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为什么今年的考生总人数迟迟不发布?往年这个时间点考试总人数都会在研招网里面公布了。
去年的考生总数公布通知
原因其实也很好猜——今年这个形势,教育部也拿不准到底有多少人会来考试。之前网上确认的那个总数和实际的差距会有多大,还到底有没有参考意义?
2020年,考生人数377万,弃考34万,占比9%
2021年,考生457万,弃考46万,占比10%
今年的考生总数是多少不清楚,弃考率是一定会大大增加的。尤其是这几年的增长主力——在职非全考生,这里原因有二:
年底是出差和会议的高峰,很多人十二月份在工作中中招了,一些症状较明显的考生以及害怕会二次复阳的都会选择放弃,保护好自己。
其次,这个群体对于过线的追求远没有应届生那么执着,对他们而言考过考不过,生活工作都得继续。为了一个考试让自己暴露在阳的概率很大的环境里,回来耽误工作最后耽误的是自己的年终奖,不合算。
是的,职场人就是这么现实!
我去年抽样询问了100+非全考生所在考场,统计出的缺考率14%,大幅高于平均的9%-10%。
再叠加今年的经济形势,非全的考生报考意愿都不高,尤其是一些高学费专业。我大胆猜测一下,很可能今年实际考试人数比去年会下降。
如果今年缺考真如我所说这么严重,那“积压”下来的往届会导致明年更难么?
这其实就是个典型的市场竞争场景,用五力模型套就好。
行业内部竞争就是你和考友们的竞争。这里面又分三类人——今年的落榜考生,明年的应届毕业生,以及明年新参与进来的职场人。
落榜考生方面,其实,很多同学都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意戳破——从统计上来说,二战三战的实际上岸率,只会越来越低。我一直不认为二三四五战的考生对实际录取率有多大的影响。当然,我说的只是统计学上的全量数据,我也见过很多努力的二战三战考生成功上岸。
但明年的大学毕业生和新加入的职场考生会是非常大的变量。目前网上能找到的数据是明年大学毕业时1158万,比今年增加了约7%。但其中有多少是具备考研资格的本科生没有明确数字,但肯定是增加了的。另外随着疫情放开一年后,如果明年上半年的感染高峰过去,下半年整个社会经济逐渐恢复,职场人考研的意愿又会回升了。这两者叠加,对明年的竞争形势都是个很大的利空。
上游供应商
上游供应商放在考研就是招生名额。这是我认为最大的影响所在。
现在整个研究生的招生趋势。学硕的招生规模在不断降低并且以硕博连读为主流。专硕招生规模不断放大。如果你还是抱着一定要读学硕跟着老板做项目进课题组,那一定是越来越难的,因为上游供应量减少了。
这就意味着,考研的规划重要性会越来越大,真正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替代品和潜在竞争者
其实就是体制外高校的学历提升途径了,有合作办学和留学两类。合作办学名额太少忽略不计,留学的影响是一定要考虑进来的。
2022年考研人数457万,较上一年增长了整整80万,算是涨幅最大的一年,很大原因是因为疫情导致留学变网课,很多本科毕业生放弃出国读研的计划加入考研大军。
到了明年,经过大半年时间的适应,大家消除了对疫情的恐惧,同时境外高校也都陆续恢复线下授课,留学市场我认为会大大帮助考研缓解压力。
总结一下,今年缺考的考生对明年影响不大。
但学硕缩招,导致早年间的报考经验很多已经不再适用,刻舟求剑只会凭空给自己制造阻碍。
同时,明年的考研考生会增加,提升考研难度。
留学会增加,降低考研难度,但人数有限,总体而言还是会难度上升。
至于今年这样的高缺考率会不会是个好的窗口期,我认为是的,如果你觉得考场感染后不影响你后续的安排,或者你已经阳了但是可以坚持,那么我是认为今年会是个很好的上岸时机。
希望这篇文章,能过帮助现在犹豫是否要最后冲一把的同学坚定信心。
我是张砺锋,更多关于MBA及职场学历提升的文章,关注+点赞+收藏
国考延期了,考研延期么?看这里
聊聊校招管培生——全日制考生就业必看
面试中,简历如何包装算“适度”
学历越高,拥有好待遇的几率越大吗?
砺锋干货——EMBA如何择校
MBA考研加分政策,最高15分!
MBA毕业生的职业转型路径
专硕招生规模将扩大三分之二!多所高校专硕学制延长至3年
MBA报名人数断崖下降?那这几所往年的非全MBA卷王会变简单么?
MBA\MPA这些专业,国考到底能考什么岗位?
全日制MBA的卷王在哪里?这几所211院校的考生要小心!
国内的名校MBA好考吗?
乌鸦嘴——调剂到底是什么?哪些要提前注意的?
低分考生福音:B区院校哪些值得考?有没有异地班?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