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新增一起高校聚集性疫情。北京市召开第39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最新进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现场获悉,近期,本市连续多所学校检出阳性感染者,说明首都高校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要部位。针对此次发生的中国传媒大学疫情,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要全力以赴做好校园疫情处置,抓紧溯源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尽快查清感染来源。
昨日0-15时新增8例
包含发热门诊筛查1例
据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9月9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4例,均为隔离观察人员。其中,海淀区8例、昌平区6例,均为轻型。另有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已通报。
9月10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8例。其中,发热门诊筛查人员1例、隔离观察人员7例;朝阳区7例、昌平区1例;轻型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上述病例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已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对涉及的风险点位进行排查,对各类风险人员实施分类管控。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感染者87:通过发热门诊筛查发现,高校学生,现住朝阳区中国传媒大学。9月4日乘坐CZ5614航班抵京,9月5日入校后未出校。自述9月8日出现发热等症状,9月9日就诊,当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9月10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
感染者88、89、90、92、93、94:均为感染者87的同校学生。分别于9月3日、4日抵京,入校后均未出校。自述9月6日至9日分别出现乏力、咳嗽和发热等症状,9月9日、10日作为感染者87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报告结果为阳性,感染者94于9月10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余感染者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
感染者91:为感染者30的同校学生。9月9日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报告结果为阳性,9月10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核酸初筛阳性人员2例:均为感染者87的同校学生,9月10日作为感染者87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初筛结果为阳性,正在复核中。
抵京返校学生
提倡点对点闭环管理
昨日,北京新增一起高校聚集性疫情。徐和建强调,要全力以赴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近期本市连续多所学校检出阳性感染者,说明首都高校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要部位,必须高度重视,要在最短时间内围住、捞干、扑灭新发疫情,坚决打赢这场歼灭战。针对此次发生的中国传媒大学疫情,要全力以赴做好校园疫情处置。抓紧溯源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尽快查清感染来源。排查要深入细致,摸清病例活动轨迹所涉风险点位、人员以及校园进出情况,确保把风险捞干筛净。对风险人员第一时间分类管控,对密接者应判尽判、应转尽转、应隔尽隔。高质量开展核酸筛查,有序组织现场采样,做到快检快出、全覆盖不遗漏。
徐和建表示,要加强校园防疫管理和服务保障,迅速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坚决防止风险外溢,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全市各高校要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举一反三找问题补漏洞,严格落实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织密高校防疫防线。严格校园网格化管理,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加强防疫管理,落实落细校园防控措施,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备足防疫物资,加强环境消杀,做好师生个人防护,做好校园生活服务保障。
刘晓峰提醒,对抵京返校学生提倡点对点闭环管理,指导学生抵京后7日内不出校、不串门、不聚集,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不开展线下聚集性活动。
中国传媒大学
3栋楼划为高风险区
据朝阳区副区长孟锐介绍,9月10日0时至15时,朝阳区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7名,均为中国传媒大学在校学生,已转入定点医院治疗;另有2名核酸初筛阳性人员,均为隔离管控人员,系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
截至9月10日15时,共判定密接584人,涉及朝阳区人员均已落实隔离管控措施,涉及外省区人员已转办协查。同时,科学划定风险区域,经市区疾控专家研判,病例居住地中国传媒大学23号楼、36号楼、55号楼划为高风险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中国传媒大学北苑餐厅、40号楼、南苑餐厅、22号楼划为中风险区,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
孟锐介绍,发现疫情后,朝阳区与学校密切配合,有序组织对全校师生开展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9月9日,朝阳区第一时间对中国传媒大学进行临时封控,学生实行网格化管理,足不出宿舍,300余人采样队伍,连夜逐个宿舍进行上门核酸采样。同时,加强周边重点区域管理,适当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对周边梆子井学生公寓、中传国际交流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及邻近的珠江绿洲家园小区进行临时封控,并进行全员核酸采样。9月9日共采样22047人,除2人核酸检测初筛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
同时,坚持人、物、环境同检,连夜开展环境采样,共采集环境核酸样本1190个点位,除病例居住宿舍、卫生间、水房5件环境样本为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解丽 王斌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