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收藏】2023考研政治:思修法基-思想高频考点汇总

【精品收藏】2023考研政治:思修法基-思想高频考点汇总



  摘要:思修法基这门课程是整个考研政治当中最为简单的科目,知识点通俗易懂。这就要求大…

【精品收藏】2023考研政治:思修法基-思想高频考点汇总

  摘要:思修法基这门课程是整个考研政治当中最为简单的科目,知识点通俗易懂。这就要求大家在这个模块上面尽量不丢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掌握思修法基的高频考点,尤其是分析题的相关知识点,从本期开始,文娟老师将带领大家了解思修法基这一模块。

  【温馨提示】思修法基这门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分析题考察的关键,重点在于能够找出这三个部分的高频知识点,将分析题的知识点熟记于心。

  【思想篇逻辑图】



  ►专题一人生观

  一、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考点1.人生与人生观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

  (1)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2)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对“人应当如何活”的回答,是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3)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4)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关系

  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中,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3.人生观和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1)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同时,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也无法生活。社会成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需要的反映。个人利益的满足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3)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正确的人生观

  考点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为理论基础,指明了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确立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原因:

  (1)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地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了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

  (2)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不断培养高尚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考点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考点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1.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1)标准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2)方法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发展和发挥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其人生价值实现的程度。人的能力具有累积效应,能够通过学习、锻炼而得以提升。

  三、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考点1.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1)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幸福是相对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标准。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和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过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我们要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德性和人格的高尚,注重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

  (3)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不要惧怕一时的失。

  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正的快乐只能由奋斗的艰苦转化而来。

  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顺势而快上,乘风而奋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在人生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

  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的价值却是无限的。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却能追求

  生命应有的高度。

  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范畴。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考点2.反对错误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考点3.成就出彩人生

  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与历史同向。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尊重顺应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准确把握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时代责任感,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同命运。

  (2)与祖国同行。自觉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自觉与国家和民族共奋进,同发展。

  (3)与人民同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青年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美好的人生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每个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专题二理想信念

  一、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考点1.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


  1.理想的的内涵与特征

  内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特征:

  (1)超越性。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科学的理想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

  (2)实践性。作为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结晶。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以实践为桥梁,化理想为现实。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3)时代性。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有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理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内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为人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地精神动力。

  特征:

  (1)执着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2)多样性。具体表现:①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信念;②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在信念体系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高层次的信念。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信仰有盲目和科学之分。

  3.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总是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离开理想这个人们确信和追求的目标,信念无从产生;离开信念这种奋斗目标的执着向往和追求,理想寸步难行。在此意义上,理想和信念难以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正因如此,人们常将理想与信念合称为理想信念。

  考点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地动力。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理想信念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尺。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

  二、崇高的理想信念

  考点1.信仰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3)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持久生命力。

  考点2.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地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地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地领导核心。

  2.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1)共产主义是现实运动和长远目标相统一的过程。有人认为,共产主义理想离现实太遥远,是无法实现地,这实际上割裂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关系。事实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践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种认为“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艰辛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考点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辨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在理想现实关系上的错误认识

  ①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②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觉得理想遥不可及,丧失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和勇气,甚至最终放弃理想。出现这些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2)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

  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二者的矛盾和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不能把二者割裂开。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一方面,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观念的变化,只是赋予艰苦奋斗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另一方面,讲艰苦奋斗,也并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

  考点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坚持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相统一,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含义: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关系:

  (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它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是个人的联合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密不可分。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个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考点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1)立志当高远。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

  (2)立志做大事。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立志须躬行。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中国古代先哲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中做起。

  ►专题三中国精神

  一、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考点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崇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追求。中国古人在义利观上主张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先义后利,在理欲观上主张导欲、节欲,强调用道德理性和精神品格对欲望进行引导和控制。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是古代思想家们的主流观点。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是中国古人崇尚精神的典型体现。儒家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墨家把“兼相爱,交相利”作为理想。无数志士仁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实现理想而上下求索。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将“立德”置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中国古人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认为教化的目的是“明人伦”,是培养有道德的人。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子谓“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关于理想人格,儒家把“君子”、“圣人”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道家推崇逍遥于天地之间的“真人”、“至人”,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呼吁“新民”的理想人格。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考点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含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2)内容:

  ①伟大创造精神。(伟大思想巨匠,伟大科技成果,伟大文艺作品,伟大建筑工程。)

  ②伟大奋斗精神。(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开拓海疆,开垦粮田,治理江河,战胜自然灾害,建设城镇乡村,发展产业。)

  ③伟大团结精神。

  ④伟大梦想精神。(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

  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含义: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2)作用: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3)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中华民族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美中国人,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改革是破除社会发展障碍、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引擎,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勇于打破与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不相吻合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束缚,从不合实际、不合规律的观念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错误和教条式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体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甘落后、固步自封,也不满足于取得的成就。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奋发精神和竞争意识;体现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自觉回应时代的要求,推动民族精神的不断革新;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必须立足民族精神的根基。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

  考点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高扬的精神旗帜为指引,以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支撑,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2)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3)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考点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1)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基本要求

  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

  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传统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④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国家,拥护国家的基本制度,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维护国

  家安全和统一,捍卫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3)特征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

  考点2.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成功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要自觉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中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4.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1)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立足民族,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实际上是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本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2)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如何共同建设一个持久、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发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追求。新时代弘扬面向世界的爱国主义精神,意味着我们要有更加宽广的世界胸怀和全球视野,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考点3.做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而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只有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1.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1)推进祖国统一,必须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2)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的关键。

  ②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③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④反对“台独“分裂图谋。要贯彻《反分裂国家法》,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损害两岸关系政治基础的言行。

  2.促进民族团结

  ①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

  ②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

  ③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⑤认清“藏独”和“疆独”等各种分裂主义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分裂分子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坚决斗争。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①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②增强国防意识。强大的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

  ③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三、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考点1.创新改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变通求新、因革损益、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与日偕新等思想观念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勇于创新创造的民族禀赋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考点2.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1)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2)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今天,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越来越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进,赢得优势。

  (3)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让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考点3.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2)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投身创新实践。

  专题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考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基本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回答的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价值目标,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考点2.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大而深远。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3)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坚定价值观自信

  考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考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同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相适应,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价值表达。它从价值观的层面,清晰地展现了我们所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追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展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性、可信性的检验。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推进,也不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丰富而鲜活的时代内涵,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及有力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相应条件。

  考点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还源于它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实现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前提和制度保障,使得自由、民主、公正等价值观“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成为真切、具体、广泛的现实。

  成为真切、具体、广泛的现实。

  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考点1.扣好人生的扣子


  1.原因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处于大变革之中,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面对整个世界思想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样的特点,青年的成长成才更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把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措施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青年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青春能量。

  考点2.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1)勤学。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2)修德。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重德修身。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同时,还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

  (3)明辨。增强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举。

  (4)笃实。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附件:思修法基—思想高频考点汇总


  ►帮帮友情链接:【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高频考点大汇总

  注:本文为考研帮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实习小编:咕咚)

 

【精品收藏】2023考研政治:思修法基-思想高频考点汇总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