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通信学校的来龙去脉
目录
一.海军通信学校历史回顾
1. 海军通信学校的前身(1950.12—1957.9.)
2. 海军通信学校在青岛(1957.9.—1964)
3. 海军通信学校在锦州(1962—1969.)
4.海军通信学校的后延
二.海军通信学校部分前辈简介
林伟(红军)、王权(红军)、张树林、赵凯、李荣彩(红军)、冯力生(红军)、廖经贵(红军)、杨林(红军)、王强、胡志坚、阎振、潘志勇、黄士锦、胡海银、王晓云、王希、刘如涛、赵宗羲、董玉飞、于华民、王赞理、柳健心、
一、海军通信学校历史回顾
1、海军通信学校的前身(1950.12—1957.9)
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泰州白马庙成立,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支人民海军。为了给年轻的人民海军培养有生力量,1949年8月15日华东军区海军学校在南京成立,并于9月14日正式开学。最初由华东军区司令员张爱萍兼学校校长和政治委员,后由原30军参谋长夏光任校长,原35军政治部主任孔繁彬任政委。
1950年12月底,海军司令部借鉴苏联海军的建设经验,将华东军区海军学校改建为海军联合学校。海军联合学校将华东海军学校原先的7个大队改建为四个分校:一分校(兵器),驻南京中兴门外,校长李少亭,政委邓复生(巫复生);二分校(机械),驻南京邑江门,校长李锐,政委李荣彩;三分校(通信),驻安徽安庆,政委谭天哲;四分校(舰务),驻南京草鞋峡,政委袁超,副校长祝平安。
1·1、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在安庆(1950.12.—1952.7)
华东海校第6大队原驻于南京狮子山下,因校舍不够而选定由南京军管会接管的原国立安徽大学安庆校园为第四大队校舍所在地。1949年12月,华东海校第6大队搬迁到安庆百子桥校园。1950年初华东海校第6大队在此开学上课。1950年12月底在安庆的华东海校第6大队改建为海军联合学校第三分校。
三分校建校初期的干部有:政委谭天哲,副政委何力山,教育长李玉萍,政治部主任胡志坚,教育科科长陈扬德,校务科科长李吉斌,供给科科长李立德,卫生科副科长刘金生,通讯教育科长潘志勇。苏联专家鲁可雅诺夫担任三分校总顾问。1951年底,谭天哲调离三分校。1952年5月,胡志坚调任四分校副政委,赵凯调任三分校副政委,阎振调任三分校政治部主任。
1951年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编制表
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部分人员合影。
前左5为三分校政委谭天哲,
前左6为苏联专家鲁可雅诺夫顾问,
前左7为三分校政治部主任胡志坚。
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承担了海军通信人才的培养任务。海校的学员为部队选拔的骨干和高中以上文化基础的知识青年。三分校在安庆改建时,下设信号科、机务科和通信科三个专业。信号科主要学习海军旗语等内容,机务科主要培养学员熟练掌握制造、使用通信机器的能力,通信科则以培训收、发报等通信业务操作人员为主。1952年后再增设舰管、雷达、声纳专业,共计六个专业。学员的学习时间,根据海军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定为两年左右。
1952年7月,奉上级命令,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从安庆迁往青岛沙岭庄。
1·2、第二、第五海军学校三分校在青岛(1952.7—1957.9.)
1952年7月,根据军委命令,海军联合学校分别从南京和安庆搬迁到青岛。校本部和一、二分校搬到了八大关附近的湛山大路(现香港西路)2号德国人修建的一座兵营里。三、四分校则搬到沙岭庄地区大沙支路4号,日本人修建的一座兵营里。(四分校后搬走。)
1952年9月26日,搬迁到青岛的海军联合学校改名为第二海军学校。第二海军学校校长夏光,政委宋景华。下属各分校不变。
在二海校三分校任职的干部有:赵凯(副政委),李玉萍(副校长),严东升(副校长),阎振(政治处主任),潘志勇(教育办公室主任 ),杨更生(军务办公室主任),李盛林(干部处副处长),黄士锦,钱亚如(女)等。
第二海军学校三分校编制表
1953年11月3日,召开了三分校第一届党代会。选举出赵凯、李玉萍、阎振、杨东升、潘志勇、周奎、王君寅7名党委委员。
1954年1月1日,第二海军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授旗典礼,接受了海军转军委授予第二海军学校以军一级军旗和授予第二海军学校第三分校以师一级军旗。
1954年4月11 日,在青岛的第二海军学校改称第五海军学校,五海校校长夏光(55年底调离),李锐(55年底接任),政委宋景华(55年调离),康庄(55年接任)。下属各分校不变。
五海校三分校编制表
五海校三分校时期干部队伍变化较大。五海校三分校初期的干部有:副政委赵凯,副校长李玉萍,副校长严东升,政治处主任阎振,训练处处长潘志勇,物资保证处处长曹x x。
1954年下半年,副政委赵凯调离。12月,陆达调任三分校副政委,张玉超调三分校任职。
1955年3月增补陆达,张玉超,赵伯元为三分校党委委员。6月,副政委陆达调离。
1955年三分校干部与苏联专家合影
前左1为五海校三分校副校长严东升,
前左2、左3为五海校三分校苏联专家,
前左4为五海校三分校副校长李玉萍。
1955年底,三分校和全军一起,进行了首批军官授衔工作。
授衔后的三分校部分军官合影
1956年1月,冯力生调任三分校校长。3月,徐三荣调任三分校政委。7月,廖经贵调任三分校副校长。阎振调离三分校,任五海校政治部副主任,张玉超任三分校政治处主任。公方堂调任队列处处长。
1956年9月,召开了三分校第二届党代会。冯力生做党委工作报告,张玉超做监委工作报告。
1956年9月24日,海军以海司通字第329号文通知
“原计划1957年以五海校三分校为基础建立海军通信学校,培养海军初,中级通信指挥和技术军官的方案,尚须经若干时间的准备,在国防部未正式颁布该校编制前,为保证教学任务和作好1957年开学准备工作,决定先在五海校三分校编制的基础上增编:通信指挥系正副主任各一人;通信工程系正副主任各一人;雷达工程系正副主任各一人。各教研室主任18人,副主任5人。各种教员23人。”
1956年底,王赞理(通信工程系主任),宫宪瑞(通信指挥系主任),冀守廉(雷声系主任)等陆续调来三分校。
1957年初,苏联专家在三分校。
前左1为五海校校长李锐,
前右1为五海校三分校校长冯力生,
后右1为五海校副政委王权,
前排中和后排中是2位苏联专家。
1957年8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之际,毛主席,周总理在青岛接见了部分驻青岛海军军官。参加接见的三分校干部有冯力生、廖经贵、潘志勇、张玉超、宫宪瑞等,以及不久后调到海军通信学校的阎振、于华民等人。
1957年9月27日,以五海校三分校为基础组建海军通信学校。三分校从1950年建立到1957年升级改建,共培训四期学员,计3740人(为朝鲜代培2批雷达班学员计27人)。
2、海军通信学校在青岛(1957.9—1964)
1957年4月,为了适应海军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提高海军部队的通信指挥能力,奉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政治委员苏振华的指示,成立以李锐为主任委员,王权为副主任委员的11人筹建委员会,开展以五海校三分校为基础组建海军通信学校的各项工作。(1956年9月,海军批准五海校三分校增编3个系和系干部的编制,拉开了升级的序幕)。
经过近半年紧张,艰巨的筹备工作,1957年9月27日,海军通信学校正式成立。校址仍在青岛沙岭庄大沙支路4号院内。学校下设校办公室、政治部、干部部、队列部、物资保障部、训练部、通信系(1系)、雷达声纳系(2系)。
刚从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毕业的林伟将军担任海军通信学校首任校长,原五海校副政委王权担任海军通信学校首任政委。原三分校校长冯力生,副校长廖经贵,及新调来的朱俭担任副校长。曾经在三分校工作过的胡志坚和阎振调回通校,分别担任政治部主任和训练部政委。从北京调来的王晓云担任干部部部长。从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刚毕业的王强担任训练部部长,原三分校的潘志勇任训练部副部长。从北京调来的魏耀峰担任物资保障部(58年后改称校务部)部长,李德聚任物资保障部副部长,原三分校的张玉超任物资保障部副政委,胡海银任物资保障部管理科科长,郑开理任门诊部主任(卫生科科长)。王希任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罗成山任组织科科长,周村夫任宣传科科长,刘奎斌任政治教研室主任。董玉飞任1系系主任,于华民任1系政委,黄士锦任1系1队指导员。王赞理任2系系主任,计兆明任2系政委。
建校之初,林伟等12名同志组成学校临时党委。林伟、王权、冯力生、朱俭、廖经贵、胡志坚为常委,林伟为书记,王权为副书记。
海军通信学校建校时,根据其任务,分设通信,雷达声纳两个系和一个高级专科班(简称“高专班”)。
通信系下设通信指挥专业、无线电工程专业。通信指挥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对象是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部队专业军士、或经部队锻炼1-2年的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是舰艇第四部门长、小型舰艇大队的观通业务长、与上述职务相适应的观通部队通信军官。无线电工程专业学制三年,培养对象是具有初中毕业程度的部队专业军士和士兵。培养目标是舰艇编队、观通部队和分队的无线电技师。
雷达声纳系下设无线电技术勤务指挥专业、雷达工程专业、声纳工程专业。无线电技术勤务指挥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对象是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部队专业军士、或经部队锻炼1-2年的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是舰艇无线电技术勤务主任、小型舰艇大队的无线电技术勤务业务长、与上述职务相适应的观通部队的无线电技术勤务军官。雷达工程专业学制三年半,培养对象是具有初中毕业程度的部队专业军士和士兵。培养目标是舰艇编队,观通部队和分队的雷达技师。声纳工程专业学制三年半,培养对象是具有初中毕业程度的部队专业军士和士兵。培养目标是舰艇编队、观通部队和分队的声纳技师。
高级专科班分通信指挥专科班和无线电技术勤务指挥专科班。学制都是1年,培养对象是曾毕业于海军通信学校,在部队工作2年以上的通信军官和无线电技术勤务军官。培养目标是舰艇支队、大队的观通业务长和无线电技术勤务业务长、与上述职务相适应的观通部队或机关的通信军官和无线电技术勤务军官。
从海军联合学校成立起到海军通信学校建立初期,一直有苏联专家在海校帮助培训海军专业技术人才。海军通信学校成立后,先后有2批苏联专家在通校帮助工作。第一批为一名校长顾问(阿·斯·布拉文采夫,海军上校),一名雷达专家(叶·普·索科洛夫,海军中校)。第一批1956年11月来华,1958年11月期满回国。第二批为一名声纳专家(特·耶·贝霍符斯基,海军上校),一名雷达专家(马·阿雅采恩科,海军中校)。第二批1960年1月来校,本应到1962年1月期满,但是于当年7月即奉召回国。苏联专家在有关学校体制,教学组织领导,实验室建设,师资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建议,对加速学校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每批专家离校回国时,学校都组织了有关人员参加的欢送座谈会,对苏联专家在校期间的工作表示感谢。还为他们举行欢送晚会,赠送纪念品,表达对专家们的友谊之情和良好祝愿。
通校干部与苏联专家在一起
为了解决新调来干部及家属的住房问题,海军将大沙支路5号原青岛海军基地军法处搬迁它地,原址及房产移交给通校改作家属宿舍。
海军通信学校建立初期,学校干部与苏联专家合影。
1958年林伟在海军通信学校教学法研究会上做报告。
学校十分重视和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建校初期的教员,除了三分校原有师资力量外,又从各舰队和有关院校调来一批业务骨干。如从南海舰队调来的留苏人员朱林超;从青岛基地调来的舰艇观通骨干姚鼎铭等。还派出不少教员去名校专科学习进修,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内部培养,“选择优秀学员留校,培养当教员”。学校办了几期师训班,一个班几十人,出了不少人才。学校最多时有400多名教员,9个学员队。
学校经常进行教学观摩评比,评内容,评方法,使老教员更加提高,新教员逐步成熟。林校长经常参加听课,参加讲评。
学校几次掀起编写教材的高潮,为办校打下重要基础。杨图珍编写的《无线电原理》深受教员和学员的好评。
学校党委贯彻红,专,健全面发展和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取得很好成果。通校学员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动手能力比较强。
1958年春,根据党中央《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决议要求,十万转业官兵从祖国各地、各军兵种、部队、院校,进军北大荒。通校也有一批转业官兵奔赴垦荒前线。
1958年,欢送参加军垦农场建设的转业官兵时合影。
1958年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出席军委扩大会议人员合影。
(4排右2是海军通信学校林伟校长。)
1958年,毛主席号召军队干部下连当兵,学校的干部们下到学员队与学员同吃,同住,同活动。
图为训练部政委阎振当兵时在学校大门口站岗。
1959年雷达工程一期学员毕业合影
1959年林伟与海军通校越南留学生一起游览青岛崂山。
1959年7月,廖经贵调离通校时部分干部合影。
1959年9月,杨林从南京海军军事学院毕业调任通校副校长。
1960年2月29日至3月2日,召开了海军通信学校第一届党代会。到会代表60人,代表着全校429名党员。列席代表32名。会议选举产生并经海军党委批准,由林伟、王权、冯力生、杨林、胡志坚、王晓云、王强、阎振、魏耀峰、于华民、计兆明11人组成党委会。林伟任党委书记,王权任党委副书记。由杨林、王晓云、李德聚、徐操、薛公祺、袁春生、罗乐山7人组成党委监委会,杨林为书记,王晓云为副书记。
1960年春通校部分干部合影
1960年五位越南学员(前左1、2、4、6、7)毕业时合影。
从1957年至1964年,海军通校共培训越南学员53名,为他们开设了13种专业14个班次。
1960年5月,林伟校长调离海军通信学校,担任总参通信兵部副主任。张树林从西军电调来接任校长。王强升任副校长。
1960年中央军委根据国际斗争形势,提出了“靠山,分散,隐蔽”的国防建设方针。经海军党委研究决定,海军通信学校要从一线城市青岛迁往二、三线城市。最后选定在太原西南30公里的黄楼沟。
1960年5月,通校成立了营建处,计有干部38人,战士370人,编为3个连。1960年7月28日,杨林副校长带领营建人员到达太原。1960年10月20日,新校址营建破土动工。到1961年底,完成6500平方米的施工工作量。
1961年,李荣彩从大连调到通校任副政委。与杨林、魏耀峰、张玉超、黄士锦等人一同在山西太原领导通校新校区的建设。
1961年太原合影
1961年3月海军通校通信,雷达第一期专科班学员毕业合影
前左:5.胡海银,6.董玉飞,7.胡志坚,8.张树林,9.王权,10.王强。
1962年初,通校党委对学校搬迁至太原的可行性再次进行论证。认为有两大困难不易解决。一是新校址水源不足,无法满足学校用水需求;二是新校址远离市区,教学,生活困难很多。因而向海军党委建议另选校址。
经海军党委研究批准,决定海军通信学校迁驻辽宁锦州原沈阳军区文化干部学校旧址。由于文化学校舍较少,住房困难,因而学校于1962年和1964年分2批搬往锦州。在此期间,学校分两地办公,校机关和1系在锦州,2系在青岛。青岛沙岭庄校区移交海军潜水艇士兵学校,太原所建营房移交七院。
3、海军通信学校在锦州(1962—1969)
1962年,柳健心从总政调到通校任政治部副主任。
海军通信学校首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合影(1963年8月30日锦州)
共计81人
一排共19人,左起:1.2.3.4.5.柳健心6.潘志勇7.张玉超.8.王强9.杨林10.王权11.张树林12.冯力生13.胡志坚14.魏耀峰.15.阎振16.17.董玉飞18.姜修琦19.罗乐山
二排共22人,左起:4.赵忠俊 5.王希12.胡海银15.夏春雄16.刘奎斌19.黄士锦 22.吕吉昌
三排共20人,左起:2.周村夫8.郑开理9.方毓奇
四排共20人,左起:3.曲泉生6.周宝春7.谷田昭8.任林9.朱铁铮10.杨景昌13.赵伯元 18.朱成俊
1964年前后,通校干部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政委王权调离通校,到海军榆林基地任政委。副校长冯力生转业,到新成立的国家水产部,任海洋渔业司副司长,同时转业到水产部的还有王赞礼、陈枫2人。校务部部长魏耀峰调离通校,到海军后勤部秦皇岛办事处任主任,校务部副政委张玉超调北京海军通信团任副政委。
赵凯从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治部主任调任海军通信学校政委。董平从海军指挥学校调到海通校,任政治部副主任。
胡志坚升任海通校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65年不兼)。阎振由训练部政委改任校务部政委。潘志勇升任训练部部长,董玉飞,徐祥任训练部副部长。姜修琦升任校务部部长,胡海银任校务部副部长。朱耀华任1系系主任,周村夫任1系政委,赵伯元任1系副政委。2系系主任方毓奇,政委王希,副政委黄士锦。
1964年9月3日至9月8日,召开了海军通信学校第二届党代会。出席代表65人(5人因故缺席),代表着全校630名党员。列席42人。会议选举并报请海军党委批准,由赵凯、张树林、杨林、王强、胡志坚、阎振、潘志勇、柳健心、董玉飞、姜修琦、董萍、王希、周村夫13人组成第二届党委会。选举赵凯、张树林、杨林、王强、胡志坚5人为常委,赵凯任党委书记,张树林任党委副书记。选举杨林、柳健心、董玉飞、李德聚、朱耀华、方毓奇、夏春雄7人组成党委监委会,杨林为书记,柳健心为副书记。
1964年以后,锦州海军通信学校编制及部分人员情况如下:
校长:张树林,政委:赵凯。副校长:杨林,王强。副政委:李荣彩,胡志坚。
学校办公室(党办):
政治部:主任胡志坚(64年兼),柳健心(65年起),副主任董平。
干部科副科长徐少平,干事周宝春,组织科科长夏春雄,宣传科科长刘奎斌,干事朱铁铮,保卫科,文化科科长杜敬堂,政治教研室副主任刘如涛。
训练部:部长潘志勇,副部长董玉飞,徐祥,王京州。数学教研室主任程光鋈,电工教研室主任陈林,航海教研室,军体教研室,设备器材科科长陈剑辉,实习工厂,训练部协理员吕吉昌。
校务部:政委阎振,部长姜修琦,副部长李德聚,胡海银,财务科科长赵忠俊,军务科科长韩郁华,副科长孙兆全,军需科科长陈吉丰,营房科,门诊部主任兼卫生科科长郑开理,管理科。
一系:系主任朱耀华,政委周村夫,副政委赵伯元,无线电通讯教研室主任初祥志,电台教研室主任蒋华堂。
二系:系主任方毓奇,政委王希,副政委黄士锦,雷达声纳教研室主任杨景昌,雷达原理教研室副主任陈振宝。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海通校作为首批开展”四大“的单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干扰。
1969年2月,海军通信学校被撤销。
通校被撤销后,部分人员被调去海军其它单位;部分人员被派去地方“支左”;其余人员于1970年9月随通校留守处搬迁到江西上饶原海军预校校址。锦州通校校址移交空军三航校。
通校虽然被撤销了,但通校培养的人才在海军各部队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海军通信学校为海军培养了一千多名通信人才。他们离开通校后成为海军舰艇部队观通部门,修理所,海军各级指挥机关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如电台教研室副主任蒋华堂后任海军工程学院少将院长;学员陈国柱毕业后留校工作,后任广州海军水面舰艇学校少将政委;雷达工程学员冷绪业后任海军装备研究论证中心少将主任,专科班学员冯茂祥后任海军指挥学院少将副院长,专科班学员姚洪章后任总参四部少将副部长;还有很多人成为教授,副教授。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很多人也成为出色人才。如教员孙希唐后任山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教员朱致超后任杭州市科技委主任;杭州自动化研究所3任所长都曾是通校的教员和学员。通校学员郑喜亭,在任青岛水警区通信站指导员时,为掩护2名战士而牺牲,被列入“海军著名先进个人“名录。
4、海军通信学校的后延
1970年,海军通信学校(部分)与海军工程学院,海军军械学校(部分)合并组建第二海军学校。1974年5月,以第二海军学校4大队为基础,在太原大营盘重新组建海军通信学校。1979年3月改称海军高级电子工程专科学校。1986年6月改称海军电子工程学院。1990年3月从太原搬迁到南京浦口。1992年8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海军系。1993年6月恢复海军电子工程学院。1999年4月,海军工程学院与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合并为海军工程大学。他们继续为建设强大的海军培养着优秀的通信人才。
二、海军通信学校部分前辈简介
林伟(1914.8—1979.1):福建武平县人。1931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9月入党。先后任红12军35师宣传队队长,红一军团3师参谋处书记,译电员,红九军团司令部参谋处测绘员,红32军政治部秘书科股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处书记。参加了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作战科参谋。1939年任延安抗大军事教员训练队学员兼队指导员和支部书记。毕业后任八路军总部作战股长,通信科副科长。1944年到北方局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局局长兼政委。1947年在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边区时,奉命迅速组织力量在太行山地区突击赶装了广播电台,顺利接替了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使党中央的声音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消息不间断向国内外传播。荣立两大功。1948年8月后任华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政委,处长兼政委。参加了上党战役。组织接管平津及太原等地的国民党电信工作。1949年1月奉命协助接管北京城,负责接收和改造国民党驻华北通信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后当选北京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作为军队基层单位特邀代表,列席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1952年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高级系毕业后转入海军系二期本科学习,兼任班主任。1957年毕业后任海军通信学校校长。1960年后任总参通信兵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1月在北京因病逝世。
王权(1919.3.-2006.9.):陕西神木县人。1934年3月参加陕北神府游击队,同年5月入党。红军时期,在神府一区团委、神府红军独立师任职。
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120师警备6团、120师独立2旅9团、绥远省凉城县县委、抗大七分校任职。
解放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步兵学校、西北野战军骑兵旅任职。1949年4月在咸阳军分区等单位任职。
解放后在咸阳军分区及西安某部任职。1953年3月从西安调到北京,任海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54年2月任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学员。1956年10月任第五海军学校副政委。1957年10月任海军通信学校政委。1964年2月任海军榆林基地政委。1981年离休(正军)。
1955年被授上校军衔,59年晋升大校。荣获 三级 八一勋章,二 级独立自由勋章,二 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树林(1918.4—2004.3 ):山西平遥县人。1936年9月参加“民族抗日先锋队”,1937年10月入伍。1938年6月入党。先后在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任报务员,报务主任,电台分队长。1941年6月入北方局党校学习。1942年6月任129师电台中队副中队长。1944年2月参加太行军区司令部整风运动。
1945年10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司令部通信科长兼电台中队长。1948年5月任中原野战军3纵(后改为二野11军)司令部通信科长兼电台中队长。1949年12月任川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1951年3月任川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兼办公室主任。
1952年8月任军委通讯工程学院教授会主任,1958年随校搬迁至西安。1960年5月任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同年任海军通信学校校长。1970年1月任海军司令部通信兵部部长。1976年10月任海军司令部雷达声纳部部长。1981年3月任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副军职顾问。1983年8月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赵 凯(1916.7-1986. ):原名赵毓遂,山东利津县人。1935年在北平山东中学高中部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2月参加”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组建和活动。1937年10月受党组织委派到国民党军石友三部做统战工作。1938年6月入党。1938年冬到晋冀豫区党委党校敌工班参加培训学习。1939年8月被分配到《大众日报》社编辑室工作。1939年12月调军队工作,先后在八路军山东纵队2支队政治部,山东纵队2旅政治部任教育干事,宣传干事,宣传队长等职。1943年3月起,先后任莒县,日照县抗日政府科长,代县长等职。1944年冬任滨海区建国学院行政处长,教育科长等职。1946年冬任滨海军分区教导大队副政委,政委等职。1949年初,原国民党”黄安“号军舰起义,奉调任”黄安“舰军代表,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海军学校政训大队政委,海军联合学校四分校副政委,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副政委,第二海军学校三分校副政委,第五海军学校三分校副政委,海军第一预备学校政委,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治部主任,海军通信学校政委,海军东海舰队后勤部政委,政治部顾问(军职)等职。
1955年被授上校军衔,1961年晋升大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李荣彩(1917.12—1988.10.):江西省瑞金县大柏地人。1933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7月起在中央军委机要科任译电员、军委二局三科任科员。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随总司令部行动,曾两过草地,1936年9月到达陕北。
1937年初,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9月调到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二营七连任指导员。参加过平型关战斗。1938年6月起先后在八路军冀鲁边区肖华纵队八支队二营,五支队三营任教导员,营长,五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期间参加过冀鲁豫讨伐石友三追击战,山东乐陵大宗家阻击日军战。1941年调延安军政学院学习,第二年入中央党校一部学习。1944年8月任延安教导一旅二团政治处主任。
抗战胜利后,随部队进军东北。1945年10月任沈阳保安旅政治部主任,接收日伪军队投降和军需物资仓库。1946年1月任鞍山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兼二团团长。1946年5月任安东保安司令部副政委,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1947年7月任四纵队十二师三十四团(后来的塔山英雄团)政委。1948年3月至1950年7月先后在东北独立十四师、一六三师、高炮二师等部队任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沈阳外围战和解放抚顺等多次战斗。在抚顺救兵台攻坚战中,组织指挥所属部队担任主攻,因指挥果断、战绩显著,受通令嘉奖。
1950年10月,调任南京海军联合学校二分校政委。1952年7月,奉调到海军青岛基地,组建水警区并任水警区政委。1955年2月,调任海军旅顺基地,组建岸炮师并任政委。参加接收苏军移交的岸防设备和防务工作。1961年调任海军通信学校副政委。1965年因病离休。
1955年被授予海军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冯力生(1918.10—1978.8):曾用名冯国寿,四川省仪陇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任战士、文书,同年入团 。1935年调入红四方面军通信学校学习无线电通信。1935年10月转党。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1936年通信学校毕业,调入红西路军总部及五军团任见习报务员。
1937年回到延安后,编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电台任报务员。1938年任晋察冀军区及十三分区电台分队长、区队长。1944年任冀东军区电台中队副中队长。1947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后四野46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
1951年任中南军区第五通信团团长。1953年任中南军区公安司令部通信处处长。1956年1月调入任海军,任第五海军学校三分校校长。1957年任海军通信学校副校长。1964年转入地方,任国家水产部海洋渔业司副司长。1978 年任国家水产总局顾问。1978年8月于北京病逝,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廖经贵(1914—1989.2.):原名廖金贵,江西兴国县人。1929年入团,1932年1月参加红军。同年6月入党。红军看护学校结业后分配到第8后方医院任看护班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任红1军团2师4团青年干事。1936年11月进延安鲁迅师范学校任学员队长。1937年11月调延安军委通信学校10期学习无线电报务。
1938年10月由军委三局派往河南西华新四军游击支队任报务员。1939年12月被派往新四军6支队4总队任报务主任。1940年9月起,先后任八路军五纵队3支队,新四军三师9旅电台分队长。1941年9月,三师9旅与四师10旅对调,随9旅回到四师。1942年3月任四师师部新闻台台长。1943年5月任师部1台台长。1944年5月调四师骑兵团任电台队长。1945年5月调四师路东分区任电台区队长。
抗战胜利后任华中军区7分区通信股长兼电台区队长。1947年5月任华野2纵三科副科长。1948年11月任华野7纵三科副科长。1949年2月任三野25军三科科长。
全国解放后,1950年4月调任华东海军通信处处长。1952年至1956年在海军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6年7月调青岛第五海军学校三分校任副校长。1957年9月任海军通信学校副校长。1959年7月调海军潜艇学校任校务部部长。1965年回江西吉安福州军区干休所离职休养。1983年搬迁到杭州海军干休所休养。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 林(1920—2021.5.):四川苍溪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30军任通信员、文书。1935年参加长征。1938年入党,抗战时期任中央军委二局报务员,电台台长。1946年调晋察冀军区二局任科长。1949年调四野二局工作。
1950年调到大连海军学校任大队长。抗美援朝时受海军指派参加海军勘察团入朝,对朝海岸线进行实地考察。协助志愿军制定防御计划,共半年时间。1954年到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学习,1959年从南京海军军事学院毕业。1959年9月调到青岛海军通信学校任副校长。1975年调到海军葫芦岛基地任副参谋长。1983年9月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上校。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15年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16年荣获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
2019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2020年荣获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王 强(1923.12—2011.6.):广东汕头人。1937年12月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0月入党,在白区工作6年。1941年1月任中共南方工委电台报务员。1942年主持南委新闻文件台工作。1943年12月到东江纵队工作。
抗战胜利后随东江纵队转移到山东烟台。1946年到华东军区军政大学上干队学习。1947年6月任渤海军区1分区通信科副科长。1947年11月任两广纵队无线电区队区队长。1948年10月到1949年5月到新华社口播部任新闻编辑。1949年5月重返两广纵队,任2师通信科科长。
1950年3月任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通讯科科长,同年调入海军。1950年11月任中南军区海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952年6月任通讯处副处长,1953年3月赴抗美援朝前线实习三个月。1953年9月到1957年在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基本班第二期学习。1957年9月毕业后到青岛海军通信学校任训练部部长。1960年9月任海军通信学校副校长。1973年任南海舰队广州基地副参谋长。1978年任海军第二水面舰艇学校副校长。1985年离休。
荣获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曾任两届海军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五届政协委员。2000年被评为“海军先进老干部”。
胡志坚(1914.1—1982.):湖南新化县人。1938年4月到延安抗大入伍,在抗大四期3大队3队学习。同年6月在抗大入党。1939年12月,任新四军6支队2总队5团3营政委。1940年7月,任八路军四纵直属政治处民运股长。1941年2月,任新四军四师萧县独立旅1团2营教导员。1941年5月,任四师11旅33团政治处组织股长。1941年8月,任四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1942年12月起,历任淮北泗灵睢游击大队教导员,泗北区区委书记,敌工站副站长等职。1944年12月任历任淮北军区敌工部武工队政委,部队科副科长。
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起,历任华中军区7分区政治部联络科科长,统战部铜山办事处处长。1947年1月,任华野政治部俘管处2大队大队长。1947年11月起历任华野随营学校组织科副科长,直属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1949年1月任华野教导师组织科科长。1949年4月,华东海军成立。任华东海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教导大队政委。
1950年1月,任华东海军学校政训大队政治处主任。1950年10月,任海军联合学校3分校校工委员会委员。1951年2月,任联合学校3分校政治部主任。1952年5月,任第二海军学校4分校副政委。1957年9月起,任海军通信学校政治部主任。1964年7月,任海军通信学校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65年5月起,任海军通信学校副政委。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对待,1975年5月到芜湖海军干休所离职休养。1980年6月海军党委为其彻底平反。
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阎振(1915.3——2010.2):山东曲阜人。在曲阜明德中学读书时,受校内进步师生影响,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受曲阜地下组织派遣,到某地方民间武装开展工作,试图拉出该队伍参加抗日武装。当年6月按照党组织安排,离开敌占区曲阜前往抗日根据地,在泰泗宁战地服务团参加抗日工作。1939年8月入伍并入党,入山东抗日军政干校(后编入抗大一分校)学习。1940年于抗大第一分校结业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青年营二连(1941年改编为二营六连)政治指导员。1941年底因病前往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医院治疗,1942年因身体原因调任鲁中军区兵工厂任指导员,1945年任副教导员。1946年任鲁中军区后勤部组织股长、组织科副科长。此时身体渐已康复,遂向组织申请调往前线作战部队。1947年任鲁中军区司令部直属炮兵营政治教导员,1948年该营改编为炮兵独立大队。1948年12月,任鲁中南纵队直属炮兵营政治教导员。1949年4月,任三野35军教导大队副政委。先后参加过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
1950年初,奉调南京华东海军政治部干部科帮助工作,后任华东海军学校第三大队政委,海军联合学校二分校政治部副主任。1952年5月任安庆三分校政治部主任。1952年7月随校搬迁青岛后历任第二海军学校,第五海军学校三分校政治处主任。1956年任第五海军学校政治部副主任。1957年9月任海军通信学校训练部政委。1963年任海军通信学校校务部政委。1974年离休。
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中校,1964年晋升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潘志勇(1925.12-1994.):山东日照人。1940年参军,1940年入党。
1950年调任安庆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通讯教育科科长。1952年7月随校搬迁到青岛,学校改名二海校,任第二海军学校三分校教育办公室主任。1954年二海校改名五海校,任第五海军学校三分校训练处处长。
1957年9月在五海校三分校基础上组建海军通信学校,任海军通信学校训练部副部长。1962年随通校搬迁锦州。1964年任海军通信学校训练部部长。1976年调任温州水警区副司令,顾问。1982年离休。
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中校,1964年晋升上校。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黄士锦(1926-- )江苏启东县人。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同年入党。历任新四军一师3旅8团1营3连战士、班长、排长、旅部警卫排长、司务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野先遣支队警卫排排长,华野教导师通信参谋。
1949年4月随教导师转入华东海军。历任华东海校干部队学员,华东海校3大队7中队区队长,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8队副队长,第二海军学校三分校5队队长,军务参谋,第五海军学校三分校6队队长,1957年9月海军通信学校成立,历任海军通信学校1系1队指导员,训练营营长,教导员,2系副政委。1974年11月任国家海洋局二所6室政委。1978年2月任国家海洋局一所后勤政委。1982年离职休养。现住青岛。
胡海银(1923.10—2009.8):浙江龙游县人。1944年3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3月入党。先后任新四军六师16旅48团枪炮连班长,排长,副指导员。1947年任华野6纵48团枪炮连连长。1949年任三野24军70师210团2营参谋长。
1950年到大连海军学校学习。1951年任南京海军联合学校中队长。1954年任青岛第五海军学校二分校5中队中队长。1955年任第五海军学校二分校队列处副处长。1957年任海军通信学校校务部管理科科长。1960年任海军通信学校一系副主任。1964年任海军通信学校校务部副部长。1975年任海军厦门水警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82年离休。
1944年至1946年因作战、工作表现突出荣立四等功五次。1947年参加苏北七战七捷荣立二等功两次并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华东二级战斗英模。1948年淮海战役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53年出席海军首届英模大会。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63年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奖。
王晓云(1915.11—2013.8.)河北正定县人。1938年1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5月入党。先后任八路军115师344旅独立团和344旅政治部宣传队队员。1939年1月任冀鲁豫支队宣传队文化教员。1940年8月任5纵2支队宣教大队大队长(后改为新四军3师8旅宣传队大队长)。1941年6月任苏北盐阜军区涟东独立团二营副教导员。12月任涟东独立团三营教导员。1942年6月任苏北盐阜军区教导大队3队指导员。1943年7月任苏北盐阜军区涟东县二区区队副教导员。1944年1月任新四军3师8旅政治部巡视团成员。
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任盐阜军区淮安独立营教导员。1946年6月任苏北淮城总队政治处副主任。10月任华中10纵30旅兼11分区直属队协理员。1947年12月任华野12纵队直属队直工科长、总支部书记。1948年9月华中党校学习。1949年4月任三野教导师机关组织科副科长。
1949年10月任华东海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51年1月任华东海军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科长。1952年8月任华东海军干部部直属干部科科长。1954年3月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高级速成班一期学员。1955年赴北京待命,准备筹建国防体委。1957年12月任海军通信学校干部部部长,党委委员。1959年4月任海军通信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干部科科长。1962年3月任海军装备修理部物资供应处副处长。1964年12月转业,任河北石家庄市粮食局副局长。1968年11月石家庄市五七干校学员。1978年离休。2013年8月于石家庄病逝。
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中校。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王 希(1920.4—2003.2.):原名王永培。安徽天长县人。1940年入党。
1946年7月前一直在地方工作,其间历任:汊涧镇武装队长,汊涧天王乡乡长,天长县大通区特派员,环城区副区长、区委副书记,秦仁区区委副书记,县公安局汊涧派出所所长。1946年7月随我军北撤后编入部队。任华野司令部参谋处二科侦查参谋。1949年4月渡江后调入三野司令部侦察营二连任指导员。
1949年10月调华东海军保卫部任干事、副股长,并参加了开国大典。1950年5月任华东海军学校政训大队一中队指导员,1950年年底任海军联合学校二分校保卫股副股长。1955年任青岛第五海军学校保卫科科长。1957年9月任海军通信学校保卫科科长。1964年任海军通信学校二系政委。1970年10月至1974年8月奉命赴地方支左,任4524厂党委书记。1974年8月调回部队,任东海舰队修支大队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10月离休。
刘如涛(1930.1—1997.5.):山东烟台人。1945年9月参加革命,1948年1月入党。1947年1月进入华东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毕业后历任胶东军区五师炮营文书,华野十三纵队37师110团政治处政工队员,淞沪警备司令部吴淞要塞炮团政治干事、技术书记、宣传干事等职。
建国后。随原部队转到海军工作,先后任海军海岸独立炮团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海军政治部政治教育训练班学员,海军政治干部学校教员。1957年9月调海军通信学校,先后任海军通校政治部教研室教员,副主任。
1970年,调国务院第六机械工业部政治部工作,1975年调回海军大院,任海军干部学习班教务处处长。大连海军政治学校党史教研室主任,训练部部长,专业技术四级教授等职,是辽宁省中共党史学会副理事长。
1988年8月离职休养。离休后仍被聘为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80、90届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导师,中国老教授协会部队院校工作委员会委员兼海军院校组组长,海军出版物审读员,参加海军承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纂工作。
荣获解放勋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
赵宗義(1927.8.1~2019.11.9):辽宁瓦房店人。1945年底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分别在东北军政大学辽东分校和大连电气专科学校学习。1947年至1950年历任辽东军区司令部见习报务员;十二兵团集中台报务员。1950年任海军集中台报务员;青岛海军舰艇学校学员。1951年任南海舰队快艇报务员;南海舰队通讯处见习参谋,参谋。1953年6月入党。1955年任张家口陆军通讯学校学员。1957年12月任青岛海军通信学校1系教员。1960年至1964年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1964年任锦州海军通校主任教员。1971年至1973年在南海舰队外训大队任教务主任。1973年至1978年任南海舰队某快艇部队副政委,政委。1978年转业后历任沈飞公司供应书记;分厂书记、纪委巡视员。
董玉飞(1919.3—2001.7.):江苏徐州人。1940年2月参军,1940年6月入党。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电台报务员,电台队长。1949年随4野部队南下到江西。
解放后到海军工作。1957年底从广州调到青岛海军通信学校任1系(通信)系主任。1964年任海军通信学校训练部副部长。1975年离休。
1955年被授于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中校。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于华民(1920.12—1966.):山东文登县人。1939年1月参军。
解放战争后期在三野34军101师。
解放后调到海军。先后任大连海军学校二分校训练部政委,青岛第五海军学校二分校训练部政委。1957年9月调海军通信学校任1系(通信)政委。
1955年被授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中校。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王赞理(1924-- ):安徽舒城县人。1938年10月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二师机务学员,机务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野2纵司令部电台区队机务员,华野苏北兵团司令部电台区队机务主任等职。参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福建等战役战斗的通信保障工作。
建国后,历任三野10兵团司令部通联处机务科长,福建水兵师通信科长,海军司令部通信兵处科长。1956年底调青岛第五海军学校三分校任系主任。1957年底任青岛海军通信学校2系(雷达)系主任。1964年转业到国家水产部任处长。后调浙江省水产厅任副厅长,顾问。
柳健心( 1920.6.5—2018.2.16 ):河北任丘人。1938年3月入伍,1939年3月入党。先后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任宣传员,文书,秘书等职。1945年起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炮兵旅政治处组织干事,组织股长等职。1948年起任华北军区炮兵旅教导员等职。
1950年4月任华北炮兵文工团政委。1951年1月起任第六炮校大队副政委等职。1953年4月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干部部调配科副科长等职。1957年4月任总干部部政治部助理员。1958年2月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1960年7月任总政干部部一处助理员。
1962年11月任海军通信学校政治部副主任。1965年3月任海军通信学校政治部主任。1974年12月任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副政委。1978年2月任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政委。1981年12月离休。
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中校,1964年晋升上校。荣获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不忘历史,缅怀先辈
向海军通信教育事业先驱者致敬!
本文根据海军通信学校后代提供的资料汇编而成。
执笔:鲁生
2021.8.20.初稿
2022.6.18.修定
感谢鲁生老师撰稿提供,文章倾注了作者及参与汇编的海军通信学校后代们大量的心血与精力。通校及前身在青岛12年,青岛也成为许多通校后代们的第二故乡。本篇图文也是目前为止,海军通信学校最为全面的一篇档案式回顾解读。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我在看
帮我点赞~
通信考研学校(通信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