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从古至今,粮食都是人民生活安康的重要保障。提高粮食质量,增加粮食产量也是国家一直以来的重要研究目标。
近日,长江大学农学院的李志新教授所领衔的水稻遗传育种团队选育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春两优长70”通过了审定,成为了长江大学首个自主选育并拥有知识产权的国审中稻品种,为长江大学在水稻育种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长江大学的大力支持功不可没。
那么,在开辟新“稻”路的过程中,长大到底为李志新教授提供了哪些帮助呢?
水稻作为世界上近一半人口的主要口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大为了向祖国的水稻育种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专门成立了水稻育种的科研方向,并且委任李志新教授作为该方向的领头人,在资源上尽可能的给予支持,为李志新教授的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水稻育种的过程非常漫长,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能培育出一个好的品种。”这是所有农学人士所认同的观点,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李志新教授依旧毅然决然的选择投身与这项事业,这都是因为身后有着母校长大的支持。
在研究之初,长大给与了李志新教授科研启动经费,让其能够顺利开始这项活动。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水稻相关知识储备不够的情况,长大在了解到这一问题后,立刻安排李志新教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培训,引荐其与水稻育种专家交流,并且根据李志新教授的需求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
育种时,李志新教授立身于实践,不断的进行着各种尝试,由于育种材料缺乏,长大与李志新教授共同引进多方资源,让水稻育种的道路尽可能畅通,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在学校和李志新教授的共同努力下,与海南育种基地续签了协议,学校还投入资金对海南繁育基地进行整改翻修,解决危房,以及路不通、渠不畅等问题,让实验有了阵地的保障。
每年夏天,在最炎热的时候,李志新教授就带领着团队忙碌于田间,观察、标记、取样、镜检,选择,给水稻做杂交。经过多年的尝试,终于,在一场狂风骤雨过后,依旧挺立在田间的“春两优长70”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得到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迄今为止,长江大学在各领域的科研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科研成果更是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些优秀人才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科研的过程中,长大一直在背后给予他们默默的支持与鼓励。
在新“稻”路上,长江大学走出了新的篇章,相信未来,在长江大学和学校的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还会有更多新道路被开辟出来。
长江大学考研(长江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