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考研的一大部分,对于微观经济学备考而言,需要考生练习实际,在生活中去体会和领悟他们的理论和原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解决问题。现在进入12月冲刺备考,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编提醒考生,这个时期大家一定要调整好状态,积极备考,把握好微观经济学的每一个知识要点。下面我们来谈谈关于超女热潮出现,希望帮助大家复习巩固的同时,能够加深理解。
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1.使用范围: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影响流行文化需求的因素;网络外部性与需求;
3.思考题:
(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种表现形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人参与的集体狂欢。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对于这类青年文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经济学考研冲刺:微观经济分析超女热潮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