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感受司法文化 沉浸式学习法律知识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法官和法庭,好威严!”10月18日下午,三峡大学电视新闻专业的50余名师生走进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零距离感受司法的公正与庄严,沉浸式学习法律知识。
在法院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师生们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法官书苑、新审判大楼等,现场感受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公正、清廉、卓越、奉献”为主题的法制文化。为了更加直观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公正,师生们还旁听了一起行政案件的庭审过程。行政审判庭胡振元法官向师生们介绍了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相关情况。
参观结束后,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士勇与同学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交流现场,同学们就各自关心的“云法庭”建设、如何提高审判质效、在审判中怎样保障特殊人群的诉讼权利、新闻宣传与司法公正的关系等问题,踊跃提问,张士勇当场一一给予解答。
大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见证了法院工作的智能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真实感受到了法院审判工作的庄严与神圣。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一定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做到学法、懂法、守法。
学生交流
10月20日凌晨,范长敏教授收到学生们参访宜昌中院所撰写的见闻或观感,共约六万字。范教授觉得,对大家而言,此次参访宜昌中院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第一次参观中级法院,第一次亲临法庭现场,第一次见到身着法袍的法官,第一次旁听“打官司”,第一次耳闻法槌的敲击声,第一次与高级法官面对面、零距离交流……法院及法官的神秘、庄严、新奇,磁石般地吸引了诸位。范教授几乎用了一整天的时间,阅读了学生们的作品。透过字里行间,他觉得大家此次是在用目光仔细观察,是在用内心真切感受,有收获,有感悟,且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下面摘选其中几篇,供读者阅。
下滑查看全文
01
铁肩担道义,法锤守公平
赵浩仙
迎着秋日午后的暖阳,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乘着大巴去到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记得刚开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以后他会带我们去参观宜昌中院并采访院长,犹记得第一次听见这件事的兴奋,对于这次法院游,我们都期待已久。学校到法院的距离比我想象中要近一些。一路上都在大脑中描绘着法院的样子,真正到了法院才有一种“哇,原来这就是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感慨。第一眼看见法院,我的第一感觉是庄重,它的建筑物很大气、庄严,最亮眼的莫过于红色的国徽。国徽、法院、绿树成荫,这几个词的组合总能给人一种心照不宣的感动。
我们到法院后的第一个重要活动是在法庭旁听, 这是我第一次在法院旁听。我们坐好后,在“全体起立”后,法官依次入座。庄重的法袍、严肃的法官、安静的观众席、相对而坐的纠纷双方,透明、权威、秩序这一类描述法庭的词浮现在脑海中。这次旁听让我对审判的程序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官,什么是法官?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专业人员,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还要做出审判,我在听纠纷双方发言时觉得他们都很有道理,完全不知道谁对谁错,作为一个旁听者,我可能就纠结那么一会儿。而法官却不能,他们要依法做出公平公正、裁决,这是他们的责任—神圣的责任。
接下来我们依次参观了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法官书苑、新审判大楼等。法院是一个严肃的地方,它肩负着一个地区的公平与正义,是一个地区的稳定器,更严格的管理才能有更高的效率,我想这些年来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这些年的斐然成绩离不开它的严格管理。我注意法院的很多地方都有一个图案,那是一个“宜”字,巧妙的加入了天平的图案元素,心中有一杆秤,守护宜昌的公平与正义,这个地方,这里的人,是一个地方的平衡器,多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啊!
参观结束后,在新审判大楼,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士勇和我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如果说参观让我们知道了法院的“硬件”,和张院长的面对面交流则让我们对法院的“软件”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张院长对我们所提问题的全面、细致的解答,我们能看到一个公正、廉洁、高效的法院以及法院工作智能化、法制化、规范化和人性化,宜昌有这样的法院,是我们的幸运与骄傲。
这次的法院参观让我感悟很多,曾经那个高冷、神秘、庄重的法院走下来神坛,它变得严肃而又可亲,高冷而又温暖,让人畏惧而又给人莫大的安全感。这是一次让人难忘的法院游,难忘那个法官,难忘那枚国徽,最难忘的是院徽上的天平,也是宜昌中院所有人心中的守护一方公平正义的天平。
02
铭记法治在心中
周鸿德
清正廉洁,当视名利淡如水;执政为民,应看事业重如山。
——题记
10月18日下午,我们专业(广播电视学)的师生有幸在范长敏老师的带领下到访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于我这样第一次到法院这种神圣地方的人来说,倍感骄傲和自豪。
刚下大巴车,就被法院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了,高大的建筑,长长的阶梯,尽显法院的庄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第一审判庭,旁听了一起民事案件,里面的气氛很严肃,不得不让人正襟危坐,认真聆听案件的过程。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双方律师辩论下,这个案件终于有了一个结果。作为一名学习新闻的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辅修法学的学生,我在之前一直以为,法庭旁听可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审判情况相结合,从而对审判程序有进一步的了解。但是经过这次法庭旁听,我发现在法庭上出现的突发状况并部都有固定的处理方式,这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其他人员退场后,本场案件的审判员胡法官留了下来,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法院的基本情况。在一番讲解之后,我们最后还和胡法官在第一审判庭进行了合影留念。
随后,我们在短暂的休息后,便跟随工作人员一起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法官书院以及新审判大楼等地方。进入新审判大楼大厅后,映入眼帘的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几个大字,这让我对法官这份职业肃然起敬,令我更加向往法官这份职业。让我最为记忆深刻的是法官书院,听工作人员介绍说,书院是法官们在闲暇时的休闲场所,在那里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书籍,有关于文学作品方面的,有关于生活方面的,当然,更多的还是关于法律方面的书籍,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这将一个本来肃穆,庄重的法院显得具有了一丝活力,这种将生活与文化,将工作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还是值得提倡的。在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参观后,我被这浓厚的法治文化所吸引,这不仅包含了“公正、廉洁、卓越、奉献”,还包含了“严肃、庄重、勤学、上进”,这些都是法院的魅力所在,也是法院最为优秀的地方。
在一番参观之后,我们来到了第六审判庭,与法院的张副院长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有六位同学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张副院长进行了提问,他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当场答复,为同学们进行现场解惑,让同学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使自己的法制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们零距离的感受到了司法文化,沉浸式的学习到了法律知识,并且我从中体会到了不少,也学习到了不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夯实法学的知识学习,做好本职工作,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所打好基础,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0 3
在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
朱心煜
有一个地方,公正、庄重、威严,被迷雾遮罩,却又散发光芒。这个地方便是法院。很有幸,我和同学们有了去法院的机会。
我们于下午一点多到达法院。天空是蓝色夹杂着灰质,太阳像橘子糖一样晶莹,云朵比以往更有光泽,秋风大街小巷地游荡。法院的建筑无不是轴对称的,代表着公正;挂在法院大楼的“眉心”处的国徽,代表着国家。拾级而上,进入大门,安检系统映入眼帘。院内的浮雕尽显庄重,与法院的气质相契合。跟随着队伍,便到了法庭。等待着我们的,是一场实打实的官司。这场官司,并未如我想象那般,有唇枪舌剑的激烈,有双方气势此消彼长的变化,它给我更多的感受是平淡且严肃。虽与我所想,有所不同,但整场官司下来,我明白了法律的一个真谛,即事无大小,法律都会发挥它的作用,法律的保护也是无处不在的。
走出法庭,我们去参观了法院的文化。在诉讼服务中心的大门前,宜昌中院的一个标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思考它蕴含的意义。整个标志蓝白相见,以一个蓝色的园为底,在上面是一个“宜”字,即是代表宜昌;“宜”的宝盖头,是一个天秤,代表着公正;“且”分成了“目”与“一”,“目”字好似长江大桥的远望图,“一”字是三峡大坝。就是这样的一个“宜”,既包含法治的精神,也包含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
进入诉讼服务中心后,见到有人正在向法官咨询法律事务。坐在桌边,他们平和地交谈着。往楼上走,我看到了法官们的休息区,其装修风格典雅,书柜上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书。再往上走,我们进入长廊了。长廊两边,是各个时代的“法治话语”。穿行于其中,仿佛在法治的长河中击舟。走出长廊后,便是出口。室外天空稍许朦胧,远处多了几分混沌,太阳和云都暗淡了不少,只有风是如初的凉爽。随后,我们见到了张士勇副院长。他带领我们来到一间与众不同的法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宛若在迷宫中行走,途径一间又一间法庭。到了那间法庭,一种科技与庄重的冲击感,令人震撼,而短时间内又步入平静。在如今时代,科技已无处不在,正如法律本身一样,而两者,也一定会有如此的交集。在法庭前正中,老师和张士勇副院长站在一起,我们将自己内心的疑问,相继提出。我既是广电学生,也是法学学生,便问了一个与两者都有交集的问题。张副院长虽然很谦逊地说新闻是自己的短板,但还是详细地解答我的问题,尽显睿智与从容。
人们常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再对不过的道理。在法治的土壤上,法院内的人,无一不展现着法制的精神。但愿这样的精神,能在我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来日长成法治精神的参天大树。
0 4
与 法院零距离
闵瑞
在本周一下午,我们广电两个班在范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旁听参观和采访。
坐上离开校园的大巴车,大家热情高涨,氛围很是轻松欢乐,不到半小时我们就到了。
当车逐渐驶入法院,心里突然有种不一样的感觉,这是我十九年来第一次踏入法院,怀着尊重和期待走进法庭坐在观众席,这下我和法院零距离了。当天刚好有案件在庭审,我坐在第二排,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我都把自己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在庭审当中,包括程序与审判辩护的一系列细节,虽然我对案情及原被告双方相互情况不甚了解,但这完全不影响我从中去学习。我在旁听过程中不时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你说,要是我坐在原告或被告席上乃至在审判席上,我将怎样来为自己的当事人辩护,怎样完整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或者降低当事人的经济损失再或者能够在当庭赢得自己的当事人或旁听者的认同,以及若我是法官又将如何面对原被告双方的辩护陈词、答辩即质间、证据材料即证人证词等来分析考量, 最终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甚至合情的依法做出判决。虽然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但是身临其境还是有别样感触。
旁听之后,讲解员带我们参观了法院的其他地方,有执行局、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司法警察队、赔偿办等审判机构。管理服务部门有政治部、办公室、研究室、行装处、纪检监察室、机关党委、宣传处、信息中心、法官协会、审委办、司法委托室等。看到这些之后我就感受到国家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更让我想起来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针。
在最后,我们有幸见到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士勇。在新建的审判庭里,我们聆听了他的讲话。也有同学对自己感兴趣以及不理解的方面对他进行了提问。我比较关注的是一位同学将法律和我所学的广电专业进行联系,说到新闻传播和法律的相互作用,也让我有了深刻思考:新闻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是必要的,但也应注意依法监督。如何处理传媒监督和独立审判的关系,关键是找到两者最佳的契合点,传媒对司法的监督自由而又不过度,司法接受传媒的监督而不影响办案,让传媒与法律在社会上保有一种相互监督管理作用,正如张副院长所说,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推进的。
这次独特的法院之行带给我了不少的收获,希望还能有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和开阔视野。
0 5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邓紫凤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月18日,在范长敏老师的组织下,本专业50余名学子前往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并且旁听了案例的审理,参观了法院及其文化建设成果,与法院张士勇副院长进行了互动交流,聆听法官感悟。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进入21世纪以来,进一步确立了司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司法为民宗旨要求,以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确立了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道路,宜昌中院党组明确提出了审判立院,政治建院,改革促院,科技兴院、从严治院,人才强院的建院治院方针,审判工作、队伍建设、法院改革和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等10余项殊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为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在与法官的互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针对部分特殊人群诉讼需求,法院也充分的考虑到。例如,远在外地无法及时到达法院,或者有残疾难以到达的人员,法院会全方位的考虑实际情况,会派专人送达开庭传票或判决书到其驻地,不需要专门前往法院。法院以人民群众的诉讼需求为主,尽可能的全方位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感受到法院的温度。
在参观法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宜昌中院不仅有线下庭审,而且有线上庭审。法院在“云法庭”的建设上也紧跟时代的脚步。通过科技化的服务,能够让老百姓感受到在法院打官司是比较方便的。在宜昌中院中所有的法庭都可进行现场的云开庭、网上开庭。通过较高科技化的服务,老百姓可以足不出户就“可出席”法庭。不仅如此,宜昌中院还有网上立案平台,在外地的当事人可通过网上操作提交诉状。
在与张士勇副院长的交流中,话题涉及到新闻与司法两者间的关系。张副院长答到,全面的依法治国、法治建设在我国的社会治理和现代化建设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工作、新闻媒体也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舆论阵地。新闻媒体对法治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宣传依法治国、普法也是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新闻监督对提高法院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最后,他提出新闻工作和法治工作的相互关系更多地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
通过此次实践,我们不仅感受到中国法制建设进程,感受到国家的法治尊严,也感受到了资深法官的家国情怀……
0 6
当新时代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程欢
为了让我们体会法律的尊严和对法院有进一步了解,10月18日下午,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向三峡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全体学生开放,我们专业进行课堂实践,感受法治氛围,增强法治信仰,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最开始老师发布通知时,让我们做准备提出问题时,我们都很惊讶,因为真的可以去法院参观拜访,我去网上搜索了解了一番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2年4月由原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原宜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合并组建而成,于2001年8月整体搬迁到现址办公,位于宜昌开发区宜黄高速公路入口处。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是宜昌市级国家审判机关,在中共宜昌市委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对宜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其主要职能是:审判法律、法规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第二审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等等。
当坐上出发的公交车时,还是很激动,到了法院,我们开始了参观。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不仅了解了关于法院的基础知识,还参观了诉讼服务大厅和刑事、民事、少年审判法庭,了解了法院的立案流程和审判流程。同学们感受到了法庭的庄严肃穆,并有幸观摩了一场庭审,见到了法官、法官助理、辩护人、公诉人等职业的工作日常。我们了解了法官、检察官、书记员、法警、被告人等角色,以及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并且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与胡法官和张院长进行了合影,最后的时候,我们得到了对张士勇副院长进行采访的机会,他特别认真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没有因为我们只是学生而敷衍我们,让我们更加理解法院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媒体人与法院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关系,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作为一名有道德的媒体,我们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今天的参观,让我大开眼界,学习到很多相关法律知识。同时,我们也坚定了决心,立志要从自己做起,自强、自尊、自重、自爱,争当新时代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法院是严肃正义的地方,为人民服务的地方,不管以后我们是否从事相关工作,都要致以崇高的敬意。
07
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法律意义
杨伊雯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案件审理,参访法院文化,与法官互动交流。作为文学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的学校,这一次参访十分地有意义。
这次旁听的案件是关于工伤判定的,通常这种场面,我只能在类似《unnatural》,《legal high》之类有名的剧集中才能看到的,而这次的参访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法律类的职业存在的意义。比如,法律规定说在工作时间工作单位受的伤叫做工伤,是可以申请赔偿的,而那么在去上班的路上受的伤能叫做工伤吗,我感受到了律师所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应付这种情况。法律是日渐完善,可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导致纠纷情况也多种多样,所以我们需要律师们通过辩论在帮助判定各种各样的情况,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什么证据是可以被使用的之类的问题。
作为一个广播电视学的学生,我仔细想了想,媒体与法院有什么联系呢,除了媒体会报道法院相关的新闻,会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之外。我感受到,媒体和法院一样,是在观测世界的基础上成立的,通过看见人们需要什么,人们的行为习惯是怎么样,群体心理是怎么样,能接受什么需要什么,我们都是一群遵循着这个社会的规则准则的观测者与执行者。而能在观测者的位置看清社会的同时也不丢失自己对我们都同等重要。这是一个充满庄严色彩的地方,所有身穿黑西装的人们,红褐色的木制桌椅,从头顶洒下的蛋黄色的灯光,一想到人类文明发展至此,就会觉得有些许惆怅。所有的程序一条条细化,人类就像蚂蚁一样从一条缝隙爬出来又钻到另一条缝隙当中,嘴里念叨着人类是最智慧最高等的动物,我们的文明啊,我们的文明。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历史的终结的错觉,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总是觉得今天自己喜欢的东西,六十年之后还是会很喜欢。而参访法院让人感受到我们是处于历史的这一长河上某一个确切的切点,感受到文明和象征。回来的时候阳光十分耀眼,像是在古希腊神话里,主持正义和秩序的女神忒弥斯即将降临。我想,这可能就是这次参访法院最大的意义所在了吧。
08
法律是有温度的护栏
张芷若
承蒙范老师的筹划,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参观法院的机会。正如范老师所说的,在他六十几岁的才有机会和身着法袍的资深法官合影,而我们有幸在十几岁的人生便获此殊荣。一睹法官的威严但不失亲和,书记员的一丝不苟,律师们的有条不紊、头脑清晰……
历时半天,不短不长。谈短,收获了课堂不一样的知识,体会到了法律的威严与责任;谈长,其中也包含了很多专业内容,让我昏昏欲睡。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武器,而是有温度的护栏。”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法律条文看似只是一串字符,它被冷冷的印刻在法条上,在发生争执时,法官们仅仅依靠这些冰冷的文字,给出最终判决。但是深究,法律是冰冷的,但司法过程是有温度的。在提问环节,我们三大同学的问题仔细听来大致都是围绕“情”这个字展开。会为了残疾人士设置专用通道,会为了语言不通的人员请翻译,会为了偏地区的人员开展线上庭审,以上种种,都无不体现着法律的温情。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律向左,正义也向左。法律与正义二者体现的方向是一致的。法律之所以存在,也是代表了民意所向,至少是绝大多数的民之所向,所以法律的结果通常是正义。就像张院长所说的一句话:“法律虽然无法使双方共赢,但也竭尽所能使双方都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这就是调解室的目的,这也是调解室的温情所在。
“科技是与时俱进的,法律也是。”参观法院,抛除法律的威严,光看它的设施,里面有高清摄像头、投影、电脑……这些仅仅是我所看到的。里面的装修也是朴实而不失庄严,总共占地2400亩,大大小小的庭审室,大大提高了判案的速率,才有了宜昌市中级法院现在的成绩和辉煌。
我们作为广播电视学的学生,作为一名预备的新闻人。头脑中不仅需要牢记新闻的专业知识,也要懂得一定的法律。法律在以后不仅为了维护我们自己的权益,也为了将来我们所需要报道和揭露的人。法律和新闻是共通的,没有一门是独立的学科。所以未来的融合还需靠我们。
09
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
张玉
今天范老师利用下午上课的时间带我们参访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按约定的时间坐上大巴,车上的一些同学叽叽喳喳地探讨着什么,不言而喻,所有与这无关的话里都透露出大家共同对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期待。
车子接近大门,几部手机挡住了我的视线,但是我依然能看到那鲜红的国徽挂在中级法院的正中央,正当我以为要踏上那一层层高高的阶梯时,大巴缓缓的从侧门驶进,上坡,到达中院门口,用坐在下层的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像坐过山车一样。
在宜昌中院宣传处副处长石志宏的带领下,大家都一一隔座坐在了法庭的位置上。两时许,书记员站起来宣布,“全体起立!”在严肃的气氛中,大家一起迎接来了审判长和两位审判员。紧接着,被告、原告以及其律师都依次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此次庭审持续了约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审理的是一起工伤诉讼的案件。原告认为自己在公司受伤,应该得到赔偿;而被告认为原告不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发生意外,不应给予赔偿。此次审判过程非常的严谨,出示了若干证据。虽然审判尚未宣判最后的结果,但是我收获很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各类法庭。我们还得知,随着当今科技的发达,法院拥有网上诉讼,并已开启“云法庭”。
参访之中,我们十分荣幸在新建法庭向张士勇副院长进行了互动交流。对于我们的问题,张士勇副院长一一进行了详细的回答。谈及促进调解问题时,张士勇副院长说:“我们一直采取多种措施,把调解贯穿整个诉讼过程之中。比如宜昌有一万多个网格员,我们各级法院与他们建立了密切联系。各级法院、各个层级的调解委员会和众多网格员共同努力,调解、化解各种纠纷、矛盾,维护社会和谐。”
今天受益匪浅,不仅普及了法律知识,参观了法院硬件设施,还和张院长、法官进行了谈话、合影。是一次非常令人难忘的中院之旅。
10
感受到法律的严谨和庭审流程的严密
付美娆
2021年10月18日,我们广电专业的全体同学一起跟随范老师的脚步,进入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大门。
首先,我们在审判室听了一场真实的审判现场,以前只是见过电视里的庭审,从没有到达过现场去亲临庭审。在庭审的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法律的严谨和庭审流程的严密。庭审结束后,审判员的发言让我们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在慢慢增长,大家勇于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让我们都倍感欣慰的事。
后来,庭审结束后,我们也去参观了法院的陈设,并在另一个审判室对张士勇副院长进行了采访。我们是新闻专业的学生,是非法律专业,对于法院的流程都不是很熟悉,但有位同学的提问让我记忆深刻,他通过我们曾经在新闻学课堂上学到的媒介审判,向张副院长提问,结合药家鑫案和孙志刚案对法律和媒介之间的关系,院长也提到,媒介和法律应当互相沟通协调,齐心协力打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法律的实施少不了媒体的监督,媒体也有必要报道法律的实施。
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电视剧讲述的是一起精神病患随机杀人事件之后,受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辩护律师及其家属、一般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属、公共媒体以及精神病院如何面对伤痕、重建生活的故事。整部剧泪点密集,高潮迭起,刺激观众以社会为维度,重审旧有的善恶观。媒体的过多参与案件导致影响法律的审判结果,最终导致犯人被不清不楚的判处死刑,这是媒体的“伪善”。媒体看似要把事件的全貌展现给大众,但实则是在加速事件的发酵。这促发我们重新思考法律与道德、人权的关系问题,以及善和恶的边界何在。但批评意见也由此而生。在批评者看来,所谓“全景呈现”,并不意味着去“平均”地展现事件各方。
11
深刻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
刘亚敏
在众人的期待下,我们广电专业全体学生终于随着范老师的步伐,去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参观。这是一场约定已久的学习,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法院作为一个好像只存在于印象中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来说,还是太过于陌生,所以这次出行,我们充满好奇,法院,这个神圣而庄严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像电视剧里一样?
在参观的开始,我们观看了一整场的法庭审讯,真正的打官司与想象的截然不同,没有那么多激烈的争吵,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根据条例进行。我们观看的是一场民事纠纷案件,关于工伤的,整个过程庄重而严肃,大厅里十分安静,只能听到律师的申论和法官的询问,以及记录员的打字声,每一句在法庭上的话,都被记录下来,当着所有人的面,一字一字敲在屏幕上。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那句话“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参观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直向我们讲解相关问题,并且带着我们对法院整个进行了介绍,在法院的走廊上,处处可见“律以清严”“司法公正”等标语,时刻提醒我们这是在纪律严明,公平公正的法院。我想,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各位法官以及工作人员,才无时无刻不警醒自己,为人民服务。
我们后来还参观了少年法庭。置身其中,我发现少年法庭的设置区别于一般法庭,充分体现了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保护。同其他的法庭不一样,采取在沙发上的聊天式交谈,使严肃的氛围中充满了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也诠释了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深刻含义。
这次的法院参观,带给我了很多感受,这一生我们去这种地方的机会也不多,但这一次,就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体悟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意义。希望我以后,在新闻事业上,也怀着崇高的敬意,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12
它在为社会的公平正义服务
陈雨欣
2021年10月18日下午,我怀着期待和雀跃的心情坐上了前往宜昌中级人民法院的大巴。其实一直都对法院保有好奇和敬畏之心,曾经甚至还幻想过未来会在法院或检察院工作。因为我对法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当初第一志愿填的也是法学,没想到最终读了新闻传播学。本以为不会和法院产生交集亦或是很少有交集,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去到我向往已久的地方。
到达法院门口,第一印象就是建筑群真宏伟!和家乡那种小县城里的独栋法院完全不一样!跟随工作人员迈上一级一级的台阶,庄严的国徽,厚重的大门,笔挺的罗马柱,无一不体现着国家司法机关的庄重与严肃。进入审判庭,落座。我对庭审的印象一直以来都还停留在影视剧里,现实中这还是第一次参加庭审,感觉还是跟剧里演的挺不一样的。一个小时的庭审过去,可能是因为案件的性质原因吧,没有特别紧张的辩护节奏,但能让我们了解到案件审理的具体流程。案件相关人员退庭后,胡振元法官向我们介绍了宜昌市行政案件的数据情况及意义:行政案件的增多一方面说明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维权意识;另一方面说明行政单位的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管理方案仍需完善。讲解完毕后,胡法官身着黑色法袍在国徽下与我们合影留念。
离开审判庭,我们又去到了诉讼服务中心。这里不同于审判庭的肃穆,更多的是被法治文化氛围熏陶的轻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啊,这是我一直都想、都在追求的东西,这也是我喜欢法律、尊崇法律的原因。继续往上,我们还参观了法院的“便民服务”:网上立案、诉讼咨询、资料打印......再往上就是“法官书院”了,未曾想法院这种在外界看来充满着理性的地方还会有这一方洋溢着人情味和文化气息的“秘密花园”。看到“法官风采”里面展示的照片,我才发现原来法官们不仅能“高冷”,亦能“接地气”。
抵达另一处高大的建筑,里面真是“别有洞天”。少年家事法庭、婚姻调解室、心理咨询室......也算是应有尽有了吧。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少年家事法庭,不同于其他法庭“针尖对麦芒”的式样,圆桌形式的法庭让矛盾焦点显得不再那么尖锐,这也是法院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而不像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那样“冰冷无情”。在这里,我还了解到“云法庭”:法官在法庭,原告被告可不到现场,只需通过互联网就能进行案件的审理。果然,时代在进步,法院建设也不落其后。在最后参观的法庭,也是最新、最先进的一个法庭里,张士勇副院长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如何保障特殊人群的诉讼权利,云法庭建设在全国全省同行中处于什么状态,什么情况下启动当事人之间的和解与调解程序,如何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如何提高审判质效”,针对我们这些外行人的提问,张副院长一一作了耐心且详细的回答。从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我对法院的了解深了许多,原来它真的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真的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的公平正义服务。
下午五点左右,本次参访活动在法院大门前的合照中圆满落下帷幕。
13
加深了对于法院的了解和认知
汪汶霏
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是一个无比正式、严肃的地方。一进法院,最直观的感受是宽敞,无比宽敞。不仅大,而且十分的高,每一层的高度几乎是正常建筑高度的两倍。步入法庭,整体的布置装潢色调都偏深,座位的布局和设计整齐划一,审判的庭子也设计的十分严谨。法院工作人员们的穿着十分统一且正式。张士勇副院长以及其他的法官都穿着深蓝色的西服,佩戴红的领结。再说灯光,我参观了很多法院的房间,像“家庭调理室”,灯光十分亮堂,但又没有那么明亮刺眼,它是很温馨的色调,弱化了法院整体严肃的感觉,让人感觉甚至有些温馨。最后是门的设计,几乎每一个门上都有一个标志——那个标志乍一看就是一个天秤,这很容易理解,象征着公平,司法公平,司法正义。但再一看又会发现,这个标志和“宜”字很像,不由感叹设计者的别出心裁。
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注重提高审判治效。加强对社会管理的各个体系纠纷排查化解的指导,实行网格化管理,提高效率。而且注重在审判之前各个环节的准备。往往最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治理不仅注重实效,还紧跟时代潮流。在最后的采访阶段,我们采访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士勇。针对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他一一做出了解答。
法院对于特殊群体的诉讼权利予以重视和保护。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法院不仅对残疾人有特殊的建筑设施的安排和无障碍设施的设置,而且在语言翻译上对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外语服务提供了足够周全的安排。法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重老百姓的体验感,提高办事效率和便利性。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法院也紧跟时代化潮流,提高科技化程度。在这里,所有法庭可以进行现场开庭,云法庭,网络法庭。在这里,群众立案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提供诉讼诉状。法律文书以电子方式发送。电子印章授权。通过小程序app下载可以在家中打印。
新闻事业和司法事业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司法需要新闻传播来扩大舆论影响力,而新闻舆论,新闻媒体也要受到司法的约束。只有二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这次参观和采访中。我加深了对于法院的了解和认知,也学到了许多法律知识,对于法律和新闻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虚此行。
14
探访“最后一道防线”
张孜
在范老师的引导下,20级的全体广播电视专业学子前往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课程实践。我也得到了近距离的了解法院的宝贵机会,了解了有关法院庭审的工作顺序。
这次在法院的采访与参观为我带来了许多的新知识,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首先,我们观看了一场精彩的庭审。我之前只从电视中了解过与打官司相关的知识,第一次坐在法院的观众席观看庭审全过程是新奇的。首先全体安静,书记员报告审判长准备工作就绪可以开始开庭,然后我们全体起立,这一刻是庄严且肃穆的,面对着国徽,一场追逐着公平与真理的庭审正式开始了。从上诉人代理人与被上诉人之间的发言可以看出这是一起工伤纠纷,二者各自的律师都讲述着自己的证据,发言非常精彩,可以说是惊心动魄。而且书记员将其对话都如实记录了下来,全过程都非常有秩序,让我体会到了法律的严肃与公平,在法律之下,正义是不会被隐藏的,在场的法官与律师们都在守护着正义。在这次庭审结束之后,胡法官为我们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讲述了依法治国,遵纪守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胡法官身穿着法官袍,看起来十分威严却又让我们感受到和善。在胡法官发言时,气氛与打官司时的气氛是截然不同的。他讲述的宜昌市中级法院建设取得的成就实际上也是中国法治的一个缩影,我们也感受到在新时代老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和法治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法院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诉讼服务大厅,律师工作室,法官工作室等,在这些场合干净整洁,让人联想到法律之下带来的社会也是如此的有序与干净。在这些地方往往可以看到“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样的警示语或标语,这说明每一个在法院工作的人都应该把公平正义刻在心底,作为自己工作的原则与标准,尽自己的力量为人民服务。
最后我们见到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士勇。他一头利落的白法,身穿着黑色西服,佩戴了红色领带。看到他不禁使人感到一种敬意。在前往法院前,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出了两个最想采访的问题,虽然这次有些遗憾没有向张副院长提问,但是听到了他对其他同学所提出问题的精彩回答。比如在我们课程之中所学的舆论,媒介审判等与法律审判之间的联系,他耐心的解释了法治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守法律的公平正义,也要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这让我既了解了法律知识,也对未来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新闻工作者有了更好的理解,法理和人情有时候难免会出现博弈的情况,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与法律专业从事者的共同努力。在保证每个人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的同时也要充分做好宣传,为人民展示社会的温暖与不足之处。虽然只是短短的几个小时的实践活动,但是我会铭记这次的感受,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之中不断加深自己的法律意识。
15
领略到法律人的别样风姿
张华琪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有幸通过范老师的新闻采访课于课程实践中来到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记得范老师初次提起这次实践时,我认为它不论在距离上或是心理上都与我有无法跨越的距离,仅仅是一名没有诉讼需求的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从未涉足过这样神圣的政治机构,以至于在不足两公里的路上也频频看向窗外。法院的楼体坐落在高处,一辆庞大的大巴车在蜿蜒的柏油马路上笨拙地爬升,窗外伫立着两座废弃的楼盘,像是两具巨大的骨架,再低处是一湾静谧的湖水,映射着忽隐忽现的太阳光。楼盘退去,法院的楼体走来,一颗硕大的国徽挂在较低处,十分抓人眼球。抵达终点,我们该下车了。
法院送给我们的第一件礼物,是一场民事诉讼案件的旁听席位。我的眼中看到的,是电视节目里高大庄重的法官专座,三把座椅,遵循着对称美的原则,中间那把最高,两侧的稍矮些;而后走进我眼里的,是三位身披法袍的法官,实际上他们三人身材与相貌都平平无奇,也许是那件不寻常的袍子,连带着他们坚实平稳的步伐,给予了他们一种特殊的气质,一种与“法”有关的大气。接下来是一场漫长的庭审,上诉方与被诉方间的博弈远不如电视剧粉饰得那样激烈而不可理喻,事实上是双方都在很平静地表述自己的陈词,平静地开始,也平静地结束。我们的生活是由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碰撞拼凑完整的,纷争常有,生活常也得行,遇见问题了意见双方也得心平气和地面对面坐下,在时间流逝的滴答声里寻找彼此的最大公约数。
庭审结束,我们在法院前辈的带领下参观了这样一座先进而不失大国姿态的建筑。记忆里,我们首先观看了法院近来工作、活动的记录海报,而后来到了政务大厅,了解了上诉的途径与方法,一路上不乏现代化的液晶显示器与自动受理机,可见法院里先进科技的全面覆盖。
参观的最后让我们感到十分荣幸的是,宜昌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士勇于万忙中拨冗给予我们采访他的机会。一位前辈站在我们所有人的目光下,我们这些后辈坐在他的膝下,炯炯有神地望着这位资历深厚的前辈。前辈与后辈对话的一来一去,仿佛是两代人思想的碰撞与交锋,在张院长的耐心解答下,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法院对了解,也使我们领略到作为一位久居司法界的成熟法律人的别样风姿,可谓是大开眼界。
归途中玻璃晴朗,橘子辉煌,天空的颜色是久违的被洗净的蓝,我的胸口也是久违的舒畅。历经此行,国家机关在我心里依旧闪烁着远离人间喧嚣的光辉,我也仿佛从小经历中悟出了些许人生的哲理:该发生的事情,即便看不见也发生着;该坚守的人,即便认不得也坚守着;该坚定的信念,即便过千山也坚定着。我诚挚地感激范老师为我们争取了如此宝贵的机会,感激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无私地敞开胸怀任我们“添乱”,最感激的是我们的背后有一个日益强大的祖国。
16
学习法治文化,强化法治理念
曾梦瑶
2021年10月18日下午一点半,我们集体乘车前往中级法院参访学习。
初见那栋白色大楼,红色国徽与蓝色玻璃,构成了我对法院的初印象。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庭审现场,此前只在电视电影中见到相关场景,当法官身穿法袍走上审判席时,全场肃立,随后审理正式开始,这是一场有关工伤纠纷的案件,虽没有像电视剧中表现的那样矛盾重重,唇枪舌剑,但原告方、被告方你来我往,冷静而充满逻辑性的发言同样充满法治魅力。在偌大的庭审现场,锵锵的打字声将法理与人伦以最直观最真实的文字方式展现在两侧的显示屏上,与一双双好奇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两相对望。
随后,在老师以及法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法官书苑,新审判大楼。在诉讼服务中心,设有人工服务窗口同时也有智能诉讼服务柜台,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信访大厅,信访接待室让原本停留在政治书、报纸上的词汇以亲民的方式走进现实。走进少年家事法庭、家事法庭的时候,不同于法庭肃穆庄重的氛围,整体温暖明亮的装潢,突显出法院对特殊案件以及青少年群体的人文关怀。
参访完毕后,在范老师的主持下,我们与张士勇副院长进行了交流问答,其中提到特殊人群诉讼权益保障问题时,张副院长向我们介绍道,目前法院的基础建筑设施针对残疾人有特殊安排,诉讼服务中心设有无障碍设施;另外有诉讼费减免,司法救助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增强了特殊群体的司法获得感。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云法庭的与时俱进,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立案到审判结案的全线上办理,打破时空限制。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那一行红色大字正在一桩桩案件里被努力践行着,依法治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理念,而应该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年轻而热烈的我们,将永远铭记这次特别的参访之旅,对法院的刻板印象也就此被打破,法院不再只是冰冷的审判文件、犯罪案件的聚集地,而是充满温情的人文关怀与严肃法理并存的公正证理场。在今后,我们也会将新闻传播学习与法治学习相结合,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17
法院更像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赵新宇
2021年10月18日,期待了半个多月的日子终于来临。作为三大广电学子的一员,我迈着敬慕的步伐踏入了神圣的法院审判厅。
从老牌法治类电视节目《今日说法》到网络爆火的罗翔老师法律小讲堂,再到各大高校几乎都会开设的法律公选课,其实现在非法律专业的青年们通过各种渠道对法律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这些与亲自踏入法院去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法院更像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更具程序性,严肃性,辩证性。
我所观看的是一场行政诉讼,并且是二诉。它的内容大概是远安县人力资源保障局请求撤回一诉结果——向受伤工人刘某赔偿。被上诉人刘某一方坚持认为刘某受伤属于工伤,符合工伤保险条例里的规定,应当给予工伤补偿。观看二诉现场和参观法院其他类别的法庭后过后,我有几点特别的感悟:
1.程序正义是实现普遍实体正义的必要途径。顾名思义,程序正义就是看得见的正义。审判过程被严格执行,从书记员的准备到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对事实的陈述及相互认可,从对争议焦点的认定到各方的答辩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的过程。
2.所有程序都要依法进行,用事实推进。在我看来,因为是行政诉讼所以更需要合法合规。肉眼可见的,法院遵循了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驶职权合法性的反复确认。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举例证据要有第三方证人、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是否是真实调查还是主观臆断、辩论原则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给予双方充分的辩论空间,另外,张副院长在采访中的过程回答怎样保障特殊人群的诉讼权利的回答也令人感动温暖,张副院长说法院会通过在电梯里设置轮椅,派车接送等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特殊人群的诉讼权利。
3.在实际案例中运用到的对于法律条例的解释不一。按照对于法律解释大致有几种方法:文义解释,是对文字的解释。文义解释分为:第一,是字面解释,既不扩大也不缩小。第二,语义解释。语义解释包括:一、限制解释,解释的内容要比字面显示的小。二、扩大解释,解释的内容比字面显示的大。此外还有逻辑解释或体系解释、立法者的目的解释、客观目的解释等解释方法。上诉人方和被上诉人方就法文里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可认定为工伤。”分别结合不同的法律解读方法对此进行辩论,在双方辩论的过程中,我内心的天秤不断地左右倾斜。用客观目的的解释方法来看,我认同被上诉人所解释的提前40分钟出门就为了上班,但又很难反驳上诉人一方的辩论:被上诉人做了扩大解释——正如上诉人那句话:依据被上诉一方的逻辑,受伤工人上班前在家里吃饭受伤也是工伤吗?只要有第三方(门卫)管理的场所就是工作区,那么在大门里的篮球场和菜园子也算作工作区吗?虽然答辩结束我内心更偏向于上诉人的立场,但也希望双方的合法利益尽可能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保护。
4.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原则。但是在法院我们参观的家庭调解庭、少年家庭法庭等都可以看到法院在调解方面做的努力。张副院长说为了更好提高效率,还委托相关机构进行调解,例如物业纠纷委员会、医患纠纷委员会。我遇见的一个法学老师说:法律是利益表达和平衡。法院所做的更多的应该还是调解,下法庭后双方的针锋相对不是法院的最终目的,而是以公正的视角尽可能使双方和解。
这是第一次来法庭,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从法律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用理性的眼光审视事件,我敬佩每一位公正的法官,秉公执法多年的背后是对法律不变的信仰。
饮冰多年,难凉热血。向法律人致敬。
供稿丨宣传处、三峡日报
校对 | 石志宏
审核 | 陈 震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