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复习提示
一、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知识点比较多,重点难点也不少,是历年考点的集中区,希考生予以重视。
重点: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重要意义;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坚持辩
证法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防止形而上学的指导意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规律的涵义及其特点,人和规律的关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
发展观;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量变和质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立
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难点:辩证否定观点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点的本质区别;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来阐
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政策的正确性。
二、历年考点分析
本章是历年真题的集中轰炸区,考生必须严加注意,认真把握基础知识,尤其要掌握一些重
要原理的内涵、特点等。
本章考过的知识点及题型有:普遍性的规律( 2001 年理科不定项选择题第 17 题、 2004 年辨
析题第 31 题、 2005 年多项选择题第 16 题)及其特点( 2005 年多项选择题第 17 题);事物
存在的质、量、度( 2000 年理科单项选择题第 2 题);“度”的含义( 2005 年分析题第 34
题 3 小题);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历年考试重点)( 2000 年文科论述
题第 33 题);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2004 年不定项选择题第 17 题)及其二者关系( 2001
年文不定项选择题第 16 题);发展的永恒性( 2006 年单选题第 1 题, 2007 年多选题第 19 题);可能性( 2007 年单选题第 2 题);联系的特征( 2007 年多选题第 18 题);对立统一规律( 2007 年分析题第 38 题选做Ⅱ题)。
可以看出,本章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世界的普遍性规律、量变和质变、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等方面,考生复习时应在这些知识的掌握上多
下功夫。
三、命题趋势预测
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全面,并且围绕热点多下工夫,同时要理解辩证法的精神。联
系的观点比较重要,比如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这章的
重之重,一定要联系现实问题加深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经济全球
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考生要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
对如何认识这一现象提供方法论支持。
四、大纲解读
本章大纲无变化。
精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辩证法同循环论的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过程 B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C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D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2 .因果关系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 ()
A. 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B. 确定的发展趋势和不确定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C. 引起和被引起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D. 实现的发展趋势和未实现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3 .“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
A .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 B .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C .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D .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4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
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 .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 .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5 .唐代诗人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
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 1 )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 2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 3 )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4 )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A .( 1 )( 2 )( 3 ) B .( 1 )( 2 )( 4 ) C .( 1 )( 3 )( 4 ) D .( 2 )( 3 )( 4 )
6 . 2001 年底,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总体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在肯
定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三年改革和脱困”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绝不是
国有企业改革的结束,而是深化改革的新起点。这一认识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
C .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D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
在方式
7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 .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 .要把握事物的度
C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 .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8 . 2002 年度,国务院取消 789 项行政审批项目,提出“对应当取消也可以取消的项
目,坚决予以取消;对应当取消但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审批项目,提出过渡性的措施和办法;
对应当保留的审批项目,予以保留”。这一要求体现的辩证法原理()
A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
9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
A .机械决定论 B .神学目的论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 唯物主义决定论
10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
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
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 .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
点
C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1 .“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
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A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 .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 .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 .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12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主要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②从实际出发
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④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13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 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 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C. 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D. 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
14 .工作中“及”与“不及”的关键在于()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认识事物的量
C .确定事物的质 D .把握事物的度
15 .关于人工智能的出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挑战 B.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 人不再是能动的主体 D. 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歧是()
A. 是否坚持联系的观点 B. 是否坚持发展的观点
C. 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是否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
2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
A .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 .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 .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 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3 .质和属性的关系包括()
A .属性和质是直接同一的 B .质是事物属性各方的总和
C .属性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D .质是事物属性的表现
4 .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下列现象属于突破事物存在的度的有:()
A .积劳成疾 B .乐极生悲 C .苦尽甘来 D .言多语失
5 .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B.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 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D. 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6 .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 磁场影响电流 B. 温室可以生长反季节蔬菜
C. 闪电后必然有雷鸣 D. 实践出真知
7 .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解释“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这两句话的异同(
)
A .“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大海捞针”是可能的
B .“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都是不现实的可能性
C .“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都不能内转化为现实可能性
D .“水中捞月”不能转化为现实可能性
8 .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
A .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 B .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
C .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 D .生物体内同化与异化的区别
9 .下列现象中属于不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是()
A .自然界中的地震 B .由旧物种发展为新物种
C .由猿转变为人 D .阶级社会中的军事冲突
10 .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为了培植该山北坡的松树,砍光了南坡上的森林,结果
无意中摧毁了当地的畜牧业的基础,并使山泉枯竭、水土流失。从哲学上分析,主要是(
)
A .忽视了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B .割裂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过程
C .忽视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可能性
D .在变可能为现实的过程中,未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1 .“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这种
观点是()
A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B .把因果联系与必然联系相混淆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 .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偶然的
12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
了。”这个论断表明()
A. 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B. 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
C. 现象可以脱离本质而存在 D. 透过现象可以达到事物的本质
13 .有人说“猪年生福娃”,从因果关系来看,这种说法犯了如下错误()
A .把没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主观地联系了起来 B .歪曲了原因和结果关系
C .把复杂的因果关系简单化了 D .倒因为果
14 .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5 .辩证思维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 ()
A .在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
B .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 .由抽象规定,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
三、分析题
1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批评“杀鸡取蛋”的荒唐行为,因为它违背了“养鸡生蛋”的
规律。然而,在领导工作中,类似的事却不少。例如,一些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为追求所谓
政绩,不顾现实可能,到处铺摊子、上项目,使财力不堪重负。有的地方不抓教育和科学,
甚至把发展教育和科学的钱挪用于其他项目。有的地方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不惜破坏环境,
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造成生态失衡,灾害频繁。企业实行厂长、经理目标责任制后,有的
企业负责人不顾工厂后劲,不抓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拼设备,拼消耗,搞掠夺性生产等等。
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短期行为”。
请回答:
( 1 )“短期行为”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原理 ?
( 2 )怎样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领导工作中克服“短期行为”?
2 . 2002 年 10 月,江泽民在访美期间阐述了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价值观。他表示,两千多
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
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请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20 多年前, A 村的农民为生计所迫而冒险探索,进行大包干,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一面
旗帜。 20 多年来, A 村的粮食产量增长了 20 多倍,人均收入从改革前的 20 多元增长到 2500
元。 A 村人津津乐道,吃的是白面馍,住的是砖瓦房,认为改革已成功。 10 多年来, A 村农
业生产基本还是传统的一稻一麦的方式,村里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集体收入更是寥寥无几。
材料 2
B 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
80 年代中期, B 村适时调整该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多种经营,使全村经
济实力大大增强,人均收入达到 5200 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成了全国闻名的亿元村、
明星村。 90 年代中期, B 村又以发展产业化经营和优化经济结构为新一轮发展的契机,进一
步深化改革,促进科技进步,本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进入新世纪,
又决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工业竞争力,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 1 ) A 、 B 两村 20 多年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请你谈谈对这一哲学道理的理
解。
( 2 )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上述哲学道理的?
( 3 ) A 、 B 两村 20 多年变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给我们以什么哲学启示?
4 .根据下属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 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他还指出:
“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少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 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
实。”
材料 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在矛盾存在问题上
( 1 )材料 1 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 2 )对比材料 1 与材料 2 ,指出材料 2 的错误。
( 3 )对比材料 1 与材料 3 ,分析材料 3 的错误。
选自《考研政治同步训练 1600 题》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事务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循环论
是指把事物的发展堪称周而复始的循环,否认了否定之否定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
2 . C 【解析】本题是对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原理的考察 。根据哲学一般原理,原因
是事物发展链条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产生或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原因所
作用而产生或引起的现象。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矛盾关系,就是因果关
系或因果联系。
3.B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关系原理,以及对“质”和“量”概念
的理解。“或然”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大小是一种数量上的表示。 [ZK) 〗
4.A 【解析】 本题考察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将题干与被选项连在一起理解,很容
易选出正确答案 A ,其他各项干扰性不强。
5.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内外因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作用原理。题干中“凡物各
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明显的揭示了⑴⑶⑷的哲学道理,这首诗也涉及到事物的
“质”,但没有体现质变与量变之间的关系,因此是错误的。
6.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质量互变规律。从“三年改革和脱困总体目标已经基本
实现——阶段性目标——深化改革的新起点”,可以选择出正确的答案是 C , B 也是讲质变
与量变之间的关系,但与题目不符, AD 为干扰项。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互变规律与“度”的关系问题。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鲁迅
对《三国演义》的准确评价就充分地说明了把握度的重要性。
8.C 【解析】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
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国务院对
各项行政审批项目的规定,正是这一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
9.A 【解析】 本题考察必然性和偶然性知识点,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会导致
机械决定论。
10.D 【解析】 从题干中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其他领域”,可明显知
道是对重点论和两点论知识点的考察。
11.A 【解析】 考察质量互变规律原理。“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
起来”是质变,而非量变,故排除 C ,而 BD 为干扰项,
12.D 【解析】 在本题中,“樵,渔”都是要达到的目的,而“入山,入水”正是
从实际出发,抓事务主要矛盾的实践方式,是唯物主义的表现,题目中并未体现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故排除 C 选择 D 。
13.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最基本的关系矛盾不平衡原理
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是
有重点的两点论,两点论内在的包含着重点论;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则以同时承认非重点论
为前提。
14.D 【解析】 考察“度”的概念。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
限度、范围,度有两个极限,称为关节点,一旦超出或破坏了度,一物就转换为他物。所谓
“过尤而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15.D 【解析】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反映特性,思维模拟是可能的,人工智能
是人脑功能的延伸,但不会取代人类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解析】 前三者属于二者的分歧,而且 C 项的“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实质,也是其他方面分歧的根源。二者都属于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只不过其正确性、科学性不同而已。
2.ABC 【解析】 这是一句典型的形而上学的名言。是对肯定与否定关系的绝对的片
面的理解。并没有涉及事物发展的前进性问题。
3.BC 【解析】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属性是一事物
和其他事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
4.ABC 【解析】 本题是考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D 项为错误选项。
5. ABCD 【解析】 科学发展观在实质上就是辩证的发展观,坚持了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
点,以及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
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它们在当前的社会实践中贯穿、体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
唯物辩证法。
6.BC 【解析】 本题考察因果联系,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是
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原因发生了变化,结果也要发生变化,并非所有先后相继的关系都是
因果联系。
7.AD 【解析】 现实的可能是在现在条件下就能实现的可能,不现实的可能是条件
不充分在现在条件下尚不能实现,“水中捞月” 是虚幻的可能性,“大海捞针” 在现有的
技术条件下是可能的。
8.ABCD 【解析】 矛盾的斗争形式质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
包括相互否定、相互反对、相互分化、相互离异等形式。
9.BC 【解析】 BC 都是通过自然的选择进化而来的,不是激烈的对抗形式,所以是
正确答案。
10.ABCD 【解析】 通过分析题干,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11.AB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原因与结果、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
尘土飞扬是由于大风吹起,而大风吹起又必然使得尘土飞扬。
12.ABD 【解析】本题命题是马克思关于现象和本质关系的一个著名论断。由题干可
知,正因为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不能直接合二为一,所以才需要科学,明白了这一
题意,便不难看出它说明了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而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决定并表现一定的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选 ABD ,而 C 是错误的表述。
13.AB 【解析】 “猪年生福娃”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本身是错误的, CD 为干扰项。
14.ABD 【解析】 C 项只是说明了一种自然气象,并不存在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因
此是错误的。
15.ABD 【解析】此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解答此题,
首先要清楚这是在思维领域、理性认识内讨论问题。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
或规定。思维的具体或理性具体是指在抽象的基础上对事物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由“抽
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就是由“规定”为起点,“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
“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
三、分析题
1. [参考答案]
(1) 第一,矛盾具有特殊性,即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自己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
阶段也有自己的特点,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短
期行为的种种表现都是违背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的;第
二,集体主义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它是无产阶级科学
人生观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杀鸡取
蛋”的短期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违背集体主义思想的,是从个人主义或小团体主义出发的,
领导者不顾人民的长远利益,只从个人捞取政绩出发,其实质是个人主义的表现。
(2) 克服“短期行为”,首先要克服领导干部的个人主义思想,以无产阶级人生观价
值观为指导,以集体主义行为准则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其次,要以对立统一的原理
为指导,正确处理长期与短期的关系。长期和短期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短期就没有长期,没
有长期就无所谓短期;长期是无数短期的积累,长期寓于短期之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应当把长期和短期辩证地统一起来。第三,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反对主观主义,
反对“一刀切”。
【思路点拨】 本题中第一问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考察,第二问是对集体价值观的
考察。本题的难点就是找准原理来回答,就需要考生认真的分析材料,结合相关的原理来回
答。本题是跨章节的,通过点的揉合来考,在做这样的题目时思维一定要开阔。
2. \\[ 参考答案 \\]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国与国之间的联
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外开放,反对割裂国家之
间的联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处理国家关系必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差别,避免冲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各国的国情
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求同存异才能共同发展。
【思路点拨】 本题是通过给出材料让考生联系所给的材料回答原理,考生通过理论
联系实际多角度回答即可,但注意要言之有理,不可无根据的联系。
3. \\[ 参考答案 \\]
( 1 )体现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哲学道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①要按规律办
事,使思想符合实际,就要实事求是;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使思想符合变化发展着的
实际而不被旧观念束缚,就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②客观事物是一个
无限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坚持解放思想,也是不断随着“实事”和“是”的变化而变化
的过程。只有按照与时俱进的步伐和尺度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才能不断
更新,才能不断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做到与时俱进;坚持
与时俱进,要求做到不断解放思想、达到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辩证统一的。
( 2 )① A 村大胆尝试大包干, B 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农业生产特点和规律出发,
冲破了旧体制的束缚,取得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这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哲学道理。
② B 村的发展道路还体现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哲学道理。 80 年代中期,根据农业
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多种经营。
90 年代中期又深化改革,促进科技进步,本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
进入新世纪,又决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工业竞争力,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B 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 村的经济工作具有体现
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的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而 A 村安于现状,满足于一时的
成就和单一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动力。这说明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
逸,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3 ) A 、 B 两村 20 多年变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必须培养创新精神,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克服因循守旧,让思想跟上时代,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第二正确发
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认真总结实
践的新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思路点拨】 本题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哲学道理的考察。通过给出
两段材料让考生比较来回答问题,首先要回答材料体现的原理,材料中的两则实例既有相同
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回答要全面,第二步要结合材料进行回答,第三步要回答得到的启示,
也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
4. \\[ 参考答案 \\]
( 1 )材料 1 的第一段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
产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
中的反映。第二段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
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
观点是正确的。
( 2 )材料 2 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
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 1 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
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 3 )材料 3 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 1 明确
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能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 3 的错误在于:
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定了矛
盾存在的客观性。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对矛盾内涵的准确把握。三段材料,表明三种不同的观点。
材料 1 是辩证法的正确观点,认为矛盾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材料 2 承认自然界中存在
矛盾,但又认为是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材料 3 则公然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认为矛盾
只存在于陈述中。只要仔细分析材料,就不难得出以上的答题思路。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文都考前回顾---政治大纲解析精选习题: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