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其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革命运动,这些都需要考研er大量的去记忆。那么在近代史纲要里主要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呢?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帮帮为大家总结了一份近代史重要事件汇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哦!
一、党的十七大
(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共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二、洋务运动
(1)背景:国际背景: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国内背景: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①历史作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②失败
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原因: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维新变法
(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2)内容: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中国近代高等国立教育的开端)。
(3)意义与教训
①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②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不敢否定资本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害怕人民群众)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戊戌政变)。
教训:暴露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四、辛亥革命
(1)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的破产;社会矛盾的尖锐和人民群众的反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2)纲领: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②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是纲领的核心。③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的意义: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3)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代表人物: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
内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但这场论战也暴露出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①辛亥革命的成功: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②辛亥革命的失败
意义: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客观原因: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主观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表现在: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五、五四运动
(1)依据: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过程:a.学生群众出现在斗争前面(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b.上海工人罢工;(标志着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走上了政治舞台);c.商人罢市和学生罢课;d.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4)特点: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六、邓小平南方谈话
(1)内容: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③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④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⑤强调加强党的建设。⑥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2)意义:科学地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内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含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主要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八、土地革命
(1)兴起: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是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折);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广州起义。
(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土地政策: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3)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了成熟。
②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
九、解放战争
(1)两条战线:①人民解放军的自卫战争: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标志:三路大军相互策应。)
②第二条战线(辅助性的,但仍然起重要作用。):国民党失去民心;学生运动;人民民主运动。
(2)敌后
①土改文件:《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②内容:
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纲领:《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
基本原则: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得损害中农的利益。
意义: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人力和物力的支援;是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3)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
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它们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民盟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的标志:1948年1月,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
民主党派地位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
党对民主党派的政策:积极的争取和团结。
意义: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愿。它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与其它民主党派对国家政权的关系问题。
(4)资产阶级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帝国主义列强不允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十、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内容: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2)意义: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十一、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意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④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胜利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胜利经验: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⑤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十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内容: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②结束了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③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⑤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三大法宝:
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后者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方针:必须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主要形式:长期的武装斗争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③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方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培植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内斗争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并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
十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一化三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的依据: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②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③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④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的经验: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运动和对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表明我国已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
意义: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
十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爆发原因;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2)施政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和《资政新篇》(第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3)意义和局限性
a.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b.失败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和面对的敌对势力的强大。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十五、中国共产党诞生及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
(1)原因和条件: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3)过程:五卅运动、北伐战争的胜利,失败(标志: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4)大革命失败原因:①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客观);②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领导权。(主观)
(5)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①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②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③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④加强党的建设。
(6)大革命的意义:①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②它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提高了政治觉悟,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③它提高了中共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实习小编:加油猪)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