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呀,我是小白,每天带给你高质量考研干货!
现在已经8月初,9月底考研预报名就开始了,想必不少人已经选定了院校和专业(不要说你还没选好院校啊~)
考研鸡汤常说“认定一个目标就去做,一定会成功”,但这鸡汤毒就毒在:你确定你的目标选的对吗?
01
今非昔比,难逃惯性思维
也许是因为经历了第一年的痛苦,相当一部分二战人会选择换学校或者换专业。小白身边也有和图中一样的朋友:自己要是当时报XXX,早就上岸了!
这位同学一战报考的是专业排名中上等的一所211院校,搜索调剂信息时发现,只有自己报考学校的复试线最高,其他学校同专业的复试分数甚至比自己要低30分以上,其中甚至不乏985院校。调剂失败后,该同学越想越委屈——要是当时报这个学校,我现在都收到拟录取通知了!
后来他带着这种委屈,化悲愤为力量,打算一战211、二战985。却不成想,这所985也许是因为前一年的“历史低价”吸引来了更多的考生,复试线水涨船高,最终把这位同学拍在了沙滩上……
二战的他耗不起了,最后无奈调剂到了一所B区普通一本。他也坦言,这场因为选择失误酿成的失败将会成为他一生都过不去的坎。
02
审时度势,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第一年,这位朋友选择考本专业下的新兴方向,甚至都想好了考上之后怎么吃香的、喝辣的、去哪儿旅游,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上岸(看看有多少小白在照镜子?)
然而他只有热情却忽略了竞争的残酷,全凭一腔热血横冲直撞终会被一叶障目。考研做不到即时和竞争对手比较,也就无法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这让他低估了自己的错误率,也高估了激烈竞争下的容错率。
同时,新兴的专业也意味着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并不多,这也斩断他的调剂后路。可以说,是信息的不对称和对自己的盲目自信害了他。
在决定开始二战后,他花了整整三天来复盘自己前一年出现的问题。第一次报考的学校报录比高达15:1,因此他在二战时选择了同校竞争压力更小的同大类专业。
因为专业课并没有很大的变动,这一次他非常顺利的上岸了,也进入了理想的院校进行学习。令他欣喜的是,两个专业的导师是同一波。本以为是忍痛割爱,却成了歪打正着,获得了与原志愿专业待遇相近的研究生生活。
03
另辟蹊径,学会“捡漏的艺术”
与前面两位不同,我身边的一个女孩在一战时就极具前瞻智慧。
这位女孩本科就读于某北方211的教育学类专业,在考研搜集资料后发现某北京985的同学科专业评分为B,好像比较冷门,于是去找了亲近的老师询问。老师给的答案是:“你干嘛考这儿啊?一众师大开会做课题啥的,都不带他们玩儿。”
这女孩给我讲述时自带的“搞笑女”气质也逗笑了我:“我一听这,我就觉得——嘿,就它了!
最终女孩一战成硕,且以较不错的成绩将奖学金收入囊中,同时也实现了和男朋友同在北京的想法。虽然学校的学科排名并不靠前,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985学校的资源,仍然让她在今年的毕业之际得到了几个像模像样的offer。
你看,这就是“捡漏的艺术”
04
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我们在考研过程中总是喜欢把考上的美好攥在手里,以此当做痛苦日夜中的救命稻草。所以小白想把残酷的一面也展示给你,就是希望所有考生都能意识到,并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成功,也并不是所有幸运都会降临到努力的人身上。
如果你迷茫了,对院校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可以想想这两个问题:
①我为什么要考研?考上之后会对我带来哪些改变?
②我对目标专业的竞争情况真的了解吗?每年有多少人报考?去年录取的分数分布是怎么样的?有没有高分刷人情况?……
不要只为了一个好听的头衔就盲目冲顶尖名校,需要对自己进行一个清晰的判断,认清自己是否能承受住失败的风险,是否清楚自己要什么,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人往高处走,走的人多了再宽的路也成了独木桥,一旦掉下桥湍急的河流便会让你喘不过气。不要到最后调剂都无门的时候,才发现“选择大于努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持续努力!一定会上岸的!!!
那些盲目冲名校的人,最后都考上了吗?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