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这么难,如何才能不做炮灰?

考研这么难,如何才能不做炮灰?



  摘要:考研到底有多难?几乎每一个想考研的人在做考研这个决定之前都会问这个问题,毕竟大家都不想做炮灰,做任何事…

考研这么难,如何才能不做炮灰?

  摘要:考研到底有多难?几乎每一个想考研的人在做考研这个决定之前都会问这个问题,毕竟大家都不想做炮灰,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衡量一下难度。那考研难度如何呢?帮帮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数据,一起来瞧瞧吧~

  2019年被称为考研最难年,首先是报考人数突破了290万大关,在去年238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0多万,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峰。

  其次是在报考人数激增的情况下,录取人数却不足70万,比去年还有所下降。

  可以说,在今年的考研大军中,有200多万人沦为陪跑,只有不到70万人成为人生赢家。

  一方面,从下表蓝线可以看出,2016年报考人数开始突然上涨,比15年多出了20万。自此开始,每年上涨人数都在30万以上,到了2019年已经达到了涨幅50万。


  另一方面,从图中的红线(录取人数)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考研形势也有好的一面:因为从总体上出现了扩招的趋势,录取人数在不断上升。

  但是,这个涨势远不如报考人数的涨势来的明显。今年的录取人数比起18年来还有所下降,只有70万,报录比为4:1。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了严峻的考研形势?

  首先是近20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因此考研人数也是水涨船高。

  其次,就业压力增大,研究生学历在就业市场中的含金量依然大于本科学历,起薪也高。所以出于提升竞争力的需要,大部分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时的第一选择都是考研。

  往届生读研人数增加、越来越多已经毕业工作多年的学生重新投入考研大军,也会造成报考人数年年增加。

  再就是现在出于完成学术理想、追求自我提升这种目的而选择考研的大学生也越来也多了。在这个能力就是一切的时代,丰富自己已然成为回报最大的投资。

  据专家预测,今年的报考人数或将突破300万人,2021届的考研人甚至可能达到330万。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成为炮灰的命运呢?

  1、合理择校

  理性择校,不要扎堆考名校,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之前我们说过择校有几个思路:

  选名校:985、211名牌大学,综合实力强、社会认可度高。如果你一定要选择名校,可以选一个名校的冷门专业,比如清华大学的心理学,就算是名校+冷门专业的组合。

  如果你只是一枚普通的一本/二本学生,却一定要选考北大的心理学,那么炮灰率就很高了。

  选学科实力强校:比如华东的心理学,招生人数一贯不多,报考热度却很高,这样很容易炮灰。但像北师大MAP这种招生人数多的心理学强校是例外,可以考虑~

  选有地缘优势的学校:如果你未来留想在家乡附近发展,那么选择当地认可度较高的普通师范类院校心理学专业,也是一种聪明的选择。能够大大降低炮灰率。

  2、考虑专业型硕士

  学硕的招生人数一向比专硕少,而近年来各大高校分给学硕的推免名额越来越多,所以给其它考生名额就更少了。

  相反,专业硕士近两年来发展势头尤其好,招生人数比学硕多不说,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再加上现在专硕的社会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所以报考热度直逼学硕。

  今年的考生可以尝试转变思路,如果你没有读博的打算,可以选择专业型硕士,现在这个时机入坑是最好的。

  3、重视复习细节

  提高考研成功率的最根本方法还是重视日常的复习。花大量时间却学了少量的知识依然是很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

  如果你的学习没有针对性,只满足于看教材不重视做题,那么注定会错过很多细节上的知识。

  另外,建议大家善用各种资源,多与研友交流,多关注外部信息。

  了解别人的考研进度才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学习节奏,这对于考研新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到了最后才发现自己是200多万的陪跑考生之一,再来了解剩下的70万是如何成功的,那就太迟了。

  4、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

  最后一点,其实现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我们可以选择在职读研,或是调剂到非全的专业,这样成功率也会大一些。

 

考研这么难,如何才能不做炮灰?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