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统计与测量几部分,其中实验心理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学这一专业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常识,小编和大家分享每一章节的相关内容以及要点解说。
下面请看2015心理学专业考研:实验心理学笔记(1)
第一章引论
一、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一)实验心理学的定义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二)实验心理学的学科内容
1、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涉及心理学实验的一般原理)
2、阐述实验法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如何在具体领域中应用实验方法)
(三)心理实验及其特点
心理实验是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和心理现象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准备性、验证性、因果性、严密性。
二、心理实验中的变量
(一)实验中主试与被试
主试:实验者,主持实验的人,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二)自变量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三)因变量
因变量即行为变量,也就是被试的反应,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对象。
(四)额外变量
额外变量是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它是要被严格控制在恒定水平的,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自变量的种类及有效性:
1、刺激特点自变量
2、被试特点自变量
3、环境特点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当自变量水平或数量有了变化并导致行为改变,我们就说行为是处在自变量的控制之下。(自变量是有效的)
因变量的信度、效度与敏度及种类
1、因变量的可信度即信度
信度是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当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由自变量造成,而是由其他的因素造成的,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3、因变量的敏感性
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反之就是不敏感的。不敏感的因变量的两个典型例证:
高限效应(ceiling effect)低限效应(floor effect)
4、因变量的种类
(1)反应速度(2)反应的准确性(3)反应的难度(4)反应的机率(5)反应的强度
额外变量的控制
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如不控制额外变量,就会弄不清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影响引起的,还是由额外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而就不能得出结论。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是否能成功的控制那些额外变量。
三、各种不同的实验范式
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出现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
实验范式的价值:
1、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
2、检验某种新的假设或概念。
四、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定性的规律——疾病是由病菌造成的。疾病是由阴阳失调造成的。(生物学规律)
定量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具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记忆上面的内容,把握好实验心理学的每一个章节重点要点,争取为心理学专业考研打好基础,赢得一个理想的分数,加油!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