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郑州大学(考研郑州大学难不难)

考研郑州大学(考研郑州大学难不难)


考研郑州大学,考研郑州大学难不难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一】
在9月24日举行的河南省政府“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考研郑州大学(考研郑州大学难不难)

考研郑州大学,考研郑州大学难不难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一】

在9月24日举行的河南省政府“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刘炯天介绍了《郑州大学国家创新高地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简称“1451方案”。

“1”就是明确一个目标。坚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与既定的“三步走”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战略,2025年要实现学科水平、创新与服务能力、综合办学实力与影响力显著提升。努力成为河南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在人才培养与汇聚、基础研究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4” 就是四项建设任务。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推进研究型大学转型期的创新能力提升;三是人才汇聚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对标新型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与体制机制改革。

“5” 就是站位一流,推进五项建设,成就五大高地。

一是建设河南省的科学中心,形成基础研究高地。在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的基础上,布局包括“中原之光”、智能传感、关键金属与材料、极端材料以及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高端平台与重大装置,引领河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发展。

二是布局建设现代制造河南实验室,打造战略技术高地。依托河南材料与装备的制造业优势,借助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契机,并努力在超算处理器芯片、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智能制造、抗疲劳制造等方面推进技术与产品突破;此外,郑大还主要参与或参与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以及神农种业实验室建设,助推形成区域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三是布局生命科学创新港,打造生命科学高地。推进医学科学院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深化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推进食管肿瘤化学预防与免疫治疗、亚组分新冠疫苗研制、抗病毒I类新药研制、合成生物学等重大课题。

四是打造人文社科高地。聚焦五千年文明传承与民族认同,对接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推进龙门学、中华根系、古文字工程等重大项目,培育一流考古学科。

五是形成开放与人才汇聚高地。在更高层面推进开放,汇聚办学资源,汇聚高端人才;坚持引育并重,以用为本;努力在国际化高端人才上突破,努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年轻才俊。一流人才成就一流大学与创新高地。反过来,创新高地必将能够培养一流人才。

最后的“1”是推动一揽子改革。即围绕创新高地建设配套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主要涉及学科体系、师资结构、创新能力、研究型大学治理以及人才培养结构五个方面。通过改革增强内生动力、激发活力,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与创新生态。

如果简单回顾一下该建设方案出台的背景、过程和关键的事件与时间节点,就可以清晰的发现,这是一个在河南省内和省外都引发了较多关注和讨论的建设方案,原因之一是,郑大已经开启的高端人才招引被认为抢夺了其它高校的高端人才,而随着该方案的推进,更大力度的人才招引即将开始,或许将有更多其它高校的人才被郑大挖角。

还有一个原因是,作为河南省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高校之一,郑州大学对河南省和其所在的郑州市新一轮的转型发展而言,无疑有着显著、独特和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价值,过去20年和50年如此,未来五年、十年和五十年更是如此。河南不仅人口众多,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郑州这几年又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网红城市,谈河南省和郑州市的城市发展和转型,怎么能少了对郑州大学的关注和讨论呢?

在我们看来,考虑到新全球化背景下包括中美在内的大国竞合与博弈的新逻辑、新思维、新方向和新主场之变,中国整体创新生态的重塑和大学创新体系的重构正在经历的历史性进程,以及河南省和郑州市在包括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经济转型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竞争环境,郑州大学这一次的五年建设方案的制定,不仅需要重估的战略变量前所未有的多元、需要前瞻的时间周期前所未有的拉长、需要回应的现实问题前所未有的复杂、需要承担的使命担当前所未有的重大,而且,预留给郑州大学的时间也可谓是前所未有的紧迫。

当然,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无论是郑州市层面还是河南省层面,无论是教育系统内部还是整个政府系统,给到郑州大学的支持力度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已经明确看到的就包括:政治背书、政策设计、资金支持、人事安排、空间拓展等),并将可能由此开启一个来自国家层面和市场领域的更多优质和高端资源向郑州大学快速汇聚的周期。

所以,对郑州大学来讲,未来五年和十年也注定是其建校以来又一个战略窗口期和发展机遇期——如果说20多年前基于河南省的大力支持郑州大学实现了三校合并、新校区建设、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等历史性突破的话,那么,这一次郑州大学如果真的能够循着该建设方案务实突破,并像方案中所规划的那样与郑州市和河南省实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良性互动的话,为郑州大学所带来的转型与变革图景,将不仅体现在常规化的空间拓展、规模扩大、学科搭建、人才招引等方面的大幅度突破,还将在充分体现在对校地互动模式的示范、对更多创新技术的策源、对现代大学治理的探索、对区域创新生态的构建、对大学创新体系的完善等方面,甚至不仅仅是“再造一个新郑大”的问题。

如此一来,该方案及其背后所展现出来的郑州大学新一轮转型逻辑、路径和相关的平台建设、项目安排等,也就不仅是外界观察河南省新近推出的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最重要的窗口之一,还可以说是准确和深刻理解河南这一经济大省在未来五年甚至是三十年向一个真正的经济强省迈进的底层逻辑、战略选择、路径设计、平台建设甚至是项目安排的重要窗口之一。

【二】

就“1451方案”具体内容来看,让我们感到兴奋或者说振奋的内容之一是,就新的郑州大学的建设目标而言,无论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还是既定的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战略,都与河南省新提出的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具有高度的协同性、适配性和一致性(至于说将来郑州大学能否在河南省推动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过程中发挥引领性和示范性,以及如何发挥引领性和示范性,当然是值得期待了),这就意味着郑州大学与河南省(尤其是郑州和洛阳这样的有郑州大学直接的校区落地的城市)之间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校地互动合作周期。

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刘炯天的话说就是,郑州大学将“努力成为河南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在人才培养与汇聚、基础研究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在我们看来,这多少有些谦虚的色彩,既有的案例和经验表明,如果河南省有关部门和有关城市的决策者与郑州大学都能够完全打开彼此之间的心理、认知、体制、资源、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围墙”,全面对接、全面协同、全面融合,郑州大学所能够为河南省的科技创新和全面转型所提供的支撑将不仅局限于人才培养与汇聚、基础研究方面,最终呈现的效果将不仅是物理连接式的,而是化学反应级的,会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

前一段时间,我一时心血来潮,完整翻看了河南省科技厅网站上所发布的近两年来河南省科技资讯动态,直观的感受之一是,包括郑州大学在内河南省内高校的科创资讯在河南省科技厅的科创资讯动态中的显示度明显不足,这可能与这些高校的绝对科创实力有关,但应该也与双方的互动不够有关——这明显是个双输的局面,其实河南省科技口有着大量的资源可以支持到大学科创所需要的资金、项目甚至是场景的需要,大学里也有着大量的资源可以支撑到河南科创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我们看来,在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之下,郑州大学新的建设方案与河南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战略安排之间一旦实现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的全面融合(目前至少从规划维度来看是这样的),效果和前景将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比如,郑州大学“1451方案”中所提出的引领河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发展、参与河南实验室体系的重塑、助推形成区域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育高端人才等,对河南省科技创新和新一轮的转型发展而言,都可谓是直击重点,切中要害。

【三】

校地互动,价值维新。从更加充分的发挥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价值、更加具体而明确的推动郑州大学所在城市尤其是所在城市片区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模式创新和地方政府支持大学发展的政策创新等三个考量出发,针对接下来河南省有关部门或许可以进一步尝试的相关规划和决策,我们在此提出三点思考和建议:

其一,充分正视郑州大学(包括河南大学等高校)客观上作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和综合性人才集聚高地的现实,大胆选调一批专业人才充实到县级领导班子、地级市领导班子以及相关厅局和地方国企的领导班子中去,以充分发挥这些专业人才在专业研判、国际视野、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优势,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国有企业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构建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关键的人才保障、专业保障和视野保障,甚至是直接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资源配置支撑,以打通高校人才与地方治理和企业管理人才之间的通路,从关键性因素出发提升河南的地方治理水平和营商环境质量。

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高校所出现的因人力资源内卷而导致的对高校创新发展带来伤害的问题(也为进一步加大外引人才留出更大的空间),并可以充分发挥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最重要的高层次人才汇聚和集散平台的功能,以及为相关地方的政产学研的融合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便利,而且,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弥补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管理人才不足的短板,可谓是一举多得。更何况,从中央层面的组织人事安排来看,大学与政府之间的人才流动其实早就打开了,反倒是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人才流动表现得并不明显。

客观而言,由于长时间缺乏跨省流动以及跨地区流动的人才配置,包括河南省在内,很多中西部省份的地级市、县域以及地方国企的人才断档和人才缺乏问题已经非常明显,很多地方主政官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已经与当下普遍性的区域经济转型、产业机构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严重不匹配,以至于在进行一些招商引资和商务谈判的时候,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更别说适应于新时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重塑的需要了。而就我所接触到的一些郑州大学的有关教授或行政管理人员而言,无论是从专业能力、视野格局角度来看,还是从行政能力甚至是形象气质角度来看,比一些现任的县处级干部甚至是一些地市级干部的公开表现都更胜一筹。

其二,专项推动郑州大学(当然也可以包括河南大学)与各地市的深度合作,以充分发挥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最重要的科创资源、人力资源、学术资源等集聚高地和集散平台的价值,为地级市的发展提供综合的支撑,尤其是科创资源的支撑。

之所以由此动议,在我们看来,作为一个在全国省域经济排名中位居第五的经济大省,河南省内各地市的分化已是很明显,并有梯队固化的趋势。万亿、五千亿、两千五百亿成了三个明显的门槛,其中,万亿和五千亿分别为郑州和洛阳,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也就这两个城市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规模市场优势和优势资源的自我配置能力,其它地级市长期受制于经济体量相对较小、开放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本地科教资源有限、国家战略平台缺失等短板的影响,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阶段的竞争形势,单纯靠这些地方本身的资源禀赋,很难实现弯道超车和换道超车,更别说换道领跑。

在此背景下,就需要在省级层面通过一系列专项规划和行动,高效推动这些地级市与郑州市、郑州大学、平台企业等大城市、科创高地和枢纽机构的互动与合作,为这些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源导入和综合的发展赋能,尽可能激活当地的特色资源和人口势能,从而实现这些地区的转型发展甚至是换道领跑。

正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经济基数相对较小,一旦被激发,短期内就可能通过一两个强势产业集群的带动实现经济规模总量的快速增长、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甚至是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表现在省域经济层面就是河南省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产城融合下的新城镇化、以及整个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河南省在全国的省域经济竞争中提供坚实的基础,甚至赢得先机。

对此,郑州大学与洛阳市之间的合作模式,可以说已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郑州大学在洛阳的校区,不是一个大而全的分校概念,而是与洛阳当地的产业结构、城市特色、文化底蕴和民生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实现了校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当地城市和产业发展之间的高效融合——当然,也可以探索其它的模式,比如,通过郑大科技园的平台在地方推进相关的主题园区的布局和运营,哪怕是通过以前在一些地市已经布局的地方研究院的模式,也并非完全不可,关键是在新的背景下,谁去做和怎么做的问题。

公开的报道显示,郑州大学洛阳校区建设,是今年2月洛阳市与郑州大学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该校区一期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改造后可满足1000名硕士研究生、500名博士后和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

按照相关的规划,郑州大学洛阳校区建设的重点项目包括:一是建设现代制造河南实验室,搭建河南制造的创新组织体系,形成材料与装备制造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成立郑州大学文博学院,提升考古学科,增强与“洛阳三院”的合作紧密度,彰显国家文化与民族认同感;三是更好地发挥郑州大学的教学、科研、人才等优势,将洛阳市中心医院按照郑州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标准管理,进一步深化共建合作。

关于郑州大学洛阳校区的建设和发展,洛阳市委书记江凌公开表示,河南和洛阳的发展正处于需要更好发挥高水平大学作用的关键期,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科研成果,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核心和根本目的,深化洛阳与郑州大学的校地合作,既能发挥郑州大学科研优势、平台优势,为洛阳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又能使郑州大学依托洛阳制造业和文化资源优势,优化人才培育、科研成果着力方向,有力促进“双一流”建设。

其三,就郑州大学与郑州市之间的校地合作深化和模式创新的问题,基于郑州大学新校区及周边地区与其所在的郑州国家级高新区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可以考虑通过利用郑州大学科技园这一国家级科创平台,在运营好现有街区空间和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在郑州大学和郑州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和整合郑州大学校内及周边地区相关资源(物理空间、企业、研究机构、投资机构等),推动该地区整体性的科创化转型,高质量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环郑大科创圈(或叫环郑大科创带),不仅充分发挥和放大郑州大学存量和增量科创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目前客观上存在的郑大周边地区的闲置物理空间,进一步强化郑州高新区的科创标签。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在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层面推动郑州西部科技城的打造,无论是从空间分布来看,还是从存量的科创资源和产业资源集聚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前面所提到的郑州大学新的建设方案的规划设计来看,以郑州大学及周边的环郑大科创圈为中心,沿着长椿路和科学大道十字交叉轴,已经具备规划建设一个中小尺度的现代科技城的条件。通过该科技城的规划建设,不仅可以进一步激活和发挥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超算中心等科创平台综合效用,更是可以为高新区新一轮的转型提供战略支点、空间支点和品牌支点等。(至于由此可能涉及到与郑州市已经推进的中原科技城的关系,在此前的《从郑州高新区到中原科技城:哪里才是郑州市真正的科创高地?》一文中有所讨论,在此不再赘述)

在我们看来,客观上,通过环郑大科创圈和西部科技城的建设,也将直接推动郑州大学及周边地区的高质量的科创生态的形成,从而为河南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更加综合的能级更高的空间支撑和平台支撑。

如此以来,经过五到十年的发展,郑州大学还是“1451方案”所规划的那个郑州大学,但对于郑州高新区、郑州市和河南省而言,又不仅仅是“1451方案”中所规划的那个世界一流大学,还是推动郑州高新区、郑州市和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而通过这一系列高质量的校地互动模式创新,也势必会为郑州大学新一轮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周期提供巨大而全面的支持。所以,我们认为这很值得一试!

考研郑州大学(考研郑州大学难不难)

考研郑州大学(考研郑州大学难不难)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