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医综合考研复习正在紧张进行中,,在此整理了2020考研西综冲刺复习知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希望能帮助大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这四个方面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慢性肺疾病所导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是引起肺心病的关键环节(2003A33)。
1.肺疾病 以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此类疾病时肺毛细血管床减少,小血管纤维化、闭塞,使肺循环阻力增加。由于阻塞性通气障碍及肺气血屏障破坏使气体交换面积减少等均可导致肺泡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缺氧不仅能引起肺小动脉痉挛,还能使无肌细动脉肌化、肺小动脉中膜增生肥厚等,更增大了肺循环阻力而使肺动脉压升高,最终导致右心肥大、扩张。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如胸廓病变、脊柱弯曲、胸膜纤维化和胸廓成形术后,不仅可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还可压迫较大的血管和造成肺血管的扭曲,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
3.肺血管疾病 如反复的肺动脉栓塞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如结节性多动脉炎也可减少肺血管床面积而导致肺动脉高压。
二、病理变化
1.肺部病变(2004X138)除了原有病变外,肺心病最主要的变化是肺小动脉的改变。表现为①无肌型细动脉肌化及肌型小动脉中膜增生、肥厚,内膜下出现纵行平滑肌束等。②还可见肺小动脉炎、肺小动脉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腔内血栓形成和机化。③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数量减少。慢性肺心病一般不累及中型动脉。
2.心脏病变 右心室壁肥厚为主,心腔扩张,心尖钝圆主要由右心室构成,通常以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壁厚度超过5mm(2014A52)作为病理诊断肺心病的形态标准。左心室扩大心尖向左下移位,右心室扩大心尖向左移位。
高分必备: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纤维化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纤维化均可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除原有肺疾病所表现的多种肺部病变外,肺内的主要病变是肺小动脉的变化,包括无肌型细动脉肌化及肌型小动脉中膜增生、肥厚,内膜下出现纵行平滑肌束等,但不包括肌型小动脉纤维样坏死(肺肌型小动脉纤维样坏死可见于风湿性动脉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时,心肌缺氧,导致心肌纤维溶解和纤维性增生。
三、临床病理联系
肺心病起病缓慢,临床表现除原有肺疾病的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逐渐出现的呼吸功能不全和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评论列表 人参与