到法理和法律史洋洋洒洒,笔者记得法理一个题就写了2页纸,后面越写越少,最后宪法剩了可能不到30分钟,极其吃亏。

  笔者对宪法这一科目没啥感觉,说实话背得也不扎实,没用好思维导图,以至于输出乏力。

  建议:

  大家考前一定要模拟一两次,笔者没来得及就采取了微模考(一科一小时),这样其实忽略了手越写越酸得实际情况,不能达到真实效果。

  理论法科目很看重“死去活来”,笔者私以为在“死去”阶段背诵尤为重要,因为在背诵中可以大大加深理解。大家用好知行的思维导图,抑或自己作结构框架,可以大大加深知识的体系化程度,利于后期输出。

  笔者在备考过程中基本没有做自己的笔记,只是听课时随手记在旁边。个人感觉做笔记不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因为笔者见过不少同学不论是考研还是法考的前期花了大量的精力做一份自己的笔记,但后期却置之高阁,使得前期的努力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不是说做自己的笔记不好,而是笔记真正发挥用途之际不在于抄下来,而在于内化,如能做到此般,笔者认为不需要报名机构便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备考的时间总是捉襟见肘,采用直接背诵讲义、拉框架建立知识体系,并采用简易回忆(可写下来)——自纠的方法或许是效率较高的输入输出方式。

  不得不说,当时知行课上的一些答题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使得我的输出更有逻辑了一些。比如,法理学的法哲学、法社会学和法实证论这三个角度,基本可以用于每一道题,各个章节遥相呼应,就会留给改卷老师不错的印象。笔者当时记得知行师兄讲到“其他社会调整”“社会自治”“非正式制度”等可以作为答题的锦上添花之用,兴奋不已,觉得这才像个学硕应有的高度。法理学各个章节遥相呼应,基本不存在重点章节(法之外一些内容除外),应站在全书的高度做答。法律史的横线和纵向两条线,分别为:指导思想-立法文件-法律形式-法律制度(刑事为重,民事、经济为次);对横向知识体系中的内容按照年代的流变进行梳理,比如指导思想的流变、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此外还有三部曲(定位-内容-评价,评价部分大同小异,梳理课本或者讲义的评价内容整合起来便足以)。宪法分为四大部分:总论-基本制度-基本权利-国家机构,其中基本权利三阶段、国家机构六要素等等答题角度,用好了可以极大提高答案输出时的逻辑化程度。此外,宪法是理论法唯一有法条的科目,对重要法条(比如人权条款)最好能够背诵。

  4、应用法(123分)

  用书:知行讲义(含后期增补讲义)、各科法考书

  听课:知行刑法和知识产权法课程、法考柏浪涛老师刑法和钟秀勇老师民法以及杨帆老师国际法

  个人情况:也是勉强过了两轮,时间线和理论法一致,不再赘述。但笔者应用法成绩还不错,也着实让人喜出望外,想来和双考有一定关系,其中民法和刑法完整的跟了柏浪涛老师和钟秀勇老师的课,打下一定基础。这也说明了法考其实和考研并不矛盾,颇有共通之处,考研知识的学习可以让零碎的法考知识更加体系化,而法考可以让考研知识补充不少细节。

  笔者由于时间问题只背诵了讲义,其中刑法直接使用了浓缩版的讲义。个人认为人大的专业课考试很看重体系性,对于其中的细节反而遗漏一二也不会影响拿高分。这里笔者建议采用讲义的目录梳理自己的知识框架,背诵一章的内容之后合上书进行回忆,遗忘之处记下来再到书中查看,这种方式要比单纯地背书效率高很多。此外,笔者选择了国际法科目,只着重准备了国际公法,而初试只考到了国际公法的题目,大大节约了时间【下文详细讲述】。

  笔者初试时考场心态较好,发现知产题目不会,没有太多犹豫就换成了民法(笔者之前准备的是刑法、知产、国际法)。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考研民法,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法考加持,笔者的应用法成绩会怎样。

  建议:

  知产比较简单,以目录拉体系很快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再用其作答较为妥当。知产尤其喜欢新修法的内容考察,应注意。

  刑法可以先以柏浪涛老师的法考书建立知识体系,大致为不法—违法性阻却事由—有责—责任阻却事由,即从客观到主观的顺序来分析。刑法应重视观点展示,比如偶然防卫、偶然避险,柏浪涛老师对于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共同犯罪的认定等等问题都有清晰的判断步骤,帮助我们理清逻辑。知行的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学说争鸣和考研刑法的逻辑,但各个学说不是答题的刚需,如能提及,则是加分项。

  国际法同样按照目录、各个章节的标题地形式来建立知识体系。国际法考察有一特点,喜欢举例论证,大家应找到讲义对应的课本,如能提及一些经典案例,便可以做到“人无我有”。比如,国私法律规避制度起源的“鲍富莱蒙王子妃离婚案”、反致制度的“福尔果继承案”等等。

  能找到法条的应用法科目应重视法条,如能提及法条内容作为论证方式,为加分项。各科均应重视真题,可以用其训练自己的答题方式,再与公共号里的真题解析做对比,便能精进不少。

  笔者的知识储备全来自法考和知行法学,以上只是提纲挈领地点出个人认为地重要之处,细节部分掌握地并不好,就不班门弄斧了,大家可以看看其他经验帖,都有详细介绍。

  知识体系示例:以知产、国际法为例

  考研应用法尤其看重知识的体系化,构建知识体系最快的方式就是看目录,将其作为答题的角度,可以保证不出大的疏漏。从下文图片里看,知产的体系明了,可以分为知识产权总论-对象-内容-取得与消灭-行使-限制-救济(国际条约基本不考)。笔者当时对“权利的内容、取得程序”又细分为“权利范围、保护方式:前提、期限、排他效力;取得要件、申请文书内容、审查方式”等细节,用这个答案角度梳理,著作权两大体系的区别就可以自己说出来,不需死记硬背。

  国际法科目亦然,笔者的知识框架基本就是教材和讲义的目录。

  三、国际法科目

  1、要不要选国际法

  国际法算是比较小众,所以这里将其单列。笔者当时深感祖国国力日渐强大,笃信国际规则在未来必定大有用处,正是我辈发光发热的地方,故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国际法专业,且在初试选择了国际法科目。就备考而言,三国法看似内容很多,实则较少,性价比较高,因初试主要涉及国际公法的知识,对于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可以少花一点时间,不需细细雕琢(复试则要认真准备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嗷,初试到复试大概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足以好好准备)。故此,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选择国际法或许是不错的,尤其是那些报考该专业的同志。

  2、如何备考

  重则恒重,且考研和法考的重点多有重合(但深度有些差别,这部分记得看书),如领土海洋法,条约法等等。同志们先听一遍杨帆女神的法考课入门,梳理个中逻辑,再将知行讲义看过一遍,重点内容回看课本,拔高一下深度,心中便可以大概有数了。

  至于如何答题,虽然国际法尚没有完善的考研课程,但是可以从其他的科目窥见一二,不外乎是体系化、有逻辑,最好在输出时以一两个章节为准,再呼应一下其他章节的内容,几笔带过就好,可以给老师留下一个视野完善的好印象。

  3、初试要不要看论文

  国际法时效性不强,且没有统一的法典,所以其他科目的修法热点在这里很少见。老师的论文不多,和初始的匹配度也没有那么高。所以时间紧张的同志完全可以不看论文,若是时间充裕,自然可以看一些。若是可以提到别人没接触的知识自然是加分项。不过,仍然要以课本和讲义为重,在论文上不要花太多时间,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4、后期关注热点

  国际法热点相对不多,性价比较高,后期要注意梳理一下热点。比如去年的孟晚舟回国一事。热点仅仅是起到引出题目、作为论据论证观点的作用,背后的具体知识才是万年不变的重点。要知道,重者恒重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四、备考经验与教训总结

  (一)经验

  1、背书方法

  背书!背书!背书!理解固然重要,但文科应试还是要落在笔头,且背书和理解是相互的,在背诵的过程中会大幅度加深理解,法言法语也有积累。在此,给坚持不下来艾宾浩斯的UU们推荐简易回忆(可写下来)——自纠的方法。笔者走路慢,后期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会在路上回忆昨天背过的知识框架,然后走到教室翻开书校对一遍。重庆的冬天是极冷的,笔者选择在教室笔默(简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基本重点章节(非重点章节笔者后期基本略过,因为没时间了呜呜呜,后期只好舍小保大)默过三遍记忆就非常牢固了,即使有个别遗漏,到后来也会发现无伤大雅,不影响得分。(下图是笔者当时背书的痕迹,字体有点潦草……)

  2、勇敢作答

  说到这里,笔者惭愧。我在备考期间基本没有看过课本。只背了知行的讲义,甚至课也没听完,草草背了一轮半,重要章节使用前文所述的“简易回忆——自纠”方法过了三遍左右就上考场了。人大的老师是非常仁慈的,有点只要你敢写,就敢给你分的感觉。所以,大家考前做两次模拟,分点答题,字迹清晰,手速加快,凭借这一年的功底,绝不会有问题!同志们一定要敢写,不要弃考,决不放弃,这是笔者为数不多的经验(哭)!

  3、投机取巧?

  人大应用法7选3,理论上讲考场上可以随机换题,所以有时间的UU可以看看其他小众科目的法考课程以防万一?事实上笔者就是这样做的,考场上知产不会,临时换了民法,全靠法考功底“合理编写”。但是没有人有意这样尝试过,换题实属无奈,备考的时间是十分紧张的,准备四科难上加难,所以该条经验可操作性不强,看看即可,希望大家都不会有换题的一天,那感觉真是无比痛苦。但真的遇到完全没有把握的学科,经慎重思考也不是不可以换,毕竟题是死的人是活的。

  (二)教训【本文重点,每个坑里都有笔者的血泪!】

  1、双考时间安排翻车

  师兄早就告诉我们,要以考研为重,我身边不少师兄师姐也这样告诫过我。可惜,不自己栽个跟头不会知道疼。笔者当时想着法考在前,先把法考学明白了再学考研,但是事实上法考是车轮战,最重要的就是不断重复对抗遗忘。笔者这年,主客观两次延期,10中旬客观题,考研前5天主观题,大量消耗了笔者的精力和时间,以至于考研草草上场,所幸最终结果还可以,可是笔者等成绩的过程实在痛苦不已。

  这也告诉我们,考研背书不可全都堆到最后,一般而言暑假就可以开始了。笔者10月底结束法考才开始大量背书,12月中旬才结束一轮,当时真的慌的一批。

  故此,双考一定切记是顺带过法考,顺带,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2、公共课时间不足

  笔者后期赶着时间背书,公共课学得严重不够,基本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所以经验寥寥。不过,个人初试结束之后总结了教训。政治有时间还是要肖四肖八结合高图小册子和押题,现在的出题有反押题的趋势,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过高。英语单词是王道,稳住单词,客观题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失分,听课不是刚需。单词背诵一定要坚持,实在没时间也要两三天背一次。英语是前期投入高,后期较为轻松的科目,千万不可以中途放置一边。

  3、不爱做计划

  前文已经提及,笔者学习内容安排随意,不爱做计划,经常一天内就一科的学习时间过长而顾不上其他学科。使得后期公共课安排得不好,尤其英语主观题基本没怎么学,英语只考了71分。建议各位还是列个任务清单,前期可以列周计划,随着对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可以慢慢改成三天计划、每日计划,这样可确保后期公共课也有时间学,较为稳妥。打腹稿真的很容易忘记任务……非常不推荐……

  4、没看过课本

  笔者不是不想看,而是没来及。哭,这就是不好好做计划的后果。但不好说没地毯式看过课本是优势还是劣势,因为要想真正起到看课本的作用似乎走马观花地读一遍必然是不够的,而想把握绝大多数细节又耗时不菲。笔者只看并且背诵了讲义,将讲义中不明白之处标划下来再到课本中寻找,感觉确实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可惜由于时间紧迫,笔者最后只回头寻找了对于法律史讲义的疑问之处。建议大家到中后期还是以讲义为主,待将讲义背诵一遍之后,再看课本估计也会加速不少且便于把握课本脉络(此为笔者期末考试经验,屡试不爽)。

  5、怀疑和侥幸心理

  笔者这年心态总体不错,这多亏了朋友老师的帮助,自愈能力有所增强(秘诀是心态不好就看名人传记,看了伟人的波澜壮阔,就觉得自己这点事也不值得emo),即使心态有波澜,两小时到一下午基本可以解决。不过,其一,笔者后期因为时间原因,没少怀疑自己能不能行,现在后头看,属实没必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走好当下的路,不必为未来没发生的事情担忧。正如师兄所言,在哪条路上就要说哪条路的事,笔者与各位共勉。其二,笔者后期觉得有些题铁定不考,结果现实就是这么骨感,笔者无奈临时换题,各位一定不可存有侥幸心理,尤其是针对一些重点问题。

  以上也侧面告诉大家,备考期间心态不可能波澜不起,据笔者了解到,即便是高分选手也是如此,所以放心大胆地去学吧,心态即使不那么好,也不会影响最后结果。笔者想起师姐当年分享经验时说,心态差就差,焦虑就焦虑,没关系,最后的成绩不会辜负你熬过的每一分钟夜(大抵如此,但没有鼓励大家熬夜的意思哈)。

  6、考前模拟缺位

  笔者没来得及模拟,只是把个别科目单独拿一个小时进行“微模拟”,实战中手速吃了大亏,宪法没写完,于是喜提低分。在此建议,笔速慢的同志一定要划重点,不求漂亮,不对前面的题有“完美主义”心理总想再添几笔,但求工整、写完,笔者就吃了做题“前松后紧”的亏。考前做两次模拟是不可缺少的,这个时间一定要留出来。

  五、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知行的帮助。正如笔者前文所说,由于没有做好双考的时间安排,留给考研的时间极其有限,基本法考客观题出分之后才开始对考研火力全开,故没怎么看过课本,甚至考前模拟也没来得及,考场输出几乎全凭对讲义重点知识、逻辑的回忆(哪怕具体知识忘了也不要紧,重在逻辑)。由此可见,把握好讲义的行文逻辑(其实和课本差不多,是与课本紧密贴合的),用好理论法上下内外等答题方法,加之师兄所言“每逢大事,必有静气”的心态有条不紊地输出答案,最终必然是星光不负赶路人。

  另外,我尤其要感谢学校里的良师益友们。何其幸运,在大学里遇到了一位很合得来的老师,结识了一些师兄师姐和朋友。在重庆罕见的有阳光的日子里,老师带我们登山望风景,餐桌上我们把酒言欢无话不谈。大家真诚相待敞开心扉,一次次夜谈人生。这对于在备考中饱受折磨的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心灵洗涤,极大地缓解了我的焦虑。从此我知道,人的能力不用能一次分数来衡量,我开始有信心,因为即使在人生的其他轨道里,我相信我一样可以出彩。我抱着人生就是一场体验,只要日日新,年年有进步,便是值得了的心态结束了我的整个备考周期。我已预见,在可见的未来,与大家一起彻夜长谈的日子将是我人生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所以大家在备考时不妨多和外界交流,再回首,那些咬着饼咽着泪的日子都洋溢着幸福的粉红色泡泡,人生有此经历,便足矣。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法律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一战考研上岸人大国际法:最好的心态就是“只要日日新,年年有进步”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