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本院
专业介绍
一、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背景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有着光荣的传统。从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之初的图案科算起,已历经百年,这甚至比1919年的包豪斯还早了一年。从留存至今的教学文献来看,在当时北京美术学校的先辈们所开启的课程体系,在东亚地区已较为先进。除了积极引入日欧先进教育思想外,还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意识,试图立足中国社会文化,去探寻中国设计的未来。这种筚路蓝缕的创新精神,敢为天下先,开一代风气的炙热初心,都让百年之后的我们为之动容。
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恢复设计教育,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重建设计系最早的方向之一。自1995年起,视觉传达设计就立足于央美深厚的“大艺术”基础,在“艺术——设计”之间获得了巨大势能,超越了当时国内流行的固化观念,比肩国际一流专业标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经一大批老师的辛勤实践与不断改进,视觉传达设计已成为师资力量最强、在国内外设计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设计学科核心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汇聚了众多AGI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包括宋协伟(2003)、王敏(2004)、蒋华(2006)、何君(2008)、刘治治(2010)等名师,以及广煜(2014)、方建平(2018)、丁凡(2018)等毕业生中的知名设计师。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使命
视觉传达设计是人类最早的设计形式。例如文字的发明,实现了人类心灵的共鸣与沟通,开启波澜壮阔的历史,并形成今天的文明共同体。这是一种伟大的能量,身处世界唯一流传数千年并使用至今的汉字的中华文明的我们,更容易理解这一点。一般而言,视觉传达设计是以文字与图像等视觉作为基本媒介进行沟通与传播,是涉及文字设计、图形设计、信息设计、编辑设计、品牌设计、互动设计、空间设计等多学科、跨领域的重要设计学科。
今天,设计外在的剧变,超越了设计内在的变革。因此针对原设计学科的潜力与局限,设计学科开启了一系列新兴探索,包括科技设计、生物设计、危机设计、伦理设计、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社会设计、生态设计、艺术疗愈与医疗设计、战略设计、思辨设计、设计策展等,不断试图拓展设计的认知。这也是今天设计学院教学改革的大背景。因此,重塑认知,建立真正的学科自主性,将是那些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在内的“前学科”最重要的使命。视觉传达设计依然基于央美深厚的“大艺术”传统,但不再局限于专业,而是打破原有壁垒,不断开拓边界,超越传统认知,重塑基础理解,试图建立新的认知。
这种新的认知,需要直接面对并回答那些最大的问题,需要就那些设计的根本性问题,给出自己的解答,给出前所未有的解答。同时通过教学系统,用课程与系统来描述这种新的尺度、工具、人的剧变,从而在实践层面,给予平面设计知识体系以超越性的解答。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关键词
四、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课程体系与特色
相比新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这样所谓“传统”方向,因深入基本性与根本性问题,其实反而有更大空间,有可能就设计的“下一个问题”给予超越性的解答。
一年级增设设计基础课程,下行多门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包括由视觉传达设计教师增设开源编程课程,提高学生基础软件编程及素质,以配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同时所有教授与青年教师也为一年级学生开设工作坊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及研究方向,为将来各自的专业生涯规划提前做准备。
二年级课程为基础设计课程板块,包括中文字体与文字设计、拉丁文字设计、印刷设计、版式设计、信息设计、书籍设计、品牌设计、交互设计等,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及创造力,逐步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技巧和能力,为打通超越学科的界限,建立大系统(Big Idea)设计观,建立精微广大的设计胸襟打下基础。二年级的课程,往往需要回到设计的最基本性与根本性问题中,从操作性的设计劳动中,建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坚实基础。
三年级课程为综合设计课程板块,引导学生在打好专业基础后进一步深化理解和研究: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为一种开放性、渗透性、粘合性的学科;为一种最有力量的探索、研究与革新的工具;为一种超越大系统(Big Idea)下不同学科边界的通道。课题将会研究在一切都面临重新定义的时代,设计如何重新检视所有要素与系统方法,并对受众、环境、地域、媒介、推广等策略要素进行重新定位,每个研究型课题课程都包含了战略设计、科技设计、设计思维、产业设计和设计理论五个板块内容,强调前瞻性、整体性、可持续性。三年级的课程,是基于项目的综合实践课程,通过开源性的多学科创新,建立目标导向的整合设计能力。 所有课程均以展览或汇报的方式完成结课。
2020-2021本科二年级开设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
《拉丁文字编排与版面设计》(吴帆 / 副教授;Juan Sebastian Martinez Campos / 莫斯科BHSAD教授):语言与媒介板块——字体与编排语言实践。
《复数性媒介的编辑设计》(何浩 / 副教授):语言与媒介板块——印刷与复制语言实践。
《信息与图形设计》(肖勇 / 教授;赵沅沣,德国不莱梅艺术大学硕士):语言与媒介板块——信息与图形语言实践。
《书籍设计:印刷装订与手工书》(何君 / 教授):方法与工具板块——书籍方法基础实践。
《品牌设计方法》(杭海 / 教授):方法与工具板块——品牌方法基础实践。
《品牌身份:符号、体验与策略》(王捷 / 副教授):方法与工具板块——IP化品牌方法进阶实践。
《中国传统文字设计的现代性》(王子源 / 教授):技术与环境板块——中文传统与汉字环境的设计基础实践。
《交互设计与动态图形》(陈慰平 / 副教授):技术与环境板块——交互与动态图形技术基础实践。
《视觉传达设计精读与研讨》(潘镜如 / 副教授):历史与理论板块——平面设计史论背景的深读。
五、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课程举例
01
汉字作为方法
本科二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蒋华 / 副教授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主任
严永亮 / 仓耳字库艺术总监
这是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开设了8年的二年级课程(之前名为:心手合一:中文字体设计基础)。课程的目标,探索如何建立一条简洁、激进而结实的路径,以深入中国文字设计的核心模式语言?异于西文字母逻辑的中文,其本身既是设计对象,同时往往也是东方独特创作范式与设计方法之源流。课程将一起心手合一地沉入那些古典杰作,在“无限书写”与“无限构成”之间,在经典文脉与个人才能之间,将文字设计内化为每个人的生命实践,以获得一种欧阳询所说的“心眼准程”的设计经验。
通过重新回到一条古老而激进的实践路径,年轻的学习者们一起回到中文书写性与复述性的原点,直接探索中国文字设计的真实、有效、生动的设计方法。这一探索也因近年亚洲文字设计的觉醒,而备受世界学界关注。
02
Mapping信息与地图
本科二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吴帆 / 副教授
《信息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基础课程,不同于以往“全知视角”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本次课题以“Mapping地图与制图”为切入点,强调的是一种连续观察,发现并挖掘场地隐藏特征、以呈现空间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设计者对空间场所的文化语境进行发掘、理解和梳理,最终树立对场地空间的基本概念和独特态度,以此作为信息设计的基本原点和策略。这种具有个体认知态度且又超越自我小格局的独特性恰恰是在今天信息时代、AI时代、大数据的背景下,信息设计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的宝贵价值和长久生命力的所在。
课题 1 :Mapping CAFA
在美院校园范围内自行选择以下一种或一个对象:物品、现象、人群、系统、场地完成一张主题地图。
课题 2:场域地图 Site-Specific Map
以美院为中心,三十分钟步行圈为场地完成一张主题地图。
◎ 学生作品结课展示
03
印刷装订与手工书
本科二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何君 / 教授
本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方向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旨在通过四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籍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种传统媒介如何去影响设计的概念与手法,掌握如何把电脑中的一个虚拟构想变成一件纸面物质的基本技能。通过课程让学生对书籍设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作业训练,掌握基本的印刷装订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掌握的装订方式:1/蝴蝶 2/锁线胶 3/骑马钉4/经折装 5/平订 6/裸背。了解并掌握1/模切/激光 2/烫印 3/UV 4/起突/压凹四种印刷工艺及文件制作。
04
书籍设计2——编辑设计
本科二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何浩 / 副教授
书籍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和持久的印刷物之一,同时也在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如今,人类的阅读进入了千年一遇的新时代,“数字技术”“互联网” “微博”“微信”“电子书”……这些既关联又支离的新词汇构成了一个全新的阅读图景,近些年,关于纸质书的当下和前景是文化与设计的热点话题。其实,如同当年摄影对于绘画的冲击不仅没能使绘画消亡,反而为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使绘画变得更为开阔和更具活力——在经历了数千年对外部的观看之后,终于有机会藉此开启了对于自身内部的审视——从此格局巨变。纸质书亦然。面对当今日益多元的阅读媒介,纸质书也势必会从过去单一的记录和叙述功能中蜕变、升华,重新审视自身作为不灭的实体物质所需具备的恒久、隽永、质感、温度……,而这些正是需要通过更具前瞻性与洞察力的编辑、设计来得以实现。
05
视觉策略与整合设计
本科三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杭海 / 教授
林存真 / 教授
王子源 / 教授
肖勇 / 教授
刘波 / 教授
吕越 / 教授
谢梦荻 / 讲师
Ben Hughes / 外请 英国工业设计师
本课题为研究型课程,将整合符号传播与战略路径、品牌设计与策略推广、纹样再设计、图形设计、运动时尚与新美学、公众产品设计、合作创新与品牌再造、国家形象视觉输出等跨界课程, 以国家形象设计、国际赛事形象设计为大的线索,八项子课题按各自专业方向进行研究与深化,在保证每一门专业课程品质的前提下,汇聚思想、分享经验。课程通过对系列国家或区域品牌形象的分析和梳理,对当今国际公共政策与定位的讨论,对当代产品设计的新定义,对新技术与国际传媒的研讨以及对跨学科设计思维和语言更迭的思考等,让学生理解国家符号、品牌价值、形象要素之间的关联,并探讨重新定义、再次出发的可能。
06
元数据:物质世界的批判性平面设计
本科三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何君 / 教授
刘治治 / 讲师
吴帆 / 副教授
课程以学期项目(Project Base)的方式,重新审视在今天物质世界中的建筑、产品、摄影、首饰、时尚、数码等这些广义设计学科,将之置入一个更大系统中重新审查与定义其边界与内核,通过所有学生持续自主贡献建立一个共享的“数据池”(Data Pooling)计划,以作为人类设计知识与智慧的共享与生产的隐喻。最后以一种超越性的方式,将设计议题拓展至边界之外的元设计、超设计、非设计或前设计,建立不同方向的研究路径,并建立各自新的核心设计议题,以批判性地探索隐藏在这些彼此相连的设计学科间的内在的巨大系统,以及每一个设计切入点所处的母体本源,以期形成真正的学科互涉。
07
中国传统文字设计的现代性研究
本科三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王子源 / 教授
Ahn Sang-soo安尚秀 / 外请 客座教授 首尔文字设计学校(PaTI)校长
深化文字设计(Typography)的定义与理解,理解中国文字(包括符号等)的社会性和专业性,即文字及文字应用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产生、方法及影响,亦即文字设计的价值观。同时借鉴相关国家和文化(如拉丁文文字设计)的经验,从文字的文化叙事、历史叙事、场景叙事等角度发现中国传统文字设计的现代性基因及发展的可能性。现代在未来也会成为传统,所以广义的设计应该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而现代性研究将是了解设计的变与不变并鼓励个人能力和经验。此课程中将对中国传统文字设计做现代性研究的解读和实践。
08
升维设计——机器学习与设计推理
本科三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王捷 / 副教授
蒋华 / 副教授
高峰 / 外请
栾轩 / 外请
升维设计课程源于201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开授的“像机器一样思考thinking Like machine”课程,作为视觉传达专业设计方法的探索。课程从方法底层通过对数学模型、逻辑方法、人工智能的工作方式的理解,理解借助更加智能的工具,设计策略和思考路径的巨大变革可能。
今天设计师介入最大维度的社会生产中,最大的困难来源于想象力和生产关系的匹配。工业文明下的沿袭而来的方法经验,不足以应付今天极快速生产形态的变化,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的问题背后都交织着复杂的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介入。设计师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迫切的需要去理解新工具的运行方式,理解算法算力带来的思考维度,更大数据密度,更深纬度的策略依据。
从99%开始的问题解决,需要设计师理解自身思考维度的优势劣势,向超级工具学习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借助智能工具并以之为思考的起点,着力于动因、规则、变量设定带来的策略变化。而我们也将习惯在更复杂的问题解决路径中的不求甚解,反向审视自身优势与可控、有效的、更加充满人性关怀设计输出。
08
物联网交互设计IoT IxD
本科三年级课程
任课教师
陈慰平 / 副教授
2020年有超过500亿的电子设备连接到互联网。这些设备的连接,将会为设计领域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网络互连能够实现的功能将会在现今智能发展的基础上再跨出一大步;同时,5G时代的到来,也会促使交互设计正式进入物联网时代。
在这种趋势下,交互设计将赋予后个人计算机时代新的定义,人、工作与技术之间的整体关系将会发生质的改变。交互设计的作用必将日益凸显,一方面可以将技术变得更具人性,而不是夺走人性;另一方面也必将会引导人们有取舍地使用越来越繁多物联网产品,可以说,只有将交互设计完美无缝融入的物联网产品,才会真正实现其预想功能,走入目标人群的日常生活。
课程按三大版块进行教授:物联网导论(设计理论)、平静技术设计法则(设计思维)、物联网交互设计(科技设计)
六、走向新设计
今天的世界正经历剧烈而深刻的变革,新技术的发展,影响到未来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在这个变化时代,设计的定义正被改写。
同时,面对全球性的疫情危机、人类生存的困境,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危机和政治关系改变着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模式。危机时代,设计也必须直面人类未来生存模式。
在此背景下,今天的设计实践、设计教育与设计学科,并不仅仅是对于我们所处的这个变革时代的回应,更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实验。这将是一种不断回到本元,也不断拥抱开源的进程。这一进程,不再如之前的百年不断引进模仿跟随,而将是今天的我们,从整个人类出发,在我们星球的无边无际的天空下,在厚重宽广的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行动。行动本身,将不断重塑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认知——一种走向未来的、前所未有的新设计学科。
|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在视觉文化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跨界融合发展已是必然的趋势下,基于中央美术学院深厚的艺术教育传统氛围的基础上,对学生不局限于具体的单一专业特性加以训练,而是更加开放对学科基础的理解,强调综合的「设计」概念的认知。最终培养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基础,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储备,批判性的思维,广阔的学术视野,创新的开拓能力,以专业的态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服务于社会的设计师与研究者。
视觉传达考研(视觉传达考研考什么)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