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考研,中国史考研课程资源
考研院校的报录比、专业考试科目、考试参考书籍、考研的时间,这些都是要在考研备考前查清楚的,同时学长学姐的上岸经验也非常重要。盛世清北小编整理了北京大学考研经验分享,快来看看吧!
一、择校
北大历史系考研应该是难度系数比较高的选择之一,因为它不仅没有给出参考书目、考试范围,而且初试难度也算是第一梯队,复试刷人可以刷一半,但并不是没有应对之策。我觉得考这个专业首先确定信念很重要,北大历史系学术导向性是很强的,如果仅是为了就业、升级学历而来,恐怕还得多考虑一下,因为性价比并不大。如果你就是热爱历史研究,或者对这里头某个老师的研究方向有执念,那也不必担心其他风险,尽管来试试,北大老师没有什么歧视观念,对学生一向很宽容,不会歧视你的第一学历或者你来自其他专业,相反,他们恰恰欢迎来自其他专业的同学参与进历史研究中来,唯一能够打动他们的无非是你的实力水平罢了。
二、初试
初试考试包括两个公共科(政治、英语一),及中国史基础(分值300)。
1、在政治科目的准备上,我其实就是购买一套高图,看完精讲精练,勾出重点后,开始用一千题逐章刷题,考前刷完一遍,对题型有个基本认知即可。因为高考时我有考政治科目,高中学的基础知识还是很扎实的,考研时的政治内容其实只是比高中学的多一点点,所以准备起这个科目还是比较轻松的。我是在临近考试的最后两个月开始准备政治的,主要就是靠刷题,然后建了个文档把错题按照模块收集排比,临考时打印出来反复诵读,以求留点印象做选择题。临考最后两个星期开始背高图的四套卷,八套卷我只是拿来检验一下复习成果,也只做了选择题部分,看看准确率,因为我的时间很紧,所以觉得也没必要背八套卷,背四套卷足够了,而且有些选择题的重点知识在四套卷里同样会反复提到,所以背四套卷不仅是准备主观题,也是准备选择题和时政题的必要手段。
2、在英语一的准备上,我还是主张反复刷真题。其实我的英语并不是很好,高考时就是刷题刷到140+的,大学时因为专业不需要英语,基本上放弃对英语的学习,日常考试能过就好,所以四六级分数也偏低,低空飘过而已。所以第一次做考研英语真题时,我的心情可以说是非常忐忑的,因为很多单词我都不认识,也担心最后结果会被英语拖累,所以刚开始准备考研时我就开始准备英语了。先是从背单词开始,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背诵,但我的效率似乎不高,而且经常背完几天后就忘了,于是开始边背便刷题,每天至少保证一篇完形填空两篇阅读,后来我的速度提高了,每天就提高到一到两篇完形填空,四篇阅读,有剩余时间就刷一道新题型。我认为刷题练习手感和笔速非常重要,重点在于阅读题,新题型随便刷一两套掌握做题技巧基本没问题,作文是在临考一个星期开始背经典范文和模板的,目的仅是达到平均水平不要拖后腿就行,最后结果还比较满意。
3、专业课的准备上,我可能耗费的时间比较多。虽然我对中国史一直都很有兴趣,课外也有充分地了解,而且很早就选定了想报考的方向并且阅读了相关书籍,但开始准备考研时才发现自己还没有建立其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也要从头准备。我选择的是北师大版教材,读的时候标出可能考名词解释的一些专业名词还有事件,并把它们按照时间轴用电子文档整理好,参考一些网上收集的名词解释,基本上按照定义+内容+意义+学界新观点这种模式对它们进行扩写,后来又陆续用张岂之《新编中国历史》、张传玺版教材、张帆《中国古代简史》进行补充,其中张帆的那本我推荐读两遍以上。名词解释整理完后我就开始按时代进行背诵,也是采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大概过到第五遍时能够倒背如流。第二轮背诵时我就开始不拘于已经整理好的文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根据重点重新解释这些名词,考试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这样就可以让你的答案既显得基础扎实,重点突出,也与别人纯靠背诵的答案与众不同,老师给分也会更宽松。论述题的准备其实就是用一个观点将名词解释串联解释出来,所以我没有专门去背论述题,只是购买了范无聊的论述题,模仿它的格式做题,临考最后两个月我基本上是在做论述题练笔速,因为历年来很多人都无法做完最后三道论述题,基本上是做到第二题就到时间了,所以笔速提高做完三道论述题,在评分时你的上限就比别人至少高五十分,或许你的论述没有别人精彩,老师给不了突出的分数,但因为你题量更多一道,能够在第三题把分数拉回来。作为跨考生,我知道自己的基础可能没有本专业学生那么好,所以我预设自己在做论述题时拿个平均分数,然后比别人多做一道拉开分值就可以了,最好训练到一看到题就能下笔作答,然后半小时能写完一道论述题,我后来每隔一星期做一套真题题目,自己的手速也确实达到了训练的要求。最后,是文言文题,我也没有专门准备文言文,因为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自己也经常阅读史籍,我对自己的文言文水平还是比较自信的,当然如果你需要准备,我建议读《史记》《汉书》中一些名篇,因为文言文不可能考特别难的,主要还是检验你的基本知识,而后来的史书也没有比这两本写得更好,所以很可能老师就是从这两本中出题。
三、建议
1、北大确实没有给指定教材,因为它本意是不愿意有流水线出来的那种答案,它想看到的是扎实的史实基础和你独特的个人理解,但我们在备考的时候还是要有一套教材做底本,其他教材做补充,这样比较好建立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
2、北大虽然没给范围,看上去什么都要考,但实际上考的就是基本的大问题和老师近些年关注的特别的问题,比如清华简,辛德勇老师就经常在他自己的公众号上讲,比如去年考的石勒,这是罗新老师那本王化与山险开篇第一章关注的前赵与后赵,再比如去年考的翰林院历史沿革,是吴宗国主编的那本《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里的内容。
3、阅读论著最好就是做详细的笔记,比如哪些著名的观点出自哪部分,标上页数方便以后写论文时引用或查找。看完一章或者一本书就做一个总结,可以画画思维导图。我自己写的笔记就有三四大本,可能你平时看完就忘了,但做了笔记整理过思维导图,答题时遇到相关的就会突然想起来,下笔如有神助,而且北大答题时有一些学界新观点或者北大老师的研究成果点缀是非常加分的。有些重要论著没时间看不完可以直接找书评,总结里头提到的主要观点就行了。
4、复试前需要提交一篇历史学论文,这个要提前准备,而且关系重大,会影响老师对你的印象。所以论文要多打磨。
5、论著一般陈寅恪,田余庆,祝总斌的都是必读,还有就是吴宗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必须读透,清楚每个制度的源流,因为北大很重制度史,几乎年年都有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坚持到最后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戒骄戒躁。状态不好的时候去放松一下,换一个环境学习。多给自己心理上的暗示,告诉自己一定可以!以上就是盛世清北小编整理的“2023年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分享”相关内容,更多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内容尽在盛世清北-北大考研栏目!祝考研成功!
中国史考研(中国史考研课程资源)
中国史考研(中国史考研课程资源)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