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坛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不少文学家以前是学医的。
现代文学之父鲁迅,在仙台医专学外科。幻灯片事件刺痛了他,奋然退学弃医从文,创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坟》《华盖集》等,以小说、散文、杂文等文体担负起启蒙的大任。
现代文豪郭沫若,留日十年一直学医并光荣毕业。回国后和前辈鲁迅一样,弃医从文。不过,他靠创作自由体诗和戏剧来铁肩担道义,比如《女神》《屈原》。
当代作家毕淑敏,在部队做过军医,借《昆仑殇》一举成名。
当代作家迟莉,第一学历是医学专科、首个职业是流行病医生,第二学历是武大中文系成教班、毕业后专职写作现为武汉文联主席。《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是她的“人生三部曲”。
当代小说家余华,成名之前做过海盐小城的一个牙医。为了寻求更多的风景专事写作,《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兄弟》等代表作道尽了人生的悲苦与挣扎。
肯定还有,才疏学浅,暂且提这几个典型。
医者,写病历开药方,操手术刀救死扶伤,缓解人肉体上的疼痛,也见惯了生生死死。文人,作文写诗,虚虚实实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更深刻,字里行间总有一股力量穿透纸背,给人灵魂上的愉悦与反思。高医妙手回春,文豪妙笔生花,但殊途同归,都以人为本,有深厚浓郁的人道主义情怀。想必,这也是这几位现当代文坛圣手在医、文之间自由切换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医学生最头疼医古文,没点儿文字功底很难啃下来。当然,主要也跟这几位的生活经历、社会阅历、人生理想有关。无论如何,社会与人生,离不开医生,也不能没有文学家。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各位留言表看法。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