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我也是带着做一名老师的理想来到了南师求学,成了当时生物系的一名师范生。今天,我既是以校长、老师的身份,也是作为各位师范生同学的‘学长’,和大家交流‘学为教育家’这个话题,表达对师范生特殊的感情和特别的期待。” 11月4日,校长陈国祥与1365位师范专业本科生、758位教育类研究生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共上“师范生第一课——学为教育家”。
从2010年开始,南师大就有校长给师范生上第一课的传统,主题都是“学为教育家”,可谓南师大的传统和特色。为什么要由校长来给师范生上第一课?上课伊始,陈国祥首先聊起了校长给师范生上第一课的初衷。陈国祥说,南师大以师范立校,在119年的办学过程中,师范传统一脉相承,涌现出了一大批教育家,为国家教育事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首届中国“当代教育名家”评选名单中,该校教授和校友(鲁洁、朱小蔓、胡百良、杨瑞清)4人入选,在新中国60年江苏教育最有影响人物(20人)中,有8位是该校的校友和教师。(吴贻芳、陈鹤琴、鲁洁、朱小蔓、王湛、侯晶晶、杨瑞清、胡百良)。在“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前四批共200名培养对象中,校友接近半数。截止今年1月,南师大在江苏省教育界(含普通中小学、职业高中、职业初中、成人中专、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教研室、机关等)的在职校友约10万人。教师教育是南师大最大、最亮的金字招牌,校长每年给师范生上第一课,既是为了突出学校的教师教育特色、优势和传统,也是为了鼓励师范生在全校发挥标杆作用,肩负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时代重任,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围绕主题“师范生的志向与规划——学为教育家”,陈国祥从三个方面讲授了第一课。
陈国祥结合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变迁历程,把南师大教师教育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进行了介绍,感受南师历史上的教育家故事。
第一阶段:1902-1951年,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办与中国教师教育的起步;第二阶段:1952-1983年,师范学院办师范;第三阶段:1984-2004年 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第四阶段:2005-2017年 奋进在新世纪的南师教师教育改革;第五阶段:2018年-至今 新一轮教师教育改革:探索一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陈国祥说,回顾南师大近120年的教师教育历程,学校见证了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萌芽、发展和壮大的全过程。而其间,南师大在不同时期均涌现出了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人才,强大助力了国家的事业发展。在近120年的办学延承中,对中国教育的探索与先行,对民族振兴的追求与奉献,始终是南师大的奋斗目标。
“放眼全球,新媒体、数字媒体、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与应用,还有突发的新冠疫情,正在引发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重塑教育形态。立足国内,国家政策、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正在对未来教师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陈国祥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深刻分析了南师大教师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建设目标: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职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师角色:为未来教育做准备”、“教师使命:卓越的人民教师”这几个方面,陈国祥深入阐述了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和职责。
长期以来,南师大立足江苏,面向全国,以培养一流师资为宗旨,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己任,为江苏省及全国累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质师资。近五年学校累计为江苏和国家培养超过8500名教育类的本硕学生,对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前国家深入推进“双减”政策、“民办学校转公办”等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教育公益属性,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国家在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同时,也在深入推进教育公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在同学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你们会更加清楚地看到、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早在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就提出了要培养教育家的目标。教育家是教育人才专业化成长的最高阶段,要成为教育家,首先应该成为一名好老师。”
陈国祥从四个方面对师范生们学习成长提出要求。 一是希望同学们锤炼高尚师德,涵养厚生品格。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二是希望同学们坚定教育志向,勇于追求卓越。三是希望同学们提升综合素养,成为复合人才。四是希望同学们历练创新才干,建立时代新功。
陈国祥围绕提升创新素养方面对同学们寄予期望。一是要使自己成为创新人才。同学们在各自所在学院学习时要夯实自己的学科专业基础,追踪前沿科技动态,勇于创新探索,不仅在教育教学技能上,在学科专业上也要拥有深厚底蕴和创新素养。二是要使自己成为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师。同学们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在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方面勇于探索,从实际场景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推进教育创新。要呵护好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要具有专业的能力和素养做好学生创新创造的引路人,把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职责。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吴红鲸 王尧 通讯员/许琳 徐翎 编辑/汪泽)
南京师范大学研招网(南京师范大学研招网分数线)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