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教育学知识精讲: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2022考研的考生已经开始进入基础复习备考阶段了,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是最先入手的知识,考生要分清主次,不能盲目学习,无效学习是无用功。以下考研教育学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考研教育学知识精讲: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相关内容,希望为正在备考的你提供指导与帮助。
三、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1. 含义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力。
默里把成就动机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的解决某一难题的愿望。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将其发展成为成就动机理论。
2. 麦克里兰成就动机理论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一个人的行为最终要受到这两种动机综合作用而决定。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对成功的期
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具有成功趋近动机者喜欢成功率为 50%的任务, 既有挑战性又有一定的胜任感;教师应该为这样的学生安排竞争的环境。具有失败回避动机者喜欢很容易完成的任务或很难完成的任务;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尽量少安排竞争环境,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
3. 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
(X:2008)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与认知方面综合考虑,并用数字模式简明的表述出来,揭示出了影响成就动机的某些变量和工具,同时还用实验检验和证实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这是对传统动机理论的突破性进展。
Ts=Ms×Ps×Is
其中,Ts 指动机强度,Ms 指成就需要,Ps 指成功的可能性,Is 指成功带来的满足感。从公式上可以看出,个体的成就需要越高,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成功带来的满足感越强,个体所具有的动机就越强。其中 Ps 和 Is 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即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成功带来的满足感越小。根据 Is 和 Ps 的关系以及这个公式,中等难度(即在个体看来成功概率约为 50%)的任务对学生最具有挑战性。
(二)归因理论
(X:2014、2022;B:2013;L:2007)
1. 归因理论的内容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以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推论。人们对在工作或学习中所经历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或推论,即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海德指出,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一般来说,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
维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因素。维纳的归因理论提出,人在解释成败时的主要原因有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并从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
3
个维度分析了原因的结构:在控制点维度上分成内部和外部原因;在稳定性维度上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在可控性维度上分为可控的
以上就是考研教育学小编整理“2022考研教育学知识精讲: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内容,希望2022教育学考研的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