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发布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招标公告。
该公告显示,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项目选址位于大兴新城生物医药基地组团东北角,占地约72.25公顷,其中兴华大街北侧41.56公顷,南侧30.69公顷。规划区域北至太福路,西临芦求路,南至联港嘉园A区、东临芦兴南大街。
项目总建设规模约73万平方米,建筑基准高度45米,标志性建筑不得突破 60米。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和实验组团、科研组团、实验动物楼、师生活动中心、本科生活组团、硕博生活组团、留学生及教师公寓组团、留学生服务中心、体育馆、过街通道等。项目估算投资为690000万元。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已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呼文亮研究员,校长为我国著名分子神经生物学家饶毅教授。
据学校章程,学校本部有五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另有顺义区大东路4号、东城区和平里北街22号、东城区东四十条27号、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07号分校区。此前,2020年1月12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北京当年将推动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规划建设,有效提升大兴、房山等南部新城综合承载力。
据悉,2021伊始,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就梳理出两大类共21项需求调研内容,开展全面覆盖、细致深入的调研工作,其中各类校舍需求18项,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室内体育用房、校行政办公用房、院系级教师办公用房、师生活动用房、会堂、学生宿舍、食堂、单身教师公寓、后勤及附属用房、留学生生活用房、国际交流中心、人才及外籍教师公寓、实验动物平台、大型仪器平台、地下车库;校园总体需求3项,包括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智慧校园建设、校园安防技防建设。在全校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5月底,第一轮需求调研基本完成。
202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根据北京市规自委批准的《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校本部)总体规划及一期建筑方案设计国内征集工作方案》,启动新校区(校本部)总体规划及一期建筑方案设计的国内征集工作。2021年10月,学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优选出了七家代表我国建筑设计及城乡规划领域顶尖水平、由院士及大师担任主创的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投标。
设计团队以研究为先导,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和访谈调研,提出未来医学院这一设计理念,包括:教师为核心、学生为中心的圈层模式;生生不息,动静相宜的绿十字景轴;双向流动,可持续生长的输配廊道;以及开放共享,模块设计的通用教研环。
△总平面图©THAD
空间结构和用地功能布局
方案把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公共教学科研区变成一个大环,称为首医“二环”。所有的其他空间都和这个大环紧密相连。下穿庭院和科研区廊道从地下地上跨越了城市的干道,让南北两个校区完美的、便利的结合成一个整体。环内是南北相对的校园主入口、学校最重要的图书馆、行政中心、活动中心,外围是体育馆和运动场地、院系办公、后勤中心、预留科研楼,再往外是本科、硕博、留学生生活社区和国际交流中心。
“二环”和绿十字结合形成空间圈层模式,也是最经典高效的医学院格局。预留区布置在校园西侧考虑靠近地铁,用地价值和潜力较大。未来结合学校的事业发展需求逐步开发将更为机动灵活。结合未来预留区,圈层式布局呈现出大集中和小分散的组合,可分可合,开放共享的大科研平台和有相对独立需求的主题性科研团队各得其所,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运动系统、餐饮供应系统、输配廊系统都在这个格局下展开。
△校园南北连通分析©THAD
城市界面
兴华大街自西向东呈现有节奏感的天际线高低变化;高点位于最西侧国际交流中心和中部校园核心建筑,为45-60m高,是城市界面上的标志性建筑,展示校园形象。中间高度较为舒缓,有张有弛,东临绿地处,降低高度尊重山水格局。兴华大街上教学科研环的双廊空间加强校园的整体感和序列感;西侧生活组团及国际交流中心成为校园区域地标,和未来预留的科研组团共同形成连续而富有节奏感的城市界面。
△动态交通©THAD
交通规划
核心无车,通而不畅:核心区为无车校园。外网环状车行路通而不畅,保证人流物流需求的同时,确保师生安全。停车以地下为主,重点建筑周边设适量地面停车,满足会议及教职工日常需求。慢行友好,健康校园:强调自行车友好、健康校园慢跑道系统和空中立体慢行的舒适度和可达性;步移景异,林荫葱葱:交通与公共活动需求结合的道路景观一体化设计。引森林绿意入校园开放空间,绿十字轴线形成林荫大道,凸显首医校园的学府氛围。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清华建筑设计院
更多行业资讯尽在【好医工APP】,还可以与800+医疗行业大咖交流互动。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