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专业课: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考点

2023考研专业课: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考点



  【摘要】2016考研备考的时间越来越紧张,在接下来的有限的时间里同学们更应该重点复习核心考点,尽最大…

2023考研专业课: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考点

  【摘要】2016考研备考的时间越来越紧张,在接下来的有限的时间里同学们更应该重点复习核心考点,尽最大的努力使得我们可以在70多天后的考试中取得最好的成绩。

  
 

  
  ▶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的概念:“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2)虚实错杂:因虚致实、由实转虚。
  (3)虚实真假:“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包括正胜邪退及邪盛正衰。
  此外,若邪正相持或正虚邪恋,邪去而正气不复等,则是疾病转为慢性或留有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阴阳失调
  1、阴阳偏胜:
  (1)阳偏胜:阳盛,其病机特点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即阳盛则阴虚
  (2)阴偏胜:阴盛,其病机特点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即阴盛则阳虚。

  2、阴阳偏衰:
  (1)阳偏衰:阳虚,其病机特点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
  (2)阴偏衰:阴虚,其病机特点表现为机体阴液不足及滋养、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气相对亢盛的虚热证。
  “阴虚则阳盛”、“阴虚则热”

  3、阴阳互损:包括阴损及阳及阳损及阴。

  4.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即真寒假热证。
  (2)阳盛格阴:即真热假寒证。

  5.阴阳亡失:
  (1)亡阳:“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亡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气血失常
  1、气的失常:
  (1)气虚:指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状态。
  (2)气机失调:指气的升降出入异常而引起的病理变化。
  气滞:即气机郁滞不畅;
  气逆:为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最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
  气陷:是气虚病机的一种,以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常称为中气下陷。
  气闭:是出入异常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厥证。
  气脱:是出入异常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脱证。

  2、血的失常:
  (1)血虚: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
  (2)血瘀:指血液的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
  (3)血热:指血分有热血行加速的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以既有热象又有耗血动血及伤阴的特征。

  3、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
  包括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和气血不荣经脉。

  ▶津液代谢失常
  1、津液不足:
  是指津液有数量上的亏少,包括伤津和脱液两种病理变化。伤津时并不一定兼有脱液,在脱液时则必兼有伤津。

  2、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3、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
  包括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

  ▶内生“五邪”
  1、风气内动(内风):又称肝风内动或肝风。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
  (1)肝阳化风:见筋惕肉瞤,肢麻震颤,眩晕欲扑,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甚则血随气逆而发为闭脱之证;
  (2)热极生风:见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等;
  (3)阴虚风动:筋挛肉瞤、手足蠕动;
  (4)血虚生风: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
  (5)血燥生风: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皮肤瘙痒或落屑。

  2、寒从中生(内寒)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内寒与外寒的区别与联系。

  3、湿浊内生(内湿):脾虚生湿。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浮肿。”

  4、津伤化燥(内燥):
  “燥胜则干。”
  “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
  内燥病变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

  5、火热内生(内火、内热):
  (1)阳气过盛化火:“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气有余便是火”;
  (2)邪郁化火:一是外感六淫从阳而化热化火;二是病理性代谢产物和食积、虫积等郁而化火。
  (3)五志过极化火:又称为“五志化火”;
  (4)阴虚火旺:此属虚火与阴虚内热有区别。

  ▶经络病机
  1、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
  《灵枢·经脉》在论述足阳明胃经的精气虚实时说:“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2、经络的气血逆乱:
  如《灵枢·经脉》在论述足太阴之别的功能逆乱时说:“厥气上逆则霍乱。”

  3、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
  是某一经络气滞、血瘀的主要成因。

  4、经络的气血衰竭:
  
指由于经气的衰败而至终绝气血也随之衰竭而出现的生命临终现象。由于各经循行部位不同,所属脏腑的功能各异故各经的气血衰竭时所出现的证候亦各有特点。
  《素问·诊要经终论》说:“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瞏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清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噫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脏腑病机
  1、心的阴阳气血失调:
  (1)心的阳气偏盛:即心火,有虚实之分,由于邪热痰火内郁而致者为实;由于劳心过度心阴暗耗者多为虚。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有三:一是躁扰心神;二是血热而脉流薄疾;三是心火上炎与下移。
  (2)心的阳气偏衰:包括心气虚和心阳虚,多由慢性疾病的持续损耗发展而成。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有:一是心神不足;一是血脉寒滞;一是心阳虚衰与肺肾病变相互影响。
  (3)心阴不足:即心阴虚,多由劳心过度,久病失养,耗伤心阴或情志内伤,心阴暗耗;或心肝火旺,灼伤心阴所致。
  (4)心血亏损:即心血虚,多由失血,或血液生化不足,或情志内伤,耗损心血等所致。
  (5)心血瘀阻:即心脉闭阻。阳气不足,血脉寒滞;痰浊凝聚,血脉瘀阻不畅;劳倦感寒;情志刺激常可诱发或加重。

  2、肺的阴阳气血失调:
  (1)肺气不宣:肺气失于宣发;多由外邪袭表犯肺,或因痰火内阻,或因肝升太过,气火上逆犯肺;也可由于肺气不足,或肺阴虚所致。
  (2)肺失清肃:肺气失于肃降;多由外邪袭表犯肺,或因痰浊内阻,或因肝升太过,气火上逆犯肺;也可由于肺气不足或肺阴虚所致。
  (3)肺气虚损:肺的功能减退;多因肺失宣肃,日久不复,发展而成;因久病气虚,或劳伤过度,耗损肺气所致。
  (4)肺阴亏损:肺脏的阴津亏损和阴虚内热;多由于燥热之邪灼肺,或痰火内郁伤肺,或五志过极化火灼肺,或久咳耗伤肺阴所致。

  3、脾的阴阳气血失调:
  (1)脾气虚损:即中气不足;多由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或禀赋素虚或久病耗伤;或劳倦过度损伤所致。
  (2)脾阳虚衰:多有脾气虚发展而来,或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所致。
  (3)水湿中阻: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湿停聚于内。
  (4)脾阴不足:指脾不能运化津液,津液亏少而形成。

  4、肝的阴阳气血失调:
  (1)肝气郁结:多由精神刺激,情志不遂,气机郁滞而成。
  (2)肝火上炎:多有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暴怒伤肝,肝气暴涨;五志化火,引动肝火等而成。
  (3)肝血亏虚:失血过多,久病耗损,脾胃虚弱,生化无源所致。
  (4)肝阳上亢:肝阴不足,阴不制阳;精神情志失调,耗伤肝阴。
  (5)肝风内动:邪热炽盛;肝阳化风。

  5、肾的阴阳气血失调:
  (1)肾精亏虚:老年精亏;先天不足;久病耗损;后天失养。
  (2)肾气不固:幼年精气未充;老年精气衰竭;早婚、性生活不节、久病肾虚。
  (3)肾阴亏虚:五脏之火、五志过极化火、邪热久留化火致肾阴耗伤;或失血耗液;或过服温燥壮阳之品;或房劳过度而致。
  (4)肾阳不足:心脾阳虚,日久及肾,房劳过度,耗损肾阳。

  6、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1)胆的功能失调:胆汁的分泌、排泄障碍,多由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或中焦湿热阻遏肝胆气机等所致。
  (2)胃的功能失调:
  ①胃气虚:饮食失节,损伤胃气;禀赋素虚;久病元气不复。
  ②胃阴虚:热病后期,邪热久留,消烁阴液。
  ③胃寒:过食生冷;过用寒凉之剂;素体中寒。
  ④胃热(胃火):嗜酒、过食辛辣之品;气血痰湿食郁积化热化火。
  (3)小肠的功能失调:湿热下注或心火旺盛循经下移小肠所致小便淋浊、刺痛等病理表现,称作小肠火。
  (4)大肠的功能失调:可因胃失通降、肺失肃降、燥热内结、肠液枯涸、阳虚不运、气虚而无力推动等因素而造成;亦可因饮食所伤、食滞不化;寒湿或湿热下注等因素所致。
  (5)膀胱的功能失调:多为湿热蕴结膀胱或肾阳不足而见尿频、尿灼、尿急、尿痛、血尿等或肾气不固而见遗尿、小便失禁等。
  (6)三焦功能失调: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表现为心和肺、脾和胃肠、肝和胆、肾和膀胱等脏腑气机不利,气的升降出入异常导致;二是概括了肺、脾、肾等脏腑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异常。

  7、奇恒之府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1)脑的功能失调: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脑的功能失调,出现精神意识思维异常,视听嗅味觉异常及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异常等。
  (2)髓和骨的功能失调:可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养;或因邪热久留,消烁阴液;或因下焦虚寒、精血不足,均可导致骨髓空虚、骨质软弱等病变。
  (3)脉的功能失调:津液枯涸、痰浊内阻、寒凝瘀阻均可引起脉道不利。
  (4)女子胞的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经、带、胎、产的异常方面。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气血不和;二是心肝脾肾功能障碍;三是冲任气血不足。

  考研不足100天,专业课如何提升一个level ?了解更多猛戳
  (实习编辑:赵峰)

2023考研专业课: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考点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