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语文考研,学科语文考研学校排名
我觉得可能跟以下三个原因有关:
应试教育模式下,语文成绩不出彩
认为汉语是母语,所以没必要过于上心
语文在日常使用中,存在感不高,优越感不强
图片来源:网络
应试教育模式下,语文成绩不出彩
虽然……但是,当下并且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育模式仍将是“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语文并不是那种能够一下子就拉开分差的学科。
比如数学,虽然生活会欺骗你,但数学不会,因为数学不会就是不会。一道大题,动辄就是10分乃至30分的分值,会和不会,做对一步和全做对,会对最终成绩造成巨大影响。
比如英语,多背单词可以增大词汇量,多读文章可以增强语感。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就有可能做对这道题目;词汇量大,就有可能写出比较不错的作文;哪怕只是语感好,也极有可能蒙对别人蒙不对的选择题。
但语文不同。基础题部分,大家的水平基本相当;即便是后面的阅读理解和古诗文部分,无法做到全对,但带走一部分或大部分分数还是有可能的。
图片来源:网络
至于最后的压轴大题——作文,我认为想要写出满分和零分作文,都是非常难的。前者可遇而不可求,后者除非严重跑题或压根儿就没想好好写,否则绝大多数人基本都还是处在能够“正常的拿到一半分数和拿到大多数分数”这个层级上的。
这体现在第一梯队的学生身上,可能只是10分以内或者10-20分之间的差距,换算成150分的试卷,可能有人得135分,有人得120分,差距不会十分明显,否则也不可能是第一梯队了。
但换作其他科目,对于偏科严重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人数学拿满分,有人却只能拿80分,这就是70分的差距;有人英语得140,有人却只能得100,这又是40分的差距,里外里将是110分的差距。
所以,很多人感受不到语文那种能够像数学和英语一样的,基于分差而带来的巨大的差距感。
认为汉语是母语,所以没必要过于上心
在之前还流行上补习班的年代,补习的科目主要是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都很少,更不用说语文了。
提到语文,很多家长的下意识反应都是:语文还用补习?那不是母语么?
可恰恰就是这个让我们都认为不用很上心的母语,很多学生依旧读不懂阅读理解,依旧看见古诗文鉴赏就头疼,依旧对写作文犯怵。
图片来源:网络
语文在日常使用中,存在感不高,优越感不强
我们在日常学习和工作时,习惯把那些学习好的人称为“学霸”。你数学好你是学霸,你英语好你也是学霸,你理化生好那更是学霸了,这么难的东西你都会。
但我们一般都怎么评价那些文笔不错、出口成章的人呢?
呵,没想到,你还挺有才~
图片来源:网络
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呢?请在评论区留言~
学科语文考研(学科语文考研学校排名)
学科语文考研(学科语文考研学校排名)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