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党们在逐渐“高考化”的考研路上,苦苦奋战。今年457万的考研人数再破新高,随着越来越多23考研的资讯出炉,各种最新数据、报告呈现在考研人面前。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23考研将迎来的变革新趋势。
01
报考人数激增
02
教育政策
除此之外,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相关通知中也提到: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向专业学位倾斜。由此可见,专硕越来越受重视。
3
考研难,推免比例扩大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建议要提高高校“推免”比例。
我们在近年来的数据中也可以发现,很多高校推免招生的数量一直呈增长态势。
比如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深圳大学等多所高校在2022年招生中进一步扩大了推免生招生规模。推免率最高的清华大学,推免率达58.30%,北京大学的推免率也超过了50%。
03
初/复试变革
1
初试:专业自命题改统考
为确保考研初试竞争的公平性,越来越多学校的专业课自命题改为全国统考,比如教育学311、心理学312、历史学313、计算机408、经济专硕396。而近期也有多校官宣,23考研初试科目变动,自命题改统考。
2
复试:重视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
复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潜能,而目前已有不少院校对复试做出相应改革。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在复试选拔中增加了“材料评议”环节;广西大学要求考生在复试时提交《学业研修规划报告》,关注考生的读研目标和科研设想。
考研出现新变革也是意料之中的,毕竟时代不断进步,对于人才需求的标准也难免要发生变化。但是面对这样的变革,我们仍要稳住心态,认真复习,做好规划。
面对“最卷的一批人”,如何才能成功上岸?
1
考研是信息差的battle
相比高考,考研需要熟知各方面的信息和资讯,从第一步开始,考研就在面临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实实在在地影响最后的上岸机会。
A区双非还是B区211?资料自己整理还是直接打包上岸同学的?给定参考书和延展课外书哪个才是重点?暑期要背二轮还是上手做模拟?政治考前临阵还是长期巩固?英语拿高分是技巧熟练还是单词扎实?
信息差就像迷宫,有的人原地打转,有些人总在折返,有些人直奔终点。
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多多关注院校公告,随时获取最新信息;前期多方衡量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前做好复习规划;多联系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备考复习。
2
考研是与时间的赛跑
相比高考“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考研甚至都不需要一直学,三个关键节点把握好就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暑期—考纲发布
这段时间,大纲没确定,很多同学可能连自己的目标院校都还没最终确定,一些同学会选择在家中学习,学习效率和目标感骤降。
但另外一些同学,可能已经进入到基础知识的二轮复习,延展知识的巩固补充,专题项目的专项模拟训练中了。
考纲发布—报名结束
考研过程中最动荡的时间段,多半数院校会在此时间段内修改考试大纲、考试参考书等,这会让很多同学猝不及防。
更换目标院校甚至专业课直接推倒重来的同学会集中涌现,甚至直接弃考。
现场确认—11月中旬
焦虑期,有些同学会经历心理崩溃,具体表现为:摆烂,知道自己今年会失败,选择放弃;焦虑,感觉自己学了很久,但上手做模拟的时候一塌糊涂,知识点和题目无法对应。
在这三个时期一定要稳住心态,不为外界环境所动摇,保持一个平稳的复习状态,有的放矢、按部就班,就已经超过了95%的考研人。
考研形势越来越严峻,竞争一年比一年大,一不小心就有陪跑的可能,尽早准备,尽快上岸,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希望同学们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早日抵达理想的远方,成功上岸!
23考研(23考研时间具体时间)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