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SAFA
上海美术学院
2022届雕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展
SAFA
前言
Intrduction
2022年确实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纪念。
春夏之交,新冠疫情突降上海。很多在平时看似非常容易解决的事情。在疫情管控期间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线上交流必定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式。
由于防疫管控要求,同学们在创作作品、撰写论文和查找资料方面都受到了一定限制,他们或居家,或于学校寝室进行创作,期间遇到了种种不便。但是,同学们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认真学习,努力创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
本届上海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览是在正在改造的美院新校址进行,那是一个巨大的工业遗存厂房,是原宝钢集团型钢厂车间改造的校园建筑,建筑单体长度有一千米,可谓校园建筑之最,主题为“云上一公里”的毕业展就在这个巨大建筑体内进行线上展览,这就是“云上一公里”的由来。不同于线下展厅,虚拟展厅中人们可以自由穿梭于各个展厅之间,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出现在任何一个地方,它打破了我们通常观赏艺术作品的经验,也颠覆了我们对艺术展览、展览空间、艺术作品、观赏习惯等等已有经验的认知。
今年毕业生作品通过三维数据扫描、数码技术合成和3D数字模式进行创作,在三维空间中创作数字雕塑实体并于虚拟展厅中展示。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拓展了创作思维和审美视野。
艺术家是具有想象力的群体,虽然疫情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想象空间和展示才华的契机。真正的艺术家不会畏惧物质条件的匮乏,这正是激发他们创作想象力和显示他们才华的机遇。因为他们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是对美、对艺术有追求的,是有精神信仰的一族。
今年的毕业生经历了考验,我相信这些体验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中是难忘而又珍贵的,这些经历可以使他们更自信、更乐观、更坚强,可以让他们应对任何困难。
祝愿这一届同学的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越走越好!
同学们!请记得常回美院,回雕塑系看一看。
翟庆喜
2022年6月
指导教师:蒋铁骊、罗小平、夏阳、张海平、邱嘉
SAFA
作品欣赏
Sculpture
曹志成
CaoZhicheng
艺术风格以具象为主,创作多以“赛博”、“科技”为主题,擅长各类绘画与雕塑技巧,长达五年的本科学习生涯为雕塑创作打下扎实基础,同时也进行油画、数字雕塑、动画等其他领域的创作。
1996年出生于上海市
2019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
202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
导师:张海平教授
研究方向:3D技术在雕塑艺术中的表现与意义
主要参展经历:
2017年 第二十一届上海艺术博览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上海艺博会)
2019年 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线上毕业展 (云端美院)
2019年 正青春——第十五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刘海粟美术馆)
2020年 河北青年美展(云端展览)
2021年 朋满箔满——黄盒子开放展 (喜马拉雅美术馆)
2022年 “Ice Edge”艺术活动 (44KW Club)
2022年《万境共生》第一届威尼斯虚拟实境艺术展
获奖经历:
2017年 与黄赟喆、陈运华共同运营的“穷画舍”获得大众点评网“2016最具特色美术机构”称号
2017年 获得上海大学本科生学业特等奖学金
2018年 获取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直升资格
2019年 获取上海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2019年 获得上海大学研究生学业特等奖学金
2021年 与合伙人所经营的“裂·画室”评为黄浦区美术热门榜第一名
导师寄语:
志成在雕塑上各方面皆表现优秀,并取得了较好学习成果。他的毕业作品获得了今年上海美术学院的“优秀毕业作品”称号。他撰写毕业论文以艺术表现形式中的雕塑和 3D 技术为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他擅长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从现实的角度结合自己的观点阐述问题。其论文对当代中国3D雕塑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相信他能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未来可期。
——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 · 张海平老师
毕业作品
首先我两年前爱上了BJD娃娃的手工制作,这种娃娃造价高昂, 外形高贵精美,其逼真的外表与其从内而外透露出的艺术气息让我爱不释手。这种娃娃对艺术家的手法、工艺要求极高,后期也需要特殊的上色手法。也便是因为前两年的BJD娃娃制作经历,我才能做出如此真实雕塑。
可能也是因为之前做创作BJD娃娃,再加上自身喜欢赛博风格的作品, 于是最近便开始进行这种类型的创作。
而切割、解构的形式则是我对这个时代进行发问,我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创作形式和材质语言, 创作出能够引起观众反思与共鸣的作品。
《解构人像之一》
作者 | 曹志成
材料 | 光敏树脂、色粉
尺寸 | 50×50×12cm×1件
年代 | 2022年
《解构人像之二》
作者 | 曹志成
材料 | 光敏树脂、色粉
尺寸 | 50×50×20cm×1件
年代 | 2022年
《解构人像之三》
作者 | 曹志成
材料 | 光敏树脂、色粉
尺寸 | 50×50×18cm×1件
年代 | 2022年
作品介绍:
这组毕业作品采用切割、解构的形式呈现,这是我对这个时代进行发问,我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创作形式和材质特性,做出能够引起观众反思与共鸣。在数字时代,当我们在解读由代码组成的内容时,这个时代也在解构着我们。铺天盖地的大数据分析、人们被贴上一张张标签,被拆解得支离破碎。作品将超写实雕塑与科技的相结合,体现了“恐怖谷效应”,让人不寒而栗。转动的雕塑由机械轴承和计算机程序控制,隐喻当下大数据监视着人们的行为,连一次眼球转动这样细微的动作都经由代码操控,讽刺了后科技时代人类对AI技术的滥用,探讨未来赛博格与人类共生共长的永恒主题。部分作品采用了金属镀鉻,将银色和代表赛博主义的蓝紫色结合,给予观者感官上的刺激,同时暗示每位观者都是科技时代下的参与者。
《SUDDEN》
作者 | 曹志成
材料 | 树脂、机械轴承、不锈钢板
尺寸 | 28×18×25cm×1件
年代 | 2022年
作品介绍:
此作品是超写实雕塑与科技的结合,随机转动的眼球由机械轴承和计算机程序控制,隐喻当下大数据监视着人们的行为,一次眼球转动这样细微的动作都经由代码操控,讽刺了后科技时代人类对AI技术的滥用,探讨人与科技共生的主题。
《INFINITY》
作者 | 曹志成
材料 | 树脂、机械轴承、不锈钢板
尺寸 | 80×90×180cm×1件
年代 | 2022年
作品介绍:
《INFINITY》是一件由冰冷金属与3D打印树脂组合的动态雕塑作品,作品主体随为人像,但是却失去了“动物”的属性。作品眼部保持着24小时的转动,象征着工业世界流水线般的生产状态,讽刺了科技时代部分人类成为了数字傀儡的真实状态,同时预示着人类与科技之间“驱动”与“被驱动”的未来生活状态。
《Mood》
作者 | 曹志成
材料 | 树脂、不锈钢板
尺寸 | 60×100×30cm×1件
年代 | 2022年
《Mood》
作者 | 曹志成
材料 | 油画
尺寸 | 80×120cm×1件
年代 | 2022年
作品介绍:
《Mood》是一件探讨未来赛博格与人类共生共长的作品。作品主色调采用了金属镀鉻色, 将金属银和代表赛博主义的蓝紫色结合,给予观者感官上的刺激,同时隐喻在数字时代,人们被科技所反作用下的景象,暗示每位观者都是科技时代下的参与者。
杨佳铭
YangJiaming
1995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
2014-2019年就读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本科)
2019-2022年就读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
主要参展经历:
2019年10月 上海市中华艺术宫 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
2021年04月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平行——罗小平教授师生雕塑联展”
2021年08月 四川省文轩美术馆 第七届中国西部陶瓷作品双年展
2021年09月 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 2021“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
2022年04月 俄罗斯莫斯科艺术基金会“时代:当代艺术展”
2022年04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传承·创新”2022年春季沙龙雕塑艺术
获奖经历:
2015年11月获上海大学学业优秀二等奖学金和公益爱心奖学金
2016年11月获上海大学学业优秀二等奖学金和上海大学优秀学生
2017年11月获上海大学学业优秀特等奖学金2018年12月获上海大学优秀学生
2019年6月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2019年11月获上海大学学业优秀一等奖学奖2020年11月获上海大学学业优秀二等奖学金2021年8月作品《记忆再生》系列获第七届中国西部陶瓷作品双年展优秀奖
2021年10月获上海大学学业优秀二等奖学金2021年11月获上海大学优秀学生
导师寄语
在上海疫情严重的情况下,致使许多学生无法完成实体作品参与答辩,我的研究生杨佳铭同学克服困难,非常投入。顺利完成三件实体超大作品。给自己研究生生涯画下完美句号,祝贺佳铭同学!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 罗小平老师
毕业作品
《双影》
作者 | 杨佳铭
材料 | 透明树脂、泥浆、LED灯
尺寸 | 140×70×40cm
年代 | 2022年
作品介绍:
这件作品所凸显的是外在与内心世界的矛盾与纠结。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呈现着两种姿态,所遇不顺、事物扰人,在崩溃的边缘徘徊但是又不敢过多的表露,也只有在无人的深夜中摘下完美的面具,稍微显露出脆弱的内心。现实沉重的压力致使人们被迫隐藏内心的不安和残缺,即时未经所谓的大起大落,也希望内心的挣扎和脆弱能够被他人所看见,总是希望能有一人,能够使自己摘下那沉重的面具,理解内心的痛楚,拥抱着自己,抚慰自己脆弱的心境。《双影》是我在研究生阶段的新尝试,为了让透明材质上有残缺的效果,在表面增加了石胶泥和泥浆,加上LED灯光以后,使泥浆开裂的效果更强烈,增添了作品的故事性。
《冇》
作者 | 杨佳铭
材料 | 树脂、泥浆、着色
尺寸 | 100×72×55cm
年代 | 2022年
作品介绍:
该作品起初是用泥片特有的性质表现出头像的残缺感,男人头像只创作了脸的一部分,在创作时也更加轻松,随意。后将头像扫描放大,树脂表面涂抹泥浆,制造出头像的破旧和残缺感,为了增强厚重感,又在表面以凡士林和鞋油着色,作品打破了固有化的创作方式,使雕塑本身更加有力量感。
《二分之一》
作者 | 杨佳铭
材料 | 树脂、泥浆、着色
尺寸 | 100×65×36cm
年代 | 2022年
作品介绍:
《二分之一》的创作对象是同作者年龄相仿的年轻女性,作者认为人的心灵就是一个不断从发现残缺向填补残缺的进化过程。因此真正的新生,是经历挫折从而不断完善心灵的残缺,进而达到完整崭新的状态。作者以外表的残缺来表达所经历的挫折,而以内心的完整来阐述心灵的完整,这是由外到内的升华,由内而外的凸显。因此本作品所表现的残缺,意为一种新生,皮囊的残破彰显的是心灵所经历的磨难,这些磨难反过来促进了新生。
陆思瑶
LuSiyao
2014.09-2019.07 鲁迅美术学院 雕塑专业 本科
2019.09-至今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当代具象雕塑创作) 硕士
参展经历:
2021 《”新时代新风韵”优秀美术作品展》
2021 《”曙光-—红色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艺术作品展”》
2020 《大学生艺术博览会》参展
2020 作品《乐园》收藏于海澜美术馆
2020 《上海大学生汇创青春》并获得二等奖
2019 《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并获得最佳网络人气奖
2019 《全国大学生优秀公共艺术双年展》
2017 《是物观心,泥之风雅》陶艺材料展
2016 《融于塑》陶艺材料汇报展
在校期间参与项目∶
2019-2021 协助导师共同创作“上海一大纪念馆新馆纪念群像”
2020-2021 跟随导师共同创作”新生的力量–上海机器工会纪念雕塑”
2021 协助导师进行上海军委秘书处旧址纪念雕塑
导师寄语:
陆思瑶同学一直专注于当代具象雕塑语言的人文表达,对具象塑造有很好的感觉。她作品中形体与空间关系的提炼在淡化那些琐碎且低效的表面效果的同时,也避免了油滑和俗腻的江湖气,反而多出了耐看的东西。从雕塑家的眼界与趣味来说,她的这批毕业作品是值得肯定的。
相信她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保有自己的艺术气质,不断夯实自己的积累与体悟,锤炼个人的文化判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 蒋铁骊老师
毕业作品
《镜中的自己》
作者 | 陆思瑶
材料 | 树脂(材质可变)
尺寸 | 108*83*143cm(尺寸可变)
年代 | 2022年
作品介绍:我从日常的生活中偶然看到了镜中呆滞的自己,镜中的角度窥视到了自己的整体面貌,也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与平日的主观印象不同,在这里我选择了一个更加客观、审视的态度塑造了自己。
局部
局部
《在梦中1》
作者 | 陆思瑶
材料 | 树脂(材质可变)
尺寸 | 140*75*239cm(尺寸可变)
年代 | 2022年
作品介绍:
疫情下的生活减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在家中自行隔离的日子更多的是“躺平的岁月”,在躺平的生活下我更多时间在与“周公下棋”,通过对自身梦境的记录,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和潜意识的想法。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说到: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梦是愿望的达成,将这刹那记录下来便是永恒。《莲》:莲出淤泥而不染,佛教将美好的事物比喻为莲花。施无畏印在佛教中代表着普渡众生的大慈心愿,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局部
《在梦中2》
作者 | 陆思瑶
材料 | 树脂(材质可变)
尺寸 | 150*123*162cm(尺寸可变)
年代 | 2022年
局部
《莲》
作者 | 陆思瑶
材料 | 金属不锈钢(材质可变)
尺寸 | 185*185*400cm(尺寸可变)
年代 | 2022年
局部
局部
朱云裳
ZhuYunshang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雕塑) 硕士
获奖经历:
2021年8 月《{ }》作品获第六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综合类雕塑、新实验及装置(美术、公共艺术)二等奖。
2020年8月《嬉-系列2》作品获第五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综合类雕塑、新实验及装置(美术、公共艺术)三等奖。
参展经历:
2019年10月《嬉-系列》入选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于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出。
2019年11月《嬉-系列》与《22:32》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展览《重新定义》,于上海世贸商城展览馆展出。
2020年7月至2020年8月 上高图文馆夜景地球项目绘制(约20m高的地球板块拼接绘画)
2020年8月淞沪抗战纪念馆二期主题雕塑创作“怒吼”设计,于淞沪抗战纪念馆二期展出(与导师合作项目)
2020年10月参与《民·潮—月份牌珍稀画稿与二十世纪时尚潮流展》参与月份牌分解图项目绘制,于上海震旦博物馆展出。
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期间参与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外立面浮雕创作项目手稿绘制及浮雕平面设计,并于2021年6月位于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展示。(导师合作项目)
2021年8月参与上海博物馆 “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小程序插画人物、场景、元素绘制以及瓷器制作分解图绘制,小程序于2021年11月中旬上线;展览展期为2021年10月29日至次年1月16日。
2021年10月30日作品《{ }》入选《新·青年——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并于刘海粟美术馆展出。
导师寄语:
朱云裳同学体现出了她一贯对于艺术创作中的“女性视角”这一相关主题的探索。在研究过程中,他将林天苗的装置艺术创作作为讨论的文本对象。从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哲学等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广泛的讨论。试图打破在艺术领域中不断构建的作为创作主体的女性的刻板印象。同时也试图还原一个充满差异的女性形象,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来理解女性艺术。并为相关的艺术批评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同时她创作的方向和脉络非常清晰,在艺术实践中积极探索也为她的研究提供了感性的途径去审视、检验相关理论,提供了有效途径。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 邱嘉老师
毕业作品
《嬉-系列03》
作者 | 朱云裳
可动装置
材料 | 综合材料
尺寸 | 3.3*6*4.5m
年代 | 2022年
作品介绍:
作品意图表达疫情时代下,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病态联系。疫情封闭期间,“社会信息不透明”、“基本生存”、“自由”等等话题不断充斥在每个人的视野中,艺术家用多种色彩的简单几何球体装置转换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手法,将挣扎、闭塞等个体情绪观念融入其中,试图以个体身份发声,探讨如何在此困境中寻找新的个体与群体社会的平衡关系。
局部
局部
《嬉-系列03》
可动装置 2*2m
《嬉-系列03》
可动装置 1.3*1.3*1.2m
《嬉-系列03》
1.3*1.3*1.7m
《{}系列02》
作者 | 朱云裳
材料 | 陶瓷
尺寸 | 2*1.8m
年代 | 2022年
作品介绍:
该作品不断出现“手”、“脚”、“皮肤”等身体部分,在视频装置部分,艺术家用逐帧动画的形式表现不同视角下的身体动态节选,表现了艺术家对于身体部分细节关注的着迷。作品中存在着不少婴幼儿的胎盘和身体部分,表达生命的弱小与脆弱。艺术家将性别、身体、生命话题作为个人艺术关注的核心问题。从女性经验出发,试图用艺术创作记录生活细节碎片,即生命中留下的记忆痕迹。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模糊具体事件,强化当下的感觉、触觉与情绪情感。于此同时,艺术家尝试表达大部分女性的思维模式为触觉先行、感性先行,触觉、痛觉在女性视角中拥有具体的视觉轮廓。
《{}系列02》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何艺雯
HeYiwen
1994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
2014年9月-2019年6月就读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雕塑学专业 获学士学位
2019年9月一至今就读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美术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参展经历:
2017年画禅上海美术学院新展厅
2018年起点青年艺术家群展东栅当代艺术中心
2019年 画禅第二回|莫干山路50号全摄影画廊
2020年一花一世界女性艺术家联展库伯美术馆
2021年婴之未孩 第二届雕塑家的手稿暨新会员 雕塑作品展 广州小洲艺术区
策展经历:
2018年《失重》WSQUARE艺术展厅
2019年索尔乐维特《墙绘》展览协助布展贝浩登画廊2019年《本-質Text-ure》复星艺术中心
2021年10月《回响》——何艺雯、严许雨、张嘉宁三人作品展
导师寄语:
何艺零同学积极乐观,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学习研究能力,研究多以传统造型为线索,有个人独特的研究切入视角。作品脱胎于传统元素,呈现清新、自然,有深切的个人风格、很好地体现了个人对传统造型研究感悟。
何艺雯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敏于思考,勤于创新”的专长,刻苦钻研研究对象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从简单抽象的造型模式,到从古代艺术造型中汲取养分,逐渐形成独特的创作脉络。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 夏阳老师
毕业作品
《窟-其1》
作者 | 何艺雯
材料 |树脂
尺寸 | 16*19*4*3cm
年代 | 2021年
作品介绍:
《窟》系列的作品向传统雕塑的岩石造型致敬而做,《窟-其4》延续了前作的造型,疫情前在学校做了一半,线上展用建模上色的方法还原作品的造型与色彩。与前作《窟-其1》一起展出。另一件作品《巢》也是用花泥这个材料的新探索,制作一半被中断,用建模还原一并展出。
《窟-其4》
作者 | 何艺雯
材料 |电脑软件建模+仿木质着色
尺寸 | 1*1.4m
年代 | 2022年
电脑软件建模+仿木质着色
局部
制作过程
《巢》
作者 | 何艺雯
材料 |电脑软件建模+黑色哑光着色
年代 | 2022年
电脑软件建模+黑色哑光着色
制作过程
王威
WangWei
1995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2022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雕塑系
2021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王威的创作涵盖数字艺术(动画影像、游戏艺术)与数字雕塑及装置。从2020年赛博朋克复兴元年开始创作以科幻为背景的艺术作品。
作品内容主要有关对元宇宙中虚拟的科幻世界所存在各式问题的探讨。通过不同媒介的艺术形式来展现赛博朋克世界观的东方性命题特色,突出视觉艺术的本体语言,也从而思考当下的文化断层、科技与人类自身关系等问题。
获奖经历:
2021获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创意节创意美术类二等奖
2020获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高校特邀展示活动优秀奖
2020获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主题公共雕塑大赛优秀奖
2020获许钦松创作奖全国总选铜奖
2019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十大美院研究生优秀作品二等奖
参展经历:
2022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清华美院
2022Hi21新锐艺术市集,北京798
2022此时此地此景-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研展,北京悦美术馆
2021保利厦门:算法之爱II,杭州象山艺术公社
2021第四届中国当代抽象雕塑艺术展,青岛雕塑馆
2021安仁双年展,成都
2019入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区,重庆
2019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美术作品展,西安
2018南亚东南亚国际当代雕塑展,云南美术馆
品牌合作:
2021上海宝龙美术馆X王威:赛博龙宝大型雕塑创作
2021大艺博X王威:“金刚砖”艺术考古限量盲盒
艺术博览会:
2021广州设计周
2021AART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
2021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武汉)
2021WWART上海潮流艺术博览会
2019宝龙酒店艺术博览会,上海宝龙艾美酒店
2017艺术厦门博览会,厦门市会展中心
导师寄语:
王威通过数字技术(建模软件与3D打印设备)的手段完成了本次硕士毕业创作的系列作品,以科幻想象中未来的人类与生物作为题材,并且用具象雕塑的形式去展现。从最后的系列雕塑成品中,可以看出王威对于雕塑这门造型艺术语言独特性的透彻理解,没有被形象所限制,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空间维度的考量中,作品里光滑的金属质感与流线型的造型手法让我回想起亨利摩尔或是布朗库西等现代主义时期雕塑大师们对纯粹雕塑语言的追求。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 罗小平老师
《EXIST01 Neo Muse》
作者 | 王威
材料 |树脂电镀
尺寸| 22*25*50cm
年代 | 2022年
作品介绍:
《EXIST雕塑系列》不同于泥塑的一体式成型步骤,数字雕塑的制作更相似于中大型木雕创作或是手办原型创作,可以通过类似榫卯结构的“阴阳插槽”使得虚拟的各个部件互相组合,也可以通过分件打印再安装的步骤最后雕塑成型。所以按照这种独特的制作方法,我思考着通过不同材质或颜色的打印材料拼接着创作雕塑作品。我习惯于创作具有未来感,类似赛博朋克风格的科幻主义艺术作品,所以我希望通过数字雕塑的方法去创作一批“未来人类”或是“未来生物”题材的架上雕塑作品,在塑造阶段,我用了许多镂空的造型元素,作品的整体也尽量以简洁的造型为主,以流线型造型为主。而在制作阶段,我也运用了具有未来感的电镀工艺与透明树脂相结合,使得作品整体更呈现如奇美拉一般的融合风格。
局部
《EXIST02 War Horse》
作者 | 王威
材料 |树脂电镀
尺寸| 45*30*32cm
年代 | 2022年
《EXIST03禅》
作者 | 王威
材料 |树脂电镀
尺寸| 43*20*35cm
年代 | 2022年
局部
《EXIST04复苏武士》
作者 | 王威
材料 |树脂电镀
尺寸| 24*25*35cm
年代 | 2022年
局部
《EXIST05复苏武士》
作者 | 王威
材料 |树脂电镀
尺寸| 42*30*82cm
年代 | 2022年
局部
《EXIST06陨神·神陨》
作者 | 王威
材料 |树脂电镀、可动关节、LED灯
尺寸| 120*50*150cm
年代 | 2022年
局部
《EXIST07睡童》
作者 | 王威
材料 |树脂电镀、活动关节,金属、橡胶
尺寸| 75*39*80cm
年代 | 2022年
局部
合作推广、交流、分享
联系电话:15901436856、15110287188
微信:diaosupindao
邮箱:diaosupd@sina.com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