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知道对于消费者偏好的有三种分类:严格偏好、无差异偏好、弱偏好三种分类,为了更好地研究无差异偏好,并且排除一些其他的外在条件因素,提出了四条 关于偏好的公理性假设:完备性公理、传递性公理、反身性公理、非饱和性公理。接下来在我们将对如何描述消费者偏好以及对于消费者偏好的描述性分析进行重点 的分析。这也是历年来考研的重点,经常涉及的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
我们对于消费者偏好的经济学解释主要从无差异曲线和效用两个方面来描述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当中是如何体现自己的偏好的。同学们必须知道的是无差异曲线和效用都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两种形式,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无差异曲线是消费者偏好的几何图形表达形式,而效用我们是赋予消费者偏好一个函数形式,是一种数学表达形式。
▶消费者效用
消费者效用是指一个人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或享受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于消费者效用其实质就是一种消费者对于商品或的服务的主观心理评价,是经济学家赋予能够体现消费者偏好高低的一种函数形式或者一组数字。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像称重量或者测量长度那样,可以对于消费者的偏好有一个客观明确的可以在人们的脑海中测度刻度,比如我们知道某个人的体重如果超过200斤的话,我们柯以明确的判断这个人是一个肥胖的人,或者说某个人的身高,我们也可以迅速的判断这个人是一个高大的人。但是假如我说消费者对于某个商品的效用是10的话,我不能知道这个数字到底该表着消费者的偏好是高或者是低。但是如果面对两个市场篮子,我们赋予这两种市场篮子代表的效用一个10,而另一个是5的话,我就可以明确的知道消费者对于其中一个市场篮子的偏好是高于另一个篮子的,但是我们不能武断的说消费者对于一个市场篮子的偏好,是对另一个市场篮子偏好的两倍,这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当中,对于效用我们都是按照序数效用进行分析,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消费者偏好的高低,而不是商品组合之间的偏好相差了多少。
基于此,我们给出效用函数的定义,即为每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使得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大于指派给受较少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的方法,其数学表达式为(x1,x2)>(y1,y2),当且仅当u(x1,x2)>u(y1,y2)。涉及效用函数的计算题是考研当中经常考到的题型,这里涉及到一个消费者最优选择的问题。出题思路:给出某个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以及该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他所面对的商品的市场价格,会问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的效用是多少,以及此时消费者对于两种商品的购买数量是多少。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效用这一章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边际效用,它是指从消费一种商品的一个额外的数量中所获得的额外满足。对于边际效用的考察经常出现在名词解释当中的直接考察,以及计算题当中的间接考察。
▶无差异曲线
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无差异曲线是效用函数的几何形式。无差异曲线是指代表能给一个人相同程度满足的市场篮子的所有组合。无差异曲线使我们在微观经济学当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一条曲线上所有的点代表所有相同水平的曲线,从它们的定义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几个曲线都有着这样的几个特征:①在同一条曲线上的所有的点代表的偏好是相等的,代表着相同水平的效用。对于等产量曲线和等利润线来说,则代表着相等的产量水平和利润。②越是远离远点的曲线代表的消费者偏好程度越高,也就意味消费者效用水平越高,这其实就隐含了消费者偏好的非饱和性公理性假设。③在同一坐标轴当中任一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能相交的,如果相交的话,及时违背了消费者偏好的可传递性公理性假设。
在微观经济学当中,经济学家对于曲线的斜率是非常感兴趣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其实就代表着两种商品的交换率,因此边际替代率就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其经济学定义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无差异曲线上某点斜率的绝对值)。边际替代率是一个负值,且呈现处递减的规律。当且仅当偏好是严格凸的,MRS递减,它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多,他所能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逐渐递减的。这也是基于对于无差异曲线的单调性假设和凸性假设的才能得出的一种规律。
到此,我们已经知道了消费者偏好相关的几个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这都是为消费者最终的选择做的铺垫。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定义我们知道,消费者的欲望是受到自己的收入或者会说自己的购买力所限制的。
【精品阅读】
考研莫急躁,专业课有章可循
考研暑期复习五大忌
前辈的考研征程
全面准备打好考研综合战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