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考研(海南大学考研好考吗)

海南大学考研,海南大学考研好考吗新成果海南大学罗杰教授团队, 鉴定一个调控水稻多种营养代谢物积累以及食味品质的QTL位点新突破海南大学在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面,取得…

海南大学考研,海南大学考研好考吗

新成果


海南大学罗杰教授团队, 鉴定一个调控水稻多种营养代谢物积累以及食味品质的QTL位点

新突破


海南大学在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面,取得新突破

新奖项


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云永欢副教授,荣获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青年奖

新进展


海南大学杨玮枫教授团队,在探测分子共振光电离时间延迟方面取得新进展


海南大学罗杰教授团队

鉴定一个调控水稻多种营养代谢物积累

以及食味品质的QTL位点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全球一半人口提供热量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米的需求逐渐从“吃饱”转变为“吃好”,美味且营养的品种是后者的必要条件。以往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提高大米的食味和蒸煮品质上以满足口感需求,但改善水稻综合营养的研究相对较少。


近日,入驻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的罗杰教授代谢生物学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杂志发表了题为“The NET locus determines the food taste, cooking and nutrition quality of rice”的研究论文,鉴定了一个控制水稻多种营养代谢物积累以及食味品质的QTL位点,为水稻营养育种提供了新资源。


罗杰团队综合利用基于代谢物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GWAS)、数量性状位点分析(mQTL)、转录组测序和植物稳定转化等多种手段在水稻6号染色体上定位并鉴定了一个调控维生素、氨基酸、脂类和多酚等重要营养物质积累的位点,并命名为NET (nutrition, eating, taste)。该位点中的Wx基因除了调控水稻食味品质以外,还参与调控谷粒中维生素B1和脂类的积累,而多酚和氨基酸等物质则由NET中其他基因调控。


(图为NET的定位与鉴定)

进一步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计算遗传距离以及检测混池样品的代谢组,发现籼稻和粳稻的NET分别起源于两个不同的野生稻亚群,Wild-1和Wild-2。起源于Wild-1的籼稻中各类营养代谢物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由于其高比例的直链淀粉和低含量的脂肪酸,籼稻亚群的口感相对较差。而起源于Wild-2的粳稻因其较低比例的直链淀粉和高含量的脂肪酸,所以口感相对较好,但各类营养代谢物的含量却处在较低水平。这说明水稻育种过程中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没有得到有效的平衡。因此,为满足“吃好”的目标,有必要考虑到育种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达到两全其美,而NET可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的遗传位点之一。


(图为NET的起源和驯化路线)


综上所述,该研究鉴定了水稻中一个调控多种营养代谢物积累的QTL位点,揭示了水稻驯化过程中营养代谢物变化的遗传机制,为培育美味且营养的水稻品种提供了可能的育种方案。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罗杰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李宇飞为第一作者,海南大学博士后杨壮和杨陈坤为共同第一作者。德国马普所Alisdair R.Fernie教授,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李洁博士,海南大学青年教师房传营和金成,为该篇论文的构思与写作提供了宝贵意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2.09.023



海南大学在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面

取得新突破


我校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在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出一套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简化方法,并以我省为案例,利用该方法完成了2010至2020年省级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清单核算工作。


“相比较于一般地区,滨海湿地具有红树林、海草床、盐藻等丰富的生态资源,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源较多,因此该地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也更为复杂。”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沈义俊介绍,滨海湿地属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领域,该领域是国家温室气体清单重点评估的5个领域之一。海南大学相关研究团队结合我国滨海湿地实际情况,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3年增补:湿地》要求,以降低温室气体清单编制难度为目标,努力使温室气体清单实现流程化、自动化编制。


“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不仅是我国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具体行为,也是考核碳达峰、碳中和的依据。”沈义俊表示,通过简化滨海湿地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有助于更加精准、高效地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源,不仅能为科学评估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管理活动提供指标参考,还对降低滨海湿地碳交易项目开发成本,推动“蓝碳”项目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云永欢副教授

荣获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青年奖


近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奖仪式在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隆重举行。该奖设贡献奖、科技奖、青年奖三个奖项,本届共有8位学者获奖,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云永欢副教授荣获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青年奖。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由陆婉珍院士提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该奖的设立是为了鼓励我国科技人员投身于近红外光谱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促进和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云永欢副教授致力于近红外光谱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近年来,在复杂分析体系化学建模的基本问题上开展了化学计量学算法及应用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理论上证明了量测变量空间中变量选择的必要性,基于集群分析思路发展了多个近红外光谱变量选择方法,其中iRF、IRIV和VCPA变量选择方法受到科研人员的高度认可与使用,被引用超100次,为推动近红外光谱领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云永欢副教授简介:

云永欢,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入选海南省拔尖人才和海南省科协青年英才创新计划。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担任海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第一届海南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海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海南大学产地溯源与真实性鉴别研究科研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化学计量学算法,热带特色农产品开发利用及质量安全检测,产地溯源与真实性鉴别研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平台、海南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5篇(JCR1区16篇,2区8篇,入选ESI高被引1篇)。谷歌学术总引用次数3600余次,h指数为30。合著英文著作1部。担任《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青年编委和Biosensors期刊客座编辑。荣获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获海南大学“优秀班主任”和“五一劳动之星”等称号。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2020年度“迅杰光远杯”近红外光谱优秀论文奖。



海南大学杨玮枫教授团队

在探测分子共振光电离时间延迟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2年10月18日,海南大学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中心杨玮枫教授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健教授、宫晓春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在线发表题为“自参照分子阿秒钟探测共振光电离时间延迟(Probing Resonant Photoionization Time Delay by Self-Referenced Molecular Attoclock)”的学术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童继红与海南大学青年教师刘希望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杨玮枫教授,吴健教授、宫晓春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实时追踪超快电子动力学并对其成像是理解和探索光物理、光化学和光生物过程的核心手段。该论文首次提出了自参照分子阿秒钟理论实验集成方案,揭示了Ar-Kr+二聚体分子瞬态共振电离半径典图像,并利用直接电离电子作为分子阿秒钟的自参照指针,测量提取了电子被束缚在分子共振态的时间延迟3.50±0.004飞秒(1飞秒=10-15秒)。



该研究不仅为探测复杂体系中的超快电子动力学指明了新方向,而且为“共振态”、“激发”和“束缚”等量子力学概念提供了新的统计半径典直观图像。该论文提出的自参照分子阿秒钟方案为探测复杂体系共振态寿命提供了新途径。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及文字全部来源于文中官方宣传平台。文章转发目的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如不愿转发,联系删除。

海南大学考研(海南大学考研好考吗)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