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学专业报考指南之院校分析:北京师范大学

考研历史学专业报考指南之院校分析: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简介  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

考研历史学专业报考指南之院校分析: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简介

  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

  2006年 3 月,该校作出决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合并后的历史学院,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 2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7 个博士点, 8 个硕士点。在职教授 34 人,博士生导师 29 名,在聘“ 985 ”项目 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其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何兹全、龚书铎、刘家和、瞿林东、陈其泰、晁福林、郑师渠等,也有一批崭露才华的中青年学者。现任院长为杨共乐教授。

  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和考古与博物馆学等专业。中国古代史研究方向为先秦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 宋元史、明清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民族史等。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政治史等。世界史学科研究方向为古希腊罗马史、西方史学史、中外古史比较、欧洲中世纪史、西方近现代思想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史、英国史、俄国史、日本史等。 历史文献学学科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和古籍整理等。考古与博物馆学研究方向为中国考古史、博物馆学等。

  导师信息解读

  详情参见:http://www.bnu.edu.cn/history/dzjg/xsdw/xsdw.htm

  1)中国古代史方向名师简介:

  晁福林,中国著名先秦史专家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43 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982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赵光贤先生下获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兼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并担任国务院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无奴派”五家(黄现璠、张广志、胡钟达、沈长云、晁福林)之一 。主张中国历史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认为夏商为氏族封建制社会,西周和春秋为宗法封建制社会,战国后逐渐进入地主封建制社会,对中国先秦社会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见解独到,突破“五种生产方式”的束缚,很有启发意义。除了先秦社会性质外,其余对像商族起源、盘庚迁殷、姬周族早期国号等先秦史诸问题都有深入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同时还对先秦思想文化、民俗方面进行了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这些表现出对于史学研究极深的文献功底和理论水平。

  宁欣,女,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自1986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任教,现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宁夏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及中国古代城市史。

  罗新慧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1970 年生, 199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先秦史。

  张荣强,男, 1973年生,河北藁城人。 1995至1998年,师奉 胡如雷 教授学习隋唐史,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8—2001年在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攻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获博士学位。 2001—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03年7月留校任教,现为北师大历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情况: 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书及简牍学。近几年,围绕“汉唐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及“汉唐间籍帐制度”等问题,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游彪,男, 1965 年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 1982至1986 年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 1986 年考入河北大学,师从著名史学家漆侠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 1989 年获硕士学位后留在河北大学历史系任教, 1992 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7 年晋升为河北大学历史系教授。 1997 年 9 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著名学者王曾瑜先生。1999 年,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之邀,赴早稻田大学撰写博士论文,指导教授是近藤一成先生,他给予了我这个外国学生以无私的关心和帮助。 2000 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九月,开始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成为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辽宋西夏金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宋代兵制、佛教寺院经济、政治制度、宋儒与佛教的关系等领域。

  倪玉平, 1975 年生于湖北汉川, 1997 年 、 2000 年和 2003 年,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 、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历史系,相继获历史学学士 、 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中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3 年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做博士后研究,同期入近代史所工作。 2007 年调入北师大历史学院任教,现为该院副教授 。 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目《清朝嘉道财政与社会》、高校 全国优秀 博士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生态变迁 、 自然灾害与清代经济周期研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项目《〈中衢一勺〉校注》等课题的研究。

  汝企和,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本科毕业,1985年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后留于该系任教至今,现任历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文献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历史文献学史研究,在宋代文献学领域发表论文20余篇。整理的《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在中华书局出版,获北师大优秀著作奖,并获宋史界一致好评。2007年出版专著《中华传统文化探幽》。其另一研究领域是教学研究,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已成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并获全国教材一等奖。发表教学研究的论文10余篇,于2006年获北师大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学奖;2008年6月获宝钢教育奖。近年来又开辟了第三领域——中华数术文化研究,并已撰写论文数篇。其学风一向严谨扎实,论文及专著均颇见功力。

  2)中国近现代史名师简介:

  龚书铎,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29年3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代表性著作: 《中国近代文化探索》 ( 增订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中国近代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龚书铎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5年。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主编),中华书局1997年。 《清代理学史》(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郑师渠,1946年出生,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历史学院)系主任,中国近代教研室主任。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史学会 副会长、北京市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历史学科组成员等。 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曾发表《论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已经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在欧化与国粹之间》、《中国文化通史》(10卷本)(总主编)。

  王开玺,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生,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晚清政治史。代表性著作:《南国风烟》,华侨出版社, 1993 年版。 《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清通鉴道光卷》,(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李帆,男,1961年9月生,辽宁抚顺人。1983和1986年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历史学学士与硕士学位。1986年至1996年在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 1994年出任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1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 7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学术兼职有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学学位分会副主席、《史学史研究》副主编等。是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称号获得者。1985 年至今,共出版以《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中国学术:古典与现代之间》、《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清代理学史》(中卷)、《古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等为代表的专著多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史研究》、《史学集刊》、《北京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文献》、《大陆杂志》(台湾)、《中国文化月刊》(台湾)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多次获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

  朱汉国 1954年11月生,江苏常州人。 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历史系副主任(1994—1997)、系主任(2000—2003)、校学术委员、教育部高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等职。现兼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近年来协助教育部有关部门主持全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主编新课程全国试行教材初中历史教科书(共6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共9册,人民出版社出版)。

  张昭军,1970年生,山东省淄博市人。历史学博士。1999-2001年,人民出版社编辑;2009-2010年,东京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研究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近代儒学四论”,目前致力于20世纪思想文化史研究。

  张皓,教授,中国现代史教研室主任。博士学位,出生于1964年10月,土家族。致力于中国现代政治史的研究,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

  3)世界史名师简介:

  刘家和,1952年7月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历史系, 1955年10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由苏联专家主讲的世界古代史教师进修班,1957年7月通过论文答辩毕业。自1952年起,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83年任教授。曾多次出国讲学、研究、参加学术会议,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现任名誉理事长。并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北京史学会常务理事,美国《世界史杂志》编委等。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史与中国先秦秦汉史研究,对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作了长期的艰苦努力,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所主编《世界古代史》(吉林文史出版社)曾于1988年1月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曾作为《世界史》(吴于廑、齐世 荣二 教授总主编)古代部分上册(世界上古史)主编。著有《古代中国与世界》、《史学经学与思想》,主编有《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导论》。

  杨共乐,男, 1962年4月8日出生,汉族,浙江省诸暨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院院长。 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学习; 1984年9月-1987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 1987年7月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历史学院)工作,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主任;兼任北京市历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世界上古史学会副理事长、首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张建华,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史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 ,1962 年生。 1985 、 1988 、 1995 年毕业于北京师大历史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8-1992 年在黑龙江大学历史学系工作,任讲师。 1995 年至今在北师大历史学院世界现代史教研室工作, 1997 年起任副教授, 2003 年起任教授,同年被遴选为世界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 俄国(苏联)思想文化史,俄国(苏联)外交史,中俄关系史与俄国汉学史,世界现当代史。

  梅雪芹:从事世界近代史、英国史和环境史教学与研究,系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及国家重点学科“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的学术骨干之一, 2001 年 4 月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2008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侯树栋,教授。出生于 1960年11月,获 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欧洲中世纪史、欧洲近代早期史和史学理论。

  易宁,男,1955年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 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2002年9月至11月,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做高级访问学者。现 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外古史、中西古代史学等方面的研究。招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和西方古代史学等 方向的 博士研究生。

  4)学理论与史学史名师简介

  瞿林东,男,汉族,1937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67年以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该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著有影响力深广的论文、评论200余篇。

  陈其泰,男, 1939年10月生,广东丰顺人,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近现代史学。曾先后承担国家及教委社科项目《传统史学的确立及其向近代史学的转变》、 《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目前正主持教育部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重大科研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及国家 “ 十五 ” 重点社科课题《唯物史观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的发展》的研究。

  复试的科目及流程

  1)复试比例及权重:

  实行差额复试,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人数的130-150%左右。部分专业根据其特点额比例将适当扩大。初试、复试权重等由各招生院系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情况在复 试前确定并公布。

  2)复试内容:笔试+外语口试+面试

  具体内容:

  ①笔试总分150分、外语口试50分、面试总分200分,复试总分400分。

  ②笔试90分为及格分,外语+面试150分为及格分,复试240分为及格分,未达到以上及格线的,不予录取。

  ③录取时,初试总分+复试总分,分专业从高分往低分依次录取。

  笔试内容为各专业综合基础知识,不设参考书目。

  3)复试流程

  一般在3月底4月初。具体时间届时将在北师大研究生院网上公布。复试一般包括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专业笔试、面试等,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其中笔试一般关注的是报考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热点。所以,基础专业书籍及导师著作的阅读是基础,而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导师发表的文章及其研究方向是拓展。考生可以通过中国知网(ww.cnki.net)查阅相关期刊文章。笔试内容因专业不同而各,如中国古代史方向复试内容仅限于中国古代史方面。

  面试则比较简单、灵活。一般各专业会分别组织面试团队,每个团队包括3-4名教师。面试教师会提前准备好一些比较容易发挥个人水平、展示个人观点的主观题,让面试学生现场随机抽取并作答。教师一般会明确要求“请详细阐述”或者“请简单说明”,考生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相应地进行阐释,不要画蛇添足。但是无论是“详细阐述”还是“简单说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逻辑。言下之意即要分点论述,可使用连接词:首先,其次,再次。

  录取坚持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并重,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勿滥的原则。未参加复试的,复试不合格的,或者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的任何一门成绩低于60分的,以及其他不符合报考院系所的录取规定的考生,不予录取。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向外校调剂的考生必须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大约在3月底公布),未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基本分数线的不得申请调剂。凡符合教育部规定调剂条件而未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可以通过我校硕士研究生调剂表打印系统下载打印本人的《2010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调剂表》,直接送交拟调剂学校。调剂学校可按表上说明登陆我院网页核对考生信息。我校在接到本人调剂申请和调剂学校调剂函后,经审核符合教育部的有关调剂政策的,方予办理调剂。

  综合分析

  北师大的历史学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等2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历史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在国内排名也很靠前,学院总体实力在全国历史学系中居于前列。

  由于北师大在历史学专业方面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会有很多人去报名,但是北师大招生的名额是有限的,所以这又是一个狼多肉少的问题,所以考北师大从客观上来说,是有很大的压力的,也会是一件很悬的问题。特别是考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硕士,是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的,所以在选择学校时要明白鸡蛋不能碰石头的道理,所以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要谨慎择校,既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也要很好的权衡要报考学校的实力,以寻找自己和某所学校的最佳契合点,争取不辜负一年的辛苦和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进入高校区继续历练和学习。

考研历史学专业报考指南之院校分析:北京师范大学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