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政治大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分析表

2010年政治大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分析表


201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10年政治大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分析表

201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分析表

部分

章节

2009

2010

变化情况分析

A 类变化:科目增加、合并或删减

B 类变化:章节增加、合并或删减

C 类变化:知识点增加或删减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2.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2009 毛概第一章与邓三第一章合为 2010 毛特第一章。

 

2009 毛概第一章的 “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删去。

 

2010 新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010 毛特第一章的“ 3 . 邓小平理论、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 科学发展观”由 2009 邓三第一章移入。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009 邓论第二章作为 2010 毛特第二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 .近代中国社会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3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2009 毛概第二章、第三章合为 2010 毛特第三章。

 

删去 2009 毛概第二章的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删去 2009 毛概第二章的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删去 2009 毛概第二章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删去 2009 毛概第二章的 “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条件。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3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2.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删去 2009 毛概第四章的“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删去 2009 毛概第四章的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条件。”

 

(五)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1 .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2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4 .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5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探索的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2009 毛概第五章的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移入 2010 毛特第五章。

 

2009 毛概第五章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移入 2010 毛特第七章。

 

2009 毛概第五章的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移入 2010 毛特第五章。

 

2009 毛概第五章的 ‘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 移入 2010 毛特第六章。

 

2009 毛概第五章的“ 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移入 2010 毛特第三章。

 

2009 毛概第五章的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探索的意义” 移入 2010 毛特第五章。

 

 

 

 

 

 

 

(六)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1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2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3 .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

 

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

 

 

 

 

 

 

 

 

 

 

 

 

 

 

删去 2009 毛概第六章的“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

 

2009 毛概第六章的“ 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移入 2010 毛特第五章。

 

2009 毛概第六章的“ 2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移入 2010 毛特第十章。

 

2009 毛概第六章的“社会主义国防建设 ” 移入 2010 毛特第十四章。

 

2009 毛概第十一章的“对外关系” 移入 2010 毛特第十三章。

 

2009 邓论第六章的 “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移入 2010 毛特第十二章。

 

2009 毛概第六章和 2009 邓论第十一章共同涉及的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 ” 移入 2010 毛特第十三章。

 

 

(七)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2009 毛概第七章的 “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移入 2010 毛特第一章。

 

2009 毛概第七章的“实事求是” 移入 2010 毛特第二章。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1 .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和重要借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009 邓三第一章 移入 2010 毛特第一章。

删去“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010 毛特第一章新增点: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

 

 

 

 

 

 

 

 

 

 

 

 

 

 

 

 

 

 

 

 

 

 

2009 邓三第二章 作为 2010 毛特第二章。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确立这一任务的依据。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09 邓三第三章 作为 2010 毛特第五章。

 

 

 

 

 

 

 

2010 毛特第五章新增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四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9 邓三第四章 作为 2010 毛特第六章。

 

删去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2010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由 2009 邓三第四章的“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形成。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2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3 .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移入 2010 毛特第六章。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移入 2010 毛特第八章第四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 ” 移入 2010 毛特第五章。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移入 2010 毛特第八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移入 2010 毛特第八章。

删去“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2009 邓三第六章 作为 2010 毛特第八章。

 

删去“ 框架 ”“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 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 ”。

 

2010 毛特第八章新增点: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尊重和保障人权。

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涵义、内容和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期过程。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 和人权。

 

 

 

 

 

 

 

 

 

 

 

 

 

 

 

2009 邓三第七章 作为 2010 毛特第九章。

删去“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

2010 毛特第九章新增点: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009 邓三第八章 作为 2010 毛特第十章。

删去“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2010 毛特第十章新增点: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九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009 邓三第九章 作为 2010 毛特第十一章。

 

 

( 十 )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2 .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2.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2009 邓三第十章 作为 2010 毛特第十二章。

由原来的两节拆分为 2010 毛特的四节。

 

2010 毛特第十二章新增点: 2.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十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于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

3 . 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 009 邓三第十一章作为 2010 毛特第十三章。

章标题由 2009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改为“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

内容由 2009 年的三节整合为两节。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各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3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 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2009 邓三第十二章 拆分为 2010 毛特第十四、十五章。

2009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做为 2010 毛特第十四章第一节。

2010 毛特第十四章新增点: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 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2009 邓三第十二章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做为 2010 毛特第十五章。

 

2010 毛特第十四章新增点: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0年政治大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分析表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