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在中银科技金融学院举办的“科金创享”产教融合发展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全国首个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课程体系,培养一批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全球科创领袖。这也标志着我国技术转移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步入实践深耕阶段。
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置两个方向,一个是技术战略规划方向,一个是科创融资方向。
上海交大安泰尽管学院副院长刘少轩介绍,技术战略规划方向培养科技创新领域具有产业创新技术战略规划和技术转移能力的领军型的人才,或者是国有大型企业里总工程师。
“科创融资方向是希望培养产业的行业领袖,他们具备资本运作和科技应用的能力,能够有效的在洞察行业需求,又了解技术发展如何有效的对接行业需求方面有敏锐的市场感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高端的领军人才。”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硕士项目首届110名新生平均年龄33岁,专业背景涵盖了金融、it、半导体、通讯、快消品、教育等多个领域,大部分学生身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个先导性产业,以及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和金融行业。
刘少轩强调,技术转移专业硕士项目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除了课程学习,学生还可通过实践项目掌握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操能力。
“希望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洞悉行业变化的趋势,了解技术演变的规律,同时又有非常强的整合技术开发的能力,而且能够和市场和金融市场进行很好的对接。未来成长为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企业的CTO。”
这一全国首个技术转移硕士学位点,整合了交大理工科、医科、经管类三大优势学科群,项目融合安泰经管学院、电子信息和电气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医学院和先进技术产业研究院等多个二级学院和科研院所优势学科。课程创设了“2+3+5+6+x”的课程特色,即两大培养方向、三类顶尖师资、人才五力模型、六大课程模块和全周期终身学习平台。其中,包括创新训练营、行业田野调查、企业经营模拟在内的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实践类课程约占三分之一,并实行校内+行业双导师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论坛上,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双聘教授倪军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目前国内原创科技面临的挑战与高等教育所需的变革。他表示,企业委托研究型大学开展科研合作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既可以获得专家知识,又可以降低研发投入的成本,还能招聘到未来的技术人才。同样,研究型大学也需要与企业保持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以便清晰地了解产业发展动向和实际的科研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认为,上海交大设立全国首个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是面向国家发展所需,融合交大优势学科,汇聚行业顶尖资源,填补关键领域科技创新链路上相关人才缺口的重要举措。
上海交通大学考研(上海交通大学考研分数线)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