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无论卷种是一,二还是三,其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整个考研过程的艰辛程度,也决定了考研的复习总效果。考研不足100天,专业课如何提升一个level ?了解更多猛戳
数学,无论卷种是一,二还是三,其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整个考研过程的艰辛程度,也决定了考研的复习总效果。前者是因为数学的确难,和本科的数学课相比,跨度大;后者是因为数学分值150分,所占比例要大很多。
因此,在考研数学的备考中,结合近年的真题情况,有三点需要考生始终谨记在心的关键点:(1)打牢基础,消灭知识盲点;(2)多做习题巩固知识点;(3)紧贴真题,掌握重点。
从暑假到现在,无论有没有参加数学辅导班,理应完成了第一次强化训练,那么有些进度快的同学如今已经开始做真题了,而进度稍慢的同学可能还在习题中挣扎着。无论如何,如果要给出一个做真题最晚的时间,那我的建议是,最晚不能晚于11上旬。
还没有做完习题第一遍的同学也不要着急,就如和英语的冲刺策略一样,复习最忌讳的就是囫囵吞枣般地刷遍数,赶进度。还是那句话,我们要的是复习效果,没有复习效果的赶进度,都是耍流氓。
在介绍考研数学的冲刺策略中,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大家在最后的80天中,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冲刺用书一般来说其实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真题集,重中之重;第二种就是模拟题,无论它以啥书名出现。和考研英语一样,考研数学的备考还是要紧抓真题,吃透真题,辅以模拟题来强化知识点应用技能,但是不宜过多。
真题解析书,在过去几年里,李正元和范培华合著的《数学历年真题解析》(以前叫二李),这本书前十几页是以一套一套的试题出现,然后再按知识点和题型进行试题分类,配以详细解析。这些都是形式上的问题罢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在解析真题的过程中,精析题目,步骤严谨,书写规范,而且还提供多种解题方法,有些题目还会配以实用度较高的解题思路。这样的解析在同类书中算是极为少见,因为目前市面上的真题解析书。因此,这本真题解析书我是认为考生必备,至于其它解析书,买或不买,看大家的心情和钱包的厚度。我知道今年有老师出了一本把历年真题囊括的真题解析书,我也没有看过,也无法作出评价,但是,二李的这套真题书还是需要买的。
真题书的使用也是一个值得讲究的问题,是一套一套做呢?还是分题型做呢?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先做一两套,如果分数让你很难受,那么就放弃一套一套做,去分类攻克题型,并且留最新一年的真题出来做模拟测试,当分类题型你都吃透了,那就一套一套地做,这就相当于真题复习的第二遍。如果分数让你很爽,那就一套一套做,也是留最新一年的真题出来做模拟,然后再做分类题型,这也相当于真题复习的第二遍。
那么对于复习进度稍慢的同学,可能1000题(或同类强化习题集,下面统称为1000题)第一遍都没有做完,心态方面稍微欠稳,担心第二遍不够时间,怎么办呢?
我在这里推荐一个方法:
把1000题做完之后,开始做真题,按照分类题型来做,同时,分出一定时间,做1000题,不过,顺序要颠倒过来。比如,我做真题的极限这一章分类题型,然后做完之后,再做1000题的二重积分,或者级数等后面的章节。这样的做的好处有两个:稳住心态,心态最重要;不会忘却太多知识点和解题技能。当然,对于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这两个内容稍微少的科目,完全可以真题做线代,1000题做概率论。
那么一天的复习时间究竟要多少呢?我以前做过一个统计和查阅过资料,一般来说,对于数学而言,两个小时以上的复习时间才能进行有效的复习,而结合实际情况,最好是每天分四个小时给数学。这就相对合理很多,当然,复习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迄今为止,我们应该能够体会到,考研数学题目的特点就是一道题包含两个或以上的知识点,题目是考察知识点的形式。这个形式就很重要了,因为我们做题,首先就是要拆这个形式,要明白这道题究竟考什么,然后我们才能调动相应的知识点,启动相应的解题技能。
所以我们在研究真题的时候,需要更多地去从思维角度去入手,去看这道题,是如何把各个知识点融在一道题目中,怎么去识穿这些命题人的把戏?其实对于很多经历过1000题的考生而言,难点往往是在解题的第一步上,所谓的第一步就是如何确定切入口,而这个就是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了。剩下的解题过程,说得夸张点,你只要细心点,公式记牢点,就很难出错。
第二类书是模拟题,模拟题有很多,一般都是做完真题之后用来练手,它也可以穿插在真题复习中,怎么样都可以。模拟题不宜过多,我个人觉得一本就足够了。有几本可以推荐:
(1)考研数学全真模拟经典400题
(2)考研数学最后冲刺超越135分+
这两本,400题的题目其实挺好的,有些题目涉及到三个或以上的知识点,也出现了一些迄今还没有出现过的知识点联合题型。计算量适中。超越135+是分专题的,每个专题都会给出一些思路介绍和解题方法总结,可以作为解题的思路指导,有时间就练练里面的题目,当然,题目偏难。
张宇的命题人八套卷计算量太大,汤家凤的最后八套卷和杨超的模拟题都稍微偏简单。其它小众的就不介绍了。
希望以上对大家有所帮助。
P.S.由于我已经近两年没有接触考研数学的,我现在写数学的备考文章也是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这将是我最后一篇关于考研数学的文章,以后会把精力更多专注于英语备考方面,或许还会有政治的内容。谢谢大家一直对我写的数学备考文章的支持。
(实习编辑:孙慧敏)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