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满目的蚕丝绣品、美丽乡村“破茧成蝶”的规划册、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意……1月15日,“蚕丝文化和饶洋镇美丽乡村文旅设计展”主题展览在广州图书馆正式开幕,安静的图书馆内多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展览现场。
作为本次展览的主办高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下称“仲恺”)借此契机,展示了仲恺蚕丝文化创新研究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推广,以及仲恺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驻镇帮扶潮州市饶洋镇科技特派员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蚕丝文化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极具特色的文化产业。20世纪初期,广东已是全国重要蚕丝产区。追根溯源,仲恺与广东早期蚕桑教育紧密相连,在创立之初就已成为广东第一所从事蚕业教育的专门学校。
部分展品。学校供图
“去年初,学校成立了蚕丝文化创新研究院,旨在传承和推广学校蚕丝文化,也是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仲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蚕丝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颜琳介绍道,该研究院是学校7个校级公共研究平台之一,发挥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推广等功能,并与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共同成立粤绣研究工作室,携手学校师生开展粤绣非遗课程和粤绣研究,“未来或在校内开展粤绣相关的通识选修课”。
侯玉梅的刺绣作品《暗香》。
乱针、平针、辫子绣、盘经……展出的绣品出自粤绣研究工作室,涵盖多种针法。其中,一幅名为《暗香》的刺绣作品尤其受到关注:代表夜间的黑色画布,主体是一朵绽放的荷花,颜色清亮,而四周的花苞与荷叶形态各异,颇具风中摇曳之感,十分灵动轻巧。
“这幅作品完全由丝线绣成,大概花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妥善保管的话可存放几百年。”来自广东韶关的侯玉梅是《暗香》的作者,也是仲恺粤绣研究工作室的特聘教师,她说,接下来计划着手开发草木染线,进一步推动粤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部分展品。学校供图
此外,仲恺响应乡村振兴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积极发挥“乡村规划师”的作用。去年,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带领33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多次前往潮州市饶平县饶洋镇蓝屋村,扎实深入一线,展开实地测量规划和产业调研,完成该村的文旅规划设计。
蓝屋村规划设计方案展示。
蓝屋村创乡至今已有600多年,是饶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村里没有路牌、缺少交通标识,文化宣传栏也毫无规划;多数村民外出务工,独具特色的土楼几近荒废弃用……参与此次设计的李同学来自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他说,结合网上调研和实地考察,蓝屋村的规划难点在于如何让创新想法落地。
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张雅告诉记者,团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已提出完整的、有特色的、具备实用性的文旅规划方案,助力美丽乡村“破茧成蝶”,目前正在进一步推进中。
【记者】姚昱旸
【图片】姚昱旸(部分由学校提供)
【通讯员】曾献尼 郭小娜
【作者】 姚昱旸
广东教育头条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研究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