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关于考研择校和定专业
正式决定考研是在三月份,当时的备选专业是学科英语教学、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备选学校都在陕西省内,分别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以及长安大学。我当时是先定专业再选学校,定专业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个就是想继续学习本科专业还是想跨专业考研?第二个就是如果继续学习本专业,那么本专业能考研的方向都有哪些?第三个就是如果跨考,新专业的难度有多大,新专业所考的专业课自己是否有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深入学习?第四个就是以后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我本科学习的是偏医学方向的英语专业,所以当时在网上查了以上三个目标专业的介绍,觉得对翻译更加感兴趣,且我在翻译方面比在学科教学方面更有优势,因此就选择了英语笔译专业。
在选学校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我想上一个怎样的学校,985/211还是双一流学科院校?第二,我目前的能力通过有限时间的努力后能上什么样的学校?第三,我以后工作的方向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进入体制工作的话,那么985/211院校是非常有优势的,很多体制内的门槛甚至标明了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优先录用。然而,大家还需要知道的就是,有些学校虽然是非985/211院校,但是其专业却在国内大学中排名靠前,比如西安外国语大学,他并非是985/211,但是它却有高翻学院,因此它培养的外语类翻译人才更加专业,但是其考研难度也可见一斑。这些都是大家在择校时需要考虑的,在我看来,这些因素里面,个人能力评估是最重要的。
NO.2 西北大学英语笔译专业考研情况分析
西大近五年来分数线基本呈上升趋势,2017年—2021年初试分数线分别为345、320、355、364、379,2022年,分数线则下降至367。但是一个大致规律就是,分数线与题目难度持平,若是政经翻译,分数线都比较高,若是文学翻译,分数线则比国家线稍高。西大的录取人数一般在80左右,2022年录取人数为78人,其中一位为少数民族骨干。有意愿报考西大的学弟学妹完全不用担心本科院校是否会对考研有影响,西大保护一志愿,并且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另外给大家说下,西大有三个校区,分别为太白,桃园和长安,翻硕都在长安校区。
NO.3 关于初试复习
初试科目:
科目一: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11 翻译硕士英语
科目三:357 英语翻译基础
科目四: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政治101:分值100
这一科目我是八月底开始的,买了肖秀荣的全家福套餐(精讲精练,1000题,还有冲刺阶段发货的肖四肖八),然后我是对照着徐涛老师的视频录播课听的,我直接是听的强化班的课程,边听边做笔记划重点,听一章的内容做对应章节的一千题,这里建议大家把答案写在纸上,不留做题痕迹,便于二刷一千题。听完课,做完两遍一千题,差不多就到冲刺时间了,就对应做肖八和肖四。这里想告诉大家需要避免的误区:第一,不要不听课直接看书自学,这样效率不高,也很乏味;第二,做题的重点是整理错题,一定要进行错因分析,下一次不再做错;第三,跟着一个老师就足够了,不要左右摇摆,贪多,因为每个老师的授课思路和课程设置方式以及对知识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其他政治用书和背诵:在后期冲刺阶段,我还买了腿姐四套卷。肖四、肖八以及腿四都是在冲刺阶段的预测押题卷,后面会有很多押题卷,这里建议大家如果时间充分的话,可以多做几个人的预测卷,时间不充分的话,就高度重视肖四肖八就好了。背诵的话,我一直跟着腿姐和徐涛的公众号,后面背了肖四肖八。这里我建议大家不要死记硬背,细碎的知识点在听课和做题的时候尽量消化,其他知识尽量以理解为主。最后大题背肖四肖八里面的答题模板绝对够用了。
政治每天用时:因为我是文科生,所以我每天学习政治的时间并不长,差不多是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后期冲刺的时候差不多是两个半小时,这里大家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
翻硕英语211: 分值100;
题型:单选15个(15分);阅读理解4篇(40分);完形填空1篇(20分);英语作文250词左右(25分)
单选主要考察词汇量以及同义词替换,因此背单词特别重要,我用的是如鱼得水记单词这本书,配合沪江开心词场和百词斩背单词APP,在上面过了六级、专四、专八单词,大概过了三四遍,后期还过了一遍GRE的单词。阅读做的是华研的专八阅读,完型用的是英语一的完型练手,还做了三笔的完型,作文差不多是两周一次,作文方面需要多关注时事热点,写话题作文,平时也可以在做题过程中积累一些素材。
另外211这一科目,大家一定要重视真题的总结,把真题里面的词汇、短语等全部整理出来,因为西大有时候会出原题,单选、完型、阅读都曾出过原题,大家做真题的时候就会发现了。
还想提醒大家的是,做题的时候一定要限时,不要随便查生词,尤其是做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死磕,在有限时间内做完,刚开始可能正确率不高,不过大家一定要稳住心态,进行总结和错因分析。通过大量练习和总结,正确率就会有所提升。
翻译基础357:分值150
题型:词条(50分),包括缩略词,英汉词条,汉英词条,句子翻译
翻译实践(100分):英译汉段落,汉译英段落
357的复习我的主要用书是翻译硕士黄皮书系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这套书包含各院校真题册,解析册,词条小词典,百科知识词条词典等,比较全面。
词条:我开始时就背诵小黄书词条词典,卢敏热词,日报热词汇总,两个互相补充,我是从一月份的热词开始背的,用了记乎APP和anki卡包进行巩固。冲刺阶段我还背了最后的礼物和52mti词条,这个是冲刺阶段的终极版总结,包含这一年中的热词,百科知识的精华梳理,个人觉得应该每个备考翻硕的人都背了。西大词条方面多考热词热点,缩略词有重复,反正大家就是要多背多积累,正所谓“背多分”。
翻译实践:汉译英、英译汉文学和非文学都可能考,所以大家需要做两手准备。去年我以为西大连续好几年考政经,就把重点放在政经方面,结果吃了大亏,所以衷心的建议大家两方面都要侧重练习。其实西大前几年一直都是偏重考文学,它考过围城、西游记、哲学思辨类文章以及今年的《故都的秋》,近几年也考过二胎政策、经济全球化、新冠肺炎等。所以不难发现,他对文学政经都很重视。
备考357,我主要用了武峰十二天,这里面讲了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举的例子也很典型,是一本经典书目。黄皮书,二笔和和三笔真题。文学翻译用了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庄译传。
357这一科目在掌握了翻译技巧之后,最主要的就是练,我每天差不多是一篇汉译英,一片英译汉,练习顺序就是三笔真题-二笔真题-院校真题。建议大家在开始的时候先听一听网课,熟悉基本的翻译技巧,韩刚、武峰以及其他人的都可,找自己喜欢的风格跟着就好。
百科知识与汉语写作448:分值150分
题型:10个选择(10分),10个填空(10分),15个名词解释(30分),应用文+大作文(100分)
百科知识考的比较广泛,西大侧重文学、地理、文化、建筑、复古方面的考察。这一科目的备考讲究平时的积累和留心,体现在你背热词时遇到不懂得就搜一搜,看到某个东西时,就搜一搜,保持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在备考448时,我用了黄皮书系列的各校百科真题,百科知识小词典,2000个不得不知的文化常识。建议大家可以在休息或者吃饭时间看一看纪录片(我有在吃饭看视频的习惯)或者百度秒懂视频。总之,这一科目复习内容广而杂,你涉及的方面再多都不为过。另外,我想提醒大家一定不要拿一本复习资料死记硬背,你需要做的是记关键词,多了解,多留印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会描述。后面的热点词条也是西大考察的重点。总而言之,这一科目,大家踏踏实实的多看多了解多记就完事了,你了解的越多,你考试想到的越多,到时候就文思泉涌,绝不会无话可说。
应用文主要考察各种文本类型的格式,大家需要熟悉各种文本的格式,比如会议通知,调查报告,总结,宣传稿,感谢信,表扬信等等。大家就把各种文本整理自己的模板,然后一两周写一篇,各种类型都过一过即可。
大作文大家无需紧张,毕竟大家都写过作文,只需要回忆回忆写作文的格式,然后定期练练手即可。我当时是用了历年高考作文练手,关注了纸条公众号,抽空积累积累素材。大家需要特别留心的就是有关翻译话题的作文,这个需要我们用心准备准备。一些有关翻译的术语要积累,另外机器翻译,人工翻译的话题要熟悉熟悉。
以上四个科目任意一科的备考,大家都需要重视真题,自己要亲自总结真题,把真题的题目搞懂,另外要总结真题的出题风格和规律。另外,做好计划是考研要学会的第一课,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把每天分成三个或者四个大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又分成小时,背书,背单词,练翻译,学英语,学政治分别是几小时,一定给自己规划清楚,这样才能高效学习,不浪费时间。大家可以下载时间管理的软件,比如番茄自习室等,也可以买计时器,反正就是要做好计划,然后必须严格执行。
NO.4关于复试
受疫情影响,今年西大的复试也是在线上进行,考生自行配备双机位设备,保持良好的网络,在独立安静的空间进行即可。西大复试是在线上随机抽题,大家也不会重复,比较公平公正。学弟学妹们在准备时,要掌握常见的翻译理论,代表人物、作品、观点、应用举例等,这些是比较重要的。我当时买了《中西翻译简史》这本书,自己整理了里面各个时期的翻译理论,代表人物等。除了专业问题之外,大家还需要自行整理常规问题,这些常见问题,我当时用了小白考研APP,里面有各种常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线下复试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笔试,二是面试,所以在没有得到确切通知之前,大家还是需要按照线下进行准备。
考研是一场修行,它考察你的韧性,耐心,自律能力,资源信息的获取能力,自主学习、消化知识的能力等,希望学弟学妹们在这条路上怀揣着梦想,做好计划,按部就班,不畏风雨,砥砺前行,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送大家一句话: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文章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笔译考研(笔译考研考哪几门)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