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考研的重要一部分,需要考生认真的去掌握。小编和广大考生分享社会心理学笔记,针对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为大家进行点拨,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下面我们来看第一章第三、四节的内容。
第二章 自 我 概 念
自我意识是社会化的结果,同时自我意识的形成又推动了社会化的进程。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自我意识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力三种成分的统一体。
一、自我认识――是主观我对客观我的认知与评价。即认识+判断。如“我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认识,在此基础上,判断出“我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1、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意义
个体的自我认识如果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之间存在的差距太大,就会失衡,产生矛盾。并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自卑。
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要高于他人的评价,因此这是个形成正确自我认识的关键时期。
2.自我评价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
◇ 菲斯汀格认为,个体的能力评价、体验,直到人格特征的形成,均是通过与他人能力的比较而实现的,是一个“社会比较过程”。
二.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自我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主以我对客观我的一种态度。自我的情绪体验反映了主观我的需要与客观我之间的关系。
1.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
◇自尊心是尊重自己的人格、荣誉,维护自我尊严的自我情感体验。与之相关的是羞耻心,它是自尊心的基础。没有羞耻心、自尊心,人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会随波逐流。
◇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从而对自己产生的一种信心。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决是在封闭着的自我意识中的自然形成的,而是在与他人的接触中,观察他人的态度、想象他人评价,并以此为客观标准而内化到自己的心理结构中,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我形象。
2.成功感、失败感――成功感、失败感是根据个体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期望水平而确定的。成功与失败的情绪体验是主观的,取决于内部标准。但个体的内部标准是通过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的共同标准会成为个体行为的巨大压力,他人的标准也会影响个体期望标准的高低。
3.自豪感、羞耻感――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相一致时,会有自豪感;之间有较大差距会有羞耻感。
4.内疚――由于自己的行为违反社会道德准则,侵犯了他人利益而受到良心上责备;羞耻则是由于个体的智慧、能力与努力不够,对社会贡献少于他人。比不过别人。
适应内疚是利人利已的,但过度则会形成变态人格。
三.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行为与思想的控制,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制约作用。其有两种作用,一是发动、二是制止。它对于个体的态度转变具有决定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记忆上面的内容,把握好社会心理学的每一个章节重点要点,争取为心理学专业考研打好基础,赢得一个理想的分数,加油!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