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秀荣教授大家都熟知了吧!肖大大的政治三件套也是多年畅销考研书籍,其中1000题深受各位同学好评。今天我们就说说肖大大1000题里面思修部分的重点难点精华部分。
已经做过1000题或者看过的同学都知道,肖大大特别有心的在书中用颜色区分重难点,也就是绿字部分,帮帮就是把绿字部分总结出来并进行适当的扩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温馨提示小可爱们:文末会有之前整理的浓缩知识点的汇总链接哦!马哲、毛中特和史纲一应俱全~
一、单选题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是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有机融合。
2.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4.现阶段青年一代应当树立的共同理想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5.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6.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是其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
7.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10.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11.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是最基本的功能,此外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12.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13.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
14.中华传统美德包括: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比如:“夙夜在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义然后取”。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兼相爱,交相利”等。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比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等。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比如:“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比如:“修身、克己、慎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吾日三省吾身”、“善养吾浩然之气”、“察色修身”、“以身戴行”、“自省、存养、克治、知耻、慎独”等。
15.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16.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1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18.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19.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2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注意:一般“保证”都是指“党的领导”)
2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道德,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3.程序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
合法性是指,程序允许合乎法律的规定,有关机关或个人不得违反或变相违反。
中立性是指,程序设计和运行应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得偏向任何一方。
参与性是指,案件或纠纷的利害关系人都有机会进入办案程序,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意见主张,为解决纠纷发挥作用。
公开性是指,程序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以接受各方监督,防止办案不公和暗箱操作,让正义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时限性是指,程序的运行必须有合理的期限,符合时间成本和效率原则的要求,不得无故拖延或没有终结。
24.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是法律权利区别于其他权利的根本所在。
二、多选题
1.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体现在:
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可以将思想道德有机融入法律体系,让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使思想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切实遵循。
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有助于增强人们信守法律的思想道德水平。
2.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体现在:
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当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思想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方式更加广泛灵活,可以弥补法律调整的短板,与法律一道共同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
3.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4.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必须认识到:
幸福都奋斗出来的。
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幸福是相对的。
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可以相互促进。
人的幸福不能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是幸福更重要的方面。
5.根据不同的标准,理想可分为: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从主体上划分)
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从时间上划分)
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从内容上划分)
6.理想信念的作用和意义:昭示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7.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
第一,社会理想指引着个人理想。
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而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引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第二,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8.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主要有: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9.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关联(辩证统一)具体体现在:
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的时代精神,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之中。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自觉回应时代的要求;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必须立足民族精神的根基。
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交融汇通,使得中国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性。
10.文化传统:
是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
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
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11.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是因为:
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体现了时代精神。
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14.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15.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首先,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其次,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再次,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
最后,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
16.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
用善恶标准去评价。
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
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
通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个人的道德风范来调节利益关系。
17.道德发展的规律是: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
18.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原因是: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19.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
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三是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这是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0.诚实守信: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
21.职业道德中的诚实守信,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22.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良好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和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3.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
夫妻和睦(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24.锤炼高尚道德品格,要努力:
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向道德模范学习。
25.法律的国家强制性表现为:
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26.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
法律的执行、适用、遵守:是把法律规范转化为法律实践,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
27.依法办事的含义:一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28.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改后的宪法:
全面体现了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成果。
体现了我们党依宪执政、依宪治国的理念。
更好地体现了全党和全体人民的意志。
更好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更好地适应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为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29.回顾我们党领导的宪法建设史,可以得出这样几点结论:
一是制定和实施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
二是我国现行宪法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三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扬民主,领导人民制定出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
四是党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这是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30.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社会主要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3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属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政治制度。
32.《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她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3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意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是全国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34.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5.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利于:
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预防特权思想和各种潜规则的侵蚀。
贯彻执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
维护法律权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确保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6.权利制约的内涵(要求)是:
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37.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
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38.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39.我国选举法所规定的选举原则和制度主要包括:
平等选举原则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
秘密投票原则
自由投票原则
以及地域代表制、职业代表制、混合选区制、多数代表制、委托投票制等。
三、材料分析题预测知识点
1.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2.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为什么还要弘扬爱国主义?
第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内功之本,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很多障碍和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第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3.共享经济不意味着无序竞争
共享经济存在于公共生活中,公共生活就需要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共享经济需要有序的公共生活。
4.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空间也是公共领域。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既要唱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我们既要充分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构建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5.为什么要修改宪法?
第一,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
第二,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零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我国宪法必须跟随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
►友情链接:肖秀荣1000题精华知识大汇总(点进去就有你想要的~)
►本篇为考研帮综合整理,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实习小编:加油猪)
肖秀荣1000题思修部分浓缩精华必背!
肖秀荣1000题思修部分浓缩精华必背!
摘要:肖秀荣教授大家都熟知了吧!肖大大的政治三件套也是多年畅销考研书籍,其中1000题深受各位同学好评。…
肖秀荣1000题思修部分浓缩精华必背!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