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影响(四六级对考研的影响)

考研的影响,四六级对考研的影响
曾几何时,大多数人都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等名句奉为真理。
但是如今的社会,“读书无用论”…

考研的影响,四六级对考研的影响


曾几何时,大多数人都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等名句奉为真理。


但是如今的社会,“读书无用论”盛行,他们认为:现在大学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学历更是没有用,那么学历真的没有用吗?


看看今年的考研情况!



想想现在地铁公交上提升学历的广告,还有你有没有被培训机构的电话骚扰过?


可见,学历无用,用的时候急死你。


但是,这些通过培训或者自学拿到的学历证书,与通过高考、研究生考试在学校里学习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前者非全日制学习,后者是全日制学习。


就理论上来说,自考生与科班出身的文凭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受到国家认可的。



但最近国家又发文,要求纠正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歧视自考生的情况;


而且很多自考本科生为了抹掉自己自考的经历,也会参加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连自考生本身底气也不足。


这是为什么?


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自考生没有受到全日制高校那种严格的知识训练,只是为拿到文凭或资格而学习,所以远远没有全日制高校的本科生靠谱。



特别是清北复交这种名门,其培养的人才更是一般自考生完全不能够比拟的云云。


但是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学历不出众,能力出众的人才。



01

大唐国相狄仁杰也是“函授本科”

在唐代,虽然已经有了科举制度,做官途径向寒门开放,但家世依旧是人们考量的标准。


唐代科举取士,重视文学。在各科中,考试诗赋杂文的进士科最受重视。士人应试之前,常以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以求称誉,扩大社会名声,为考中进士科创造条件,当时称之为“行卷”



现在知名度很高,侦破案件如有神助的狄仁杰也生活在这一时代。


但是他的家世很一般,自然没有机会接近那些名士,估计狄大人也不会屑于干那种勾当。


所以,狄仁杰选择了科举中的明经科出道。


进士科考五道对策,再写一篇“大经”论文,按成绩分为甲、乙两等。



明经考试则先写一篇经学论文,再口试,回答十道有关《五经》的问题,然后再考三道“时务策”,录取规则比较复杂。


进士考的“大经”一般指《礼记》和《春秋左传》,明经则可以根据个人的强项选择考儒家的《三经》或者《五经》,论文要求的篇幅也比较小。


此外,进士考的五道对策内容也比较复杂,所以考进士比明经困难得多。


当时有一句话叫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就是说,如果考生三十岁还在考明经,已经是老生员了;而参加进士考试的往往有很多年过半百的人,还被视为年轻人。



所以,在唐朝以明经出道的人往往会很受人歧视,明经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似乎很近于今天的自考文凭。


家庭背景一般,加上明经出身,似乎注定了狄仁杰很难出人头地。


但狄仁杰却是一个有真功夫的人,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


在任期间,他曾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记录: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到17000人,但是却没有一人喊冤。一时间,狄仁杰成为世人推崇的神探。



大伙儿可能为狄公抱打不平,进士很难考,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就放弃进士报考了明经。大文豪韩愈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三次才考过进士。


狄公这不算丢人,那历经晚清、民国的程德全就向我们诠释了另外一条学渣翻身的另类人生。



02

弃文从理的程德全

程德全的老爹就是个穷秀才,虽然半生蹉跎却没能像范进一样考中举人。只好靠给人补课维持家计。


他也好不到哪儿去,自从15岁中了秀才之后,功名这玩意似乎就跟他无缘了。



虽然一直在复读应考,但是屡战屡败,连个举人都捞不到,最后只好跟他爹一样走上流动民办教师的路线。


但程哥和他爹不同,脑子比较活,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他觉得他之所以老是考不上,是因为四川在大清属于次级考区,不能和顺天、直隶这些天子脚下的大区竞争录取率。


狠心咬牙,拿出这些年积攒的散碎银子,花几十两银子(对他家来说是很大的数目了),捐了国子监文凭,赴顺天府应举。



几个意思,说白了,就是买了人大附中的学籍,参加北京市高考,30岁的关头全力一搏,结果——还是没中!


你想啊,顺天府的名额是多,但是天下举子那么多,跟程哥一个心思的人也不在少数。


连今天的人都知道买学区房,古人其实也不笨,所以竞争同样惨烈。


本来指望花钱来博个功名,结果鸡飞蛋打,功名没博到,钱也没了。


走投无路之下,只好跑到东北当文书。



虽然都是当文书,但当法也有不同。


其他的文书们都忙着巴结上司,练习写公文的能力,指望在机关里转正。


他偏偏自动请命跑到冰天雪地里去搞堪舆测绘工作,借此把边疆的地形摸了个透彻。


或许是因为科场失利,让他意识到与其弯道超车,不如想办法学一些能够在危急关头派上用场的真才实学。


所以堪舆测绘虽然辛苦,但好歹也是一门硬核技术,指不定将来有机会派上大用场。



果不其然,后来甲午战争,他对于边疆地理形势的把握派上了大用场,战后论功行赏,被封为同知。


自此打开了他仕途的大门,以一个秀才出身的汉人,居然做到黑龙江将军的宝座。


在任上,与俄国周旋中立下大功,保全了很多中国的利益。



再后来被调任江苏巡抚,又与立宪派合作,在辛亥年让江苏反正,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的内政部长。


以一介秀才之身,到大清朝的封疆大吏,再到革命政府的内政部长。


这都是程德全在科场失利之后痛悟人生,学了一门过硬的技术所致。



03

学历无用论”是错的,“一考定终身”也不对

从狄公和程德全的例子来看,文凭并不能够决定人的一切,唯有不断的磨砺自己,掌握一番真才实学,才能够为自己打开出路。



其实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个人都懂,并不需要现在一再强调。但是为何当今社会却存在所谓的一考定终身,歧视自考生的现象呢?


诚然,很多大学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远远不是过去的书院能比的,进一个好大学,确实能够获得比一般人更为良好的培养。


而且,大学在教育功能之外,还是一个社交场所,与政府部分及大企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进入一个好大学,实际上就等于是获得了一个好的社会关系网络,自然会比一般人更容易获得好的职位。



长此以往,就导致了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学历歧视现象。


对于那些未能够上到好大学的自考生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认识到,在名牌大学的社会关系网络盘根错节的今天,要想迅速改变学历歧视现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目前虽然国家已经发文,下定决心要纠正这股风气,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收到成效之事。


所以目前而言,关键的是要正视自己与名牌大学毕业生之间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想方设法地弥补自己的不足。



尤其重要的是要像程德全一样,学到一些看似冷门,但是却相当过硬的本事。


如果单纯地认为自己与名校毕业生之间的差距仅仅是一纸文凭,觉得只要通过自考弄一个文凭,就能够获得与名校毕业生同等的待遇。


那就好比程德全砸钱跑去顺天府考科举一样,最终大多会落个人财两空的结局。

考研的影响(四六级对考研的影响)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