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情况
1.学校:郑州大学
2.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算半跨,没有对外教育学和跨文化基础
3.绩点:3.49六级:530一般般的成绩,也没有什么荣誉或者竞赛奖项,我的初试成绩也是四平八稳的。
4.考研成绩:一战初试并列第五 政治:75 英语:75专业一:129专业二:122
5.复试:80.4
6.备考时长:大约专业课6个月,英语9个月,政治3个月
二。一些琐碎的话
1.上海地域优势十分明显,一开始便想考上海的研究生。所以择校并没有给我带来许多困扰。大概20年11月时便决定考复旦大学,一开始也有些迷茫,去考研机构转了转,那里的老师推荐我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可能是录取人数多稳一点,但我性格上喜欢剑走偏锋,另辟蹊径,于是就选择了复旦大学。
2.我喜欢一头扎进去猛干,觉得这么长时间几本书而已能学透,但是后来事情的走向却大有出入 ,到最后还是仓仓促促地学,差点没学完。
3.我本着“刀尖上作死不会死”和“今年不努力,明年当学弟”的良好心态,焦虑时就刀尖上作死随便玩,怠惰了就想想不能明年当学弟,最终心态尚且良好地走到了初试那一天。
4.非常感谢我备考期间帮助我的老师们,同学们和我的研友们,给了我许多帮助,也给了我许多鼓励,我家里也非常支持我。我十分庆幸能够结识你们。
三。备考计划
(一)英语一
1.3~6月——背单词+方法。单词用书是红宝书,每天坚持背一个list,同时按照艾宾浩司遗忘曲线复习前三个list的内容,每天要在上面花两小时,工作量巨大,90天勉强将红宝书通了一遍(方法:B战上搜红宝书带背视频跟着过,背书时在难记易忘单词前画“正”,忘记一次便加一笔,这样到了后期就能重点复习,记不住的还会利用墨墨背单词。app,将目标单词列入复习计划,随着系统反复背诵),我利用这种方法,把红宝书过了三轮。单词到考试前期,刷到10000左右,阅读里的一般就不会有生词了,即使有也是地名,厂名,人命物名之类的。
2.6~9月 ——背单词+做题。单词的压力减少,但每天依旧要花一个小时背诵复习(方法如上),这时我的状态是前面背过的都忘记了,我一点都不惊讶,内心复杂一下还是继续背了。然后我觉得我需要真题的操练,这样有利于单词的记忆。做题方法:我每天做两篇阅读,做完订正并分析,大概花1个多小时,只做10年前的题,10年后的留着用。
3.9~12月——背单词+做题 。单词的时间逐渐缩水,每天只花30分钟过红宝书,过完赶紧弄专业课或者其他,至于墨墨背单词,其实任务量也大,但我已经不把他计入每日学习时间,就当健康打卡,空闲时间做。做题方面从10年开始做,方法如上,只留下最后三年的题是最后当全真模拟做的。除了最后三年的题,10-18年所有题目做完了,就开始读错题,可以先重做,模拟当初思路,再分析。这样做一遍题再复盘一遍,就差不多了。时间来不及可以将10年前的题目可以放一放。
4.主观题部分:上海主观题压分严重,一般大家的分数都集中在20~25,对于这方面我准备得有所欠缺,建议大家将重心放在客观题上,主观题10月后开始准备没有问题。此外,考上海的小伙伴不要套用市面上的写作模板,会被直接判超低分。
(二)政治
1.9月份~11月中旬——看高图的提升课把基础知识过一遍,可以刷刷1000题(太多了,我只刷过马原部分,但是根据习概毛概细碎知识点多的特点,全刷过的同学基础知识比我牢靠得多)和高图的《30天70分计划》(出题风格跟统考很像),可以听听高图的每日打卡(起不来,每天得睡到9点)。因此这段时间,我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很少。
2.11月中旬~12月20日左右——肖八肖四+使用方法。肖四掌握主观题,客观题要全部掌握。由于时间比较紧,我专业课还剩下大量任务,所以公共课的时间,尤其是政治的时间是极其压缩的。肖四肖八我每天刷一套客观题,刷完客观题后统一整理错题,然后开始背错题以及所有客观题上的知识点。在我做题的时候我的状态并不好,因为客观题能对半错,想了一下认为是前期没有认真准备,错成这样我觉得也正常,我本着“刀尖上作死不会死”和“考试前我一定能吃透”的心态,并没有放在心上。然后之前有个学长告诉我政治哪怕你12月份开始都可以,只要你天天弄。事实证明,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改变学习方法,好好整理错题,哪怕看起来很狼狈,政治也能拿个不错的分。至于主观题,我只背了肖四,我跟着B站up主“空卡”轮的一盘肖四,因为时间原因,我花了五天背完,每天背一个半小时,每次背一个专题,在考试前一天再整体轮一盘。背题方法上注意提取关键词,按总分总将一个大题分层次,有的专题比如“史纲”可以整理出模板,有的专题可以直接抄材料,有的专题逻辑非常明确,背诵的时候要注意精力的分配。今年据说肖四反押题了,真的假的咱也不敢问,不过肖四肖八还是非常重要的,这12套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我来说,政治题贵精不贵多,细细揣摩几套卷比盲目刷题要可取得多。
最后,我听研友说,高图的技巧课特别好,在此也给迷茫的考研小伙伴们推荐一下,但是我没有实测。另外,建议大家积极参与政治客观题的讨论,对你理解出题思路和政策意图很有效,我十分庆幸我有一个喜欢资本论,跨考哲学的室友,他给了我许多启发。
(三)专业课
1.3-6月——我在这段时间主要做两件事:搜集资源和通书。在B站上搜索现代汉语的视频,跟着视频,搭配胡裕树版《现代汉语》将黄廖书过了一遍,并标出两本现汉中不同的地方,做书本课后题的同时,配合做一些基础题;在B站上搜索对外汉语教育学,中国文化要略,跨文化交际的视频,跟着视频将书过了一遍。其次辗转于各大汉硕交流群,搜集题库,浏览经验帖看大家的经验和心路历程,然后对自己的复习计划产生一个个大体的框架。(关于习题:能搜集的资料有很多,关键在于怎么用,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建议只用一本基础题类型的书,其他的稍微有些浪费时间,还不如将重心放到课本上或者留下时间做补充阅读,后期主要研究真题就可以了)
2.9-11月(大概过了三轮)
现代汉语:第一轮的时候,由于已经通完一遍书了,觉得自己的理解能力到了瓶颈,我开始找新的讲课视频看,想着或许可以启发一下新的思路,于是配合李秀月老师的现代汉语重新通书,觉得效率高了一些,但到了“语法”部分,知识点杂乱繁多,知识体量庞大,我觉得还是自己通过研究课本吸收得快一些,于是不看视频,直接选择背书,以求快速掌握知识。接着发现求快而生硬地背那些概念不能很好地记住知识点,便在一轮差不多之后,再次转变复习方法。对于第一轮,我做了反思,一是求快,二是既看视频又背诵,每天现代汉语2个小时是弄不完的。第二轮开始,我在背诵的时候不再追求速度,同时也放弃了每日完成多少任物的执念,而根据内容量,定时学,学多少算多少。在学的时候注意细细揣摩课本上的例子,易混淆的概念要对比分析,同时注意知识点前后关联(不仅是模块之间的关联,还有章与章的关联)。这个时间段我是一个半小时看现代汉语,半个小时看201例子和翻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轮沉浸在真题和课本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如同机械一般,再加上我是一个“注意休息”的人,到了第三轮已经12月了,第三轮也没有花多少时间,不过考完之后感觉自己基础不够扎实。
古代汉语:复旦一般考标点(6‘)和字词解释(4’),一共十分。
中国文化:这里只讲到方法,因为它理解起来没有什么困难,也不需要循序渐进规划方法,只需要在规定的复习时间里背完一轮接着下一轮就可以。复旦官方参考书是《中国文化概论》,但还是推荐把侧重点放到要略上,学习要略最重要的是归纳和背诵。首先,学《要略》要注重知识点的概括,提炼出小题与大题并将它们分类整理。小题可以先背,背完找些挖空版来做(用好工具书),大题只能老老实实背(大题按总分总划分啊,时间轴串,空间顺序啊,定义内容方法啊提炼关键词背诵吧)。文化部分一定要反复地背,只有通过反复地加深印象,你才能掌握这本书。《要略》共有十七章,其实也是隐含主次的,建议大家将历年真题上的原题在书本上标注一下,标注多的章节重点复习。此外复旦文化部分考试灵活,比如今年考的“三星堆”,大概是跟文化动态密切结合了,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热门文化发现,补充学习。
对于文化部分的态度,我建议大家放宽心态,稳抓稳打,兢兢业业走到最后,另外多练练字就行,莫要强求,毕竟大家都是破破烂烂上考场的。最后对于《中国文化概论》,有时间的话还是建议大家整理一下,我没有时间看这本书,本想背完它的课后题,但据说复旦从未出过这本书课后题,因此我就看了它偏重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绘画音乐部分。
跨文化交际:这本书过起来很快,主要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各国的文化差异以及跨文化的理论及注意点,主要培养大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语境文化,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等。
引论:同《文化概论》一样,我建议大家重点放在《引论》上。引论知识点多,而且涉及许多外国人名及他们的观点,纷繁复杂。对于这一特点,有个学长他的办法是遇到一个人名就把他摘录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他基本观点和在书中的位置,最后形成一个电子表格,这样只需查找搜索,各门各派,一家多言,各种观点十分清楚明白。《引论》从整本书来看,它是成系统的。从章与章来看,前面的章节为后面的章节做铺垫;从一章里面看,则可以看出一个学说领域的发展史完善史。因此学习引论,需要建立起学科框架,掌握框架之后,再一点点将细节往里面填,这样记起来效率比较高。教学法前面的内容要反复学,反复背,同时要注意消化吸收,然后再入手啃教学法。教学法是大难题,大家要注意教学法之间的对比,可能自己列个表格会清晰一点。最后,《引论》是一本性价比非常高的书,要反复背,掌握好的话,心理学部分可以少许多压力。
教育心理学:这一部分主要有李白版和张潮版两个版本,其中张潮版讲得比较基础,李白版比较晦涩但是全面,大家可以先看张潮版再看李白版或许掌握得会比较快。《教育心理学》有许多跟《引论》重合,有许多是《引论》的引申,重点如学习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等,大家可以根据真题整理。遇到人名的方法和《引论》一致,那位学长也是这样做的,我也尝试了,觉得十分清晰。
外语教学法:今年考了“阅读交互模式”,这本书上提到了,是一个15分论述,由于我时间不够了,所以没有看这本书,15分轻轻松松就没有了,所以大家注意研究真题,最好每本书都看看,9月份前多努力努力。
四。复试
等成绩的日子是痛苦的,成绩出来大半个月后出复试线,一周后复试名单才出来,然后差不多三天之内就复试了,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复试部分最大的难点我认为是克服心理压力了,踏实备考,因此建议早点开始学习,毕竟知识总是要学的。切身教训。
五。总结
(一)考研是一段长期旅途,经验帖仅供参考,因为任何经验帖都不能展现出一个人全部的备考信息和心理状态,或许看似轻松的文字背后隐藏着许多焦虑,可能看似是严谨认真的备考计划实际上要灵活许多。经验帖只是高图的一个缩影,所以,有些事你不亲身经历,是无法体会到的,因此用经验帖帮助自己理个框架就好。
(二)在考高图中,我们都有一个终极目标——上岸,但上岸是以知识扎实为前提的,建议大家对研究生考试的的态度是不要时时想着“我要上岸”给自己焦虑,而是应该想想如何掌握好知识和答题的技能。
(三)研究生备考效率为王,不要看你室友可能“朝六晚十”,殚精竭虑,你跟着自己的节奏就好,如果学七个小时就极限了,那就不要压榨自己的精力,学完就做一个没心没肺的考研人就好,建议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而不是以学习时间为尺度。
(四)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信心。尤其到了后期,考试的压力倾泻而来,人就会开始胡思乱想,比如人可能不停地怀疑自己知识掌握程度是不是特别低;可能懊悔什么什么时间浪了躺平了没有努力学习;可能为某一门科目或者某本书几乎还没有开始学而担惊受怕等等,有许多人都为此自暴自弃,甚至有考试前几天出现弃考的。比如我跟我室友说五月份前我会把书都看完,实际上根本没看完,到后面还在努力干,仓仓促促地。因此,无论你遇到什么情况,尤其是自己没能按照学习计划刻苦学习的,不要否定自己。天天学习本身就是极难的事,你束缚天性以求汇报,犯点错误是允许的事,人总是要跟自己和解,请打起精神来,明天加油干就完了。
最后,教育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当你做一件轻松的小事,较大的压力可以促进你做好这件事:当你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时,适中的压力才会给你带来最大的效益,希望大家明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要想着考研虽然难但是也很简单。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