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济学院考研(北大经济学院考研科目)

北大经济学院考研,北大经济学院考研科目
  如何选择考研培训机构呢?关注成都考研培训机构哪家好的考生,可以从个人出发,对于考研的考生来讲,每个人的学习基础都是不一样的,有的…

北大经济学院考研,北大经济学院考研科目   如何选择考研培训机构呢?关注成都考研培训机构哪家好的考生,可以从个人出发,对于考研的考生来讲,每个人的学习基础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习基础比较好,那么这样的考生可以报考普通班,跟着大班上课自己课后学习复习就可以了,但是有的考生学习基础比较差,那么这样的考生需要报精品班。那么对于考研的考生来讲选择的机构就是不同的,有的机构只有普通班,有的机构是专门做精品班,也有机构是精品和普通都有课程,考生的选择自然也就不同,高途考研就是两种考研班都课程的,可以作为考生的参考方案。  考研调剂咨询机构培训费用一般会按照全科、单科、多科组合定价,因为每个人选择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有小班制和大班制的教学方式,有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采用面授,网课直播,走读,住读的学习方式,所以现在的考研培训班培训的式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机构的服务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

今年正值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建院(系)110周年

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科自创设之始

就被赋予浓墨重彩的经邦济世情怀

从沙滩红楼到西南边陲

从静园绿茵到未名湖畔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北大经院

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风拂夏柳,蝉鸣依旧,六月初夏的晚风,轻扬起学位服的衣角。

北大燕园校区的东北角,斜光的楼角影影,灰色的楼墙前,同景·与思园草木葱茏,月季花开正盛。园外摆放着110年院庆的背景板,“北大红”喜庆夺目,吸引着许多毕业生在此留影。

2022届毕业生在院楼前留影

这里是北大经济学院,灿烂的余晖下它那刚柔相济的造型、独特的穹顶成了区别于校园其他建筑的标志。从楼顶天台远望,可以看见西山黛墨如洗,红霞云翳漫天,湖光塔影荡漾。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这所拥有深远历史渊源、崇高学术地位、深厚文化底蕴的老院直挺着坚韧的身躯,深情地目送着一届又一届的学子踏入、成长、离开,向着人生的星辰大海扬帆远航。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经院学习过、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经院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01

波澜壮阔,家国天下


1912年,时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的严复向教育部上呈了数千言的《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其中在对商科的改良办法中,严复建议下设经济学门、财政学门、商学门和交通学门四类。尽管严复无比审慎地评价上述改良办法是“粗立大纲,藉资商榷”,但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学高等教育的一座里程碑——这是“经济”一词首次作为系别名词见诸文献,也直接促成了110年前国立北京大学经济学门的诞生。

严复

以“经济”一词命名,已经暗含了知识界对这一学科发展目标与归宿的深层期许。当西学伴随着欧风美雨传入,开眼看世界的先贤早已关注到了生机勃勃的“伊哥挪谜”(Economy)。一时间,各种译名层出不穷:富国策、国宝学、理财学、计学……


众说纷纭间,作为“经世济民”的缩写而存在的“经济”逐渐脱颖而出,因其擘画了传统士大夫对经邦济世、经世济民的至高愿景,也饱含着有识之士利用西学启迪民智、改造中国的拳拳之心。于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门自她建立那一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

然而,在林林总总的经济学流派中,究竟哪一条路是救国救民的康庄大道?北大经济学人并非先知的神明,但有躬行实践的勇气,有各尽其能的自觉,也有拨云见日的决心。有王建祖、顾孟余、周炳琳、马寅初等负笈海外者毅然回国从教,搭建起现代西方经济学传入中国的桥梁;亦有白来士、额尔德等外籍教员扎根华夏大地,为新兴学科在古老国度的兴起而辛勤耕耘。

在这片求实维新、兼容并包的沃土上,一种发轫于德国、兴起于苏俄的学说悄然生长起来,红色的火焰迅速点亮了青年的报国之心:李大钊首次将社会主义运动与唯物史观的理论带进了讲堂,陈启修首次正式出版译著《资本论》,那时的他们也许还无法清晰地预见到历史转折的千钧之力,但一切伏笔已深埋在北大经济学人铁肩道义、笔醒山河的基因之中。

《新青年》1919年第5期刊载李大钊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陈启修首次译成《资本论》

和平的时光很快不再,鸡鸣不已,风雨如晦,“偌大的华北,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战云密布之下,北燕南迁,先至湖南,后驻云南,在西南边陲重建学术殿堂。但宁静治学的氛围何尝容易重建?据战时云南防空司令部统计,自1938年后的短短六年间,日本在云南开展的空袭轰炸近600次,更遑论通胀日盛、物资匮乏,“淮南米价惊心问,中统钱钞入手空”。经济学系教授陈岱孙在教书之余,还不得不承担起为师生筹措经费的重任,变卖家当、修补校舍、接收善款……这座在战火中风雨飘摇的学府,终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中站稳了脚跟。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外景

1939年北大经济学会全体师生合影

但苟且度日并非北大经济学人追求的目标。在临时校舍、在图书馆、甚至在昆北食堂,无数渴求新知的目光聚集在经济学系教授的身上:钱端升、伍启元追根溯源,主讲国际形势的经济背景;杨西孟、戴世光立足当下,剖析战时经济与物价问题;陈岱孙、周作仁放眼未来,勾勒战后的财政与币制政策。在一桩桩历史、当下与未来的串联中,独立之学术、自由之思想的精神火种被持续地播撒下去;在刚毅坚卓的意志洗礼下,北大经济学科更加紧密地与战时中国经济连接在一起,北大经济学人责无旁贷地站在了建言献策、挽救国运的历史最前端。

陈岱孙

正如联大校友在1945年的一份布告中所说:

对祖国的前途,我们永远不肯绝望,就因为有一座学府作砥柱于中流。它虽然像日蚀的太阳要被浮云所掩遮,而光明则始终未曾熄灭。

在长达八年的寒窗苦守中,西南联大经济学系共培养了562名毕业生,位居全校之冠。这些在极端艰难困顿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经济学人,最终成为未来十余年甚至数十年闪耀在祖国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璀璨星斗,辉映了民族的历史长空。

1945年西南联大经济系商学系教授会同仁摄影

新中国成立后,在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经济系合并了来自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师资力量,踏上了锐意进取的发展快车道。经济系的师生一面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浪潮,向现实发问、向富强进军;一面深耕于千年古国经济变迁的智慧,向真理求索、向历史寻根。当是时,马寅初写成了《人口论》手稿,建立起颇具预见性与前瞻性的人口理论;樊弘深入研究了凯恩斯的货币和就业思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被西方国家奉为救世良方的理论背后的弱点。在严谨踏实的学风影响下,北大经济系师生的调研轨迹遍及城镇乡野,他们用双手触碰时代的脉搏,用脚步丈量现实的广阔。

1957年4月27日,马寅初在北大大饭厅作关于人口问题的报告

马寅初所撰《人口论》手稿

与此同时,北大经济系厚积薄发的史学底蕴也得到了极大激活。1956年,周恩来总理制定全国科学规划,由北大经济系陈振汉、熊正文领衔的《清实录》经济史资料整理项目名列其中。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此后六十余年的时间里,北大经济系数代师生以愚公移山般的毅力与坚守,圆满完成了陈振汉先生称之为“盖棺有时,杀青无日”的“胡子工程”,出版了多达11卷的资料汇编,薪火相传、嘉惠学林。

《〈清实录〉经济史资料》


这是北大经济学人在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园地执著深耕的一个缩影,因为他们深知,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

1962年9月,北大经济系1957级毕业合影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北大经济系迎来了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在《经济科学》的创刊号上,陈岱孙先生以如椽巨笔写就名篇《经济科学研究要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就此拉开了北大经济学人中流击水、激浊扬清的宏伟画卷。萧灼基先生凭着对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的“神机妙算”,方得“萧股市”之佳号;厉以宁先生首倡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方得“厉股份”之美名。时代呼唤闯将,改革需要先锋。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澎湃波涛中,几乎每一次关乎社会政治和经济重大走向的学术、政策讨论,都饱含着北大经济学人的智慧结晶,熔铸着北大经济学人的担当精神。

1979年《经济科学》创刊号上陈岱孙发表《经济研究要为四个现代化服务》

20世纪80年代,陈岱孙、陈振汉及夫人、厉以宁、王铁崖(法律系教授)等老师合影


国家所需、人民所盼、未来所愿,就是北大经济学人的心之所向、力之所行。

1981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系七七级毕业留念

1985年,北京大学在此前经济系的基础上,组建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学院——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学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财政学系,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经济史学系先后成立,既日益壮大了以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学为代表的传统优势学科力量,也逐步形成了理论扎实、应用顶尖、交叉融合的经济学科群

从这里走出的学子,或深耕于世界著名学府的讲堂,或勤勉于国家治理决策的中枢,或置身于蜚声海内外的公司企业,或扎根于广袤的田野乡村。在他们迎向未来与世界的坚定目光中,分明凝结着百十年来北大经院人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看来,

经济学院始终秉持着“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倡导新的学术,中外结合、古今贯通、刚柔相济,以崭新的学术力量,创新的学术架构,全新的学术高度,去回应和叩问新时代提出的新命题,去书写和讲述中国的新故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楼


02

学术繁荣,生生不息


百年潮未落,风起正扬帆。厚重的历史积淀、坚实的学科基础,彰显经济学院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精神魅力。时代的东风吹向经院这片沃土,而她给予种子的养分从不单一,为滋养其萌芽、扎根、生长,这片广袤的土壤也在不停地汲取一切能量、发展壮大。在经济学院,学者们立足于群贤毕至的学术舞台,同时又有自我鞭策、“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沉静潜心,他们追求的从不是自由安逸,而是以开拓者的热情,活跃在学术前沿,主动回应时代的呼唤,恪守经世传统,叩问崭新命题。



在这里,盈车嘉穗,硕果累累。学院教师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顶尖经济学期刊上盛开绽放。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抟心揖志,精进不休,共承担各类课题868项,完成各类科研成果近5000项,构成一道璀璨的学术风景线。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便是对他们锲而不舍、潜心耕耘最好的注解。

在这里,参政资政,建言献策。多年来,学院积极服务于国家宏微观经济战略制定,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成为政府决策的“思想库”与“智囊团”。曾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的李庆云教授为国是建言、为民生呼吁,发挥专业特长参政议政;国务院参事刘怡教授也多次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营改增、减税降费等座谈会,为完善税制顶层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多名教师的成果被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采纳。经院学者行思坐筹,研精覃思,还围绕全国“两会”热点,紧扣政府工作报告,用敏锐的学术眼光、独特的分析视角洞察新时代中国之命题,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两会笔谈”品牌活动,迄今已经连续推出“两会笔谈专辑”七卷

“两会笔谈专辑”七卷

在这里,学术盛宴,百家争鸣。面临新机遇、新变革的新时代,学院凝聚力量、整合资源,为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百花齐放、兼容并包的交流合作平台,以繁荣学术,促进交流,服务社会。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作为经济学院发起的学术品牌活动,诞生于2018年暖意融融的冬天。之后每年年底,全国各地经济类院校校长、院长都聚首于未名湖畔。2021年,全国190所高校的25位校长、211位院长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相会于第四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共话国家经济改革发展,探讨经济学科体系构建、人才培养以及经济学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

2018年12月9日,第一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现场

2019年12月7日,第二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环节”

2020年12月11日,第三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现场

2021年12月11日,第四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与会嘉宾共同启动“百所经院人才招聘平台”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2019年,经济学院又发起了首届“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旨在凝聚中国经济学界共识和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学期刊的高质量发展。2021年末,122家重要期刊的136位主编、社长、编辑部负责人,再次聚首,围绕如何支持自主理论创新、助力经济学人才培养、增强理论自信,提升国际影响等议题,畅所欲言,思辨争鸣。

2019年5月25日,首届“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现场

融汇东西、兼收并蓄,学术活动在这里遍地开花。“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举办了近170场,“学术午餐会”已经持续了16年,2018年底起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院校联合举办的、涵盖各学科的10个“学术工作坊”,已经举办500余场…争论、思辨、立言,每一场激烈的观点交锋,每一次深度的理论挖掘,都是未来突破创新的积累和铺垫。

面对复杂纷呈的世界,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学院还将“家国天下”的底色在浩瀚的世界地图上显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在将自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学院的目标指引下,她将“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之路走得坚实而宽阔。

近年来,经济学院举办了一系列前沿、高水平、国际化的经济学专题学术研讨会,各领域的知名大家以及活跃在学术一线的中外学者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专题”、“宏观经济学理论专题”、“策略性信息传递”、亚太创新国际会议、“生态经济学与生态文明”等经济学院举办的国际会议中各抒己见,各展其华。

2019年11月15日,北大经济学院主办2019年“生态经济学与生态文明国际会议”

2019年10月10至11日,北大经济学院与亚太创新研究联盟合作主办“2019亚太创新国际会议”

学院还主动走出国门,通过在海外举办学术论坛进一步拓宽中外学者的交流渠道。2018年,首届北美新年论坛在美国纽约举行,翻开了“经济学院海外论坛系列”的历史第一章;2019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奥利尔学院和剑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举办的首届欧洲论坛,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与其带来的世界各国合作发展新机遇;在印度尼西亚民丹岛举办的东南亚论坛、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举办的第二届北美论坛、疫情之下云上相聚的第二届和第三届欧洲论坛......系列海外论坛通过讲述中国发展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深度、开放、精彩。”牛津大学奥利尔学院院长尼尔·门多萨这样评价。

2018年12月17日,北大经济学院在美国纽约举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首届北美新年论坛

2019年8月25日,北大经济学院联合英国牛津大学奥利尔学院和剑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举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首届欧洲论坛

2019年11月20日至24日,北大经济学院在印度尼西亚民丹岛举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东南亚论坛

2020年1月5日,北大经济学院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第二届北美新年论坛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经院这片生机勃勃的沃土,拥有着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深培着努力与挑战的血脉,充盈着耐心与坚持的养分。聚四方之才,当以灌溉沃土为先,于是她用时代的发展鞭策自己的步伐,用自己的前行回馈时代的召唤。

百年薪火,弦歌不绝,经世之志,生生不息。

03


东风桃李,巨木成林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师道的代代传承,是一所学院百年沧桑的鲜活见证,也是其学术品格与精神风貌的生动呈现。

经济学院的平新乔教授正是这样一位传道授业的“大先生”。自师从陈岱孙先生求学,到登台讲授本科生基础主干课《微观经济学》,平新乔在燕园的湖光塔影下已度过了数十载春秋。岁序更替、日异月殊,年逾花甲的他却始终坚持着手写讲义的传统——为了形成每次课近两万字的讲义,他要提前阅读五十万字的文献,从中去粗取精、披沙拣金。



平新乔教授的书房与他的手写讲义

钻坚研微是学者的本色,但真正考验师者内功的却是课堂上的深入浅出。经济学院所有教授均开设本科生课程,核心课程采取平行授课的形式,资深名家、中青年教师与校外专家各显身手、相得益彰。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中,化盐于水、润物无声的探索正在悄然推进;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际市场营销学》《社会保险》中,数字时代的新理念正在点燃课堂革命的引擎。

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本科招生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这些不仅印证了经济学院在国内外经济学高等教育中显著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更深刻反映了其厚重的学术底蕴与顽强的自我革新精神。2020年起,经济学院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合作,共建“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为扎根中国经济现实、探索新文科建设树立起又一个崭新的标杆。

每一颗怀揣梦想的种子,都应得到珍视与呵护;但种子能扎下多深的根、长成多高的凌云木,则取决于土壤的厚度、天空的广远。尽管每位学子只能拥有短短几年的经院时光,但在这背后却是整整110年岁月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是跨越百年一脉相承的育人传统——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在精耕细作之外,育人的广度同样不容忽视。在开放办学的理念指引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活水在这片兼容并包的汪洋中融汇合流、和谐共生。在由13个专题组成的课程《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和多达7位“长江学者”先后登场授课,带领学生们迅速迈上巨人的肩膀登高望远;在主要面向新生的《经济学思维训练》课程中,经济学各分支领域的名师轮番上阵,用各自的拼图共同构筑起经济学的广袤天空;而在《行业研究前沿》的讲台上,时常能够见到业界顶级分析师的身影,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董婧延如是回忆说:

老师们的讲座向我打开了认知世界的大门,使我时常产生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课程

倘若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比作整齐划一的“大灶”,那么经济学院的“小灶”同样异彩纷呈。茫然无措的“萌新”们可以在这里寻到新生导师、同辈辅导员的热情帮助;钟情科研的未来小经济学家可以在这里获得“经济杯”学术赛事、本科生科研训练、荣誉课程的深刻洗礼;向往实践的未来领军人才可以在这里走向实践基地、实习“绿色通道”的广阔天地。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年轻一代的经院人,在紧跟学界与业界前沿的金融工程实验室中挥汗如雨,在强化流程培养的博士生学术论坛上激烈交锋,在持续举办十余年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上共话未来。前辈们胸怀家国、求索真理的精神光芒穿越百年风雨,辉映于今、璀璨如初。

2021年5月28日至5月30日,北大经济学院举办第十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

朱子有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经济学从来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北大经院人也并非象牙塔中的书生。他们从校园走向城镇乡野,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理性关照社会现实,用汗水浇灌关乎世界、关乎生命的真正学问。国庆70周年“凝心铸魂”方阵、建党100周年志愿团队、冬奥会“冰新一代”圆满出征,他们坚信“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是至高的浪漫;“怀源计划”、“财童计划”、“春燕计划”等品牌志愿服务延续多年,他们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仰点燃希望的火焰;9名学生携笔从戎参军报国,52名党员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经世济民的初心使命;在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的红色革命圣地,在覆盖全国17个省区市的30多个思政实践教育基地,他们亲身领略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壮阔史诗,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岁聿云暮,日月其除,但北大经院人的目光如炬、矢志如斯——“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参加群众游行方阵的经济学院师生合影

经济学院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在场馆合影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经济学院学生志愿者合影

2018年5月,经济学院2014级本科生李进学登顶珠峰,献礼北大百廿

2018年暑假,经济学院“怀源计划”志愿活动

2019年,经济学院四名入伍大学生士兵(从左至右依次是:董晨晖、胡司盾、杨奕成、宋若冲)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建国60周年主题展览前留下飒爽英姿

2021年7月,经济学院“踏足祖国边疆大地,夯实经世济民理念”新疆暑期思政实践课程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何谓“无穷的远方”?北大经院人的目光从未局促于周遭,而是投向愈发广阔的世界。2018年,当数百名新生踏入“开学第一课”的讲堂,却惊喜地发现等待他们的居然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多年以后,当这些学子已在经济学的广袤田野中从容驰骋,一定还会清晰地记得基德兰德教授关于如何有效学习经济学的教谕,以及他激昂的演讲之声:“经济学棒极了!”

2018年9月16日,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Finn Kydland)教授到访经济学院并主讲“诺奖得主面对面系列讲座”

幸运的是,年轻的经院人随即发现,这并不是他们打开全球之窗的唯一一次尝试。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数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外国驻华大使、国际顶级期刊主编、国际组织专家学者等都成为了他们倾耳聆听、自由交流的对象。他们从这里望向更辽远的世界,也在用他者的视角回望中国。正如《日本名家系列讲座》的助教刘朝煜所说,

这门课用寥寥几场讲座,就“全方位地展现了全球大变局下大国的角色转换与政策变迁”。


2019年9月15日,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与经济学院学生互动

2021年4月14日,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首席经济学家和国别业务主任艾卡思(Sebastian Eckardt)来访北大经济学院并主讲“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讲坛

2017年9月15日,时任美国驻华大使泰里·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来访学院并主讲“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系列讲座

2019年6月20日,全球顶尖经济学刊物《经济理论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首席主编、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亚历山大·帕万(Alessandro Pavan)来访学院并主讲“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2019年9月15日,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与经济学院学生互动

2021年4月14日,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首席经济学家和国别业务主任艾卡思(Sebastian Eckardt)到访学院并主讲“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讲坛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经院学子对无穷远方的向往,决不止于旁人的描绘,更来自感同身受的追寻。2018年,经济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建立双硕士项目,旨在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此后,包括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商学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伯克利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等全球数十所国际顶尖院校均被纳入经济学院的“本硕直通车”或短期访学的地图中,一张横跨大洋、连接内外的学术共同体网络逐渐铺展开来。

2017年3月28日,北大经济学院与南洋理工大学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8年5月15日,北大经济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启动联合培养双硕士学位项目

2019年6月17日,北大经济学院代表团访问蒙古国立大学并与蒙古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公共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北大经济学院学子在海外访学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曾入选南洋理工大学双硕士项目的学生苏治成将这一年的异域时光比作“值得人用一生去体会和回味的经历”,因为他“更亲身地感受和体会了在当地工作生活的状态,并对未来应对国家做出的贡献产生了新的思考”。

这片丰盈而开阔的沃土敞开怀抱迎接她的每一株新芽,无论是参天巨木,还是姹紫嫣红,都能得到足够的养分成长壮大,创造属于他们的春意盎然。而这些新芽也在不断向外拓展、向内求索,日益根深叶茂、郁郁葱葱。

04

岁月不居,经世长情


经济学院的一楼大厅中,陈列着学院(系)历任院长(主任)的照片或画像,来来往往的人都会驻足片刻。展柜内学院教师编纂的教材或出版的书籍琳琅满目,倾注着一代代经院教师的热忱与心血,有些书本随着时间的沉淀已经些许泛黄,却被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不断摩挲至崭新的模样。
学院的墙壁上,悬挂着许多珍贵的老照片,记录着这所百年学院的发轫、中兴、坚卓、探索、腾飞与新篇:老教授们传道授业、北大经院校友李克强总理莅临考察、异彩纷呈的学术活动、历届毕业生的合影……从沙滩红楼到西南边陲,从静园绿茵到未名湖畔,风雨洗礼、院址变迁,但“立德树人”的使命在肩,“经世济民”的初心如磐,“家国天下”的情怀不变。

一次次历史的回眸,一个个生动的瞬间,回看沿途步履,在时间的洗炼、时代的铿锵中,她捧起学术的火种,燃烧了前路荆棘,穷山距海,无远弗届,迎来旭日东升的万丈曙光。

正值经院110岁生日,院楼一隅曾种下竹林一片,历经春风秋雨,雪夜盛夏,而今千枝照雨,万叶浮烟。

皇皇菁苑,百十芳华,岁月流转,一往情深。

-End-

来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文字:洪奥、毕悦、单祎琳

校对:张欣、陈稳、予天

排版:孙萌

责编:王嗖嗖、李霁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比《山海经》更精彩,这本书不止是猎奇

乡土研究新锐杨华新作,从竞争的视角读懂中国农村和农民未来

古人的想象有多奇幻?这本书让你大开眼界



岁月不居,经世常情

北大经济学院考研(北大经济学院考研科目)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