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面试备考经验

考研复试面试备考经验



  为了在考研复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广大考研学子已经在积极地为复试做着准备。不论复试之前准备的有多完美,复试现场的表现…

考研复试面试备考经验

  为了在考研复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广大考研学子已经在积极地为复试做着准备。不论复试之前准备的有多完美,复试现场的表现才是决定复试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考研复试中,众所周知需要进行英语口语的准备,其中最普遍的两个环节就是英文自我介绍和英语问答。关于英文自我介绍,各位考生通过不断修改,一定可以准备出一个华丽的自我介绍。而对于现场比较灵活的英语问答,各位考生必须要充分准备,才能在复试现场灵活应对。
  考生在准备复试问答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不打无准备的仗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在考场上应付自如,心中必须有料才行。在复试之前,考生还要为面试做充分的准备,首先就是准备常见的问题的回答方式。
  第一类问题是普遍问题,如“What’s your plan for the postgraduate study? (研究生期间你的计划)”,或“Why do you choose to study at our institute/university?”等。如果是跨专业的考生,极有可能会被问到“Why do you change your major? (为什么换专业)”或“Why do you choose this major? (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对于这类问题,考生回答时一定要注意方式,回答时不要过于简单,一定要注意结合自己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第二类问题是专业知识。考生需要了解专业知识的热点和导师研究方向。考研面试中对专业知识的考察更灵活,考生一定要避免就事论事,仅仅局限于事件本身,也不能空谈理论,而是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避免纸上谈兵。另外,考生平时要多看相关专业领域的一些权威期刊,对所报考导师的学术观点、论文、专著应有较深的了解,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个大体的了解。
  第三类问题是对社会热点的评论。考生在准备复试时,不能只是扎在专业知识中,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多关注新闻热点,这样遇到导师的提问时,才不会无话可说。

  二、打磨自己的口语
  很多考生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口语问题,主要是不敢开口说,担心自己的发音不标准,甚至带有严重的口音。怎样尽量去避免呢?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问题的回答送给老师或是英语相对比较好的同学,让他们以录音的形式读一遍。然后,自己根据录音,一遍遍地练习。可以尽量降低速度,把单词或句子说清楚,要注意语音语调。另外,在练习的时候,要学会借助自己的身体语言,比如手势或表情,这样可以缓解紧张,也可以让自己的表达更加清楚。
  当然,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找英语老师一句句地教你读和练,纠正你的发音,尽量让自己的发音相对清楚。

  三、复试现场回答问题要有条理
  决定考研复试成败的因素是考生如何回答导师问题,这往往比答案更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要条理分明。
  面试中考生与导师的交流,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导师会根据考生的回答来判定考生的学术水平的高低,甚至可能决定录不录取你。加上导师要在一天之内面试很多考生,很容易厌烦。所以考生在回答问题是一定不要语无伦次,拖拖拉拉。
  首先,要想在面试时获得老师的青睐,考生的回答一定要有条理,可以根据试题,先找出一个“论点”,然后来组织“论据”,最后进行总结。简单的来说,流程如下:论题的中心论点。第一、……,例如,……。第二、……,例如,……。第三,……。总之(总结)……。
  中心论点要通过自己的仔细思考提出来,要觉得有话可说,否则冷场很尴尬。考生还要注意,“三段式”的回答务必要简洁,尽量用一句话说清楚,不要有长篇的细节解释,言多必失。
  考研复试专家老师提醒各位考生,在谈吐方面要自信而不自傲,有个性而不张狂。不要因家境好就显出优越感。
  总之,复试是考研的最后一关,通过这一关考生就能够真正踏入研究生的大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复试成功最重要的是精心准备。预祝各位考研成功!
 

考研复试面试备考经验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