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迈入了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有怎样的伦理精神?如何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书写新时代的中国伦理学?近日,上海市伦理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举行,与会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本次会议系上海市社联第十六届(2022)“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过去一年来,上海市伦理学会在学术探索和社科普及方面,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话语体系的建设方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伦理学支撑方面,作出了不少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学会接续获评上海市优秀学会,学会专家学者的多篇论文入选上海市社联有关主题评选的优秀论文等,为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有学者表示,党的二十大发布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宣言,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的现代化,还有精神形态和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上海市伦理学会凝心聚力,守正创新,积极回应“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现实关切,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重要学术论题,体现了伦理学者的学术情怀和使命担当。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在哪里?探讨现代化时,为何要特别关注伦理精神?对此,有学者提出,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表征,是个体独立性的兴起。主体的觉醒,人们才有可能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同传统的社会有所区别。意识和精神对于现代性问题至关重要。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从精神形态和思想观念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道德基础,并应以此为基础历练出时代新人应有的责任。
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建设?有学者建议,要进行“双创”式发展,即应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铸牢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基石。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核心部分是其价值体系,它为人们提供了价值规范、价值理念、价值追求、价值理想等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也支撑着人们的生活意义。要立足于中华传统,同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式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也应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扬弃”,在充分占有资本主义积极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基坚实的物质基础,并由此开辟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有学者则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伦理精神“双创”式发展的一个核心落脚点,在于如何建立一个伦理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不单单是要建立一个政治共同体,而且要建立一个真正的人民伦理共同体,只有在伦理共同体当中,才能有马克思所说的真正的个人自由、个人的社会性发展,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们超越西方式现代化,摆脱西方式现代化过程中很多弊端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次会议共设置了三个研讨环节,即“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伦理精神”“社会、经济、文化、家庭中的伦理精神”,分别由周祖城、余玉花、郝云主持,徐大建、付长珍、段钢、高国希、邵龙宝、周中之、何云峰、刘静芳、王荣发、龚正伟、丁雪枫、王强等12位学者作主题报告,王正平、吴新文、晏辉、陈代波、陶倩、王韬洋等6位学者发表了与谈评论。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委党校等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与会。
栏目主编:王娜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来源:作者:李小佳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