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前四十天备考,你敢不敢?

初试前四十天备考,你敢不敢?



  摘要:每年考研的时节,一波波考研大军奔赴考场,他们有的抱着必胜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准备,有的则还是在犹豫观望,不知…

初试前四十天备考,你敢不敢?

  摘要:每年考研的时节,一波波考研大军奔赴考场,他们有的抱着必胜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准备,有的则还是在犹豫观望,不知道到底是考研还是就业,有的选择了半途而废,直接就业。其实,每一种选择都会走上不同的道路,每一个选择都是最好的安排。

  又是一年考研时,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很焦虑,我身边的几位朋友也是,于是萌生了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的想法,希望能够在接下来为数不多的灰暗日子里给大家带来些许力量,既然平凡如我可以做到,你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学弟学妹,加油。

  我终于能够正视自己的欲望

  决意二战,原因很多。

  对工作并非完全满意,对与焦先生分居两地感到无所适从,对校园生活有些留恋,以及对一个更具可能性的未来有所期待。

  二战吧,我又任性地在仅有四十天时间的情况下,换了专业。

  我是一个不愿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人,所以既不想继续本科专业,又不想考去年考过的文学。

  投机取巧地想,我考了教资证也考了教师编,怎么着考教育学也会稍微轻松点吧。

  后来我才发现,考证考编那些内容,恰恰是考研中犄角旮旯中的小知识点。想来也是,教育学专业的深度难度,怎么能是教资证教师编能够比拟的?

  人呀,还是不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我的二战,就这么仓促开始了。

  有些东西,就想在只有一次的人生中得到

  ►说打就上

  我以最快的速度买好书,找了学姐给我划重点,尽可能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学习。

  于是,刚刚从考编炼狱中爬出来元气还没恢复的我,又进入了备考模式:

  五点起床,看一小时书,然后匆忙洗漱吃饭开车去上班。

  到了学校,上完课、备完课、判完作业,偷偷躲去车上做政治。

  中午不再午休,草草吃完便当,躲在车里做英语。

  下午放学回到家,吃完饭稍作休息,最晚七点开始看书,直到睁不开眼。

  最喜欢的是周末,因为可以一天学习十小时以上。一天洗漱一次,蓬头垢面,那时候的状态用我爸妈的话说,就是“吃了学,累了睡,醒了背。”

  那一阵子我很怕梳头,因为我一压力大头发就掉得厉害,搞得我非常担心会不会还没考试自己就变成秃头少女了。

  害怕失败丢人,备考的事情不敢让别人知道,推掉所有聚会,卸载了王者荣耀和微信。

  现在想起来很搞笑的是,因为好长时间没发朋友圈和公众号吓得一朋友各种渠道寻找我,还以为我人间蒸发了。哈哈。

  会困。

  像我这么体质差的人,睡眠不足脑袋就会犯晕。

  我的应对三招就是狠掐胳膊、凉水洗脸、涂风油精。多少有点用。

  实在不行了,趴在桌子上眯十五分钟。千万不能去床上睡,就我的毅力,那是绝对起不来的。

  会崩溃。

  时间太少了,这厚厚的三本专业书,我根本没有细嚼慢咽,慢慢揣摩的功夫。

  只能边看边背,背了再理解。但架不住内容太多,昨天好不容易背会的,第二天又都还回去了。

  那种感觉太无力了,就像个坏掉的机器,让人不自觉地怀疑自己,怀疑这样二战还想成功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种背了忘,忘了背的现象贯穿整个备考期,那时候低落的我,真的好希望能买到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片呀。

  会焦虑。

  说实话,跨校跨专业、备考四十天考上研究生,我自己也不信。

  在我印象中,考研怎么也得准备一年,至少也得半年。

  可我真的很想尝试一下,想象着哪怕有1%的可能也有几率砸到自己,相信着不努力绝对没希望、而有一点希望就值得努力。

  就这样一次次痛苦地否定自己,再一次次努力打起精神来坚定信念。

  可能那时候的我,已经分不清梦和现实了。

  在高压闭塞的环境中,人很容易变得脆弱。我经常哭,但更多的时候是忍着哭背书。

  在此之前,我一点都不理解那些三战四战乃至五战的人,觉得人为什么要这么执拗呢,顺其自然不好吗?

  可是现在懂了,有些东西,就是想在只有一次的人生中得到。

  那样强烈的渴望,那样巨大的勇气,才能支撑着人不顾一切地在那些孤独压抑的岁月里踉跄前行。

  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痛苦着享受着

  其实那些日子也并非暗无天日。

  我很享受那种一天长时间做一件事的专注感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育学。

  重心由多个变成了一个,不再考虑太多有的没的,亦不再过目的不明的生活;只消守着一方书桌,安心读书。

  好像回到了简单的高中时代,不同的是没有人时刻督促自己,墙上也没有热血的口号。于是需要一个自律的自己。

  抛去压力和困难不谈,专注和自律本身挺让人满足的。

  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自虐,哈哈。

  享受之二,我真正发现了教育学的乐趣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学是与日语、文学不同的世界。

  这份视野拓宽的喜悦,这种自己变得充盈的感受,想来也只有跨专业备考的人才能体会到。

  就是这份“小确幸”,让我恍惚间产生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豪迈:不是非得收到那一纸通知书,才叫有了收获啊。

  至于教育的重要性,且不说微观上它带给人的知识视野、精神享受、人际关系、谋生技能种种,单从最宏观的角度看,它对个体的益处也太明显。

  教育啊(在此我说的是当今中国的应试教育),尽管看上去没有那么美丽,尽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很残酷很困难,但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它真的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实现阶级流动最最简单最最有效的办法了。

  的确,阶级固化的趋势谁都无法否认,但现在中国的阶层壁垒毕竟没有完全清晰,如果够努力,个体完全有概率冲破次元壁,达到更高的地方,看到更广阔的风景。

  在现在的中国,我们这几代人有幸赶上了能够通过教育大概率改变命运和阶层的窗口期。

  而通过努力学习,最终改变生活、改变地位、改变家族命运,一定不是我一个人的期望。

  这些从努力学习中明白的道理,反过来又促使我努力学习。

  一路坎坷,我都走过

  初试的时候还是蛮慌的。我没有想到,我在的那一整个考场都是报考师大教育方向的人。

  我的内心是绝望的,单保定就有一个考场甚至更多的人和我竞争,再放眼其他市、其他省……就有7个名额,我有什么理由相信自己能够地成为其中之一呢?

  但都走到这一步了再放弃实在不是我的风格,我还是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完成了考试。

  等初试成绩对我来说不怎么煎熬,因为潜意识里觉得希望渺茫。

  再者,毕业以来我已经习惯了“备考-考试-查成绩-不合格或了无音讯-再考其他试”的无限循环。

  正是因为不抱希望,所以哪怕结果很差也不会太难接受。

  最可怕的就是高不成低不就了。

  ►怕什么来什么。

  没想到,复试过程一波三折,命途多舛,使我心理和生理遭受着双重折磨,这一段心路历程要写下来,十篇推送还差不多。

  捡最主要的说:我的初试排名并不乐观甚至可能无缘复试,而名单在复试前一周才会出。

  这种情况下,我用30天的时间背完了和初试书目完全不同的2000多页书,同时准备了面试以及英语听力,总算幸运地完成了并不华丽的逆袭。

  一路坎坷,我都挺过来了。

  当拟录取名单出来的时候,我没有喜极而泣,而是如释重负。

  可以继续读书了,可以去石家庄了。

  毕业后近一年因前途未卜而忐忑的生活,终于可以结束了。

  我不再对石家庄这个城市抱有偏见,正如我不再那么渴望北京。

  奋力得到的东西,再普通也宝贵。

  这些事,我本来是不想写的。

  一来并非什么名牌大学,考上也没什么好说的。二来我的经历太过非典型,无法给其他想要报考师大教育学的人以科学指导。

  但回首近两年的种种,还是忍不住记录下当时的心境。

  正是因为有当时那样的我,才有了现在这样的我。

  所以,谢谢自己。

  那段时间里,有那么多理所当然的放弃的借口,是自己的坚持一直在胸膛里酝酿、生长,最后化为一份笃定,一份力量。

  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还有:

  谢谢爸爸,给我做可口的饭菜;

  谢谢妈妈,虽然每晚总想陪读却总睡着;

  谢谢焦先生,对焦躁的我仍有无限耐心。

  谢谢帮助过我的人,在那些快要疯掉的日子里,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救了我。

  同时,谢谢此时此刻正在读这篇推文的你,见证了一段我不愿轻易言说的时光。

  最后,愿你我始终做一个行者,不负信念与热爱。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jrgc,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初试前四十天备考,你敢不敢?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