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她懂你的急切
所以手握药品,步履匆匆
她懂你的疼痛
所以推针注射,小心翼翼
她懂你的焦虑
所以询问病情,温柔以待
都说她们有一对翅膀
一边是温暖,一边是坚强
她们是天使
亦是凡人
没有超能力
却治愈万千生命
用燃烧的青春
守护生命之灯
在第110个护士节来临之际
让我们致敬
所有的白衣天使
“三高”优质护理 守护患者健康
厦门市第三医院的天使们,用高素质、高效率、高标准尽显专业风范
台海网5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林少蓉/文陆军航/图通讯员彭月芗叶聪艺陈雅玲)疫情当前,她们彰显大爱风采;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她们迅速敏捷尽显专业风范;守护母婴平安,她们温馨周到展现人文风韵。这是一支高素质、高颜值的护理团队——厦门市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三院”)护理团队。在5·12国际护士节之际,让我们走近这支高素质、高效率、高标准的现代护理团队,感受来自“白衣天使”的圣洁与芳华。
[高素质]疫苗接种队构筑市民免疫屏障
5月7日,在同安区新冠病毒疫苗方舱接种点——体育馆临时集中接种点,前来接种新冠疫苗的市民有序进场,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行体温测量、登记个人信息,接受疫苗接种。
这当中,有一位白衣天使忙碌地穿梭于人群中,引导市民接种,妥善安排疫苗储藏、紧盯护士操作流程……一天下来,工作十几个小时,事无巨细。她叫蔡彩缎,是三院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护士长,从去年12月17日开始,她负责三院的疫苗接种管理。“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半年来,她和团队人员习惯了“白加黑”“5+2”工作模式,她个人更是经常每天工作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休息,早上5点多就起床,用她的话说,“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把工作做好”——昨天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需要纠正;疫苗时常更新,批次不同,绝不能出现一点点纰漏;护士每天轮岗,如何给新人进行有效培训让大家尽快上手……
根据上级部门部署,此次疫苗接种将持续到6月份,在同安区体育馆临时接种点,每天要完成5000人-10000人次左右的市民疫苗接种。这意味着,蔡彩缎和她的团队成员将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完成大概52万人次的接种任务量。截至5月11日,厦门市第三医院接种疫苗量达68968剂。腰酸背痛、胳膊酸胀、声音嘶哑……蔡彩缎说,平均一天下来,每人每天的动作要重复200-400次,尽管工作压力大,但大家都深知时间紧、任务重,身为医护人员,关键时刻就应该展现责任与担当,“高效推进疫苗接种,为同安人民构筑保障免疫屏障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高效率]应急护理队守护生命相托的诺言
救护车呼啸而来,医护身影来回穿梭。心梗、车祸、火灾、外伤……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就是急诊科工作的常态。
来急诊科的病人大多为各种急、危、重症病人,所以在急诊科,一支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护理队伍至关重要。在三院急诊科,就有这样一支高素质护理应急队伍。只要一接到危重病人的急救任务,她们立马快速出动,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的判断,同时立刻通知主治医生,或是调集科室应急储备人员,准备急救物品。这些护士们,她们忙而不乱,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个个都能“单兵作战”,你抽血、我输液、她备药,一切有条不紊进行中,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处置。
据急诊科护士长邵惠清介绍,科室共有护理人员37名,日常工作,每天由一名护士长带队,5名护士组成应急队伍,以确保紧急的护理应对能力。除此之外,医院每个科室还有安排副班,以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抢救等紧急情况时,只要急诊科有需要,都能上阵支援。
在急诊科工作,每天都必须处在高应激的状态中。护士长邵惠清说,她们的小姐妹们,都有一个应急包,里面会备一些小面包、矿泉水、糖果、衣物之类的必须品,因为碰到一些需要外出的抢救任务,那是说走就走,有时一出去就是一整天,所以必须要有这种应急的准备。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干练且专业的队伍,方可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与平安。据统计,去年三院急诊科共抢救危重病人1086人,接诊急诊人数88678人,抢救各种突发事件45起。
[高标准]人文护理队精心呵护暖人心
“人文关怀”是三院一直以来倡导的优质服务理念。在妇产科,从产前开始,到产时,产后,处处可见为产妇传达着温馨、细致、周到的关怀。
三院妇产科产房护士长张晓玲表示,从怀孕开始,她们就为产妇们组建了孕妇学校群。到现在为止,共有7个群,所有课程均免费开放,不仅有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分娩方式的选择、母乳喂养宣教、快乐分娩、科学坐月子等理论知识课,还有寓教于乐的孕期插花、瑜伽运动等课堂。在群里,孕妈妈们可以随时和新生儿科、产科等医护人士进行直接沟通,大大减少了孕妇孕期的焦虑,实现了孕产期全程无缝隙的健康宣教及医患互动。
在产时,考虑到很多产妇需要家人有效的陪伴和支持,三院实力宠“粉”——待产室免费对家属开放,只为给产妇提供一个温暖的陪伴和守候。分娩过程中,除了有家属陪伴、背景轻音乐外,还有各种分娩推车、按摩滚珠、分娩球等辅助工具,尽可能让产妇的分娩变得轻松。此外,张晓玲说,为了减少产妇的痛苦,科室还开展了无痛和阵痛分娩,让产妇在舒适、无痛苦、母婴安全的状态下顺利自然分娩,使得孕产妇在成为妈妈的这条路上,减少了许多辛苦。
产后呢?温馨的病房有单人间、双人间,还有家庭式VIP套房可供选择,满足各个层次家庭的需求。出院后,服务还延伸到院外,妇产科的工作人员会进行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回访等工作,关注患者感受,听取患者意见,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是医院的宗旨。
光荣榜
“5·12”国际护士节点赞这些白衣天使
5月11日,厦门市第三医院(同安区总医院)纪念第110个“5.12”国际护士节暨表彰大会在三院召开。本次活动主题为“风雨同舟百载行,人本初心贯始终”。活动现场表彰了一批“优秀护理管理者”、“优秀护士”,以及健康宣教比赛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
三院部分表彰荣誉名单
厦门市护理学会“优秀护理管理者”:郭鹏丽
厦门市护理学会“优秀护士”:陈密真、林秀云、朱美萍、苏冬月
同安区总医院“优秀护理管理”者:廖秀香、张燕瑱、罗丽娟、林丽芳、郭雅丽
同安区总医院“优秀护士”:叶阿梅、纪亚凉、吴志梅、张丽斌、陈艺芳、杨彩红、陈燕妮、叶雅顺
精细护理“提灯女神”的母爱之光
厦门市儿童医院
台海网5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李方芳通讯员厦童萱/文陆军航/图)护理服务在呵护生命、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呱呱坠地到生病护理,南丁格尔之灯,几乎光照人们的一生。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经过近七年的沉淀发展,其学科规模和内涵建设基本达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标准。该院护理团队能力亦不断提升,在新生儿、重症专科护理等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目前,该院已建立体外循环团队、CRRT团队、ECMO团队、早产儿精细化护理团队,开设了PICC门诊及造口门诊。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至今,产科、新生儿科护士变得越发忙碌。许多“提灯女神”自己还没做过母亲,却给了婴儿们母亲般的爱,为患儿的成功救治保驾护航。
每天走两万步给新生儿浓浓母爱
在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每天早上8点,护士们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面对着这些只会用“哭”来表达的小宝宝,新生儿病区的每名护士在担负沉重责任、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享受着宝宝康复出院的快乐。
给暖箱里的新生儿擦澡、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小宝宝还没睁开眼睛,表情却惬意而享受……这里的每位护士都要照看七八个孩子,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检查、护理、用药、喂奶……她们必须仔细查看新生儿全身皮肤、管道、呼吸情况、脐部情况、记录护理及治疗情况等,了解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制定当班的护理计划及确定护理重点。而这些纷繁的工作,护士们做来都是有条不紊。
最近,新生儿医学中心救治了一胎龄27+6W,出生体重998克,颅内四级出血,外院住院21天后转入厦门市儿童医院的超早早产儿。998克重的宝宝,颅脑如同果冻般脆弱。宝宝脑部植入的Ommaya囊(微创脑室引流工具)需要按流程挤压、气管插管需要严密观察保持畅通,不管是换尿布还是喂奶,护士们都精细轻柔至极,小心翼翼地保持宝宝颅内压力的稳定。
经过新生儿团队精心救治护理,如今宝宝头围已恢复到正常尺寸,体重逐渐增加,精神状态也很好。在“护士妈妈”们的呵护下,宝宝度过了多重生死考验,不久就可健康出院。
新生儿医学中心面积3400平方米,护士们每天上班围着宝宝们能走百个来回,手机运动软件里的行走步数,基本上都在2万步以上。“一天工作下来,有时候脚都觉得有点浮肿,因为一直不停地走、站定、观察患儿、喂奶、抱起来哄哄,回家后真的很累。”不过,第二天上班时,她们总是又会“满血复活”,耐心细致地照顾每一个孩子。“每天看着天使般的宝宝因患病入院,到健康活泼地出去,我就觉得非常幸福和有成就感。”新生儿科护士长李丹说,有一个在新生儿医学中心住了快5个月的宝宝,和每位护士都非常熟络。大家来了就会抱抱他,他就朝着大家笑。“连他妈妈都说,宝宝和你们的感情比和我还好!”李丹笑着说。
全天AB角配合精细护理危重患儿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任何一丁点的波动,都有可能导致生命随时停摆。随着厦门市儿童医院各项高精尖技术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重症患儿家长慕名而来。同时,儿童医院也是厦门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管理单位,在黄国英名医工作室及长驻心血管专家的指导下,自2019年11月开展心脏外科和介入手术以来,已形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断、治疗、随访一体化救治体系。心脏手术病人病情变化快,尤其是小婴儿、新生儿,监护难度更高,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目前,CCU的护理团队护士都能够熟练掌握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的相关知识,具有解析心律失常的能力,能够在日常监护过程中及时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在心电监护上的表现,并能及时有效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020年初,一名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被送进儿童医院,上海专家与本院专家团队共同为小宝宝进行了大动脉调转术。出生仅9天的宝宝心脏就像鸡蛋那么大,与主动脉相连的冠状动脉仅毫米粗细,每一步操作都关乎着小生命的安危。凭借娴熟高超的技术,专家将宝宝长反了的主动脉和肺动脉互换。术后,新生儿的心脏跳动恢复正常,但因为水肿无法立即关上胸腔,只能用碘伏薄膜覆盖。紧接着,小宝宝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宝宝的胸部不能做任何挤压,并且我们的各种操作都必须无菌,在术后48个小时,我们都保持宝宝的体位尽量不动,因为那时候宝宝的循环并不稳定,稍微动一下就会引起宝宝的血压波动。”厦门市儿童医院CCU主管护师胡晓杰说,术后护理团队24小时守在宝宝身边,AB角配合,紧盯心电监护情况,关注宝宝生命体征的变化。宝宝身上的引流管不能堵,护士们就15分钟挤捏一次,每小时测CVP、观察末梢灌注,1.5个小时测一次宝宝的凝血功能……
手术成功是基础,ICU术后监护是关键,小儿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正是儿童医院CCU的护理团队凭借扎实的护理技术,帮助小宝宝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患儿在手术后第9天就转至普通病房,顺利康复。护理部副主任叶茹明介绍,心脏重症监护护理团队有一套完整的系统准入培训,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为护士们进行包含act分析,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动脉穿刺置管,心肺复苏,亚低温治疗等护理技术,乃至循环系统解剖生理、血流动力学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全力以赴带给患儿们暖心照护和新生希望。今年以来,CCU病人量快速增长,医院在人力、物力等资源上全力支持,确保儿童心血管“塔尖技术”的顺利开展。
工作不忘学习向更高更远处前行
护理团队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也承担着巨大压力,她们是“提灯女神”,更是呵护生命的勇士。作为一个高起点、年轻的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的护理队伍同样朝气蓬勃。
厦门市儿童医院纪委书记杨晖介绍,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指导下,通过公开公平的方式,在全院范围遴选专科护士,拟定完善的培训计划,采用多学科培养模式,邀请包括影像、B超、康复、营养专家定期进行授课指导,创新性地举办专科护士沙龙,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专科照护能力,培养专科护士的系统性思维能力。总院也从管理、流程、技术、培训方面给予毫无保留的指导。
据了解,目前厦门市儿童医院的护理团队共314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博士在读1人,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学历及以上186人,占比59%;近7年来,该院护理团队也致力于提升护理科研水平,课题获市级科研立项;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10余篇,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儿科年会投稿优秀论文居福建省儿科护理前茅。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儿童医院还成立了新生儿临床研究护士团队。负责床旁检测和数据录入,并借助科研平台和新生儿随访系统,实现足够大样本的人群从转运-入院-随访全流程的连续收集生物样本和流行病学数据,采集尽可能多的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以期开展规范化、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推进新生儿护理学科发展。
5G时代来临,儿科护理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今年儿童医院将建设新生儿随访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与高危新生儿家庭的无缝对接。启动互联网+新生儿护理项目,把医院新生儿科专业护理人员请到家,实施一对一操作,并指导宝宝妈妈及家属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宝宝,开展智护训练居家护理。使用科学、专业的新生儿护理方式方法,帮助新生宝宝健康成长。
听候生命召唤 用爱坚守初心
厦门市海沧医院的天使们用敬业、热爱、坚守诠释南丁格尔精神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她们用坚守听候生命的召唤;因为热爱,她们用默默的付出诠释着“白衣天使”的含义。国际护士节,导报记者走进厦门市海沧医院,听听老、中、青三代护士如何用爱坚守初心。
●人物:柯巧芸(厦门市海沧医院疫苗接种工作护理负责人、原胃肠外科护士长)●关键词:热爱
医院有需要工作无止境
2021年1月1日,对于柯巧芸护士长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在护理岗位工作了39年,这一天,是她正式退休后的第一个休息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她人生全新出发,再次上班的第一天。
60岁,本该享受退休生活的她,在这场疫情暴发的时刻,医院需要她,她毅然决然重返岗位。
退休前,柯巧芸是医院胃肠外科的护士长,如今她是医院疫苗接种工作护理负责人。有人问她:“你缺这点钱吗?干吗非要把自己弄得这么辛苦?”柯巧芸笑了:“真不是钱的事儿!”如果是因为钱,退休前就有一家私人诊所开出丰厚的待遇请她当高管,可她婉拒了。
柯巧芸说:“留下来,完全是出于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在她眼中,有“三热爱”:热爱她工作的医院和同事,热爱她护理过的患者,热爱她从事的这份职业。她说,这份工作让她心怀慈悲,觉得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减轻他们的痛苦,便是最大的成就感。
因为热爱,工作中,柯巧芸满腔热情、干劲十足。每天8点上班,她7点半就到了,跟药房交接好疫苗后,开始分配护士们的工作。接着,开电脑、消毒桌面,给打印机备纸,一切有条不紊。
每天疫苗点门庭若市,她亲自上阵,39年的一线护理工作,早就造就了她眼疾手快的本领,打起皮下肌肉注射,一点不亚于年轻的护士。一天最多时,需要打200多支疫苗,手套一戴,一个上午,连口水都不敢喝,怕上洗手间浪费时间。打疫苗时,还需要和患者不停地沟通,一天下来,口干舌燥,喉咙冒烟,脑袋一片空白是常有的事。柯巧芸还有肩周炎,下班后,她的双手经常僵硬到抬不起来。
但是,每次给大伙打完疫苗后,听着接种者发自内心、由衷地向她们道一声:“护士辛苦了,谢谢你们!”这一刻,柯巧芸觉得一切都值了。
作为疫苗工作护理负责人,柯巧芸心疼每一支疫苗。她说,需要打疫苗的人太多了,我们决不能浪费一支疫苗,要把废苗控制到零。有一次,有一批疫苗因为运输过程中造成栓塞松动,一拿出来,栓塞就滑落。柯巧芸发现后,立刻提出解决方案:所有护士,打针前多加一个旋紧的动作,以确保不浪费一支疫苗。
因为热爱,柯巧芸把工作做到了极致,很多患者也成了她的好朋友。这样的良性互动,让她一路付出一路收获。采访中,导报记者问她:“准备继续工作到什么时候?”她答道:“只要身体允许,医院需要,工作就永无止境。”
●人物:林美丽(心内内分泌科护士长、内科系统总长)●关键词:使命感
一跨入病房责任感弥漫全身
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25年,岗位给予林美丽很多的感受:委屈、快乐、使命、担当……她都一一接纳。不变的是,她一如既往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
这样的使命感,在日常工作中,随处可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林美丽和很多护士一样,不但主动请缨援鄂,还积极配合护理部工作,参与机场的核酸检测采样,为守护厦门平安做贡献。那段时间,她每天凌晨3点多就从家里出来,要一直工作到深夜12点多才回来休息。但林美丽却说:“不会去想很多,就觉得自己是名医护人员,职责所在。”
护理工作繁琐又辛苦。林美丽说,有时会有点小抱怨,但一跨入病房,庄严的责任感就会弥漫全身。有一次,临下班时,一位外籍患者突发心梗,所有上班的护士都自发留下参与这场大抢救。
巧合的是,当晚,刚抢救完这位外籍患者,同一病房的另一位患者也出现心脏骤停的险情。一位夜班休息的护士还主动提早过来加入“战斗”;还有一位怀孕的护士,下班后也主动提出留下来,在电脑前帮大家写护记。这一夜,全科16名护士,一位不落。这场抢救一直持续到深夜两点,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大家才想起来,晚饭都没有吃。这让林美丽非常感动!
这样的感动,在工作中很常见。林美丽感慨道:这份职业虽然辛苦,却也收获了很多温情。
作为科室的一名护士长,很多时候,林美丽还要充当“一家之长”的角色。特别是疫情之初,病房实行门禁管理,患者家属最多只能留一个陪护。但有些家属不理解,不配合工作,脾气还特别大,时常把年轻的小护士骂哭。林美丽得知后,主动站出来,先是听家属倾诉,让他们发泄一通,再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家属都表示尽力配合护士工作。为了安抚受委屈的护士,林美丽时常会像家长一样宽待小姐妹们,为年轻的护士加油鼓劲。
采访过程中,林美丽总是一脸笑意。她说,凡事多换位思考,既然选择这份职业,戴上燕尾帽,穿上白大褂,就要对得起这份职业所赋予的责任感。
●人物:吴李莉(急诊科护士)●关键词:奉献
入村进巷只为守护孩子健康
身穿厚实的防护服,手举一根白色的长棉签,碰到少数紧张的孩子,她就温柔安慰道:“不害怕,一下就好了。”这是吴李莉最近工作的重点——三个月,需要完成6万人次的校园核酸检测。
新冠疫情期间,吴李莉被安排专门负责疫情相关工作,近期主要负责嵩屿片区校园核酸采样,上面给的任务是:三个月,分6批次、每批次工作两个星期,完成6万人次工作量。时间紧,任务重。接到通知后,她首先考虑海沧村落交错、校园分散,如何做到最优规划,便于统筹安排工作,保障效率。因此,她提前做了很多功课,请教了很多本地的朋友。
工作中,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憋气的口罩,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工作的辛苦不言而喻。但是,面对可爱的学生们,吴李莉觉得辛苦之余更多的是感动。特别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别看人小,个个都是“暖宝”。在采集工作结束时,小朋友们经常都会乖巧地排成一队,和她们齐声说“谢谢”。
也许正是这一声声的“谢谢”,让吴李莉无悔当初的选择。
2003年,她参加高考,同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也正式打响。那时,电视、报纸都在宣传“白衣天使”。因为敬仰,她在高考时填报了护理专业。17年后,当新冠疫情来袭时,她第一时间,瞒着父母偷偷报名上援鄂战场,却因漏接电话,最终无缘援鄂,这让李莉后悔不已。但在后方,她和同事们进机场、入学校,一样不惧困难、不惧危险,用无私奉献诠释着南丁格尔精神。
如果要问护士节“白衣天使”的心声是什么,吴李莉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患者多理解护士的工作。
(导报记者林少蓉/文陆军航/图通讯员夏华珍)
守望“生命花开”只为母婴平安
湖里区妇幼保健院的天使们,用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孕育厦门新希望
她们托起一个家庭的新希望;她们是母婴重要时刻的生命“守护人”;她们在产房内,做着很多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工作……
这是三位来自湖里区妇幼保健院的天使,她们老、中、青三代,用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守望着生命的日出,孕育着厦门的新希望!
●人物:叶莲芳(湖里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产房助产士)●关键词:细心
练就[火眼金睛]化解各种风险
如果你是一位年轻的头胎产妇,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候,能遇上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助产士,无疑是幸运的;如果这位助产士不但细心,还深谙产妇产程心理过程,你一定会更加踏实。
70后的叶莲芳工作近30年了,她便是这样一位让产妇深感安心的资深助产士。
由于各个产妇的体质、孕产史、胎位、宫缩强弱、耐受力等情况不同,生孩子过程中,可能蕴含着千万种不可预知的风险。所以对于助产士而言,监测母胎状况,时刻对产程进行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叶莲芳早练就了这样一双“火眼金睛”。有一次,一位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持续疼痛,无法忍受。在产房中,产妇疼痛大哭大叫都是常见的事,但是经验丰富的叶莲芳留了一个心,她发现产妇的疼痛没有规律性,也没有间歇性,反应灵敏的她,立马检查胎心,结果证实是胎盘早剥。如果剥离面积大、出血多,母婴随时有生命危险。面对产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叶莲芳头脑清晰,处事沉着冷静,将一场场风险化解于无形。
除了应急处理能力强、技术过硬外,在安抚产妇过程中,她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定海神针”的作用。产程中,柔声细语教孕妇如何通过呼吸减轻疼痛;面对有些濒临崩溃的产妇,还需要一步步开导,重建她们的信心。有的产妇,一痛起来就频繁要求检查宫口情况,每每此时,叶莲芳总是会跟她们耐心讲道理:“频繁检查会增加感染风险,我们会根据病情来决定检查的频率。”有些产妇不理解,还会骂助产士,但是叶莲芳从不放在心上,她理解产妇的不专业,更理解她们当下的心情。
正是因为这样的换位思考,使得很多产妇在顺利生产后,都会对叶莲芳心怀感激之情。叶莲芳笑意盈盈地说,她接生的孩子最大的已经30岁了,不少产妇也都成为她的好朋友。有些孩子从满月酒,到生日酒,再到毕业酒,一路走来,叶莲芳迎接和见证了一个个生命的步步成长,这样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正是一名助产士最大的快乐和动力。
●人物:叶志红(湖里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产房助产士)●关键词:责任心
这一跪只为孩子平安顺遂
陪伴、鼓励、指导、照顾,用最好的技术协助产妇顺利分娩,对于一位工作十多年的80后助产士而言,这些都是她平时工作中的常态。除此之外,叶志红身上,“责任心”更是她的标配。
在每一位助产士眼中,产妇和胎儿的平安顺遂是她们最大的心愿。所以临床上,当意外突发时,助产士会怎么做?叶志红说,她曾经碰到过一位孕妇,突然腹痛,一检查,孕妇羊水已经破裂,脐带脱垂!十万火急,胎儿一旦没有了血供,5分钟内就会窒息而亡!叶志红来不及多想,她弓着身子,跪在地上,用手堵住孕妇外露的脐带,轻轻向上托着,以阻止脐带继续掉出来,为宝宝“疏畅”了生命通道。这一堵一跪,一直持续到手术之后,整个过程,叶志红一动不敢动。这样的画面,在助产士眼中,司空见惯。但是她们的举动,若被人拍到网上,往往感动众多人,被网友们称赞为“最美跪姿”。
碰到个别特殊的产妇,作为助产士,有时,还要担当起家人的角色,全程守护和照顾产妇。不久前,叶志红她们的产房里,就来了一位特殊的产妇。该产妇全身因大面积烧伤,留下疤痕。如果不能顺产,选择剖宫产,切口恢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为了让产妇顺产,这些可爱的助产士们齐心协力上阵,考虑到产妇双手安装假肢,生产过程无法用劲抓,她们就让产妇勾着抱;理解产妇烧伤后痛感更敏感,叶志红她们就一路打气安慰,硬生生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尽最大努力让产妇和胎儿的损伤减少到最低。
当看到胎儿坠地,听到第一声啼哭时,所有助产士都汗水淋漓,松了一口气。叶志红说,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莫过于这第一声的啼哭。这声啼哭是宝宝对这个世界宣告着自己的到来,同时,更是助产士们又一次顺利守望生命花开的雀跃时刻。
●人物:张凯珍(湖里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病房护士)●关键词:耐心
产妇和孩子无小事事事皆大
乳腺疏通、按摩宝宝、指导饮食、常规监护、各种突发状况……对于一名90后的年轻护士而言,应对这么多繁琐而又瞬息万变的事务,除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外,更需要有恪守尽责的耐心。
张凯珍依然记得自己刚刚进入产科时的心理:紧张、不安、焦虑。她说,看到产妇入院,痛得哇哇大叫,她也不自觉地跟着紧张,虽然满肚子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但心理这一关,还需要时间的历练。工作时,张凯珍倾注所有的热情。她指导准妈妈第一次下床小便、告诉她们饮食禁忌、为宝宝做抚触按摩、打预防针等。事情很繁琐,但是在她看来,产妇和孩子无小事。特别是碰到有好几个妈妈同时需要照料,张凯珍就按事情轻重缓急分类处理。
有时候,碰到急诊剖宫产的妈妈,什么东西都来不及带,她就帮人四处去借纸尿裤等分娩需要的物品;有的家属没有在身边,她就承担起照看宝宝的责任;很多新手妈妈没经验,和刚上班时的她一样,容易紧张,前几分钟刚交待她们要怎么做,后一分钟就忘得干净。张凯珍不厌其烦,一遍遍耐心地再三叮嘱交待,直到她们会了为止。
90后的张凯珍还没有成家,但俨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准妈妈”。身边的很多朋友当了妈妈后,没有经验,跟她请教,她笑呵呵答得乐此不疲。还没有生过孩子,但是她看到宝宝时,眼里有光。她笑言:自己是巨蟹座的,浑身散发着母性光辉,每每看到孩子,打从心里觉得阳光明媚。
如今的她,经过几年的历练后,开始慢慢变得淡定自如、游刃有余。遇到产妇胎儿窘迫、宝宝呛奶急救等突发事件时,这个当初青涩慌张的小护士,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她用过硬的护理技能、责任心和耐心,守护母婴平安。
(导报记者林少蓉/文陆军航/图通讯员朱春雷)
“感谢医护人员给我第二次生命” 一境外输入危重症患者康复出院
第一医院杏林院区多科协作打赢呼吸保卫战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重症康复体位训练
康复出院的这一天,42岁的黄先生笑了。
3月底,从境外回国的他在隔离期间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者。呼吸困难、血氧指数低、反复高烧,他一度成为重症患者。
所幸他遇到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厦门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医护团队,故事有了一个幸福圆满的结局。在医护人员的声声安慰和精心治疗下,几乎在“鬼门关”走了一圈的黄先生稳稳地走出了隔离病房,见到阔别已久的家人,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1病情迅猛
确诊普通型患者突转为重症
时间拨回今年3月26日,常年在菲律宾从事厨师工作的黄先生,因海外疫情影响,由菲律宾乘飞机入境厦门。入境后,他就在定点酒店进行为期2周的医学隔离观察。就在这期间,他逐渐开始出现阵发性咳嗽症状,4月1日的鼻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
黄先生随即被转入杏林院区的隔离病房,肺科团队立即对其开展相关检查,入院肺部CT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样斑片影,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普通型)”。
“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就开始对其进行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全身支持及中医中药治疗。但在随后2天的病情观察中发现,患者肺部影像短时间快速进展,表现为双肺多处新发病变,原有病变范围也进行性扩大,血氧合指数逐渐下降,甚至低于300。”杏林院区肺科副主任伍定辉介绍,正常血氧合指数只要低于300,就达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指标了。在严密的监测中,医生发现患者每日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到39摄氏度,还开始出现胸闷、活动耐量减低等症状,食欲也很差,进食量明显减少,CRP、白介素6、淋巴细胞计数等相关炎症指标亦恶化。经福建省新冠肺炎诊疗专家团队会诊,升级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
面对黄先生脆弱的双肺,杏林院区的医疗团队随即给与患者升级治疗方案,对其进行高流量通气支持,控制身体液体负荷量,加强免疫功能的调节,通过一次次锲而不舍的努力,与新冠病毒死磕到底。
2生死争夺
多科协作打赢呼吸保卫战
对于这一病例,厦门市及福建省卫健委相关部门都高度重视,为黄先生组织了多次全市、全省医疗专家组会诊,乃至全国新冠诊疗团队的远程会诊。“怎样做对患者更有利,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努力,同时对我院的医疗救治水准也非常有信心。”伍定辉副主任说。
经过杏林院区肺科团队寸步不离的生命保卫战,黄先生的病情渐渐好转,体温逐步下降至正常,胸闷气喘症状基本缓解,进食量开始增加,评估病情由重型逐渐过渡到好转康复期。为了让他得到更好更快的恢复,医疗团队又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康复锻炼计划,每天辅助他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肌力的恢复;医护人员有空就来隔离病房和他聊聊天,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急躁;用手机让黄先生听一听亲人的声音和鼓励,让他安心……
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黄先生几度泪目:“在住院时,病情反复,我也很怕。但是医护人员们真的把我当做亲人一样对待,安慰我,认真为我治疗,他们不仅给我第二次生命,也拯救了我的家。”
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努力下,黄先生体温趋于平稳,各项炎症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血气氧合指数高于300,脱离高流量通气设备,仅鼻导管低流量吸氧下进行日常活动也无胸闷症状。每日查房,医护人员陪着他进行床旁肺康复锻炼,其活动耐量明显提升,甚至脱氧后仍可进行轻度日常活动。
“对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来说,他恢复这么快这么好非常不容易,医务人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伍定辉说。现患者的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已经转阴,病毒培养也未见活病毒,随着肺功能的恢复,经过专家组的会诊和讨论认定黄先生已达到出院标准。出院之后,黄先生还需进一步加强居家肺康复治疗。
(导报记者李方芳通讯员王雅雯文/图)
致敬生命“守护”“白衣天使”最美
厦门市第五医院护士“天使”们用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有温度”地护理病患
近年来,厦门市第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翔安院区)注重专科护士的培养及任用,通过提高专科护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程度,使护理工作向专科、专业护士等护理业务精英方向发展。值此护士节来临之际,我们带您走进五院这些“学有所专”的专科护士们,看她们如何在各自的领域里大放异彩,发挥重要的专业引领作用,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且有温度的护理服务。
●人物:吴小红(厦门市第五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关键词:细心
她是无影灯下的[守护天使]
手术室是医院救死扶伤的主阵地,作为手术室的护士长,她是穿梭于手术室的绿色精灵, 是无影灯下的守护天使。她说:“我们以手术床为舞台,与仪器设备共舞,我们与死神赛跑,与希望同行。”
病情紧急、病种复杂,时间紧、任务重是手术室的常态。吴小红笑言,手术室护士嗓门大,讲话像打机关枪,走路快,风风火火。
可别以为她们工作时都是这样“心急火燎”,平时对患者,这些护士可心细了。吴小红说,做手术对患者而言是大事,为了减少患者焦虑,术前她们都会去病房,根据手术性质,对患者做针对性指导,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尽量细致耐心地解释。
作为一名专科护士长,除了个人业务能力强之外,在管理团队上,吴小红探索总结出一套手术室质控体系和护士考核激励办法。此外,吴小红的心细,更是体现在管理上,手术室专科性强,与临床护理有所不同,为了让年轻的护士尽快适应工作,在吴小红护士长为首的手术护理团队,还特别构建了一套手术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手术专业护士培训手册》,使护理工作做到统一规范。
2019年,吴小红带领护士与信息科团队合作,研发了围手术期一体化手麻全闭环管理系统,便于手术工作与记录。该手麻系统研发与实践经验多次受邀外出交流,得到省、市两级手术室护理同仁高度认可。
目前,科室已培养7名手术室专科护士和7名护理组长,现有护理实用型专利7项,5年内连续成功举办4届继续教育项目及培训班。
科室各项护理质控指标均保持在季度前三好成绩,包揽了全院所有质改案例一等奖奖项,护理持续改进项目案例还荣获华东赛区总决赛优秀案例奖。
●人物:邵冬娜(厦门市第五医院疼痛科专科护士、疼痛专科小组组长)●关键词:同理心
[患者的疼痛,我们最懂!]
对于疼痛,很多人认为“忍忍就过去了”,或者期待它随着疾病痊愈而消退。但是对于疼痛专科的护士邵冬娜来说,“你的痛,我们最懂!”凡事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科学而规范地开展“共情护理”,让疼痛专科工作变得更“有温度”。
研究生毕业后,邵冬娜就来到厦门市第五医院。刚来医院时,小姑娘一枚,开朗乐观,快人快语。但在疼痛科呆久了,经常看到患者因为长期疼痛折磨,忍不住在楼道里失声痛哭,邵冬娜学会了“共情”与“感同深受”,她试着去理解患者疼痛时的焦虑和无奈。
在平时护理过程中,疼痛科视“叙事护理”为工作重点。护理人员通过和患者聊天,让患者充分表达心思感情,诉说内心的痛苦和需求,从而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对医疗救治和疾病康复大有助益。
从2002年开始,疼痛就确定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由此可见医疗界对于疼痛的重视。市第五医院也高瞻远瞩,成立了疼痛专科。
为了让护理工作有标可依、有章可循,在医院护理部主任黄忠琴带领下,邵冬娜组织科室护士们,综合各医院相关标准,再结合本院特色,制定了“患者疼痛管理标准操作程序”(SOP) ,同时还成立了医院疼痛专科小组,由6名疼痛专科护士组成,对接医院22个科室联络员,共同促进医院疼痛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效提升护理品质。
邵冬娜和科室同事们还在工作之余,把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基础问题整理成《疼痛知识50问》,方便患者和家属取阅;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疼痛质控和督导工作会,同时对全院护士进行SOP培训。不久前,首届同盟专科护士大会召开,福建省仅两位参会,邵冬娜是其中之一。
正是很多像邵冬娜这样“学有所专”的专科护士在各自的专科领域上发挥了重要的专业引领作用,使得五院护理工作越做越“有温度”。
●人物:王烨(厦门市第五医院普外科护士,伤口组组长)●关键词:善心
她把优质护理做到患者心坎里
她是医院第一批专科护士,从普通护士成长成一名专科护士,需要心怀仁爱之心,从点滴细节做起,用开拓精神,把优质护理服务做到患者心坎上。
作为一名护士,王烨除了每天常规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外,还具备一颗“善心”。手术前后,大多会要求患者禁食,但是饥饿一出现,很多人就会焦虑恐慌。王烨和同事看到了,就给患者备一些糖盐水,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缓解了患者的饥饿感。普外科的患者大多心情焦躁。做护理时,王烨经常给患者讲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故事,患者听后往往信心倍增。
护士的工作很繁琐也很辛苦,但是王烨却说:“我们治愈患者,也被患者治愈。”有一回,同一个病房,来了三位军人,他们每天都把被子折得整整齐齐,还开玩笑说:“我们来自不同部队,在做内务比赛。”听得王烨都乐了。“如果说,医护人员治愈了患者的疾病,有时候,患者则治愈了我们的心灵。”
“专科人做专科事”是医院护理部黄忠琴主任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培养优秀的专科护士,黄主任经常让王烨她们走出去参与各种培训。回来后,王烨成为医院伤口护理组组长,她把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工作举措和具体行动。在外科,经常有患者出现伤口渗漏、皮肤破溃等难题,王烨就完善院内伤口专科sop及督察管理制度,引进新的伤口愈合理念,摈弃传统的换药材料,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舒适、更快捷的护理服务,不但解决了临床专科问题,同时也缩短了住院周期。
临床上,有不少年轻女患者做阑尾手术时,腹壁上会留下3~4个穿刺,影响美观。王烨无意中得知了患者的顾虑,便及时反馈给医生团队,最后医生们通过改进手术操作,从多孔穿刺,变成单孔,部分甲状腺手术也改良为美容缝合,让患者不留遗憾。
在王烨的身上,有一股拼劲。遇到问题,她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也正是这样的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使命和担当,让护士护理工作变成了一门精细的艺术。
(导报记者林少蓉/文陆军航/图通讯员邱丽莎)
白衣天使们手绘丹心颂党恩
护士展示亲手绘制的作品
台海网5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林少蓉通讯员王一军李金才)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在第110个“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广大护士用智慧和巧手精心绘制55幅主题为爱党爱国爱院的手抄报,表达对党忠诚、感谢党恩的真心。
厦门大学护理研究生(厦门大学招收护理研究生吗)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